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1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2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3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4页
生化习题集-整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题第一章.人体内存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约有1 000种1万种10万种100万种1 000万种.已知某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10g/L白质的浓度大约是52. 5 g/L62. 5 g/L57. 5 g/L72. 5 g/L67. 5 g/L.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D- a氨基酸.L - a氨基酸D-3氨基酸D3氨基酸D- a或L- a氨基酸.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是A.酪氨酸B.丝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酸E.亮氨酸5.含有2个竣基的氨基酸是A.丝氨酸B.赖氨酸C.酪氨酸D.苏氨酸E.谷氨酸.属于亚氨基酸的是A.脯氨酸B.组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赖氨酸.在生理条件下含有可解离极性侧链

2、的氨基酸是A.丙氨酸.亮氨酸C.赖氨酸D.苯丙氨酸E.丝氨酸.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A.半胱氨酸B.组氨酸C.瓜氨酸D.精氨酸E.赖氨酸.蛋白质前体分子合成加工后才出现的氨基酸是A.脯氨酸B.赖氨酸C.羟脯氨酸D.谷氨酰胺E.丝氨酸.侧链基团不解离的极性氨基酸是Gly, MetSer, ValHis, ThrAsn, GlnTyr, Phe.属于单纯蛋白质的是A .肌红蛋白B.血红蛋白C.清蛋白D,细胞色素CE.糖蛋白12.属于色蛋白的是A.脂蛋白B.血红蛋白C.糖蛋白D.角蛋白E.胶原蛋白.属于含硫氨基酸的是TrpThrPheMetPro.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是A.非极性分子B.疏水分子C.

3、兼性离子D.阳离子E.阴离子1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特征是A.分子净电荷是零B.分子带的电荷较多C.不易沉淀D.溶解度升高E.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16.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为4. 6、 5. 0、 5. 3、 6. 7、 7. 3,电泳时,欲使其中的4种蛋白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是A . 4. 0B . 5. 0C. 6. 0D . 7. 0E. 8. 0.在pH 5条件下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是A .苯丙氨酸B.谷氨酸C.丝氨酸D.精氨酸E.苏氨酸. 280 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A .丝氨酸B.谷氨酸C.蛋氨酸D .色氨酸E.精氨酸.关于谷胱甘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

4、胱氨酸B.其中的谷氨酸“一竣基是游离的C.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剂D. C端竣基是主要的功能基团E.所含的肽键均为a -肽键.胰岛素分子A链与B链的交联是靠A .氢键B .二硫键C.离子键D.疏水作用E.肽键.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离子键B.二硫键C.疏水作用力D.肽键E.氢键.关于肽的叙述,错误的是A.2个以上氨基酸借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B.组成肽的氨基酸分子都不完整C.多肽与蛋白质分子之间无明确的分界线D.肽没有氨基末端和竣基末端E.肽分为寡肽和多肽.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A . -NCCNNCCNNCCN-CANOCHNOCHNO-C -CONHCONHCONH- D -CNO

5、HCNOHCNOH- E. -CHNOCNHOCNHO 一.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主要取决于A . a -螺旋和3 -折叠B.肽链中肽键的构象C.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肽链中的二硫键E.肽链中的氢键.蛋白质二级结构中,a -螺旋一圈相当于氨基 酸残基的数目是2.5 个3个3. 6个4个5个.蛋白质分子中的3 -转角属于蛋白质的A . 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侧链结构27 .维系蛋白质a -螺旋和3 -折叠结构稳定的化学 键是A.肽键B.离子键C.二硫键D.疏水作用E.氢键28.关于蛋白质a -螺旋的叙述,错误的是A.链内氢键稳定其结构B.有些侧链R基团不利于a -螺旋形成C

6、.是二级结构的形式之一D. 一般蛋白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a-螺旋E.链内疏水作用稳定其结构29.蛋白质分子a -螺旋的特点是A.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B.多为左手螺旋C.靠离子键维持稳定D.螺旋走向为反时针方向E.肽链充分伸展30.关于3 -折叠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之一B.两条肽链走向可以是反平行C.氨基酸侧链交替出现于肽单元上下方D.主链骨架呈锯齿状折叠E. 3 -折叠的肽链之间不存在氢键.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结构单元是A.肽键B.氢键C.二硫键D.肽键平面E.氨基酸残基.“血红蛋白的每一多肽链共有8个a -螺旋区”是对血红蛋白几级结构的描述A.血红蛋白的主链构象B. 一级结构C

7、.三级结构D.侧链构象E.四级结构33.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键或作用力中不包括A.疏水作用B.盐键C.氢键D.范德华力E.肽键.关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B.亲水基团多位于三级结构的表面C.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次级键维系D.指单体蛋白质或亚基的空间结构E.是单键旋转自由度受到各种限制的结果.蛋白质分子一定具有a -螺旋3 -折叠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亚基.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特征是A.分子中含有辅基B.胰岛素具有四级结构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37.对

