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5.正三棱锥A-BCD,底面边长为a,侧棱为2a,过点B作与侧棱AC、 AD相交的截面,在这样的截面三角形中,求(1)周长的最小值;(2)周长 为最小时截面积的值,(3)用这周长最小时的截面截得的小三棱锥的体 积与三棱锥体积之比.上图1解析:(1)沿侧棱AB把正三棱锥的侧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1,当周长 最小时,EF 在直线 BB,上,V AABEAB7 AF,,AE=AF, AC=AD, .B BCD, /.Z1 = Z2=Z3, .BE=BC=a,同理 B F=B D=a.V AFDBZ sAADB , .空=也,变= 2 = J_, .DF = a, AF=?a. DB AB a 2
2、a 222又AAEFsAACD, .BB =a+3a+a=Ua, .截面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44值为a. 4如图2, .ABEF等腰,取EF中点G,连BG,贝IBGJ_EF.二BG =a /.Sabef - , EF BG= - , -a -a = 2248(3) VVa-bcd-Vb-acd,而三棱锥baef,三棱锥bacd的两个高相同,所 以它们体积之比于它们的两底面积之比,即%-AEF S/XAEF _ EF2 _ 9B-CAD S 4ACD CD, 16评析把曲面上的最短路线问题利用展开图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求曲面上最短路线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题中的四
3、面体,其中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做为底面,因而它可有四个底 面和与之对应的四条高,在解决有关三棱锥体积题时,需要灵活运用这 个性质.在三棱锥ABCD中, ABC和A BCD都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二面角ABCD= 6 ,问6为何值时,三棱锥的全面积最大。解析: S A BAC - S A BCD - 一a?为常量,所以三棱锥全面积的大小取决于Saabd 4与Saacd的大小,由于AABDgAACD,所以只求Saacd何时面积取最大值即可。SAACD=LasinNACD,所以当NACD=90时面积最大,问题得解。 2A解 如图,取BC中点M,连AM、DM,1.A ABC和A BCD都是正三角形, N
4、AMD是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NAMD= 6 ,又: ABDg ACD, 且当NACD = 90时,AACD和AABD面积最大,此时AD=Va,在AAMD 中,由余弦定理cosNAMD=-L3.当6 = n -arccos-三棱锥A-BCD的全面积最大。3点评 本题将求棱锥全面积的最大值,转化为求AACD面积的最大值, 间接求得6角。. 如图三棱锥 P-ABC 中,PA=a, AB=AC = 2a, NPAB= NPAC= NBAC = 60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解法一:过点 P 作 POJ平面 ABC 于点 0, .,NPAB=NPAC=NBAC=60.AO 平分NBACcos
5、/PA0=鬻;=日-PAOfP0=asinZPA0 = a3AV=lxlx2aX2asin60 Xa=a3点评 这种方法叫直接法,就是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直接计算,这是 种常规方法,必须掌握.解法二:取AB、AC中点M、N的连结PM、PN ; PA=a, AB=AC = 2a, NPAB = NPAC = NBAC = 60 三棱锥P-AMN为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且SAamn=-SAabc4* VP-AMN VP-ABC ,Vp-AMN - a3412Vp-ABC = 4Vp-AMN = a,3点评 此法是根据棱长与含有60角的三角形的关系,把徘体截成棱长 相等的三棱锥,然后根据小锥体的体积与原
6、棱锥的体积关系,求原棱锥 的体积.解法三 在APAB中,PA=a,AB = 2a 又NPAB=60 , :, ZAPB=90同理NAPC=90,AP_L平面 PBC又 SAPBC=Va2V p-ABC V A-PBC , 42 Si *al33518.将正方体截去一个角,求证:截面是锐角三角形.已知:正方体中截去以P为顶点的一角得截面ABC.求证: ABC是锐角三角形.证明:如图,PABC是一个四面体.PAB、APBC. APCA都是直角三角形.x2 + y2 =c2* - y2 + z2 =a2 贝(J z2=- (a2+bc2)2Z2 +x2 =b2VzO, /.a2+b2-c20即 c2
7、a2+b2, Ab2 NABC 都小于 90 .ABC为锐角三角形.519.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互相垂直,它们的面积分别为6m;加2和3nI?,求 它的体积.解析:设三棱锥SABC的三条侧棱长分别为xm, ym, zm.则三个侧面积分 别为生、龙、至.222而 Vs-abcVa-sbc yz x X244(m ) 326.它的体积为4m3.520.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G中EBB“截面A】EC_L侧面AG(1)求证:BE=EB(2)若AAi=AB,求平面AEC与平面ABG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解析:欲证BE=EBi,可证AiE=EC,由截面AEC_L侧面AG,考虑到作 EG_LAC于G,关
8、键在于证出G是AC的中点,为了利用正棱柱的性质, 可取AC中点F,证FGAAi即可.证明: 在截面AFC中,作EG,A于G, .面 婕(:_1面4(:,JEG _L面AC,取AC中点F,连BF、FG,易证EBFG为平行四边形,BE= FG,又证得 FG=AA” .,.BE = 1aA1 = 1bB1,即 BE=EBi.222分别延长CE、CB交于点D,连AD,利用E是BBi的中点,可证得AC_LAd),由三垂线定理,可证出AC_LADNCAC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由AA=AC,得NCA=45 .评析 本题解题思路:由证E是BBi的中点=证G是AC的中点nGFAA,要完成此过程,除具有扎实的立几
