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1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2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3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4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苗向硕 吴伟 吴晓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1918)收稿日期:2019-01-21作者简介:苗向硕,女,1994年出生,硕士研究生,粮油深加工通信作者:吴伟,男,1981年出生,教授,粮油深加工通信作者:吴晓娟,女,1984年出生,工程师,粮油深加工摘 要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之间的相

2、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对RBP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为且动态和静态混合淬灭。EGCG与RBP在290、300、310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3228106、1.5042106、1.8176106 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3878、1.3270、1.3770。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EGCG主要影响RBP色氨酸残基空间结构的微环境,使其周围的疏水性下降。热力学参数表明EGCG与RBP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根据F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EGCG与RBP结合距离r为0.8004 nm。建立了不同温度下EGCG与RBP结合率的

3、理论模型,发现RBP的结合率随着EGCG浓度增大而减小,温度对两者的结合率无显著影响。关键词 米糠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74(2019) - -米糠是稻谷籽粒的精华所在,虽然只占稻谷质量的6%8%,却集中了64%的稻谷营养素和90%以上的人体必需元素。米糠含有11%17%的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RBP过敏性低,其氨基酸组成与FAO/WH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的理想模式非常接近,生物效价高,是一种公认的优质植物蛋白,可广泛应用于包括

4、婴幼儿食品在内的各类食品中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儿茶素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儿茶素的50%80%,EGCG因其高含量和优异的生物活性而被认为是茶多酚中最重要的成分2-3。EGCG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其淬灭自由基的能力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要强,由于EGCG安全无毒且抗氧化作用很强,使得食品在较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水平,有利于延长食品保质期、改善食物品质。因而广泛应用于焙烤食品、糕点、乳制品、肉制品及水产品等4。EGCG 在食品体系中会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因此EGCG和各类食品蛋白

5、质相互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报道主要集中于EGCG与动物蛋白(牛乳铁蛋白5、牛血清蛋白6和-乳球蛋白7)相互作用的研究,而鲜有关于EGCG与植物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近年来富含RBP和EGCG的食品在国内外均有报道4, 8, 9,但缺乏RBP与EGCG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研究RBP与EGCG相互作用,为开发富含RBP和EGCG食品及调控此类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新鲜米糠 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EGCG(纯度98%) 杭州怡倍嘉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2 仪器与设备Sor

6、vall LYNX 6000高速落地离心机: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FD5-4冷冻干燥机:美国GOLD-SIM公司;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Blue Sta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公司。1.3 方法1.3.1 RBP提取参考吴伟等10方法提取RBP。新鲜米糠除杂过40目筛,随后与正己烷以1:5(g:mL)料液比混合脱脂,重复脱脂五次。将脱脂米糠和去离子水以1:10(g:mL)混合,用2 mol/L NaOH溶液调pH值至9.0,在40、120 r/min下搅拌提取4 h,随后以8000 r/min在4下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用2 mol/L H

7、Cl调pH至4.0,静置20 min后在4条件下以8000 r/min离心20 min得到RBP沉淀,水洗RBP沉淀3次后将沉淀分散于5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用2 mol/L NaOH溶液调pH至7.0,采用截留分子量3500 u的透析袋透析24 h脱盐,最后冷冻干燥得到RBP。1.3.2 荧光光谱测定取2 mL浓度为1.5mg/mL的RBP溶液加入10 mL试管中,随后加入梯度体积2 mg/mL的EGCG溶液,再用pH 7.0的0.02 mol/L 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3 mL,使得最终RBP浓度为1 mg/mL,并得到质量比为(1:0,1:0.02,1:0.04,1:0.06,1:0.08,

8、1:0.10,1:0.12,1:0.14,1:0.16,1:0.18,RBP:EGCG,w/w)的RBP-EGCG混合液,充分混匀后,分别在17、27、37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 min。在激发波长为290 nm,发射波长为300500 nm,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分别为5和10 nm ,扫描速度1200 nm/min的条件下测定RBP荧光光谱。1.3.3 同步荧光光谱测定样品制备同1.3.2,测定温度为300K,分别固定 15 nm和60 nm,激发和发射的宽度分别为5和10 nm,扫描速度1200 nm/min,扫描250450 nm范围内的同步荧光光谱。1.3.4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样品制备同