8、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发现A.有一个自由a -氨基和一个自由a -竣基B.有自由的a -氨基,没有自由的a -竣基C.有自由的a -竣基,没有自由的a -氨基D.无自由的a -氨基或自由的a -竣基E.有一个以上自由的a -氨基和a -竣基第二章.不参与构成 DNA的物质是dAMPdTMPdUMPdGMPE dCMP. DNA变性后的特征性变化是A.磷酸二酯键断裂A260增高A280增高D,黏度增大E.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关于tRNA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7090个核甘酸组成5端皆为CCAC.富含稀有碱基和核昔D.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E.反密码环中有反密码子.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连接

9、方式是2, 3磷酸二酯键3 , 5磷酸二酯键2, 5磷酸二酯键D.糖昔键E.氢键.含有较多稀有碱基的核酸是rRNAmRNAC tRNAD,核仁DNAE,线粒体DNA.自然界游离核甘酸的磷酸多连接于戊糖的C2C3C5C1C 4.已知某双链 DNA 的一条链中 A = 30%, G =24%,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正确的是T 和 C 46%A 和 T 46%A 和 G 54%T 和 G 46%T 和 C 54%.关于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酸二酯键断裂B.多聚核甘酸链解聚C.碱基的甲基化修饰D.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E.糖昔键断裂. DNAT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 DNA的T

10、m不同B .与碱基含量无关C.无种属特异性D.与A = T碱基对含量呈正比E.与C三G碱基对含量呈正比.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有 mRNA、tRNA 和 rRNAB .原核生物没有 hnRNA和SnRNAC. mRNA半衰期最短D.胞质中只有mRNAE.组成核糖体的是rRNA.关于真核生物 m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胞质内合成和发挥功能B.帽子结构是CpGC.有帽子结构与聚A尾D .半盘期最长E.前体是SnRNA.假尿昔(小)中的糖昔键是A . C-C连接B . C-H连接C-N连接N-N连接N-H连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都有A . 18S rRNA16S rRNA

11、5S rRNAD 28S rRNAE 5.8S RNA.作为第二信使的核甘酸是A . cAmPB . cCMPC. cUMPD cTMPE AMP.有关DN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错误的是A .组成单位是 dAMP、dGMP、dCMP、dTMPB . A的摩尔数等于T的摩尔数C.二级结构均呈右手螺旋D.核甘酸以3, 5磷酸二酯键相连E.不同种属有不同的碱基组成.不存在于 RNA和DNA的碱基是A.腺喋吟B.黄喋吟C.鸟喋吟D.胸腺喀咤E.尿喀咤.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A.戊糖构象B.碱基的旋转角C.碱基序列D.戊糖磷酸骨架E.磷酸二酯键18.用寡聚dT从总RNA中分离mRNA ,

12、是利用 mRNA分子的哪一种特点A. 5端的帽子结构B.沉降系数小于25SC.相对分子质量小D. 3端多聚AE.分子中有发夹样结构.构成核小体的基本成分是RNA和组蛋白RNA和酸性蛋白DNA和组蛋白DNA和酸性蛋白rRNA和组蛋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A. DNAB mRNAC rRNAD tRNAE hnRNA21.关于核酸分子杂交,错误的是A.不同来源的两条单链DNA ,只要有部分碱基互补,就可杂交B. DNA单链可与有几乎相同互补碱基的RNA链杂交C .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可合成RNA-DNA杂交链D. mRNA可与编码的多肽链杂交E.利用分子杂交,可从基因文库中调取目的 基因22

13、.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 . A的摩尔数等于T的摩尔数B.没有组织特异性C.碱基位于DNA双螺旋外侧D.两股多核甘酸链通过氢键连接E.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维持双螺旋的稳定23.关于核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DNA和非组蛋白八聚体构成B.由RNA和Hi、H2、H3、H4各两分子构成C. Hi、H2A、H2B、H3和H4参与核小体组成D.由DNA和Hl、H2、H3、H4各两分子构 成E.由RNA和组蛋白构成24. DNA解链温度指的是A260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A260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A280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14、.核酸变性与复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可复性B .复性后的DNA不能再变性C.热变性DNA的迅速降温过程称作退火D.复性的最佳温度为 25CE.热变性 DNA迅速冷却至4c可复性.参与hnRNA的剪切和转运的 RNA是A . SnRNAmRNAhnRNAD . tRNAE. rRNA.不是核酸与蛋白质复合物的是A.核糖体B .病毒C.端粒酶D.核酶E.端粒.胸腺喀咤除了作为 DNA的主要组分外,还可 出现于A . mRNAB tRNAC rRNAD hnRNAE. snRNA29.与反密码子UGA互补的密码子是A . ACUACTC UCAD TCA E UGA30.对

15、DNA片段作物理图谱分析的酶是A. DNaselB.核酸外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E.限制性内切酶31 .复杂程度最高(均一性差)的DNA片段是ACACACACACACTGTGTGTGTGTGATGATGATGATGTACTACTACTACC TCAGTCAGTCAGAGTCAGTCAGTCD CATTGGCA TTGG GTAACCGTAACCE CAGATGTGCTAGGTCTACACGATCDNA合成的原料是ATP、CTP、GTP、TTPATP、 CTP、 GTP、 UTPdATP、 dCTP、 dGTP、 dTTFdATP、 dCTP、 dGTP、 dUTPdAMP、dCMP、dG