9、基本功外,尚需很好的平几修养, 确实是一个考查基础知识很全面的好题.521.已知边长为10的正 ABC的顶点A在平面a内,顶点B、C在平面a同侧,BD为AC边上的中线,B、C到平面a的距离分别是BBi = 2,CG = 4(1)求证:BBi平面ACG(2)求证:BD_L平面ACG(3)求四棱锥ABCCB的体积解析:本小题考查空间图形线、面的平行、垂直关系,考查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解 (1) VBBia , CCi a ,.BBiCCiBBg平面ACG, CGu平面ACG, .BBi 平面 ACG.(2)* * CG,CGu 平面ACG平面ACG,平面a平面ACG,平面a平面ACG ca
10、= AG=过D点作AG的垂线DDi,则 DD, a .DD, / BB./CCA*。是AC的中点J=DDi .DD, / BB./CCA*。是AC的中点J CCX La CCX LaBlDl u aCC, LBDi =BDlCCtn 48C是正= 80 _L 4C = BD J_ 平面 ACCi ACcCG =C(3)在 RtAABD 中,BD= Ja52-A=V=BJ)i在 RtAACG 中,AG= 。2_兀;=痫,连结 BQ,则喉跖=丫 +公防岫=;X g XAGXBDXBB.+l XIXAC. XCCiXBD.校 BCS = ; X lxVXVX2+lxlxVMX VT5X4-30V7.
11、522.已知正四棱锥的各条棱都是a.(1)求底面一边到相对侧面的距离;(2)求证: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等于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角的2倍;(3)求相对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1)解: 作P0J_底面ABCD,垂足是0,取BC、AD、PB的中点F、E、M,连结 PE、PF、EF、OM、MC、MA.ADBC,,AD平面PBC, AD到平面PBC的距离就是E点到平面PBC 的距离,平面PEF,平面PEF_L平面PBC.,E点到交线PF的距离就是E点到平面PBC的距离d.Ad PF=PO EF, d 3a=a Jla,cosNEPF = 2PEPF-la2, ,cosNEPF =2PEPF2V4 43
12、在 AACM 中,/AM=MC = 3a, AD=OC,,0M 是 NAMC 的平分线,又 2AMPB, CM1PB,,NAMC 是二面角 APBC 的平面角,NOFP 是二面角PBCAD的平面角.又.,AO=PO=&, AM=PF=&, .,.Rt POFRt AAMO. 22/.ZAMC=2ZPF0, .命题成立.(3)设相对两侧面PBC、PAD的交线是1, VADBC,.AD平面PBC,,AD1, .BC_L平面PEF,,1_L平面PEF, NEPF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PE,+ PF? - EF2523.直线a、b是异面直线,a_L平面a , b_L平面B , ab,求证:a13.证
13、明 过b上任意一点作直线a,使aa . ,.,a_Lb, .a b.设相交直线a、b确定一个平面7, 7GB =c. Vb P , c(= 3 , /.bc.在平面7 内,b_Lc, b_La ,1.a /c. .,.a/a /c. X*.*a a , /.ca , cu B ,8 _L a 524. 在三棱锥 SABC 中,NASB=NBSC=60 , NASC=90 ,且 SA =SB=SC,求证:平面ASC_L平面ABC.证明 取AC的中点0,连SO、B0,由已知,得A SAB、 SBC都是正三 角形.,BC=AB=a, SA = SC=a,又 SO_LAC, BOAC,,NS0B 就是
14、二面 角 SACB 的平面角.又.,SA=AB=a,SC=BC = a, AC=AC, AACS/A ACB.,.SO=BO=4. 2s在 ASOB 中,VSB=a, .,.ZS0B=90 .即平面SACL平面ABC.另证:过S作SO平面ABC,垂足是0. .SA=SB=SC, .S在平面内的 射影是 ABC的外心,同前面的证明,可知A ABC是直角三角形,.二。 在斜边AC上.又.平面SAC经过S0,,平面SACJ_平面ABC说明 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是根据定义证明平面角是90 ,或 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525.如图,四面体ABCD的棱BD长为2,其余各棱的长
15、均是血,求:二面角 ABDC、ABCD、BACD 的大小.A解析:(1)取BD的中点0,连AO、OC.在 ABD 中,AB=AD=&, BD=2,. A 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01BD,同理OC_LBD. Z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又 AO = OC=1, AC=Vi, /. ZA0C=90 .即二面角ABDC为直二面角.(2厂二面角ABC是直二面角,AOBD, I. AO_L平面BCD.A ABC在平面BCD内的射影是A BOC.,* S aocb , S aabc 回、:、COS o .223即二面角ABCD的大小是arccos . 3取AC的中点E,连BE、DE.VAB=BC,
16、 AD=DC,/.BDIAC, DE1AC,,NBED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ABDE中,BE = DE=在,由余弦定理,得cosa=-123二面角BACD的大小是兀arccos-. 3评析 本例提供了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 用其所在的三角形算出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利用面积的射影公式S=S , cos 6 求得.526.如图所示,在三棱钳;SABC中,SA,底面ABC, ABBC, DE垂 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又SA=AB, SB=SC.求以BD为棱, 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解法一:由于SB = BC,且E是SC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
