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X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1项目简介5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名称5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单位5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编制依据5项目概况61.4.1项目由来62建设目的61.4.3基本情况71.4.4建设内容8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
2、ocument 基本原则9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建设标准10运行流程10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1基础数据收集112监测网络搭建113数据监测114数据传输125数据分析12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6应急响应及处置12建设方案125.1监测网搭建131.1大气监测网络131.1建设依据135.1.1.2废气的来源155.1.1.3建设原则165.1.1.4建设目标165.1.1.5监测内容175.1.1.6监
3、测点位181.7特征污染物的确定205.1.1.8数据采集201.9监测站房221.2水监测网络231. 2. 1水污染源监测防控241.2. 2雨污分流监管27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1.2.3地表水在线监测271.2.4站房建设275.1.2. 5管道的铺设305.1.2. 6数据的采集315. 1.3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网络325. 1.4视频监控网络33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2预警平台建设365. 2.1业务支撑构建平台36 HYPERLINK l bookmar
4、k74 o Current Document 5. 2.2环境数据资源中心(水、气、土)365. 2. 3智能监测平台365. 2. 3. 1污染源排放全过程监管系统365. 2. 3. 2环境质量综合监管系统435.2. 3. 3园区视频在线监控系统463. 4分级预警平台475. 2. 3. 5污染管控平台495. 2. 3. 6环境应急平台495. 2. 3. 7融合分析平台495.2. 3. 8GIS 分析一张图505. 2. 3. 9决策大屏展示平台505.2. 3.10动应用平台APP505.2. 3.11社会服务平台51保障措施51 HYPERLINK l bookmark78
5、o Current Document 6.1加强组织领导51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2强化风险管控513加大资金筹措51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4做好运行管理52 HYPERLINK l bookmark84 o Current Document 5加强技术指导52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rent Document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52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rent Document 7.1环
6、境影响分析522环保措施及方案532.1基本防治措施532.2 “三废”防治措施537.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53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7.2.4环境影响评价54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7. 3消防措施54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7. 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54 HYPERLINK l bookmark96 o Current Document 7. 4. 1项目建设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54 HYPERLIN
7、K l bookmark98 o Current Document 2职业安全卫生对策与措施54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节能分析56 HYPERLINK l bookmark102 o Current Document & 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56 HYPERLINK l bookmark104 o Current Document 2节能措施56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ment 3节能效果评价56 HYPERLINK l bookmark108 o Current Doc
8、ument 效益与风险分析58 HYPERL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9.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58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1.1经济效益58 HYPERLINK l bookmark114 o Current Document 1.2社会效益58 HYPERLINK l bookmark116 o Current Document 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589. 2.1风险识别和分析599. 2. 2风险对策和管理6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3 HYPERLINK l bookm
9、ark118 o Current Document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632投资概算总表63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XXXXXXXX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方案。1.2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1.3编制依据XX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XX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XX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方 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X省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环境污染源自
10、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1.4项目概况1.4.1项目由来2016年7月,省委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提出要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制,加快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建 设全省统一的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年12月, 省政府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x省工作方案,要求开展重点工业园区污 染综合预警试点,2020年建成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预防预警 体系。2017年2月,省政府印发xx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加强风 险评