16、MP、dTMPDNA和mRNA 共有的组分是D-核糖D-2-脱氧核糖C.腺喋吟D.尿喀咤E.脱氧胸腺喀咤核甘.核甘酸分子中喋吟 N9与核糖哪一位碳原子 之间以糖昔键相连A.C-1BC-2CC-3DC-4EC-5. 一分子碱基与一分子戊糖通过3-N糖昔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是A.核甘酸B.核昔C.核酸D,糖昔E,糖昔酯36.参与构成DNA分子的单糖是A.核糖B.戊糖C.葡萄糖D.磷酸核糖E. 2-脱氧核糖37.只存在于 RNA而不存在于 DNA分子中的 碱基是A.尿喀咤B.腺喋吟C.鸟喋吟D.胞喀咤E .胸腺喀咤.核甘与磷酸缩合成的化合物是A.核糖B .核昔C.核甘酸D.核小体E.核心颗粒. tRN

17、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是A.携带遗传密码B.自动连接氨基酸C.提供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选择性地运输氨基酸E .指导氨基酸的合成顺序40.连接两个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是A . HiB. H2AC H 2BH3H441. NAD+、FAD、CoA三种辅酶在组成上的共同 点是A .均含有泛酸B.均含有尼克酸C.都是腺甘酸的衍生物D.分子中都含有半胱氨酸E.都含有磷酸核糖焦磷酸的核糖基42.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电泳时泳向负极B.通常以双链形式存在C.主要有 mRNA、tRNA、rRNA 三种D. tRNA含量最多E.链内双螺旋以 A-T、G-C互补第三章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18、A.所有蛋白质都有酶活性B.所有的酶都有同工酶C.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D.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E.酶不能在胞外发挥作用.关于酶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B.寡聚酶都含辅助因子C.酶都有活性中心D.单纯酶只含蛋白质E.结合酶都含辅助因子.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B .有些RNA具有酶活性C.酶的催化作用与其构象无关D.所有酶均以酶原形式存在E.酶只能在中性环境发挥作用.不符合酶特点的是A .催化反应具高度特异性B.催化反应时条件温和C.活性可以调节D.催化效率极高E.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哪种酶是结合酶A .月尿酶B.核糖核酸酶C.胃蛋白酶D.

19、脂酶E.己糖激酶6.辅酶与辅基的区别是A.化学本质不同B.理化性质不同C.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程度不同D,含不同的金属离子E.生物学性质不同.关于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C.包括辅酶和辅基D.许多含B族维生素E.决定反应的种类、性质.决定酶促反应特异性的是A .辅酶B.辅基C.酶蛋白D.全酶E.辅助因子.酶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是A.高度专一性B.催化效率极高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E.催化活性可以调节.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合基团在活性中心内B.催化基团是必需基团C.具有特定空间构象D.空间构象与酶活性无关E.底物在

20、此转变为产物.酶催化反应的机制是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C.增加反应的自由能D.增加底物的热能E.降低产物的热能12.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独存在均无催化活性B.二者形成的复合物是全酶C.全酶才有催化作用D.辅助因子可以是有机化合物E. 一种辅助因子只与一种酶蛋白结合13.酶的特异性是指A.对所催化底物的选择性B.与辅酶的结合具有选择性C.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D.在细胞中有特殊的定位E.在特定条件下起催化作用14.乳酸脱氢酶只催化L-乳酸的水解,这种专一性是A .绝对专一性B.相对专一性C.化学键专一性D.立体异构专一性E.化学基团专一性15.加热后,酶活

21、性降低或消失的原因是A .酶失活B.酶蛋白变性C.亚基解聚D.辅酶脱落E.金属离子脱落16.透析使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的原因是A .酶失活B.酶含量减少C.酶蛋白变性D.失去辅助因子E.失去酶蛋白17.全酶是指A.酶蛋白一辅助因子复合物B.酶蛋白一底物复合物C.酶活性中心一底物复合物D.酶必需基团一底物复合物E.催化基团一结合基团复合物.与酶活性无关的金属离子是Mg2+Na+Fe2+Zn2+Al 3+.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些酶可以没有活性中心B.都有辅酶作为结合基团C.都有金属离子D,都有特定的空间构象E.抑制剂都作用于活性中心.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的80%时,Km等于S1/2

22、SC 1/3SD 1/4SE 1/5S.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的25%时,S等于A . KmB 3/4K mC 2/3K mD 1/2KmE 1/3K m22 .米氏方程的表达式为A. v = v maxS/(K m+S)B . v = v max /(K m+S)C . v = v max S/( m max+S)D . v = v maxS/(K m+ m max)E. v =SKm/(K m+S).当Km等于0.5S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 的1 /31/22/33/53/4. 一个酶有多个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 KmA . 10-2mmol/LB.最小C. 10-6mmol /LD.与其他底物