17、BC的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_LBE.又已知SC_LDE, BEADE=E,,SC_L平面 BDE,ASCIBD,又SA_L底面ABC, BD在底面ABC上,ASA1BD.而 saasc=s,所以BD_L平面SAC.,DE =平面 SAC n 平面 BDE, DC =平面 SAC G 平面 BDC,ABD IDE, BDDC.ZEDC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SA_L底面 ABC,ASAI AB, SA1AC.设 SA=a,贝ij AB=a, BC = SB= Va.又 ABJ_BC,所以 AC=6a.在 RtASAC 中 tgZACS = = 4-,所以NACS=30 .4。 V3又已知DEJ
18、LSC,所以NEDC=60 ,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 .解法二: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 SBC的底边 SC 的中线,所以 SCJ_BE.又已知 SCJ_DE, BEADE=E.,SCJL平面 BDE, SCBD.由于SA J_底面ABC,且A是垂足,所以,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BDJ_AC;又ESC, AC是SC在平面内的射影, 所以E在平面ABC内的射影在AC上,由于DAC,所以DE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C上,根据三垂线定理得BD_LDE.DEu平面 BDE, DCu平面 BDC. ZEDC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下解法同解法一
19、.527. 在直三棱柱 ABCA B C中,NBAC=90 , AB=BB =1,直线B C与平面ABC成30的角.(如图所示)求点C到平面AB C的距离;(2)求二面角BB CA的余弦值.A解析:.ABCA B C 是直三棱柱,.A C AC, ACu平面AB C, :.N C 平面AB C,于是C到平面AB C的距离等于点A, 到平面AB C的距离,作A MABZ于M.由AC_L平面AB A,得平面 AB,C_L平面 AB,Az , .,.A/ M_L平面 AB,C, A M 的长是 A到平面 AB C的距离.AB=B B = l, _LB CB=30 , .,.B/ C = 2, BC
20、= 6, AB =&, A,M A,B,xA,A AA- V即C到平面AB C的距离为也; 2(2)作 ANLBC 于 N,则 AN_L平面 B BCC,作 NQ_LB C 于 Q,则 AQLB C,,NAQN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AN=g =巫,AQ= ACxABC 3BC=1. .sinZAQN= = ,cosZAQN=. AQ 33说明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也可以求二面角的大小,如 图,AB=BB =1, .AB,=后,又NB CB=30 ,,BC=8,B,C = 2, AC=V.作 AM_LB,C 于 M, BN_LB,C 于 N,则 AM= 1, BN=也,20ACN=。,
21、cm=i,,mn=L .BN_LB C,AM_LB C, .BN 与 AM 所成的角 22等于二面角BB cA的平面角.设为e .由AB2 = AM2+BN2+MN2-2AMXBNX cos 0 得 cos 0528.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菱形,NA=60 , PCJL平面 ABCD, PC=a, E 是 PA 的中点.求证平面BDE_L平面ABCD.求点E到平面PBC的距离.(3)求二面角AEBD的平面角大小.解析:设。是AC, BD的交点,连结E0.TABCD是菱形,是AC、BD的中点,1E是PA的中点,E0PC,又PC_L平面ABCD,.EO_L平面 ABCD, E
22、Ou平面 BDE,,平面 BDE_L平面 ABCD.EOPC, PCu平面 PBC,.E0平面PBC,于是点。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作 OF_LBC 于 F,EO_L平面 ABCD, EOPC, PCu平面 PBC,,平面 PBC_L平面 ABCD,于是OF_L平面PBC, OF的长等于0到平面PBC的距离.由条件可知,OB=JOF=qx = 2a,则点E到平面PBC的距离为 2224电1 CL. 4过。作OG_LEB于G,连接AGVOEAC, BD1AC,AC_L 平面 BDE,AG_LEB (三垂线定理)ZAG0是二面角AEBD的平面角V0E=-PC=-a, 0B=&
23、 222EB a.QG = OOB =2 又 AO = a. EB 42,tanNAG0= =矩OG 3NAGO=arctan. 3评析本题考查了面面垂直判定与性质,以及利用其性质求点到面距离,及二面角的求法,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说明处理翻折问题,只要过不在棱上的点作棱的垂直相交的线段,就可以化成基本题 529.已知 a、b 是异面直线,au a , all B , bu B , b a ,求证 a 0 .解析:证明两个平面平行通常利用判定定理来证.A EZa /证明 如图,过a作任一平面y和平面B交于球,.aa.又 a u B , a z a.a / aa与 b 相交,Vbc B ,
24、b a . a B .另证设c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则过a、c可以确定一个平面7,设 Y n B =a :a B , /.a/ a,Vca, .ca, 又.,cJ_b, a , b 相交,c 0同理可证:c_L a , a B530.已知:平面a 平面B,且aua, bu平面B, a, b为两条异面直 线.求证:异面直线a、b间的距离等于平面a, 8之间的距离.证:设AB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如图过点B,作直线a,使a/a.a B , au B ,:.a/ 3, .a/ u B.VABa, .,.ABa/又 AB_Lb,且 a Gb = B./.ABI B: a B , .AB aA