9、1.3.2,起始激发波长为 200 nm,激发波长设置在200350 nm的范围内,发射波长设置在200500 nm的范围内,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分别为5和10 nm,扫描速度1200 nm/min,每隔10 nm记录1次,共扫描 31 次。1.3.5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取3 mL质量浓度为1 mg/mL的RBP溶液于石英比色池中,扫描250350 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扫描完毕后,将不同质量浓度的EGCG-RBP混合液充分混合后加入到比色池中,放置5 min后扫描吸收光谱,测定温度为300 K。以相同质量浓度的RBP溶液作空白,记录RBP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差谱。1.3.6 EGCG与RB

10、P结合距离的测定EGCG溶液紫外光谱的测定步骤:移取3 mL质量浓度为0.03 mg/mL的EGCG溶液于石英比色池中,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扫描范围为 300500 nm。RBP溶液荧光光谱的测定步骤:移取3 mL质量浓度为1 mg/mL的RBP溶液于石英比色池中,设置激发波长为290 nm,发射波长为300500 nm,激发和发射的狭缝宽度分别为5和10 nm,扫描速度1200 nm/min,测定温度为298 K。2 结果与分析2.1 EGCG与RBP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2.1.1 EGCG浓度对RBP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蛋白质内源荧光反映RBP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进而能够

11、表征EGCG对RBP结构的影响4。由于EGCG荧光发射信号非常弱,对RBP荧光信号的干扰可以忽略,因而本研究中不考虑“内滤光效应”的干扰问题11。如图1所示,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一方面RBP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说明EGCG和RB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RBP最大发射峰从358.4 nm逐渐红移至 377.2 nm,表明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RBP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由疏水性逐渐向亲水性转变,说明RBP空间结构逐渐处于更加延伸的状态12。 图1 不同浓度EGCG对RBP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注:RBP质量浓度为1 mg/mL;110 :EGCG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0.04

12、、0.06、0.08、0.10、0.12、0.14、0.16、0.18 mg/mL。图2、图4同。2.1.2 EGCG浓度对RBP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同步荧光光谱可表征EGCG对RBP中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15 nm 时仅显示酪氨酸残基的光谱特征,=60 nm时仅表现色氨酸残基的荧光5。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RBP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强度降低,且色氨酸残基的荧光淬灭程度更大,表明EGCG对RBP的荧光淬灭主要作用于色氨酸残基。当=15 nm时,酪氨酸残基最大发射波长为368.4 nm,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60 nm时,随着EGC

13、G浓度的增加,色氨酸残基最大发射波长由288 nm逐渐红移至292.2 nm,表明EGCG和RBP作用时主要影响的是色氨酸残基微环境。 = 15 nm; B = 60 nm图2 不同浓度EGCG对RBP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2.1.3 EGCG浓度对RBP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三维荧光光谱中的峰位、指纹信息和荧光强度可以科学、可靠地反映蛋白质的组成分布和特征构象变化。图3中可以看出,峰a表示瑞利散射峰(Ex=Em),峰b是二级散射峰(Em=2Ex),峰1代表RBP的色氨酸残基产生的特征峰,峰2代表多肽链主链结构的特征峰,这些都是三维荧光光谱中的典型峰13。如图3所示,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峰1的颜色

14、变浅,轮廓线更细,等高线变得稀疏,说明EGCG可使得RBP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表明EGCG与RBP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加入EGCG后峰2等高线变得密集,区域面积发生变化,表明EGCG-RBP复合物的形成使得蛋白质多肽链的骨架发生变化,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由表1可知,色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表明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逐渐降低,极性增加,与同步荧光光谱的结果一致。EGCG使得峰a和峰b的荧光强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EGCG与RBP结合后,破坏了RBP表面的保护水层,RBP变得更加分散,引起RBP粒径变小,光散射作用减弱,从而使这两个散射峰的荧光强度减弱,这说明EGCG与RBP之间形成

15、了不发光基态复合物。BA图3 未添加EGCG(A)和EGCG添加浓度为0.08 mg/mL(B)的RBP的等高线图表1 EGCG-RBP体系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参数体系峰类型峰位置Ex/Em(nm/nm)荧光强度RBP峰1峰2峰a峰b280/360240/480300/300350/350200/400250/500720.2198.79999.99999.9367.6-922EGCG(0.08mg/mL)+RBP峰1峰2峰a峰b290/370210/420300/300350/350200/400250/500112.738041359999.9540.91482.2 EGCG与RBP相互作用