23、相同E.最大25.酶分子中,能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是A.结合基团B.催化基团C.疏水基团D.必需基团E.亲水基团.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A.契合学说解释B .中间产物学说解释C.多元催化学说解释D .表面效应学说解释E.邻近效应学说解释.关于酶必需基团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酶的活性中心B.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C.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近D.维持酶的活性所必需E.都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周围.酶具有催化活性的结构基础是A .有辅助因子B .有空间构象C.有激活剂D.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团E. 一级结构不被破坏.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A.底物分子结构与酶促反应的关系B.酶的空间结构与酶促反应的关

24、系C.影响酶电泳的因素D.不同酶分子间的协调关系E.酶促反应速度及影响因素.观察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影响时,以反应初 速度作为反应速度的原因是A.反应时间短B.提高反应的灵敏度C.节省酶的用量D.底物用量少E.逆反应对酶促反应影响小.关于Km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酶的特征常数v = v max/2时的底物浓度Km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D.与酶浓度无关E.与酶所催化的底物无关.在酶促反应中,当S Km时,则反应速度A .达最大B.与底物浓度成正比C.与产物浓度成反比D.最小E,为最大速度的1/2.关于诱导契合学说,正确的是A .酶构象改变,底物构象不变B.底物与酶如同锁和钥匙的关系C.底物和酶

25、的结构相互诱导、变形,构象匹 配D.底物构象改变,酶构象不变E.使酶的结构与产物相互适应.与酶的Km值无关的因素是A .酶的结构B.酶所催化的底物C.反应时的温度D.反应时的离子强度E.酶的浓度35.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的条件是A.底物被酶饱和.反应速度达最大C.酶浓度远大于底物浓度D.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E.反应刚开始.关于双倒数作图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又称林一贝氏作图法B .斜率为Km/ V maxC.以1八对1/S作图,得一直线D.纵轴上的截距为 1/ v maxE,横轴上的截距为1/Km.酶促反应速度达丫 max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 应速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A .部分酶活性中心被产

26、物占据B.过量底物抑制酶的催化活性C.过量底物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D .产物生成过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E.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所饱和38.关于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错误 的是A .酶在短时间可耐受较高温度B.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C.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降低D.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快E.酶都有最适温度.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A ,直线B.矩形双曲线C.抛物线D.钟罩形E. S形曲线.生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温度是A . 25 C37C48 C55C65 C.关于pH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 是A .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B .反应速度与pH成正比C.人体内酶的最适

27、pH均为中性D . pH对酶促反应影响不大E. pH影响酶的解离程度.关于酶最适pH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底物浓度有关B.与缓冲液的种类有关C.与缓冲液的浓度有关D,与酶的纯度有关E.为该酶的等电点43.体内肝精氨酸酶的最适pH是A. 1.8B 4.5C. 5.2D 7.5E 9.8.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使酶变性而降低酶活性B.与酶共价不可逆结合C.都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D.除去抑制剂后,酶活性可恢复E.凡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均为酶的抑制剂.化学毒气路易士气可抑制A.胆碱酯酶B.羟基酶C.疏基酶D.磷酸酶E.羟基酶第四章1.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氧化供能B.合成糖蛋白糖链C.软

28、骨基质成分D.细胞膜的成分E,免疫功能.食物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是A.大肠B.小肠C. 口腔D.肾脏E.胃.可水解淀粉a -1, 4糖昔键和a -1, 6糖昔键的 酶是A.唾液a -淀粉酶B.异麦芽糖酶C.麦芽糖酶a -葡萄糖昔酶E.胰a -淀粉酶.体内糖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是A.丙酮B,乳酸C.丙酸D.丙酮酸E.乙醇.催化糖酵解途径不可逆反应的是A.丙酮酸竣化酶6-磷酸果糖激酶-1C.果糖双磷酸酶D.磷酸己糖异构酶6-磷酸果糖激酶-2.含高能磷酸键的糖酵解中间物是3-磷酸甘油醛6-磷酸葡萄糖1, 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 3-二磷酸甘油酸.糖酵解过程中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物质是A.磷酸烯醇型

29、丙酮酸3-磷酸甘油酸1, 6-二磷酸果糖2, 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8。催化糖酵解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A .丙酮酸激酶B.葡萄糖激酶C.磷酸果糖激酶D. PEP竣激酶E.磷酸化酶激酶9,乳酸生成利于糖酵解持续进行的原因是A.乳酸是酸性的B.乳酸脱氢酶有 5种同工酶C.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D,使NADH+H +再氧化成NAD +E.此反应阻断有氧氧化.催化糖酵解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A.烯醇化酶B.己糖激酶C.丙酮酸竣化酶D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E.磷酸甘油酸激酶.成熟红细胞能源来源的途径是A.有氧氧化途径B.糖原合成途径C.磷酸戊糖旁路D.糖异生途径E.糖酵解12.糖酵解途径发生氧化

30、反应的过程是1 , 6-双磷酸果糖-3磷酸油醛2-磷酸甘油酸丙酮酸C.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 6-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f3-磷酸甘油酸13. 1分子葡萄糖碳架糖酵解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 次数为A . 123. 45.糖原分子中1 mol葡萄糖残基酵解成乳酸时, 净生成ATP的摩尔数为A 1 molB 2 molC. 3 molD 4 molE 5 mol. 1mol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与无氧条件下分别经糖酵解途径氧化产生 ATP的摩尔数之比为A . 2B . 4C. 5D 12E 36.催化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 3-磷酸甘油酸反应 过程的酶是A.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B.磷酸甘油