25、AB的长是平行平面a , B间的距离.说明求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有时可能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531.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和另一个平面也相交.已知:a B , 1 G a =A.求证:1与B相交.证明:a B , 1 n a =A 假设1与B不相交,则1 B 在平面B内任取一点D,则Ml.点D、1确定平面PBD,如图a与平面PBD相交于过A的一条直线AC,B与平面PBD相交于过点D的一条直线BD.又a B .AC与BD无公共点.VAC和BD都在平面PBD内,ACBD.由1 B可知1BD.,AC1且1与AC相交于A.AC与1重合,又AC在平面a内.在a内与1G a =A
26、矛盾.假设不成立,.与B必相交.532.如图,正四棱锥SABCD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点P、Q 分别在BD和SC上,并且BP:PD=1:2, PQ平面SAD,求线段PQ的 长.解析:要求出PQ的长,一般设法构造三角形,使PQ为其一边,然后 通过解三角形的办法去处理.作 PMAD 交 CD 于 M 连 QM,PM平面 SAD, PQ平面 SAD.平面PQM平面SAD,而平面SCD分别与此两平行平面相交于QM, SD.AQM/7SD.MP _ PD _ .MP _ PD _ 2 -BC BD 3MP = 2a,3MQ - MC _ BP SD CD BD 3 *.MQ=lSD=-a,又NP
27、MQ=NADS. 331-a icos ZPMQ = cosZADS = 2-= -.2a 4在APMQ中由余弦定理得PQ2=(押2+学)”枭.2/浮 ,PQ/ 评析:本题的关键是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结合平行线截比例线 段定理,最后由余弦定理求得结果,综合性较强.533.已知:如图,aB,异面直线AB、CD和平面a、B分别交于A、B、C、D 四点,E、F、G、H 分别是 AB、BC、CD、DA 的中点,求证:(1)E、F、G、H 共面;(2)面 EFGH 平面 a.证明 (1) VE H分别是AB、DA的中点,EH工BD.同理FG:BD. =2- 2,FG幺EH. .四边形EFGH是平行
28、四边形,即E、F、H、G共面.(2)平面ABD和平面a有一个公共点A,设两平面交于过点A的直线AD,aB,AD BD.又BDaEH, EH/BD/ADz . .EH/7平面a, EH 平面8,同理FG 平面a, FG 平面B.,平面EFHG平面a 平面B.点A为异面直线a、b外一点,过A与a、b都平行的平面()A.只有一个B.只有两个C.至多有一个D.有无数个解析:本题考查线线位置关系,线面位置关系,平面基本性质,以及空 间想象能力解法一:过点A作a a,b b,根据公理3, a与b确定一个平 面为a ,则异面直线a与b至多有一条在a内,当a、b都不在a内时, 过A与a、b都平行的平面恰有一个
29、,即a ;当a、b中有一条在a内时, 过A与a、b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故选C.解法二:过异面直线a、b分别作平面a、B使aB,若点A在a或 8上,则过A与a、b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若点A在a外且在8上, 则过A恰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 ,则过点A与a、b都平行的平面恰 有一个.有四个命题(1)一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它就和经过另一条直线的任何平面平 行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4)如果直线a平面a , au平面B,且aHB=b,则壮 其中假命题共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此题考查线线位置关系和线面位置关
30、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一 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它可能在经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故(D 是假命题.一条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它与这个平面的直线可能平行, 也可能异面,故(2)也是假命题,又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也可 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或相交,故(3)也是假命题,而命题(4)是真命题, 也是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选Co536. 已知直线a、b、c,平面a G平面8 =a, bu a , cu B ,且b与c 无公共点,则b与c不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 b、c都与a相交B. b、c中只有一条与a相交C. b、c中至多一条与a相交D. b c中至少有一条与a相交 解析:本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的位
31、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充要 条件,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等价转化能力.解法一:若直线b与c不平行,又由b与c无公共点,则b与c必定异 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和线面位置关系可知或者b与c都与a相交, 或者b、c中有一条与a相交,另一条与a平行,即b、c中至少有一条 与a相交,即D成立;反之,当D成立时,不难证明b与c必不平行, 所以应选D.解法二:由题设及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若b、c都与a相交能推出b 与c异面,即b与c不平行;反过来,b与c不平行不一定推出b、c 都与a相交,即A是充分非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同理,B也是 充分非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又由b、c中至多有一条与a相交,