11、估与源头防控,建立多级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 体系建设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将增强园区污染预防预警 能力,防范园区环境风险,提升区域环境质量。1.4.2建设目的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欠合理,随着企业退城 入园和企业集聚发展,我省工业园区快速发展,主要工业企业基本都己进入园区, 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环境风险隐患较突出。根据2016年开展的全省土壤 风险源排查结果显示,全省共调查工业园区143个,有121个园区存在土壤污染 风险,其中重金属污染风险园区有38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26.8%;有机物污 染风险园区有30个,占调查园区总
12、数的21. 1%;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风险 园区有49个,占34. 5%;其他污染风险园区有4个,占2.8%;无潜在污染风险 的重点企业园区有20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14. 1%0为实现工业园区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保障工业园 区周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建设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做好事 故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的预防预警工作,防止园区企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造成 园区及周边环境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大气沉降、废水排放、 地表径流、“跑冒滴漏”等由于水和气排放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1.4.3基本情况xxxxxxxx区是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国家资源部和
13、建设部审核通过的省级 开发区(原名为四川德阳经济开发区),审核通过的面积约为8. 57km2 (主要包 括河东片区的6. 72km2和八角片区的1. 8449km2),其主导产业为机械、新材料、 服装。2008年,德阳经开区正式启动了扩区工作,扩区总面积为29. 42km2 (实 际在原来的& 57km2基础上,新增扩展土地面积27. 58km2);该版扩区规划中的 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工业、服装及轻工业、新材料、汽车物流。xxxxxxxx区目前己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24家,主要以机械加工和重型装备企 业为主,包括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 方电气集团东方汽
14、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美 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和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目前园区有3个污水处理厂。石亭江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5万吨/日,该片 区以工业废水为主,拟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将出水回用于工业和市政用水。绵远 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其再生水远期回用作为开发区东侧生活区 生活杂用水水源。柳沙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立方米/日,其主要处理 的是西侧城区污水及污水厂周边地区少量污水。园区主要环境风险隐患及管控措施:(1)水污染防治生产废水园区内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不产生生产废水,故无污水处 理设施。信义节能玻璃
15、(四川)有限公司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无在线监测仪。企 业生产废水均不外排,经企业内部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或并入城市污水处理 管网。雨水企业均设有初期雨水收集池,容量设计满足相关要求,初期雨水经收集后进 行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园区企业生活污水经管网运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2)大气污染防治园区企业废气主要为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污染因子主要为S02、NOX、颗 粒物。多数企业未安装大气在线监测。(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园区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分为两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危 险废物主要是机器维修时产生的废机油和涂装废料,该危险废物经企业内部危废 暂存场所暂存后转至相关企业进行处置;
1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有污泥、废角料 等。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标识标牌基本齐全,三防措施基本完善,进出口均安装视 频监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三防措施完善。信义玻璃有一个400吨的柴油储罐、2个70m3的氨水储罐。氨水储罐中的氨 含量为25%,氨库存量最大为35吨,大于氨可构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临 界量(7. 5吨)标准。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蓝星机械等机械加工企业产 品探伤均需要使用X射线装置和Y放射源,其中X射线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和X 光机,Y放射源主要包括钻60和铁192等。人畜等被X和丫放射照射,可引起 放射病。144建设内容工业园区预警体系建设的重点是监控设施、在线监测
17、设施等硕件设施和园区 预警平台、机制等软件设施建设,实现对园区风险企业及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监测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汇总到预警平台,分析监测数据,模拟污染物质变化趋 势,出现异常或超标数据及时启动预警机制,自动实现污染溯源,及时采取应急 响应和处置措施,消除园区风险隐患,防范企业污染,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改善 园区水气土环境质量。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环评等资料分析,对XXXXXXXX区构建园区水气 土监测网络:大气:5套废气治理设施工况,3套企业内无组织传感器站,2套厂界无组织 在线监测;水:2套企业端水污染源在线监控,3套污水处理厂水污染源在线监控,2 套IC刷卡排污总量控制、3套污水处