31、酸变位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醛缩酶D .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E.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醛缩酶17.调节糖酵解途径最重要的关键酶是A .磷酸甘油酸激酶B .葡萄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D. 6-磷酸果糖激酶-1E.己糖激酶18.糖代谢过程的耗能反应是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C.丙酮酸-草酸乙酸3-磷酸甘油酸-1, 3-二磷酸甘油酸1 , 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19.糖酵解的关键酶是A. 6-磷酸果糖激酶-1、醛缩酶、丙酮酸激酶B.己糖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丙酮酸激酶C.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D

32、.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醛缩酶E.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2、丙酮酸激酶.关于2, 6-双磷酸果糖代谢途径,错误的是A . AMP是6-磷酸果糖激酶-2的激活剂B .柠檬酸增高,可减少2, 6-双磷酸果糖生 成C. 2, 6-双磷酸果糖生成消耗 ATPD .胰高血糖素可使 6-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 失活E .胰高血糖素可使果糖双磷酸酶-2磷酸化失活. 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别构激活剂是2, 6-磷酸果糖AMP1, 6-磷酸果糖ATPE ADP. 6-磷酸果糖激酶-1的激活剂,不包括A.柠檬酸AMP1, 6-双磷酸果糖2, 6-双磷酸果糖ADP.参与丙酮酸转变为乙酰 CoA反应的维生素

33、是A .叶酸B .核黄素C. 口比哆醛D.生物素E,抗坏血酸. 1mol乙酰CoA经三竣酸循环氧化生成 ATP 的摩尔数为A . 8910D 11E 12.不参与丙酮酸氧化脱竣反应的辅酶是A.磷酸口比哆醛CoA-SHC TPPD FAD E. NAD +.不能使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增高的因素 是A . ADP增加B. NADH减少 C.乙酰CoA减少D. NAD + 增力口E.胰岛素减少. 1 mol葡萄糖分别经有氧氧化与糖酵解产生的 ATP的摩尔数之比是A . 3612C 19D . 4E 8.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为 CO2和H2。,可净生 成ATP的摩尔数为A . 248D 18E

34、38. LDH同工酶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作用最强 的是A LDH lB LDH 2C LDH 3D LDH 4E LDH 5.关于三竣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糖、脂、蛋白三大营养素分解的共同途 径B.三竣酸循环还有合成功能,提供小分子原 料C生糖氨基酸需经三竣酸循环的环节转变成糖D.氧化1分子乙酰CoA时,可提供4对氢 原子E.三竣酸循环也是营养素生成乙酰CoA的途径31 .关于三竣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次循环氧化1分子乙酰CoAB ,每次循环产生 4分子NADPH+H +C.乙酰CoA经彻底氧化产生 12 molATPD.每次循环发生2次脱竣反应E.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35、mol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 ATP的摩尔数为7912182433.能联系不同代谢途径的化合物,错误的是A.,琥珀酸B.丙酮酸C.乙酰CoAD.乳酸E. a -酮戊二酸34. 1分子乙酰CoA经三竣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 是A.柠檬酸B.草酰乙酸C. CO2 和 H20D.草酰乙酸和CO2E. CO2和4分子还原当量. 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为 CO2和H2O发生几 次脱竣1次2次3次4次5次.三竣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过程是A.苹果酸-草酰乙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a -酮戊二酸琥珀酸D.异柠檬酸fa -酮戊二酸E .柠檬酸-异柠檬酸37.葡萄糖有氧氧化最重要的关键酶是A.苹果酸脱氢酶B .柠檬

36、酸合成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a -酮戊二酸脱氢酶E.延胡索酸酶.经三竣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最多 的过程是A .异柠檬酸fa -酮戊二酸B . a -酮戊二酸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延胡索酸-草酰乙酸.不参与a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反应的辅酶 是A .生物素B. NAD+C.辅酶AD. TPPE.硫辛酸40.调节三竣酸循环速率和流量最主要的酶是A .丙酮酸脱氢酶B .柠檬酸合成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琥珀酸脱氢酶E.苹果酸脱氢酶第五章1 .何种情况下机体主要由脂肪提供能量A .长期饥饿B.空腹C.进餐后D.剧烈运动E.安静状态2.不参与脂类消化吸收的是A.胰

37、脂酶B .胆汁酸盐C.辅脂酶ATPE.脂蛋白脂肪酶3.食物脂类消化产物不包括A,脂肪酸D.胆固醇C. 1-单酰甘油D.溶血磷脂2-单酰甘油4.由长链脂酸合成的三酰甘油吸收后进人血液的方式是A .脂肪酸及甘油B.二酰甘油及脂肪酸C.单酰甘油及脂肪酸D.乳糜微粒E.三酰甘油.合成脂肪能力最强的组织是A.肝脏B .脂肪组织C .小肠D.肌肉E.肾脏.体内贮存的脂肪主要来自A.类脂B.生糖氨基酸C.葡萄糖D.脂肪酸E.酮体.不涉及肝脏三酰甘油合成的化合物是A. 3一磷酸甘油B.磷脂酸C. CDP-二酰甘油D.脂酰CoAE.二酰甘油.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A.单酰甘油脂肪酶B.二酰甘油脂肪酶HSLLPLE.