32、包含b、c中有一条与a相交和b、c都不与a相交两种情形,而对于后 者,即则bc.故c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综上所述, 排除A、B、C三个选择项,从而选择D.537.已知 A, BE平面 a, C, DW 平面 B, aB, AB=13, BD=15, AC、BD在平面a上的射影长之和是14,求AC、BD在平面a上的射影长, 以及平面a、B的距离.解 如图,设a、B的距离是h,则AC在a内的射影长是加07 , BD 在a内的射影长是后牙.根据题意,V132-/i2 + 7152-/2 =14.解这个方程,h=12.J132-力2 =5, 7152 -/i2 =9.故AC、BD在平面a上的射影长分
33、别是5和9,平面a、B的距离是12. 点评平行平面间距离通常转化为点面距离或线面距离最终转化为点 面距离.538.如图,已知线段PQ、PD、QF分别和平行平面a、B交于A、B、C、 D、E、F,若 AP=BQ,求证:SAACF=sABDE.解析: 由已知得 ACBD, EBAF, NCAF=NEBD,又 AC:BD=PA:PB =QB : QA=EB : AF, .AC AF sinNCAF=BE BD sinZDBE. .Saacf =SABDE.539.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 B- G分别是ASBC、ASCA、ASAB的重心,(1)求证:平面ABG平面ABC; (2)求三棱锥SAB
34、G与SABC体积之比.解析:本题显然应由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结合成比例线段的关系推导出 “线线平行”再到“线面平行”到“面面平行”,至于体积的比的计算 只要能求出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和对应高的比就可以了.证:(1): Ai、Bi、。是 A SBC、ASCA、 SAB 的重心,连 SAi、SCi 并延长交BC、AB于N、M,则N、M必是BC和AB的中点.连MN._ SA, _ 2 , SM SN.ACMN.MNu平面 ABC,平面 ABC.同理可证 AB平面ABC.平面ABG 平面ABC.(2)由(1)皿=2, MN2AC, MN 3=2.A1AC. =3同理可证:AB工AB, :=3BCBC.=3
35、AAiBiCiAABC,设三棱锥sABC的高为h, sABC的高为hl则有:4=%=2,匕 h SN 32 i= -h.3 TOC o 1-5 h z 12.-st向q _ 33_ _.S-ABCI.I5.h273QABC 评析:要掌握线面平行的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外,还要有扎实的相似形 和线段成比例的基础.540.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求证:(1)平面ABD平面GBD; (2)对角线A.C被平面ABD和平面C.BD三等分.解析:本题若根据“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内两条 相交的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是很容易解决论证平面ABD平面 GBD的,但兼顾考虑的论证,(1)我
36、们还是采用“两平面垂直于同一 直线则两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方法.证:(1)连AC, BDLAC, AC是AC在底面上的射影,由三条垂线定理 得AC_LBD,同理可证AC_LBG.A_L平面C.BD,同理也能证得A_L平面ABD.二平面ABD 平面C.BD.设A到平面AB.D,的距离为h,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有:上学(板a)234=g. =bb nb / Byet a =bIaa, b 异面(=a Bbb =a,b相交a,b,C ajj如图,直线AC、DF被三个平行平面a、。、/所截.求证:证:(i)当AC, DF共面S时,连 AD, BE, CF 则 ADBECF从而丝=匹 BC EF(ii)当
37、AC、DE异面时,连CD设CDAB=G连 AD、BG、GE、CF,如图a B ,平面 ACDA B =BG,平面 ACDA a =AD. HYPERLINK file:/.BG/7AD /.BG/7AD.AB _ DG -BC GC同理可证:EGCF, .空=变 GC EF.AB _ DE .-BC EF综合(i)(ii)知:丝=匹BC EF546.设直线a在平面a内,则“平面a 平面8 ”是“直线a平面8”的()条件 解析:若a B , ,.,au a ,,a与B无公共点,.,1 B .A.充分但不必要A.充分但不必要C.充分且必要B.必耍但不充分D.不充分也不必要若26, aua,则a,
38、B的关系不能确定,所以应选A.547.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那么下列四个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经过直线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直线bB.经过直线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垂直于直线bC.存在分别经过直线a和b的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D.存在分别经过直线a和b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解析:A、C、D均为真命题,B为假命题;二若过a的平面a _Lb,则b 垂直a内的直线a,从而a,b,那么限制a, b必须垂直,而条件中没有 指明a、b是否垂直.548. a和B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平面a 8 的是()a、B都垂直于平面7a内不共线的三点到8的距离相等1、m是a内的直线,且1B, mBD.l、