18、理厂工况监测系统、2套雨污在线监控系统、1套地表水监测站;土壤和地下水:2套XRF、2套PID、59个土壤监测点位;开发园区预警平台;建设园区监控预警指挥中心。基本原则(1)全面设点,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整合优化园区现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 水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园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 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企业污染排放情况。(2)强化环境分析,摸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气一土壤、地表水一土壤、地 下水一土壤大数据关联分析,摸清园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现状
19、、 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瞬时排放情况,增强预警能力,为园区日常环境监管和 事故应急提供数据支持。(3)加强分析应用,实现环境决策科学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开展环境大数据管理应用,加强园区环境数据资 源整合、集中、应用、公开与共享,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及时掌握园区污染现状及环境风险,形成“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 据服务”的环境保护新模式。(4)加强全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工作效率。在梳理和优化园区环保部门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工作流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将日常办公、环境信访、环境监察、建设项目、行政处罚、总量管 理等业务融为一体,提升工作标准
20、化水平,实现全局业务的协同运作和资源共享, 使环境管理和日常工作变得便捷和高效。(5)落实环保监管责任,实现企业全覆盖。建设园区中企业的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园区环境监管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做到“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监管 目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标准识别园区大气、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源,以园区水气土污染减排与 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构建大气、水在线监测网,开展土壤和地下水定期检测, 利用视频监控、GIS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模型等技术,构建一 个功能全面的园区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水气土等动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在线 监测、实时采集和自动
21、传输及实时监控,动态、全面、准确掌握园区环境污染排 放、治理设施运行及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污染排放自动化、智能化分析,环境质 量风险防控,强化环境风险预警。从“环境监测、环境评价、风险预警、溯源解 析、监管防控、科学治理”多个精细化方向进行园区预警体系的架构设计,实现 园区环境风险管控、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体的预警平台。序号建设类型建设标准投资金额(万元)资金来源1全能型建设园区预警平台,构建大气、地表 水在线监测网和污染源视频监控体 系,开展土壤和地下水定期检测,配 备土壤快速检测仪器,充分识别园区 风险和环境敏感点,预防突发环境事 件,改善园区水气土环境质量。15003500财政资金4.运行流
22、程园区协同预警体系建设流程主要是通过收集区域气象数据、区域水文地质数 据、园区及企业基本信息、园区风险点分布;识别园区风险区域,构建大气、水 在线监测网络,以及土壤和地下水定期监测点位,明确监测因子和监测点位;预 警平台自动实现数据统计与分析,模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开展风险评估,划分 园区或企业风险等级,分级预警、应急。实现园区“实时监控、预防预警、应急 响应、辅助决策、指挥调度”五大核心功能。4.1基础数据收集调查园区企业基本信息。设计调查方案及调查表,现场调查园区生产企业 布局,重点调查各企业化学物质(原料和辅料)的生产、使用、贮存、转运、废 弃和可能的环境释放等信息,大气、水和固废等污染
23、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园区 内各企业相关化学品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企业自行监测、环保局监督性监测等 可获取的监测数据;收集工业园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风向、降雨量等),了解当地 地下水和土壤特性和背景值,分析园区污染物扩散情况;调查识别园区及周边环境区域的潜在敏感受体(包括农田、水源保护地、 居民居住区等);逐一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和排放的各个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及环境和健康 危害性,确定重点评估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清单,形成危害性信息数据库;针对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化学品原料与废物储存、污水管 网、变压器、地上和地下的储罐、排水渠和污水池、潜在污染泄漏点位、危险化 学品存储等,开
24、展园区企业隐患排查,识别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潜在风险 源,绘制风险源分布图;调研国内和国外有关重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4. 2监测网络搭建根据风险源分布以及园区、企业环保治理设施情况,提出园区防范有毒有害 化学物质进入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的监测需求,明确监测因子和监测点 位。4. 3数据监测运用视频监控、大气在线监测、水在线监测、土壤定期监测、地下水定期监 测等手段掌握园区基础监测数据,构建园区在线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环 境数据监测网络。4. 4数据传输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内网、移动设备、人工输入等方法将环境监测数据传 至系统平台。5数据分析平台自动实现监测数
25、据统计与分析,模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迁移模拟,风 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预警分级。根据监测数据及园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布点监测方案以及系统模型。46应急响应及处置当出现监测数据超标或异常时,平台以短信、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通知 园区环保负责人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系统根据事故情况,推荐相应的处置方案。应急中心接到群众投诉或者企业报警电话时,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处理方式。建设方案以园区水气土污染协同预警预防和应急响应为总体目标,结合国家环保政策、 xx省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园区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园区水气土协同 预警体系。体系平台架构设计紧密围绕“测、评、管、治”闭环管理思路展开, 包括环境质量