38、甘油激酶9 .胰高血糖素通过增加哪种酶活性促进脂肪动员A .脂蛋白脂肪酶B.二酰甘油脂肪酶C.激素敏感TG脂肪酶D.单酰甘油脂肪酶E.胰液脂肪酶10.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 .肾上腺素C.胰岛素D. ACTHE.去甲肾上腺素11.在血液中结合和运输游离脂肪酸的物 质是A.球蛋白VLDLHDLCME.清蛋白12.不能氧化利用脂肪酸的组织是A.肝脏B.肾脏C.肌肉D.脑组织E.心肌13,脂肪酸3氧化前须活化为脂酰CoA的原因是A.脂酰CoA水溶性增加B.利于肉碱转运C.作为肉碱脂酰转移酶的激活物D.作为脂酰CoA脱氢酶的底物E.作为烯脂酰CoA水化酶的底物14,关于脂肪酸活化错误的

39、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B .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C.消耗ATPD.增加水溶性E.增加代谢活性15.长链脂酰CoA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载体 是A.柠檬酸B.苹果酸C. 3-磷酸甘油D,肉碱E.酰基载体蛋白.控制长链脂酰基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关键因素是A .脂酰CoA合成酶活性B . ADP含量C .脂酰CoA脱氢酶活性D.肉碱脂酰转移酶I的活性E. CoASH 含量.脂酰CoA进行3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 为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E.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脂肪酸3氧化需要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B.

40、维生素 B12+叶酸+维生素 B2C.维生素B6十泛酸+维生素BiD.生物素+维生素B6+泛酸E.维生素B2+维生素PP+泛酸.关于脂肪酸氧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胞液中进行B.肝中氧化可产生酮体 C.起始物为脂酰CoAD,可提供FADH 2E.乙酰CoA是主要产物20 . 1mol脂肪酸(18: 0)经3氧化分解为 9 mol乙酰CoA,此时净生成 ATP的的 摩尔数为A. 15B 38C 32D 40E 3321 .缺乏维生素PP时可影响脂肪酸3氧 化过程A.脂酰CoA的形成3 -酮脂酰CoA的形成C。反A 2-烯酰CoA的形成L(+) 3 -羟脂酰CoA的形成3 -酮脂酰CoA的硫解.软

41、脂酰CoA经一次3氧化且其产物乙 酰CoA彻底氧化成 CO2和H 2O时生 成ATP的摩尔数为 A. 591217E 36.不参与脂肪酸氧化过程的化合物是A CoASHB. NAD+C.肉碱FADNADP+24. D(-)-3羟脂酰CoA表构酶参与的过 程是A .软脂酸的氧化B.硬脂酸的氧化C.丙酸的氧化D.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E.过氧化酶体脂酸的氧化.肝脏所特有的生成酮体的酶是HMGCoA还原酶HMGCoA裂解酶HMGCoA合成酶D.硫解酶3 -羟丁酸脱氢酶.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为哪种酶活 性很低HMGCoA 裂解酶HMGCoA还原酶C.琥珀酰CoA转硫酶D,乙酰乙酸裂解酶E.乙酰乙酰CoA

42、脱酰酶.导致脂肪动员加强、产生过多酮体的 原因是A .肝功能障碍B .肝中三酰甘油代谢紊乱C.酮体是病理性代谢产物D.三酰甘油摄食过多E.缺乏葡萄糖供能.长期饥饿时尿中排泄增加的物质是A .乳酸B .酮体C.丙酮酸D.尿酸E.葡萄糖.肝脏生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 . 3 -羟丁酸D.乙酰乙酰CoA3 -羟丁酰 CoAMV AE HMGCoA.长期饥饿时脑组织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葡萄糖氧化B .脂肪酸氧化C.酮体氧化D.乳酸氧化E.氨基酸氧化.酮体生成需要下列哪组维生素参加A .维生素B6及BiB.维生素B2及BiC.维生素B6及CD.泛酸及维生素PPE.生物素及叶酸32.严重糖尿病可危及生

43、命的主要原因是A .代谢性酸中毒B.丙酮过多C.脂肪酸不能氧化D.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过多E.消瘦.有关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肝脏可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酮体B.主要成分为乙酰乙酸、3-羟丁酸和丙酮C.仅在病理情况下产生D.合成酮体的酶系存在于线粒体E.原料为乙酰CoA.生成1 mol乙酰乙酸反应涉及的乙酰CoA共有A . 2 mol3 m01C 1 molD 4 molE 5 mol.与酮体利用有关的物质是A CoASH维生素B6NADPHD.生物素E.维生素B1236.在何种情况下脑组织主要利用酮体氧 化供能A.空腹B.轻型糖尿病C.饥饿13dD.长期饥饿E.剧烈运动37.人体脂肪酸合成的关键

