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 市政体制教学目标:市政体制的含义影响市政体制的因素市政体制的作用城市政府在西方国家地方治理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主要类型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征中国市政体制的诞生和历史沿革中国城市建制的行政等级制度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市政管理的主要职能中国市政职能的发展方向“市领导县”体制的含义和特征中国市政体制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主要参考书目:杨宏山主编市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张永桃主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姜杰、彭展、夏宁主编城市管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夏书章主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王雅莉主编市政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2002年。吕玉印著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三联书店,2000年。陈振明著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孙志刚著城市功能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一节 市政体制概述一、市政体制的含义 市政体制是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和。市政体制是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 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三、市政体制的作用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增强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
3、议政的积极性。 2、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3、市政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4、市政体制通过调整市政权的组织结构,适应城市政权行使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 5、市政体制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行使统治和管理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一、西方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1、联邦制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2、单一制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二、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1、议会市长制2、市长议会制 3、市议会制4、市委员会制5、市经理制日本议会市长制的基本特征市议会和
4、市长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不得兼任市议员;市议会拥有不顾市长反对而通过预算、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权力。市议会通过这些文件后,市长有不同意见可要求复议,但是议会在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重新通过后,市长必须接受之。市议会拥有对市长任免市政府工作部门首长的同意权;市议会对市长和市政府的工作有调查权。市议会行使调查权具有准司法性质,有权要求市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文件或到场作证,市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服从。市议会拥有通过不信任案要求市长辞职的权力。英国市议会制的基本特征1)由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行使立法权、议决权、人事任免权、政府预算权、监督行政权等。2)由市议员选举其中一位为市议会议
5、长,即市长。议长任期一年,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包括主持议会会议、出席重要庆典活动、会见重要宾客、授予荣誉称号等。市长在市议会表决时,一般不投票,但在票数相等时,可投决定性一票。市长没有决策和指挥等行政实权。3)市议会设有若干委员会,它们既行使审议议决权,又行使行政决策权,议会的委员会分为得设委员会和应设委员会两种。得设委员会是根据法律的任意条款而设立的,其设置权由市议会根据需要自由决定;应设委员会是法律规定必须设置的,市议会没有选择的自由。4)市议会任免若干行政长官,聘任一些行政资源职员。行政长官及行政资源与议会委员会对口设置,共同行使行政执行权。市经理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由市民选举市议
6、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行使立法权、议决权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权。市议会的人数很少,一般为5人-12人不等。市议会不直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市议会公开招聘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必须执行市议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作为市政府的行政首长,市经理拥有领导市政府工作所必需的全权,包括:有权任免市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各部门的负责人只对市经理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市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执行;向市议会提交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议案等。个别市议员无权对市经理发号施令,也无权越过市经理干预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事务。3)市长由市议会选举产生或议长兼任,也可由选民选举产生,市长是荣誉性
7、职务,没有实际指挥权力,也无权干预市经理的工作。2、国外市政体制的个性特征西方发达国家的市政体制形式多样,即使同一个国家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市政体制,市长和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和权力大小具有很大差异。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之所以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历史传统不同 西方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西方国家大多是市地方自治,市议会在地方自治事务范围内,有权决定市政体制和市长职权范围,有权决定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监督市政府的方式 第三节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一、中国市政体制的沿革二、城市行政等级制度三、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体制四、中国市政纵向组织结构五、中国市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中国市政体制的沿
8、革(一)市政体制草创和沿革1909年1月,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1911年11月,江苏省临时参议会通过江苏暂行市乡制 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止地方办自治,市组织被解散 1918年,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暂行条例 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市自治制,9月颁布了市自治制施行细则 1928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特别市组织法和市组织法 1930年5月,中华民国颁布了新的市组织法 1943年中华民国政府修改市组织法 1933年12月,中共在江西苏区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苏区城市分中央直属、省属、县属、区属等四类 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