26、与污染源的智能感知、量化评价、预防预警、应急响应,通过测评 联动、评管联动、管治联动,全方位量化直观展示园区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和预 警能力。综合预警体系建设包括监测网搭建、预警平台建设及其配套建设等内容。技术路线图见图lo生平台生平台Mi户曲门番产保厅I 1MMU虫(Et)分析竽W雄K9目区 sflg( *n)甲行(sttttTJtrief?)目区生咖血合GJSttQ-MI空埔Mi户曲门番产保厅I 1MMU虫(Et)分析竽W雄K9目区 sflg( *n)甲行(sttttTJtrief?)目区生咖血合GJSttQ-MI空埔e曰区awg 合帕直财上育与驰性咸决势*大nw眾卿练牡金公共(他公介)安全
27、保n体Sffi用ifctt-厂-WUB平台恢9Wfraib史赞计环帧滩中心(X H. )murattflXR淞H应甲台驯13甲台r fiintwMsunifttL-U1LW穷第三方运ttH务(noBKnik*tt*HW1UI jUBSCddUUl IMVU .VM *mr不TltC.、图1技术路线图作为园区协同预警建设的细胞工程,园区内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要开展 企业水气土协同预警机制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等在企业内配套建设废水、废 气在线监测设施、视频监控设施、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 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企业用地自行监测、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相关费用由 企业承担。5.1
28、监测网搭建5.1.1大气监测网络5.1.1.1建设依据存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多种多样,目前环境空气质量是采用(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特殊污染物釆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中的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恶臭 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标准。我国在居住区大气屮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了包括苯、二甲苯、苯乙烯等34种有害物质的限值,在恶臭污染物排 放标准中规定了苯乙烯、二硫化碳等8种有机废气的浓度排放限值,在大气 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了包括苯系物和部分氯代桂有机污染物在内的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项目,
29、各国大同小异,表 1-1和表1-2列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例行监测项目。表连续釆样实验室分析项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 物、硫酸盐化速率、灰尘自然降尘量一氧化碳、飘尘、臭氧、氟化物、 铅、汞、苯并花、总婭及非甲烷总婭表1-2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或飘尘(PM10)、总碳氢化合物、VOCS环保部2011年11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将PM2.5、 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 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
30、三 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监测二氧化硫(SO?)、二氧化碳(池)、臭氧(0J、 一氧化碳(C0)、颗粒物(PMQ、颗粒物(PM,5)六项污染物浓度,并实时发布 每小时平均浓度。表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监测项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其他项目二氧化硫(S02)、二氧化碳 (池)、臭氧(03)、一氧化碳 (C0)、颗粒物(PM】。)、颗粒物(PM2.5)总悬浮颗粒物(TSP)、氮 氧化物(NOx)、铅(Pb)、 苯并a芷(Bap)、氟化物(F)镉(Cd)、汞(Hg)、 百申(As)、六价珞 (Cr(VI)上述提到的监测因子为我国所规定的例行监测项目,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 程中各
31、种工业的发展所排放的污染因子的特点,仅仅做常规因子的监测以不能满 足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刺激性无机类气体、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挥发性恶臭类污染气体项目的监测己越来越受到政府和 广大居民群众的关注。早在80年代,欧美等国家就VOCs监测项目做了初步研究, 并于90年代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VOCs项目的监测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标 准。对于一些有毒有害刺激性无机类废气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部分地方这些化 合物浓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国内正兴起和规模逐步扩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化工 区更是如此,如S02、氨气、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恶臭类有机硫废气等 等,其中有些是
32、强致癌物如苯废气等,有些既有轻微毒性或强毒性又有恶臭味, 如氨气及有机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在相应的浓度下都会严重影响工厂工作人员及 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健康。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存在企业较集中、规模化 效应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密度大等特点,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因此污染源相对集中,特殊污染因子排放的区域 性较为明显,使得部分地区特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导致周边环境恶化,严重 影响区域的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影响范围扩大。 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高效、智能型、三维一体的环境监管网络的建 设,以此促进区域环境处理和监管力度,
33、是创造更加理想的投资环境,推动区域 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5.1.12废气的来源(一)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二)由于管理方面等原因,出现夜间有组织废气超标排放;(三)其他相关的环境污染事故:1)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化工装置区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泄漏、火灾、 爆炸等事故,对大气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2)物料储存:物料储罐区是危险物料的集中地,一旦出现泄漏或爆炸事故,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和大气环境,对水环境和周边居民区造成危害;3)物料运输:包括管道运输、公路(铁路)运输过程中泄露、管道破裂、 翻车等事故;4)大气扩散能力差的情况下,城区出现的有机废气及有机硫等恶臭气体。5.1.