44、酶是A .柠檬酸裂解酶B.硫激酶C.乙酰CoA竣化酶D.脂肪酸合成酶E.软脂酰CoA脱竣酶38.对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内合成B.是脂肪酸3氧化的逆过程C.由NADH+H +提供氢D.丙二酰CoA是中间产物E.终产物是硬脂酸.合成脂肪酸所需的乙酰 CoA由A .细胞溶胶(细胞液)直接提供B.线粒体合成通过柠檬酸转运至 胞溶胶C.细胞溶胶的乙酰肉碱提供D.线粒体合成的乙酰 CoA转运至细 胞溶胶E.细胞溶胶的乙酰磷酸提供.乙酰CoA竣化酶的变构激活剂A.柠檬酸cAMPCoASHD . ATPE.长链脂酰CoA41.不参与乙酰CoA合成脂酸反应的化合 物是A . CH3COCO

45、OHCOOHCH 2CO CoAC NADPH+H +D ATPCO242 .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A .线粒体基质B.线粒体内膜C.细胞溶胶D.溶酶体E.内质网43.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受抑制时影 响脂肪酸合成的原因是A .乙酰CoA生成减少B.柠檬酸减少ATP形成减少NADPH生成减少E.丙二酰CoA减少第六章.人体内能量的直接供给者是A .葡萄糖ATPC GTPD.磷酸肌酸E.脂肪酸.关于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比较,正确 的是A.终产物相同B.均需催化剂C.产生CO2方式相同D.能量释出方式相同E.反应条件相同3.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1, 6-磷酸果糖ATPC.磷酸肌酸D.磷

46、酸烯醇式丙酮酸E. ADP.呼吸链中能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的传 递体是A,铁一硫蛋白B,细胞色素bC.细胞色素cD.细胞色素aa3E.细胞色素ci.关于细胞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排列顺序是 b-cf cl-aa3-O2D.都是递电子体C.都是递氢体D.全部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E,都受CN-与CO的抑制.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递电子体同时也是递氢体B .电子传递方向从低电势向高电势C.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D.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使 ADP磷酸 化E.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进行.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组成 4个复合体B.主要有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 酸氧化呼

47、吸链C.每对氢原子氧化时都生成3个ATPD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后,传递链组 分都处于还原状态E.如果氧化不与磷酸化偶联,仍可传 递电子.不能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的物质是A.琥珀酸B.苹果酸C. 3-羟丁酸D.谷氨酸E.异柠檬酸9.电子在细胞色素间传递的次序为A. aa3fA cifcf O2B . bfqfcaa3O2C. cfCifbfaa3O2D . cfbfd aa3O2E. ci fcfbaa3O2.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A .琥珀酸/“ -酮戊二酸H+/H2NAD+/NADHCoQ/CoQH21/2O2/H2O.线粒体内a -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A . FADB. FMN

48、C NAD +D NADP +E. FH4.参与苹果酸穿梭系统的氨基酸是A . GlnB . AspC AlaD . LysE. Gly.脂溶性的递氢体是A CoQB FADC FMND NAD +E. Fe-S.下列关于细胞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类含铁吓咻辅基的色蛋白B .细胞色素分a、b、c三类C.细胞色素a、b、c按一定顺序在电子传递链内排列D .惟一能将电子直接传递给O2的细胞色素是aa3E. 1分子细胞色素只能接受 1个电子. 1分子NAD+在电子传递链中可接受A, 2个氢原子2个电子1个H+和1个电子1个H和1个电子2个H+和2个电子.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理条件下

49、,净电荷为 0B.水解成 AMP和PPi的自由能变化 大于水解生成 ADP和PiC.转移P生成ADP时释出的能量能使UDP生成UTPD.只有氧化磷酸化时生成E.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P/O值的含义是A .每消耗1 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 机磷摩尔数B.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 磷摩尔数C.每消耗1 mol氧分子所合成 ADP 的摩尔数D .每消耗1 mol氧原子所消耗 ATP 的摩尔数E.每消耗1 mol氧分子所合成 ATP 的摩尔数1mol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2H+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在 KCN 存在时生成A . 2molATP 和 lmolH 2O1 molATP 和 1mo

50、lH2OC 1 molATPD. 1 molH 2OE.无ATP和H2O生成19.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学说是A . Mitchell 学说Wielana 学说Keilin 学说Warburg 学说E.化学偶联学说20.关于ATP合成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DP与Pi合成 ATP在ATP合酶 的F1部分进行B .仅有3亚基参加 ATP的合成C . F0的作用仅是固定 F1于线粒体内 膜F0含有较多亲水氨基酸E.质子逆浓度梯度回流时释放出能量21.能促进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A . ATPADPC.琥珀酸D.维生素CCoASH22.能使氧化磷酸化减慢的物质是A . ATPB. ADPC C