39、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1 a , 1 B , m a , m B解析:显然B、C不能推出。0,有a、B相交的情况存在,对于A、 D,学了 “面面垂直”后,就可以说明A不能推出& B, a、B有相 交的可能,从而选D.事实上,la, ma,在a内任取一点A,过A作1 #1, m, m,因为l,m异面,所以1 ,m相交,则可推出1 B, m B .由面 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推出a B .549.已知矩形ABCD,过A作SA_L平面AC,再过A作AE1SB交SB于E, 过E作EF_LSC交SC于F(1)求证:AFSC若平面AEF交SD于G,求证:AG1SD解析:如图,欲证AF_LSC,只需证SC垂直于A
40、F所在平面,即SC_L平面AEF,由已知,欲证SC_L平面AEF,只需证AE垂直于SC所在平面,即AE_L平面ABC,再由已知只需证AE1BC, 而要证AE_LBC,只需证BC_L平面SAB,而这可由已知得证 证明 平面AC, BCu平面AC, .SABC.矩形 ABCD,,AB_LBC,BC_L平面 SAB,BC_LAE 又 SB_LAE,AE_L 平面 SBC,SC_L平面 AEF AAF1SC(2)SA,平面 AC ,SA_LDC,又 AD_LDC ,DC_L平面 SAD .DC AG 又由有SC_L平面AEF, AGu平面AEF.SC!AGAG ,平面 SDC /. AG SD.三棱柱
41、ABCABG的侧面三条对角线AB1、BG、CAi 中,ABBG.求证:ABilCAi.证 方法1如图,延长BC到D,使GD=BC.连CD、AJ).因ABBG,故 AB.1CD;又 BC=AC=GD,故NBAD=90 ,于是 DA平面 AA,B,B.故AB平面ACD,因此ABAC方法2如图,取AB、AB的中点口、P.连CP、CD、AR D,B,易证CD _L平面AA,B,B.由三垂线定理可得AB-BD”从而AB.1A.D.再由三垂线定 理的逆定理即得ABAC说明证明本题的关键是作辅助面利辅助线,证明线面垂直常采用下列 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2)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3
42、)证明直线平行于平面的垂线;(4)证明直线垂直于与这平面平行的另 一平面.已知:正三棱柱 ABCA B C 中,AB _LBC,BC=2,求:线段AB在侧面8BCC上的射影长.解析:如图,取BC的中点D.AD_LBC,侧面BCC_L底面ABC, .AD_L侧面bcc方是斜线AB在侧面的射影.又VAB/ _LBC , .,.夕o_LBC.设 BB =x,在 Rt A 9 8。中,BE : BD= BB, BD =J + x2 .是 ABB C 的重心.BE=LbC =, + / 33.X = -yl + x242 +4 ,解得:X=丘.,线段AB,在侧面的射影长为VL. AABC在平面a内的射影
43、是AA B,C,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S,若AABC所在平面与平面a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0 (0 9 pa2 + PC2 = 72 + (V3a)2 =2a(1) VPC1PA, PC_LPB, ,PC_L平面 PAB,ABC在平面PBC上的射影是BP.ZCBP是CB与平面PAB所成的角V ZPBC=60 ,BC与平面PBA的角为60。.(2)由上知,PA=PB = a,AC=BC=2a.为 AB 的中点,则 AB_LPM, ABCM.,AB_L 平面 PCM.说明 要清楚线面的垂直关系,线面角的定义,通过数据特点,发现解 题捷径.557. 在空间四边形 ABCP 中,PAPC, PBBC, AC
44、1BC. PA. PB 与平面 ABC所成角分别为30和45。(1)直线PC与AB能否垂直?证明你的结 论;(2)若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h,求点P到直线AB的距离.解析: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及线面 角,点面间距离等概念应用,空间想象力及推理能力.P解 AB与PC不能垂直,证明如下:假设PCJLAB,作PHJL平面ABC 于H,则HC是PC在平面ABC的射影,.HC_LAB, VPA PB在平面ABC 的射影分别为 HB、HA, PBBC, PA_LPC./. BHBC, AHACVACBC,;平行四边形ACBH为矩形.VHC1AB,.ACBH 为正方形.HB=
45、HAPH_L平面 ACBH. A PHB A PHA.,NPBH=NPAH,且PB, PA与平面ABC所成角分别为NPBH, NPAH.由 已知NPBH=45。,NPAH=30 ,与NPBH= NPAH 矛盾./. PC不垂直于AB.(2)由已知有 PH=h, NPBH=45.BH=PH = h. V ZPAH = 30 , .*.HA=V3h.矩形 ACBH 中,AB = y1bh2+ha2 = -Jh2+(43h)2 = 2h.作HEJLAB于E, .亚=也空=小级=11.AB 2h 2.PHJL平面 ACBH, HEAB,由三垂线定理有PE_LAB,.PE是点P到AB的距离.在 RtAP
46、HE 中,PE=yIph2 + he2 =Jh2+(/i)2 = h.V 22即点P到AB距离为h.2评析:此题属开放型命题,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假设结论成立,然 后“执果索因”,作推理分析,导出矛盾的就否定结论(反证法),导不 出矛盾的,就说明与条件相容,可采用演绎法进行推理,此题(1)属于 反证法.558.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G中,M是CG的中点,点E在AD 上,且AEqAD, F在AB上,且AF=;AB,求点B到平面MEF的距离.解法一:设AC与BD交于0点,EF与AC交于R点,由于EFBD所以将B点到面MEF的距离转化为0点到面MEF的距离,面乂,面MEF,而MR是交线,所以作