34、1. 3建设原则1)统一部署、突出特点、强化整体统一规划工业园区环境空气监测系统的建设,突出服务“打造生态区”的特 点,保障监测点位和数据的完整性,强化整体监测能力。2)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区别建设除S02、NOX、CO等常规因子监测外,突出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突出本工 业园区域特征性污染物的监测,根据我区产业结构,根据我区气候条件和主导风 向,进行监测点位的优化,不同的点位之间可以进行不同的仪器配置。3)提高监控系统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监测仪器装备和信息、保障等技术支持系统,是提高应对环境空气监测整体 水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方案以空气自动地面监测站仪器装备建设为主,配 套建设各个技术支持系统
35、,保持整个监测网络设施的先进性,确保监测设施的可 操作性和网络的稳定运行,推进工业园区域环境空气监测能力整体水平,为我省 其他工业园区域的空气质量保证体系提供重要的范例。5.1.14建设目标1)通过对该区域空气质量特殊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在线监测,判断该 区域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该区空气环境质量状 况评价报告提供可靠数据;2)为研究化工园区空气质量的区域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 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 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4)可与相应的城市空气质量背景站做比较分析,为该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
36、资料。5)提出控制污染对策,计算石化区域污染物输送对整个空气质量的影响, 提出区域污染保障方案和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目标制定政策建议,确保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创造生态型、科技型化工新城”奠定良好的基础。6)探索我国石化区域空气质量管理体制,也为我国其他石化区域的空气质 量保证体系提供重要的范例。5.1.1. 5监测内容根据园区内企业大气风险源分布情况、企业厂界、园区边界、园区外一定范 围内敏感点分布等因素,构建园区大气“点、线、面、域”四级立体式在线自动 监测网络。“点”代表企业大气污染风险源,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口、气态危险化 学品罐体附近;“线”代表企业厂界,主要监控企业无组织排
37、放情况;“面”代表 园区边界,主要监控园区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情况,“域”代表园区周边一定范围 内,此范围可根据园区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确定,主要监控企业生产活动对园区 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项目建议规划在xxxxxxxx区域建设5套废气治理设施工况,3套企业内无 组织传感器站,2套厂界无组织在线监测;主要用于监测xxxxxxxx区域环境空 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以及特征排放污染因子。1、企业大气污染源监测针对危险化学品罐区附近、废气排放口建设大气在线监测系统,废气排放口 的监测要实现对特征污染物浓度、烟气温度、压力、流速相关参数的在线监控, 判断企业是否达标排放;危险化学品罐区的在线监测应该包括浓度、
38、压力、防泄 漏报警装置等环保、安全生产所需因子。帮助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特征污染因子有组织排放浓度与总量,加强园区企业 废气排放监管能力。2、企业厂界大气监测厂界大气监测主要监测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情况,监测因子应该包含常规六项 和特征污染物。企业厂界污染监控点布设参考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5-2000)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及其它行业排放 标准,厂界监控点要求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距离排放源250m范围内 的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时不需要回避其他源的影响。3、园区边界无组织监测园区边界大气监测主要监测园区各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情况,监测因子应该包含常
39、规六项和特征污染物。园区大气污染监测点位布设参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 行)(HJ664-2013),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 高浓度区以及主要固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地区。对于固定污 染源较多且比较集中的的工业园区等,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置在主导风向和第 二主导风向(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工业园区边界,兼 顾排放强度最大的污染源及污染项目的最大落地浓度。4、园区周边空气监测园区周边空气监测主要监测园区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监 测因子应该包含常规六项和特征污染物,主要采用移动应急监测设备对区域空气 环境质
40、量进行评估。5.1.16监测点位可参考以下点位选择原则作为本次项目建设选址和布点参考标准,同时考虑 工业园区周边敏感区域的分布状况,结合当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点,气候及主 导风向,进行合理布点。1、美国EPA通用布点标准区域大气监测站PAMS NETWORK DESIGN根据美国EPA及欧洲EU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要求, 点的设置可参考以下方案:区域大气监测站PAMS NETWORK DESIGNSite #1 -上风向和背景特征站点。这些站点监测用于描述区域中上风向背景监测和经过大气输送并进入该区域的特征污染物监测,来识别那些将受污染物输送侵犯的地区。#1站点位于最大污染物排放区域的上风
