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安全用电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安全用电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安全用电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安全用电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用电常识讲座主讲:张我宇电话 Q:1909594897广东省安全生产教员, 电工培训教员。一次次人为的事故造成的是深重的灾难,击碎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父母妻儿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煎熬。为了悲剧不在重演,为了不可重来的生命,请你注意安全用电 前言电力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能源,是国民经济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电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有掌握了用电的基本规律,懂得了用电的基本常识,按操作规程办事,电就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电气故障,导致人身触电,电气设备损坏,甚至引起重大火灾等。轻则使人受伤,重则致人死亡。所以,我们必须高度

2、重视用电安全问题。Page 7安全用电常识讲座目录: 电气危害1防止触电的方法2电气火灾3触电急救415电气安全基本知识6节约用电一、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电的产生一、电气安全基本知识1、电的产生自然界电的产生主要方式是摩擦生电,它的本质是物体电荷的转移工业发电的本质是导体切割磁力线2、电压、电流和电阻电压是相对电压差电流是电在物体中流通的大小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在它里面流通的强弱,物体按电阻值分为:超导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积,是表现导体消耗电能的能力人体的电阻值人体的电阻值通常1K-20M之间,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手足潮湿时只有几百欧姆,甚至更小3、电的分类 根据电的方向性可

3、分为:直流电:方向不变的电,如电池供电交流电:方向交替变化的电,如工频电小知识:电线的颜色A A相黄色B B相绿色C C相红色D 火线红色E 零线蓝色或黑色F 地线黄绿相间色一、电气安全基本知识分类想一想:图中各字母代表什么?一、电气安全基本知识发、输和配电4、工业电力的发、输和配电图例 10KV一般车间110KV6KV照明配电380/220V10KV发电厂单位(地区)变电所升压变电所区域降压变电所住宅动力配电高压配电车间发电机变压器一、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电气安全5、电气安全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个方面:5.1 人身安全是指在从事电气工作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伤害原

4、因主要有:A 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行为B 违章行为5.2 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安全5.3观看触电事故短片二、电气危害二、电气危害1、电气危害的种类和危害1.1 触电事故1.2 雷击事故1.3 静电事故1.4 电磁辐射事故1.5 电路故障事故1.6 残余电荷电击事故 残余电荷电磁辐射静电雷电电路故障新闻连接1:新闻连接2: 昨日下午5时许,雷州市第一中学两名高二学生在校内挂横幅时触电,事故造成一死一伤。记者了解到,两名学生来自雷州一中高二(7)班。该校校庆临近,两名学生周末被叫回学校帮忙。据知情人介绍,返回学校后两名学生被安排帮忙悬挂横幅,但是当时选择了铝合金的梯子,在悬挂过程中触碰到

5、附近的电线,遭电击后两名学生被紧急送往雷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书记徐顺和市长刘耀辉等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抢救善后工作。据悉,两名触电学生中的崔某在送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学生陈某已经基本脱险,并被送往广东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二、电气危害触电事故2.1 触电事故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2.2 触电事故种类(1)、电击(内伤)电击又称触电,是由于一定量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全身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A 单线电击 B 两线电击 C 跨步电压电击用手触摸1.5V干电池的两端是触电吗?电击伤害图示1:危险!单线电击二、电气

6、危害触电事故电击伤害图示2:两线电击危险!二、电气危害触电事故电击伤害图示3:二、电气危害触电事故危险!跨步电压电击(2)、电伤(外伤)电伤是指电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即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的伤害 A 电灼伤B 皮肤金属化C 电烙印D 机械损伤E 电光眼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二、电气危害触电事故2.3 特点 触电事故是电气事故中最常见的种类2.4 规律A 6-9月份最多(夏季炎热,潮湿)B 中青年工人多C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D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如接头、开关、 插座等)E 冶金、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二、电气危害触电事故二、电气危害雷