16、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图4可知,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RBP吸光度逐渐升高,出现明显的增色效应,同时,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红移,由280 nm增加至302 nm,表明EGCG与RBP相互作用引起了蛋白质结构变化,形成了基态复合物。结合前面荧光光谱结果推测,EGCG-RBP复合物最大吸收峰波长的红移,可能是由于EGCG使RBP中色氨基酸残基发生位移或被结合,形成新的共轭体系,使-*跃迁能量增大14。图4 不同浓度EGCG对RBP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2.3 EGCG与RBP相互作用机制2.3.1 荧光淬灭机制由荧光光谱可知,EGCG对RBP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通过对其淬灭机制分析,可以更准

17、确地判断EGCG与RBP是否形成了复合物11。荧光淬灭机制可分为动态淬灭、静态淬灭和动态静态混合淬灭3种。动态猝灭是由荧光团和猝灭剂之间的碰撞引起的,随着温度升高,动态猝灭常数会增大。静态猝灭是由于荧光团和猝灭剂之间形成了基态复合物,由于复合物的稳定性通常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因而其猝灭常数则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1。因此,可利用Stern-Volmer方程7求解不同温度下EGGC和RBP相互作用的淬灭常数,从而判断其淬灭机制。Stern-Volmer方程如下: (1)式中:F0是未加入EGCG时的荧光强度;F是加入EGCG时的荧光强度;Q为EGCG浓度(mol/L);Kq为双分子猝灭过程速率常

18、数(L/(mols);Ksv为动态猝灭常数(L/mol);0为猝灭剂不存在时荧光体的寿命(生物大分子的平均寿命约为10-8 s)。根据公式(1),以 Q为横坐标作图,F0/F 为纵坐标,得到不同温度下 EGCG 对RBP猝灭的 Stern-Volmer 曲线(图5)。由图中直线的斜率和0可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EGCG与RBP相互作用的Ksv和Kq,结果见表2。当相关系数0.98时,表明在这一系列浓度下可能存在动态和静态混合的淬灭机制15。如图5所示,Stern-Volmer曲线在低EGCG浓度时线性相关,高EGCG浓度时逐渐偏向y轴,说明同时存在静态和动态淬灭6,并且Ksv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

19、大,说明EGCG淬灭RBP内源荧光的机制存在因分子间碰撞导致的荧光淬灭,即动态淬灭。同时,由于不同温度曲线下的 Kq远大于最大动态猝灭速率常数(约为21010 L/(mols)),表明EGCG 对RBP的猝灭机制也存在因分子间生成不发光基态复合物的静态淬灭,结合其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出现的变化分析,静态淬灭在EGGC对RBP的荧光淬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相关研究同样发现EGCG与-乳球蛋白17和鲢鱼肌球蛋白18相互作用时同时存在静态荧光淬灭和动态荧光淬灭。图5 不同温度条件下EGCG对RBP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方程曲线图表2 EGCG-RBP复合物的荧光淬灭常数及相关系

20、数温度/KKsv/ ( L/moL)Kq/ (L/(mol.s)相关系数R22902.26611042.266110120.943003.43421043.434210120.983103.52421043.524210120.972.3.2 EGCG-RBP复合物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作用力当小分子独立地与大分子上的位点结合时,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可以通过以下等式确定19: (2)式中:F0表示没有猝灭剂时的荧光强度;F表示有猝灭剂时的荧光强度;KA为表观结合常数;n为结合位点数;Q为猝灭剂的浓度。图6显示log (F0-F)/F对log Q的双对数曲线,由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

21、距得到n和KA(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结合常数 KA 的数量级达到106,而相关研究表明EGCG与牛血清蛋白6、-乳球蛋白7和鲢鱼肌球蛋白18相互作用的KA数量级分别为104、104和105,小于本文EGCG与RBP的相互作用KA数量级,表明EGCG与RBP之间的结合力较强,这可能是由于RBP与牛血清蛋白、-乳球蛋白和鲢鱼肌球蛋白结构差异引起的。KA 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表明EGCG与RBP相互作用时存在动态淬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n均约等于1,表明EGCG与RBP有1个相对独立的结合位点,且n值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同样表明EGCG与RBP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类似现象在茶多酚与大豆分