41、向首要位置并且能足够获取城市规模监测的区域一般来说,这些站点建在污染区域的上风向边缘。Site #2 -最大污染物排放区域站点。这些站点一般用于在预测大量的有 毒污染物的影响或适合监测城市有毒气体污染物的区域,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数量 和类型。#2站点位于最大污染物排放区域的顺风处(与#1站点相同的风向监测) 以及设置在工业园区顺风向边界或获取邻近范围监测的首要污染物排放区域。此 外,第二个#2站点是否建立依赖于该地区的规模大小,并位于最主要的监测风 向位置。Site #3 -最大污染物浓度站点。这些站点用于监测最大污染物排放地区 下风向处的最大污染物浓度。#3站点的位置应选在城市区域内污染物能够
42、监测 到的地方。一般来说,这些站点设置于城市边缘10至30公里以外的地方。Site #4 -极度下风向监测站点。这些站点的设立是为了显示极度下风向 的输送的污染物浓度,以及识别有可能将污染物传输给其它地区的区域。#4站 点主要是位于来自最大污染物排放地区的首要下风向位置。2、监测点位周围环境与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 其他障碍物。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 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釆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
43、靠近建筑 物,釆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 安装和检修;监测点周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2)釆样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手工间断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15米范围内;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15米范围内;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控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5米范围内;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米 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米以上,无法按满足(一)、(-)条的高度要求设 置时,其采样口高度
44、可以在1525米范围内选取;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 物表面的距禽应大于1米;对于空气质量评价点,应避免车辆尾气或其他污染源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点式仪器采样口与道路之间最小间隔距离应按下表2-1的要求确定:表1-4:点式仪器采样口与交通道路之间最小间隔距离道路日平均机动车流量(日平均车辆数)采样口与交通道路边缘之间最小距离5)PM10S02、 N02、 CO 和 03W300025103000 - 600030206000 - 15000453015000 - 40000806040000150100污染监控点的具体设置原则根据监测目的由地方环境保
45、护行政主管部门确 定。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控点,采样口距道路边缘距离不得超过20米。5.1.17特征污染物的确定根据XXXXXXXX区的产业规划特点,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废气,特别 是常规污染废气、刺激性类无机废气、大气粉尘、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气体,并 带有上述多样性和复杂性污染废气等特点,因此就其产业结构特点来分析,应重 点监测以下因子:1)无机类刺激性废气:SO2、NH3/NO2/NO/NOX、CO、03 等;2)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含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氯苯、氯乙 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化碳、四氯化碳、丙烯睛等;3)恶臭气体:下游加工工艺中生成的硫醇,硫醴,二硫化碳等恶
46、臭气体。4)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 5;5.1.1. 8数据采集1数据采集器(1) 用于监测站内所有在线分析仪器和校准设备的工作控制、数据采集、 零气和标准气的供给时序、数据通讯等任务的执行。控制功能应满足空气质 量自动监测系统流动监测站的数据采集、控制、通讯等全部要求;数据传输具备一点多传功能;同时留有端口,具备后期可扩充增加其他参数。(2)可以通过RS232 口与分析仪器联接并采集仪器的测量结果及工作状 态;(3)采集周期:1、5、10秒,对测尘仪,可规定15分钟、30分钟、60 分钟采集;(4)内置多种通讯协议,兼容各类环境监测分析仪器。(5)不少于16个数字输出通道;(6)停
47、电后可长期保存系统设置参数,电源恢复后可自动启动,进入工 作状态;(7)全面支持网络通讯:可以支持PSDN, ADSL, CDMA, GPRS等多种通讯 方式,所有具有数字通讯功能的设备均实现了远程网络通讯;(8)系统稳定性:整套软件运行于window系统之上,确保系统的稳定和 安全;(9)系统安全性:数据采用加密传输和严格的权限控制,身份认证,确 保系统不受内部和外来的安全威胁。(10)数据上传:数据上传握手机制与断点续传机制,支持监测站点多通 道监测数据上传;(11)系统报警:系统可灵活设置各种报警方式;(12)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实时存储保存五年以上环境监测数据,用户操作日志记录等信息,有
48、关校准、断电及其它状态事件记录信息。(13)用户管理:系统具备严格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功能;(14)数据备份:数据可实现异地备份与恢复。(15)数据输出:数据釆集与传输支持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出,其中模拟量 采集值与测量值误差W1% (满量程)。2数据采集硬件组成:工业用计算机;CPU:酷睿双核,1G以上内存;160G以上硬盘;17”液晶显示屏;功能板卡:数模转换模块;RS232多路扩展卡;10/100M5.1.1. 9监测站房护栏护栏护栏护栏IIII ,IIII11埶L配电箱1111111站房布局PM2.5PM 10SO:分析仪工控机NO、分析仪IIII ,IIII11埶L配电箱1111111站