47、OH_LMR,即OH_L面MEF, 0H即为所求.VOH MR = OR MC, 二OH*.解法二:考察三棱锥BMEF,由Vb mef=Vwbef可得h.点评 求点面的距离一般有三种方法: 利用垂直面;转化为线面距离再用垂直面;当垂足位置不易确定时,可考虑利用体积法求距离.559. 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求AC和平面ABC间的距离.解法1如图所示,A平面ABC,又平面BBiDD平面ABC故若过。作OE_LOBi于E,则0E平面ABC OF为所求的距离由 0E 0Bi=0B 00i,可得:。E=叵 3解法2:转化为求3到平面ABC的距离,也就是求三棱锥GABC的高 h. 由 VC_A
48、BC = V A_BCCi,可得 h =彳 a.解法3因平面AB平面GDAi,它们间的距离即为所求,连B,分 别交BQ、DOi与F、G (图中未画出)。易证BD垂直于上述两个平面,故 FG长即为所求,易求得FG =叵.3点评(1)求线面距离的先决条件是线面平行,而求线面距离的常用方 法是把它们转化为求点面之间的距离,有时也可转化为求面面距离,从 本题的解法也可悟出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思路.560.在AABC中,M、N分别是AB、AC上的点,4=则=工.沿MN把 MB NC 2AAMN至IJAA,MN的位置,二面角A MNB为60。,求证:平面AMN_L平面 A BC.解析:作 AD_LBC
49、于 D,设 ADGMN=P, NA PD=60 ,可证 A P_L平 面 A BC.561.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到平面M的距离之比为1 : 1 : 1 : 3,则平面M 的个数应有多少个?解 这样的平面应分4种情况讨论:(1)4个顶点都在平面M的同侧,则有CJ1 = 4个(平面);(2)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不同侧,则有C:1 = 4个(平面); (3)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1个同侧,则有C3, - C? 1 =12个(平面)(4)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2个同侧,则有C32 - C? 1=12个(平面);,一共应有4+4+12+12 = 32个(平面).斜四棱柱侧面
50、最多可有几个面是矩形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Co只能相对的侧面均为矩形.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Do如图,ABCD为矩形,PAJ_平面ABCD,则PABCD的四个侧 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正四棱柱的一个侧面面积为S,则它的对角面面积是 o解析:V2S设正棱柱底面边长为a,高为h,则ah=S,对角面面积为拒ah = V2S.正n棱柱每相邻两个侧面所成二面角度数为 o解析:xl80。底面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某两个邻面所成二面角 n的平面角,正n边形内角度数为匕xi80。 n.正六棱柱的高为5cm,最长对角线为13cm,它的侧面积是解
51、析:180cm2设正六棱柱底面边长为a,高为h,则h2+(2a)2=132, h=5, a=6,.侧面积=6ah=180. 一个正棱锥的一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是0 ,底面积Q,则它的侧面 积是。解析:Qsec。正棱锥的底面是侧面在底面上的射影,利用面积射影 定理.正四棱柱ABCEABCD中,A与对角面ABCD所成角为30,求证:此四棱柱为正方体。解析: ABJL平面B平面ABCD_L平面BC”交线为B在平面B内作B0_LBC, 0为垂足,连AQ 贝|JBO_L 平面 ABCDZBA.0为B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ZBA10=30设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为a,高为h贝吁bbbc ahB|C 7a
52、2 +h 2,/ sinNBAQ二坨A.Ba2+h2=2ah/. a=h.正四棱柱ABCDABCD为正方体569.四棱柱ABCDABCD的底面ABCD是菱形,A.B=A.D,求证:(1)对角面AACC_L截面ABD; (2)对角面DiDBB1是矩形解析:(1) TABCD是菱形,.BDJ_AC 设 BDGAC=0,又 AD=AiD, ,BDA,0 AQAAC=0,BD_L 平面 AACC/.平面AiBD_L对角面AAC由(1), BD_L平面 AC BDAAi又DD】AAi BDlDDj570.正四棱锥棱长均为a, (1)求侧面与底面所成角a ; (2)若相邻两 侧面所成角为8 ,求证:B =
53、2 a。解析:如图,正四棱锥SABCD, SO、SF分别为高、斜高,NSF0为二 面角SAB0平面角,ZSF0= a ,在aSBC中,作BE_LSC, E为垂足, 连DEABCEADCE DESCNBED= BZBED为侧面BSCD平面角,NBED= B(1 ) OF = -, BF=- 22. SF = VSB2 -BF2 = a, SO = VsF2 - OF2 2SF. so nSFsm a =a = arcsin(2)连EO TOC o 1-5 h z .* BE = a, OB = a 22.B OB V6 sin - = = 2 OE 3, a,底(0, g) 22由 sin B
54、= sin a 得:=a 22B =2 a571.正三棱锥的侧棱等于10cm,侧面积等于144cm2,求棱锥的底面边长和斜高。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斜高为h,h12+(-)2 =102则12-x3axh=12212E2 或b=16h = 8h = 6572.斜三棱柱 ABCABC 的底面ABC 中,AB=AC=10, BC=12, A1至ijA、 B、C三点的距离都相等,且AA1=13,求斜三棱柱的侧面积。解析:VA1A=A1B=A1C.点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aABC的外心,在NBAC平分线AD上AB=ACADBC点EEAD为Ai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BClAAiBCJLBBiBBCC 为