22、离蛋白11、EGCG与-乳球蛋白17、EGCG与鲢鱼肌球蛋白18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也有报道。图6 不同温度条件下EGCG荧光猝灭RBP的双对数曲线表3 EGCG-RBP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表观结合常数及相关系数温度/KKA / ( L/moL)结合位点n相关系数R22901.32281061.38780.99273001.50421061.32700.99313101.81761061.37700.9686小分子和蛋白质之间的结合力主要包括疏水相互作用、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等,热力学参数H和S是确认作用力的主要依据。当H 0、S 0、S 0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当H 0时,

23、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当H 0、S 0,表明EGCG与RBP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这与结合常数KA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相吻合。H 0、S 0说明EGCG 与RBP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表4 不同温度下EGCG与RBP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温度/KH/(kJ/mol)S/(J/(molK)G/(kJ/mol)29011.8682158.0159-33.956430011.8682158.0159-35.536631011.8682158.0159-37.11672.3.3 EGCG与RBP的能量转移和结合距离根据F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

24、论7,蛋白质和小分子配体之间发生能量转移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蛋白质能产生荧光;小分子配体的紫外光谱和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生重叠;给体和受体的结合距离小于7 nm。综合EGCG与RBP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由以下公式可计算EGCG与RBP的重叠积分J、能量转移效率E、结合距离r及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0 16。 (5) (6) (7)式中,F( ) 为蛋白在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和F0分别表示有和无猝灭剂时蛋白的荧光强度;( ) 则为小分子配体在波长处的摩尔消光系数;J为蛋白质的荧光发射光谱与配体的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重叠积分;R0是指能量转移效率 E=50% 时的临界距离;r为结合的配体与蛋白质

25、之间的距离;K2为偶极空间取向因子(取值 2 /3);N 为介质的折射指数(取值 1. 336); 为给体的光量子效率(取值0. 118)。由图7根据公式计算得J=3.984810-17 (cm3L/mol),E=0.7671,R0=0.9763 nm,r=0.8004 nm。结合距离远远小于7 nm,而且结合距离符合0.5 R0 r 1.5 R0,这表明二者的结合符合能量转移理论的条件13,RBP与EGCG之间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并进一步证实EGCG与RBP相互作用时存在静态猝灭机制。EGCG与RBP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也可能是EGCG引起RBP发生荧光猝灭的原因7。同时,EGCG与RBP之

26、间较小的r值也表明两者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说明蛋白质对EGCG小分子储存和转运比较容易15。图7 EGCG紫外吸收光谱和RBP荧光发射光谱重叠图2.3.4 EGCG与RBP结合率的预测EGCG-RBP结合率是EGCG与RBP结合的量占EGCG总浓度的百分比,它是反应EGCG与RBP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当EGCG和蛋白质的结合达到动态平衡时, 根据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接近1,可以建立EGCG与RBP结合率的理论模型。结合常数(KA)和结合率(Y)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描述13: (8)式中,Y是结合率;KA是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X是EGCG与RBP的浓度比;P是RBP浓度。根据实验结果

27、,运用公式(8)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浓度的EGCG的RBP结合率(图8)。由图8可知,EGCG 的RBP结合率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EGCG与RBP结合率随着EGCG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变对两者的结合率几乎不产生影响。图8中还完整描述了EGCG浓度与RBP浓度动态变化时两者之间结合率的全程规律,温度290 K、300 K、310 K时的曲线方程为: (9) (10) (11)图8 不同温度条件下EGCG与RBP的结合率因此,可以通过测定RBP和EGCG浓度,由公式(9)(11)计算其结合率,EGCG与RBP结合率可能对RBP消化性质产生影响20。3 结论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

28、研究了EGCG与RBP之间的相互作用,内源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均证实,EGCG与RB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发光的基态化合物,并且EGCG与RBP相互作用时,主要影响的是色氨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通过进一步对EGCG与RBP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GCG引起的RBP荧光淬灭现象是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静态淬灭为主。EGCG与RBP的结合常数 KA 的数量级达到106,表明EGCG与RBP之间的结合力较强。EGCG 与RBP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和S均大于0,说明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同时,EGCG与RBP