49、房布局PM2.5PM 10SO:分析仪工控机NO、分析仪8833CO分析仪初态校准仪O?分析仪P.-TT零气发牛器空压机抽气风机机柏1就柜2900mmuen仪器布局51.2水监测网络园内及园区周边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分为在线监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 系。在线监测体系分为点源监测、管网水质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点源监测系统 包含企业污水排口水质水量监测系统、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水质水量及工况监控;管网监测分为企业雨水排口水质水量监控、管网泵站水质水量及控制系统;环境 质量监测包括河道新鲜水、污水处理厂总排口下游的地表水在线监测系统、可能 受到园区排污影响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在线监测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风
50、险防 控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围堰防控,主要依靠液态危险化学品围堰实现泄露等 事故状态下的第一级风险管控;第二级是企业污水处理池收集,当危险化学品泄 露溢出围堰,直接进入企业的污水处理池,或企业生产出现事故状态时,生产污 水进入企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第三级园区污水处理厂, 当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工况异常时,出水水质达不到相应标准,未达标的水经过污 水管网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园区污水处 理厂实现“排放不超标,超标不排放”。污水企业乍间go広欽/次MW/pxu x&Mi待雨水泵站I雨水菅网生祐汚水河道污水处理厂C细 PfcA:O0/UM/A9/V
51、rtt 污水企业乍间go広欽/次MW/pxu x&Mi待雨水泵站I雨水菅网生祐汚水河道污水处理厂C细 PfcA:O0/UM/A9/Vrtt kIKitt诰木*能特M何0枸eJ8: C00R/ftX.coo/M/a/eM/an.图2监测网络构建思路5.1. 2.1水污染源监测防控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应对化工园区内企业 的废水污染物排放实行实时动态监测。企业应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对污水预处理排 口及类污染物分质处理设施排口进行在线监测,废水污染源监测因子应包括 COD、氨氮、流量、总磷、总氮等常规指标,铅、碑、镉等重金属污染物,以及 要求分质处理达到接管标准的特征污染物指标
52、。园区污水处理厂总排口出水在线监测,监测因子包括COD、氨氮、流量、总 磷、总氮等常规指标。除此之外,还应在企业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源处、污水处理厂排口处安装 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阀门。一旦水质指标浓度超标,立即关闭电动蝶阀,并开启 回流泵,使超标水体不外流,且超标水体被即刻自动打回企业污水预处理系统, 直到收集池内液位低于低液位限。1、系统概述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可以连续在线监测污染源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百申、铅等污染因子,并能对测量到的数据 进行有效管理。系统由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碑、铅 等)监测子系统、采样及预处理子系
53、统(采水泵、采水管路、水质自动采样器等)、 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监视传感子系统、监测站房子系统、排放口建设子系统 等组成。所有测量结果通过通用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统一上传至数据采集系统,然后 将结果进行数据的储存和图形分析,并通过专业环保数据采集仪上传至上一级环 保部门。该系统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监测功能,可自动启动和停止,自动进行数 据存储和上传,真正实现了工作现场无需人员值守。整套系统结构简单,维护工 作量少,实时性强,运行成本低,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任意组合监测项 目。此外,该系统还能够与企业内部的DCS系统通讯,同样可实现以上所有的 功能。同时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是否符合排放标准来控制
54、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并通 过流量计对雨水排放总量进行统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雨水排放。2、建设原则为了确保用户的投资利益与应用需求,在系统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系统的 稳定可靠性、先进性、规范性、可扩展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多功能性 等原则,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与安全保密,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稳定可靠性和先进性原则:稳定可靠性体现在我们选择的技术成熟程度、所 选设备的低返修率、应用软件的容错能力等方面,且我们系统具备能在长期无人 值守情况下的稳定运行,尤其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我们同时也保证 所选择技术的先进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我 公司在投资费