7、击事故2.5雷击事故2.5.1 雷的种类A 直击雷B 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 电磁感应雷C 球雷2.5.2 雷电的危害A 火灾或爆炸B 触电C 设施或设备的毁坏D 大规模停电2.6 静电事故2.6.1 静电的产生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的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那么得到电荷的物体就会带负电,失去电荷的物体就带正电,这种接触后分离物体就会带上电的方式就是“接触分离”起电。例如在干燥的冬天脱毛衣就会产生静电2.6.2 静电的特点电压高泄漏缓慢静电的影响因素多二、电气危害静电事故2.6.3 静电危害A 爆炸和火灾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

8、(影片静电引起的火灾)B 电击 人体可能因电击引起坠落,摔倒等二次事故C 妨碍生产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四种形式 a 吸尘(缩短寿命) b 放电破坏(完全破坏) c 放电产生热(潜在损伤) d 放电产生电磁场(电磁干扰)二、电气危害静电事故2.7 电磁辐射事故1.4.1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主要是高频电磁场1.4.2 电磁辐射的危害 A 通过电磁波的照射对人体造成伤害 B 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数百伏的感应电压,导致过电压、产生电击,或 使邻近导体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C 干扰无线电通讯、影响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等2.8 电路事故定义:因断线、短路、接地、漏电或误合闸等造成电气组件损坏的事故特点

9、: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故障可能发展为事故,并影响到人身安全2.9 残余电荷事故二、电气危害其他事故二、电气危害电流、电压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因素2、10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因素(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后由于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人体电生理紊乱,特别是心脏生理紊乱,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二、电气危害电流、电压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因素(2)、人体对电流反应一览表结论: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 (3)、安全电压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因为电力系统中的电压通常是比较恒定的,而影响电流变化的因素

10、很多,所以,确定对人体的安全条件是用安全电压而不是安全电流。安全电压是指在各种不同条件环境条件下,人体在接触到带电体后,人体各部分组织,如皮肤、心脏等不发生任何损伤的电压。根据场所特点,采用我国安全电压标准规定的交流电安全电压等级及用途:想一想?如果不是,那安全电压又是多少呢?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不是安全的呢?三、防止触电的方法如何防止触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不靠近 高压带电体三、防止触电的方法使用金属外壳的电器一定要接地,特别是水泵、冰箱、移动电动工具等。三、防止触电的方法工作地点,应停电的设备如下:1 检修的设备。2 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小0.35米的设备。3

11、 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员后面、两侧、上下,且无可靠安全措施的设备。4 其它需要停电的设备。三、防止触电的方法换保险丝前一定先把开关拉下,避免人体与火线接触.三、防止触电的方法小知识:各类插座的接线示意图单相二极插座零线相线单相三极插座(保护接零或保护地线系统)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相线零线C相B相A相三、防止触电的方法加强绝缘三、防止触电的方法发生雷雨天气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容易发生雷电触电事故.三、防止触电的方法静电防护一般采用静电接地,增加空气的湿度,在物料内加入抗静电剂,使用静电中和器和工艺上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降低摩擦、流速、惰性气体保护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静电产生。静电的防护三、防止触电的

12、方法注意遵守安全警示标志提出的要求安全警示标志牌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像符号构成的,用以表示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根据国家规定,安全色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分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三、防止触电的方法新闻链接1:四、电气火灾出租房内用“热得快”烧火,忘记拔插头引发火灾 2008年6月27日上午10时15分,温岭市九龙商业街九区18栋一间民房的4楼突然冒出了滚滚浓烟。接警后,温岭消防部门立即出动3台消防车,20多名消防官兵赶赴火灾现场。着火的是一座两间连体的5层楼房的4楼,消防员到现场时候火势已经由住户及附近的居民及时自救而扑灭。由于着火

13、时浓烟从窗口冲出,楼房四楼以上窗户墙面都漆黑片。起火房间里一台18英寸电视机已被大火烤的变形,一张双人床和一些被褥衣物已被烧毁,房屋墙壁都被熏得漆黑。室内地上也布满了积水。 五分钟后,承租的赵姓夫妇闻讯赶了回来,面对房间里的一片狼藉,女主人无奈的表示,上班前曾在床边用电热水器烧开水,“大概是我忘了拔插头,水烧干后就造成了电线的短路。” 这场大火由于扑灭及时,火势没有向其他楼层蔓延,也没有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新闻链接2:四、电气火灾1、电气火灾的形成因素(1 )过热(2 ) 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现象,而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电火花的温度很高,可以引燃可燃物,而电弧的温度更是高