29、之间存在能量转移,结合距离r非常小,也表明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还建立了EGCG与RBP结合率的理论模型,发现EGCG与RBP结合率随着EGCG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变化对两者的结合率几乎不产生影响。但是由于RBP结构复杂,难以从更深入的分子对接层面研究EGCG与RBP的对接形态,因此,下一步将采用更多结构表征方法对EGCG-RBP复合物的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参考文献1 GUL K, YOUSUF B, SINGH A K, et al. Rice bran: nutritional values and its emerging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

30、t of functional food-A reviewJ. 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 2015, 6(1): 24-302 BRAICU C, LADOMERY M R, CHEDEA V S,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ons of green tea catechinsJ. Food Chemistry, 2013, 141(3): 3282-32893 WANG Y Y, LI M Q, XU X Q, et al. Gr

31、een tea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 promotes neural progenit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onic hedgehog pathway activation during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J.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 2012, 56(8): 1292-13034 YANG R, LIU Y Q, XU J J,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rice bran albumin a

32、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nd their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J.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8, 27(6): 1561-15695 YANG W, LIU F G, XU C Q, et al.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and bovine lactoferrin using multi-spectroscopic method and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

33、imetry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4, 64:141-1496 BOSE A. Interaction of tea polyphenols with serum albumins: A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analysisJ.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6, 169:220-2267 JIA J J, GAO X, HAO M H, et al. Comparison of bi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lactoglobulin and three c

34、ommon polyphenols using multi-spectroscopy and modeling methodsJ. Food Chemistry, 2017, 228: 143-1518 孙友亮.一种米糠保健粉及其制备方法: 201310650297.1P. 2013-12-06.SUN Y L. A kind of healthy rice bran powd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201310650297.1P. 2013-12-06.9 朱家义. 一种缓解疲劳发酵米糠营养保健米及其制备方法: 201610271245.7P. 2016

35、-04-28.ZHU J Y. A kind of fatigue-relieving rice which made of fermented rice bra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201610271245.7P. 2016-04-28.10 吴伟, 蔡勇建, 吴晓娟, 等. 米糠贮藏时间对米糠蛋白结构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33(1): 173-178WU W, CAI Y J, WU X J, et al. Effects of rice bran storage time on the structure of rice bran

36、proteinJ.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33(1): 173-17811 刘勤勤, 朱科学, 郭晓娜, 等. 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J.食品科学, 2015, 36(17): 43-47LIU Q Q, ZHU K X, GUO X N, et al.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 polyphenol and soy protein isolateJ. Food Science, 2015, 36(17): 43-4712 GE F, CHEN C Y

37、, LIU D Q, et 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asinesin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J.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0, 130(1): 168-17313 LIU X, YING X X, LI Y L, et al. Identification differential behavior of GdC-82(OH)(22) upon interaction with serum albumin using spec

38、troscopic analysis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8, 203: 383-39614 YE J H, FAN F Y, XU X Q, et al. Interactions of black and green tea polyphenols with whole milk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53(1):449-45515 李军, 毕艳兰, 孙尚德, 等. 叔丁基对苯二酚及其氧化产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39、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32(4): 133-140 LI J, BI Y L, SUN S D, et al. Interaction among 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 and its oxidation product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2017, 32(4): 133-14016 HE Z Y, CHEN J, MOSER S E. Interaction of -lactoglobulin with (

40、-)-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under different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pH and temperature by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5, 241(3): 357-36617 付珊琳, 钟俊桢, 姚文俊, 等. 去折叠态-乳球蛋白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相互作用J. 食品科学, 录用FU S L, ZHONG J Z, YAO W J, et al. Interaction betwe

41、en unfolded bovine -lactoglobulin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J. Food Science, Accepted 18 黄渊, 岳世阳, 熊善柏, 等. 两种天然抗氧化剂与鲢鱼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J. 食品科学, 录用HUANG Y, YUE S Y, XIONG S B, et 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kinds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and silver carp myosinJ. Food Science, Accepted19 LIU C, CHENG F F,

42、 YANG X Q. Inactivation of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by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stopped-flow/fluorescence, thermodynamics, and docking studi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7, 65(4): 921-92920 VELICKOVIC T D C, STANIC-VUCINIC D J. The role of dietary phenolic compounds in protei

43、n diges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ir antinutritive propertiesJ.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2018, 17(1): 82-103.Interaction betwee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nd Rice Bran ProteinMiao Xiangshuo Wu Wei Wu Xiaojuan(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Rice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