9、布了陕甘宁边区各乡市政府组织暂行条例草案,规定边区市制设县级市、区级市和乡级市三级,均设参议会,议员分配实行“三三制” (二)新中国市政体制演进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50年1月又颁布了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对地方各级政权机构作了明确规定。 1954年12月,我国颁布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保证城市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少数大
10、城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从1958年起,由于“大跃进”的错误,中央开始盲目推行市领导县体制。 1958-1961年决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导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中央决定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市领导县体制停止推行。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各级国家机关受到冲击,我国市政体制遭到破坏。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规定市和区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地区行政公署体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体制。 198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改地方组织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的组织
11、、职权等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199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地方组织法进行修改,将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大和人民政府的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我国副省级市(15)武汉、哈尔滨、沈阳、长春成都、南京、西安、重庆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广州计划单列市: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需上缴省级财政。我国目前的计划单列市有五个,分别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它们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权限。省会城市不可能再设为计划单列市,因为过去的计划单列省会都已经相继取消了,现在的计划单列市只剩下厦门、宁波、青岛、深圳、大连等5个非省
12、会城市,虽然他们同副省级城市是一个级别,但概念上已有所区别。 直辖市:是中国一级行政区,政治、经济各方面都直接与中央挂钩。 两者主要区别是:直辖市是一级行政区。计划单列市仅仅是在经济上享受省级待遇。三、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体制(一)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主体(二)当代中国市政管理职能(三)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特征(一)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主体1、市政管理的权力系统(1)中共市委员会 (2)城市权力机关 (3)城市行政机关 (3)城市司法机关 2、市政管理的非权力系统(1)市人民团体 (2)居民委员会 (3)民主党派组织和政治协商会议 (4) 营利性企业 (5)非营利性组织 (6)市民参政 (三)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13、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市政组织具有同一性。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5、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全能性。四、中国市政纵向组织结构(一)市区街管理体制(二)“市领导县”体制(一)市区街管理体制广义的市区街管理体制既包括市、市辖区、街道的政府机构之间关系,也包括市、市辖区、街道的中共党委之间的关系;狭义的市区街管理体制仅仅包括市、市辖区、街道的政府机关之间的关系。设置市辖区的标准:(1)直辖市设市辖区;(2)“较大的市”设市辖区,“较大的市”包括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地级市;(3)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的地级市,一般不设市辖区,如具有特殊情况,须经省级政府审批;(
14、4)在地级市附近的工矿基地,如果人口规模不大,但在经济上与市的联系密切,可划为市辖区。县级市一律不设市辖区。 设置街道办事处的标准:(1)10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2)10万人口以下5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设立街道办事处;(3)5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一般不设立街道办事处。 我国市区街体制有两种类型:一是设区的市实行的市、区和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设市、区两级政府,区下设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二是不设区的市实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即在市下设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二)“市领导县”体制1、含义:所谓“市领导县”体制,即由地级市以上的市政府领导县级政府的管理体制,它规范了我国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与辖区内的县、县级市的上下级关系。2、形式:地市合并型。划县入市型。撤地设市型。升市领导县型。3、利弊分析(1)市管县体制之利主要在于:加强了行政管理。发挥了市带县作用。形成了经济合力。统一了城乡规划。 (2)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主要在于: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不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货运业务中的冷链物流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自行车电助力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谈判口才训练谈判口才技巧
- 货币经纪公司交易系统操作技巧考核试卷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与指导考核试卷
- 抖音直播运营与规范指南
- 《三级公共政策分析教学课件》
- 室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 《围棋艺术》课件
- 巡察采购领用环节重点与经验分享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法律知识考查试题及答案
- 小麦种植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琼海市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职专汽修考试题及答案
-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提质增效探讨
- 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
-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践路径
-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英语试题和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资格考试必刷经典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 2025年乙肝知识试题及答案
- 职业卫生基础-第三次形考作业-国开(SC)-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