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_第1页
2023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_第2页
2023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中常见却易被无视的疾病,危害巨大。从2006年到2023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历经两版面世,为指导、标准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随着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理念、药物不断开展,指南的更新呼之欲出。睽违6年,202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终于问世。与旧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理论内容上更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更实用,如一座崭新的灯塔,照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之路。纵观新指南,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更新1流行病学: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骨质疏松性骨折为受到轻微创伤或

2、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新指南引用的最新流调数据令人忧心: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目前估测我国患者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2023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约为269万例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其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720 亿元、1320亿元和 1630亿元。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缺乏 1/4。笔者深有体会的是,在基层医院,受检测设备、药品等因素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率极低,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2发病机制: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新指南首次对原发性骨

3、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行说明,弥补了旧版指南的缺乏。简单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骨转换失衡,即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是其的主要发生机制。新指南使用了下面这张图图1,对发病机制作出高度概括,便于理解记忆:注:RANKL:B受体活化体配体;OPG:护骨素;TNF-:肿瘤坏死因子;IL:白介素;PGE2:前列腺素E23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强调早筛查早防治新指南参考2023年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制定的指南,对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包括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前者如种族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白种人高于黄种人,而黄种人高于黑种人、老龄化、绝经后等,后者包括不健康

4、生活方式钙/维生素D缺乏、过度饮酒、吸烟等、疾病胃肠疾病、内分泌疾病等、药物糖皮质激素、过量甲状腺素等等,可以促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开展。临床上要注意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积极筛查,尽早防治,以免发生骨折。除了危险因素的识别,还可使用工具对个体进行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风险评估。新指南推荐两种骨质疏松症初筛工具:最新版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 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表1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表2。后者特异性不高,且仅适合绝经后女性。表1 版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 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表2 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注:OSTA指数=体质量kg年龄岁0

5、. 2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 FRAX,可计算患者未来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FAX工具在新旧指南均得到推荐。不同的是,新指南推荐了针对中国人群的FAX工具图2,明确指出其适用人群为具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危险因素,未发生骨折且骨量减少者。另外,新指南建议FAX预测的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2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建议给予治疗,相比旧版指南更具实用性。4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愈加完善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思路是:确定是否为骨质疏松症,同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在新指南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比以前更完善,包括三种方法

6、,一是“金标准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DXA测定的骨密度,二是椎体和髋部脆性骨折无需依赖骨密度即可诊断,三是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且骨密度测量符合骨量减少亦可诊断。骨形成标志物推荐血清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推荐血清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的测定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对于前者,这些标志物水平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对于后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某些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血沉、性腺激素、25 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均可酌情选做,以便鉴别诊断。另外,判断骨转换类型、监测药物疗效、监测

7、病情进展等亦能用到上述骨转换标志物。因椎体骨折无明显病症,故新指南还建议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人群中开展椎体骨折的筛查。胸腰椎 X线侧位影像可作为判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指南呼吁关注骨质疏松症及骨折患者的心理异常状态,并给予必要的治疗,表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5治疗:更完善更标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根底治疗、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新指南在此方面更新完善较多,而且更标准。在根底治疗方面,调整生活方式不再如旧版指南泛泛而谈,而是在膳食营养上具体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 8-1. 0 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 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同时建议上

8、午11: 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还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钙剂补充方面,新指南突出选择的平安性和有效性: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响小,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调整为400 IU/d旧版指南为200 IU/d;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维生素D缺乏者,推荐摄入量调整为600 IU/d旧版指南为400-800 IU/d。对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使用,新指南给出明确适应证: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或骨量低下且FRAX预测的髋部骨折概率3%或

9、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20%时。对于该类药物,新指南纳入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的ANKL抑制剂,治疗方案更完善。鉴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造成不良反响,新指南建议口服双膦酸盐治疗 5 年,静脉双膦酸盐治疗 3 年,应需考虑药物假期,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停用双膦酸盐; 如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序贯其它药物。除了疗程建议,新指南建议钙和维生素D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而在使用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骨形成促进剂18-24个月后应停用序贯骨吸收抑制剂。新指南还建议将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实施分级诊疗,也是一大亮点。综上,新指南是一部详实的临床诊疗标准,值得学习和应用。作者丨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徐乃佳来源丨医学界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