55、矩形,S=BB|XBC=156取AB中点E,连AiEA1A=A1BAiE_LABA|E = JaaJ-(争=12* , SAAC(C =SAABB =20S 侧=396573.四棱锥VABCD底面是边长为4的菱形,NBAD=120, VA_L底面 ABCD, VA=3, AC与BD交于0, (1)求点V到CD的距离;(2)求点V到 BD的距离;(3)作0F_LVC,垂足为F,证明0F是BD与VC的公垂线段;(4)求异面直线BD与VC间的距离。解析:用三垂线定理作点到线的垂线在平面ABCD内作AE_LCD, E为垂足VAJ_ 平面 ABCDAE为V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VECD.线段VE长为
56、点V到直线CD的距离,/ NBAD=120/. ZADC=60ZACD为正三角形E 为 CD 中点,AE=3x4 = 2百 2VE= VvA2 + AE2 = V2T(2) AOBD由三垂线定理VO_LBDV0长度为V到直线BD距离V0= VvA2 + AO2 = V13(3)只需证 OF_LBDBDHC, BD1VA,BDJL 平面 VACBDOFa 0 c/. OF为异面直线BD与VC的公垂线(4)求出OF长度即可在RtAVAC中OC=1AC=2, VC=7va2 + ac2=52?. OF=OC sinZACF=OC ” =2、3 =色 VC 5 5.空间四边形DABC中,P、Q为边CD
57、上两个不同的点,M、N为AB 上两个不同的点,连PM、QN,如图,问图中共有多少对异面直线? 解析:为使计算异面直线条数的过程中不出现重、漏的现象, 可采用逐步添加的方法。首先考虑空间四边形DABC的四条边 DA、AB、BC、CD连同对角线AC、BD,这六条线段可形成三对 异面直线DA与BC, AB与CD, AC与BD。其次添加线段PM,则除去与PM相交的CD、AB,又可新形成4 a 对异面直线,即PM与DA、BC、AC、BDo 因QN与PM位置等同,当添上QN时,也同样新增4对异面直线。 最后注意到,PM与QN也是异面直线。图中共有3+4+4+1=12 (对)异面直线.长方体ABCDABCD
58、中,AB=a, BC=b, AA尸c,求异面直线B和 BC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显然,通过平移在长方体的表面及内部不可能构造出一个BDi和 BC所成的角,但同时又为了使构造出的角便于计算,故可考虑补上一 个与已知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DCEFDCEE。具体作法是:延长AD, 使 AD=DE,延长 B.C.至 Ei,使 BC=CE,连 EE,分别过 E1、K,作 E.EC.C, FF幺DD 连EF,则长方体CDFECDFE为所作长方体。BC&DEBDCFi,NBCFi就是异面直线BD与BC所成的角。BD2=a2+b2RSBDDi 中,BD12=BD2+DD12=a2+b2+c2CFi2=BD!2=a
59、2+b2+c2B,C2=b2+c2, B,F,2=a+4b2/. BCFi 中cB*吗薪萼ccB*吗薪萼c2 -b2Va2 +b2 +c2 - Vb2 +c2(1)当 cb 时,cosNBCFPO/. NBCFi为锐角,NBCFi就是异面直线B和BC所成的角(2)当 cb 时,cos/BCFWONBCFi是钝角/. n-NBCR就是异面直线BDi和B所成的角 (3)当 c=b 时,NBFi=90BDBC法二: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过程,其实就是平移异面直线的过程。借助于三角形中位线的平行性,也可以达到平移的Dc目的。如图,分别取BC、BBl、BD的中点P、M、Q,彳连PM、 TOC o 1-5 h
60、 z MQa PQ;一则 MP/B.C, MQ/7BD1 NPMQ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BD与SC所成的角 PMQ 中,MP=lB1C=lVb?77 22b2 +c2 , PQ=Jc2+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与解法一同样的结果 576.M、N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中点,求证:MN1 (AD+BC)。2证明:取AC中点P,则MPdBC, np=1ad 22. MN=1, M、N 分别是 AD 和 BC中点,求异面直线MN和BG所成角的大小解析:VMN/7AC, ACA,G, .,.MN/7A,C, A NBCA就是MN与BG所成的角 BAC 中,BC=忘,BA=AC=B.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端别墅清洁人员劳动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抵押融资合同样本
- 消费者选择行为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度生活垃圾运输合同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环保责任合同
- 2025电商企业年度运营项目总监劳动合同
- 2025版试用期劳动合同:电力行业试用期员工安全生产责任书
- 2025版起重机安全认证买卖合同范本
- 2025版高端景观铁艺栏杆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5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文化用品企业销售员合同调整方案
- 子宫憩室护理查房
-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体育开学第一课课件
- 被诈骗的起诉书范文
- 医院病历单请假用
- 肝胆外科专科知识题库及答案
- 滁州市珠龙广卫绢云母粉厂滁州市南谯区将军山绢云母矿1万吨-年露天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迷你中长导管-
- 钢质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法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GB/T 26358-2022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