55、用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以使系统在尽可能长的 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须便于日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规范性原则:为了进一步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同时加强系统的易维护性 和规范性,我公司按照己有的国家标准的业务规范和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可扩展性和经济性原则:随着对计算机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我们将 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逐步扩展,在监测系统的构架上、应用软件的开发上,将会 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在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管理需求和监测技术不 断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下,我公司不做或少做修改,以保护用户的投资,以利于系 统的升级和扩展。实用性原则:在系统方案设计、项目规划实施等方面,我
56、们将充分贯彻实用 性原则,设计与实际运作情况相符的方案,并提出完整的实施服务计划,使项目 得以顺利实施。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保证信息的实时传输。多功能性原则:我们系统除提供基本的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外,还具有 数据存储、各种数据接口、数据报表输出等功能。3、预处理子系统在水样中含有杂质时,可能会影响测量或者管理堵塞,所以设备在进水口与 溢水口之间有设计一个Y型过滤器,尽可能减少杂质对设备造成的影响。为了保证进水管路的压力平衡,出水口和溢水口不能接在同一个管路,否则 水可能从取水口喷出来或者对管路造成损害。开启取样泵取水之前应先将进水管的球阀关闭,再慢慢打开球阀使流速到合 适的状态,如果
57、流速过小则可通过调小出水口的球阀来使得过滤器内充满水。5.1. 2. 2雨污分流监管雨水达标排放是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监测企业雨水排放浓度并针对异常 排放情况进行合理化控制是有效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雨水在线监管系统是对企业雨水进行水质监测、视频监控,根据监测数据是 否符合排放标准来控制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雨水排放。初期 雨水应通过雨水泵站将其直接打入污水池进行处理,后期雨水通过检测水质合格 后进行外排,若水质不合格则按照污水进行处理。根据雨水监测数据,可有效监 管和识别企业污水混入雨水管的情况,对超标异常情况进行雨水外排关停控制。5.1. 2. 3地表水在线监测在污
58、水处理厂总排口上游500米和下游500米设置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因子 包括C0D、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指标,环评报告中提出的特征污染物指标以 及环评批复中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如生物综合毒性、挥发性有机物、鼠化物、 氟化物、挥发酚等。该部分建设由园区管委会承建,环保部门接入其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5.1. 2.4站房建设1、站房选址为了减小水样采样的滞后时间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便于监控项目的安装工 作,监测房安装位置按照以下要求选址:尽量靠近水样附近,距离不大于20米,且安装位置高于取样口采样点的 位置,落差不大于3米;安装地点应清洁,应避开腐蚀性气体,无机械震动,附近没有强电磁场 干扰;安装时
59、避开易燃物,严禁烟火和不通风的封闭的场所:监测站房安装位置考虑日后方便仪器操作、维护及方便铺设各管路;监测站房的设置考虑到不对企业正常生产条件和环境造成影响。考虑到与环保主管部门通讯联网的需要,监测站房不能搭建于通讯盲区。2、监测站房基本要求新建监测站房面积应不小于12m2,即尺寸不应小于3X4m2,室内净高不小 于2.5米,放置体积为COD在线分析仪、氨氮分析仪(包括预处理系统)、总 磷分析仪、总氮分析仪、控制机柜、PH、流量计仪表部分等设备,监测站房应做 到专室专用。监测站房基本要求按一般民用建筑的有关规定要求设计,结构材料符合监测 用房的安全要求(如防火、防盗、防腐等),室内地面采用防滑
60、瓷砖铺设,并作密 封处理,内部地面应高出室外地坪100mm。监测站房地坪:按一般民用建筑的有关规定浇注,混泥土平台为 3100mmX3100mmX 150mm (长X宽X厚)约10m2,为建造监测站房打好基础, 室外地坪建议采用防滑地坪铺设。监测站房如采用砖结构搭建,则按一般民用建筑搭建即可;如采用彩钢夹芯 板搭建,应符合相关临时性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要求,具体搭建要求是:外 墙面一般宜采用厚度20.75cm彩钢板(钢板厚度20.5mm,填充泡沫密度 12g/cm2),单面加筋灰白;雨蓬面采用海兰色夹芯板,高度300mm;屋面采用 75mm厚彩钢夹心板;门采用防盗门,窗户采用塑钢窗户,窗外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规范手册
- 新能源车辆转让合同模板(3篇)
- 低配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区块链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与金融创新发展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企业信誉和客户服务承诺书(8篇)
- 企业文档管理与守秘模板
- 2025年网络直播行业网络直播平台用户规模预测报告
- 2025年旅游业智能化服务应用案例解析报告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声乐课音准测试题及答案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
-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查房
- DB32-T 1093-2015水稻产量现场测定操作规程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 充电基础设施与自动驾驶技术协同发展研究
- 现代企业车间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仓储物流场所消防培训课件
- 《律师执业纪律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