14、达3000-6000,甚至能使金属熔化飞溅 (3) 设计不良或使用不当(4) 散热不良 此外,不属于电气设备的电气火灾原因有两个:雷电火灾、静电火灾四、电气火灾2、电气火灾灭火方法 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方法实施扑救工作2.1 首先应尽快切断电源(1) 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2) 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该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 压应先操作电磁启动器而不应该先操作刀开关切断电源以 免引起弧光短路(3) 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4) 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的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 路剪断空中的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 附近2.2 正确使

15、用灭火器材2.3 迅速转移火灾现场内的可燃易爆物质,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四、电气火灾1.电磁炉2.电炉3.取暖器4.电壶不得私拉延长线!乱取电!特别提示:学生宿舍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私自充电等四、电气火灾想一想?如果因为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四、电气火灾四、电气火灾火场逃生十三诀1、逃生预演,临危不乱2、熟悉环境,暗记出口3、通道出口,畅通无阻4、扑灭小火,惠及他人5、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迅速撤离6、不入险地,不贪财物7、简易防护, 捂鼻匍匐8、善用通道,莫入电梯9、缓慢逃生,滑绳自救10、避难场所, 固守待援11、缓晃轻抛,寻求援助12、火已及身,切勿惊跑13、跳楼

16、有术,虽损求生五、触电急救步骤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1、处理步骤1.1 立即切断电源,尽快使伤者脱离电源1.2 轻者神志清醒,但感心慌乏力四肢麻木者,应就地休息1-2 小时,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招致危险1.3 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抢 救生命,并且要注意伤者可能出现的假死状态,如无确切死亡 证据不要随便放弃积极的抢救1.4 经过紧急抢救后迅速送医院2、如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2.1 低压触电时脱离电源的方法 A 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切断电源 B 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人触电者身下, 隔断电源 C 拉开触

17、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 离电源D 可用手抓住触电者的衣服,拉离电源F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报警 五、触电急救步骤想一想?这种方法行吗 ? 火线该怎么办呢?五、触电急救步骤1、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 ) A 空手将触电人拉开 B 将电源线拉开,立即将病人送医院 C 赶快找电工师傅来处理 D 拉下闸刀或用干木棒将电源线挑开, 立即人工呼吸想一想?五、触电急救步骤3、心肺复苏法3.1 心搏呼吸骤停的快速判断三大主要指标:(1 )突然倒地或意识丧失(2 )自主呼吸停止(3 )颈动脉搏动消失判断动作要快,三大指标检查要求在10秒钟完成五、触电急救步骤快速判断图示:五、触电急救步骤3.2 心肺

18、复苏法步骤1 畅通气道2 胸外按压3 人工呼吸五、触电急救步骤心肺复苏法图示1:清理口腔,将病人的头侧向一边,用手指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压头抬颏后,随即低下头判断呼吸,眼(看)、耳(听)、面(感)心肺复苏法图示2:捏紧两侧鼻翼,防止嘴唇之间的缝隙漏气,频率是15次/分钟左右捏紧嘴唇,防止嘴唇之间的缝隙漏气,频率是15次/分钟左右心肺复苏法图示3:触摸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在喉结旁开2-3cm右手中指放在胸骨下切迹,左手掌根压在右手食指上,右手与左手重迭 心肺复苏法图示4: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时大声数出来,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15:2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颈动脉搏动为适度、有效,按压时不能肘部弯曲触电急救时一定要及时和正确施救 小知识: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成功率大于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外实施成功率很小六、节约用电日常生活中科学用电方法和意义一 、家用电器科学用电方法1、要避免家电工作在待机状态 所谓待机状态就是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空调、电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