51、oASHD.还原当量E.琥珀酸.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是A . NADP +B.苹果酸C.脂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乙酰CoA.受氧化物抑制的物质是A .细胞色素cB,细胞色素bC.细胞色素aa3D .细胞色素biE.细胞色素ci.细胞色素aa3中除含铁吓咻外,还含有A.铝B.镁C.镒D.铜E.钻26 .抑制ATP合酶柄部蛋白的化合物是A .鱼藤酮B.异戊巴比妥C.抗霉素AD.氧化物E.寡霉素.关于氧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H +由递氢体转运至内膜胞质面C.电子在内膜上传递D.线粒体内膜胞质面的 pH比基质面 高E.线粒体内膜某些递氢体具有质子 泵作用.关于还

52、原当量穿梭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D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B.经a -磷酸甘油穿梭的2H氧化时生 成2分子ATPC.经苹果酸穿梭的2H氧化时生成3 分子ATPD. a -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在脑、骨骼肌 中E.胞液NADPH能通过相应载体进 人线粒体.关于线粒体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膜通透性较高B.内膜对物质的通过有严格选择性C.内膜上转运载体允许某些物质通 过D. ATP合酶位于线粒体内膜基质侧E.胞液中NADH能自由通过线粒体 内膜.关于CoQ的特点,错误的是A.不参与构成复合体B,是递氢体C.能在线粒体内膜中自由移动D .脂溶性醍类化合物E.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关于细胞色素的叙述,正确

53、的是A.线粒体外也有B.各种细胞色素的辅基完全相同C.细胞色素b560可被CN抑制D.细胞色素c氧化酶不含细胞色素E.所有细胞色素与线粒体内膜紧密 结合.关于呼吸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条呼吸链的会合点是 CytcB.复合体n参与构成两条呼吸链C.解偶联后,呼吸链就不能传递电子 了D. CoQ发挥功能的结构是异咯嗪环E.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体外实验中,底物 CH3-CHOHCH 2-COOH氧化时的P/O值为2.7,脱下 的2H进入呼吸链的位置是FADB Cyt aa3C CoQD Cyt bE NAD +.关于化学渗透假说,错误的是A.把H+从内膜外侧泵到内膜基质侧B.在线粒体内膜两侧

54、形成电化学梯 度C.由Peter Mitchell首先提出D.质子回流时驱动 ATP的生成E.质子泵的作用在于贮存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使解偶联蛋白表达增 加B . ADP浓度降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 加快C.异戊巴比妥与CN-抑制呼吸链的 相同位点D.呼吸控制率可作为观察消耗ATP的指标E.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体内ATP的生成减少.调节氧化磷酸化最主要的因素是A . FADH2O2Cyt aa3D . ATP/ADPE. NADH.关于线粒体 DNA(mtDNA)的叙述,错 误的是A . mtDNA是线状双螺旋结构B .人mtDNA编码13条多肽链mtDNA基因突变常可影响氧化磷 酸化

55、mtDNA缺乏蛋白质保护和损伤修 复系统mtDNA突变以母系遗传为主.关于生物氧化时能量的释放,错误的是A .总能量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B .生物氧化是机体生成 ATP的主要 方式C.线粒体是生物氧化和产能的主要 部位D. ATP只能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E.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可用于ADP的磷酸化.关于不需氧脱氢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受氢体不是辅酶B .产物中有H2O2C.只有NAD +作为辅酶D,还原型辅酶携带的氢可经呼吸链氧化E.能以氧分子作为直接受氢体40.关于需氧脱氢酶描述,错误的是A.反应产物有H2O2B,可以FAD或FMN作为辅酶(基)C.不以O2作为受氢体D.通常含金属元素E.氨基酸

56、氧化酶是需氧脱氢酶第七章.属于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A . PheAlaGluD . AspE Gly.消耗性疾病恢复期的病人氮平衡为A .摄人氮=排出氮B .摄人氮排出氮C.摄人氮 排出氮D,摄人氮w排出氮E,摄人氮A排出氮.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蛋白质的需要量为20 g3050 gC 80 gD 90 gE. 120g4.可激活其他蛋白酶原的蛋白酶是A.胰蛋白酶B.糜蛋白酶C.弹性蛋白酶D.氨基肽酶E.竣基肽酶5.属于外肽酶的蛋白水解酶是A.胃蛋白酶B.糜蛋白酶C.弹性蛋白酶D.胰蛋白酶E.竣基肽酶6.关于小肠黏膜细胞在蛋白质消化中的作用,正确的是A.消化蛋白质成寡肽B.合成糜蛋白酶C.合

57、成胰蛋白酶D.分泌二肽酶至肠腔E.将寡肽水解成氨基酸.胰腺分泌的蛋白水解酶不包括A.胃蛋白酶.糜蛋白酶C,弹性蛋白酶D .氨基肽酶E.竣基肽酶8.不参与氨基酸吸收的是A .中性氨基酸载体B.酸性氨基酸载体C.碱性氨基酸载体Na+K+丫 -谷氨酰循环的主要作用是A.氨基酸脱氨B.氨基酸吸收C. GSH的合成D.转运氨E.合成尿素丫 -谷氨酰基循环的关键酶是A. GSH合成酶B . 丫 -谷氨酸环化转移酶C . 丫 -谷氨酰基转移酶D.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E. 5-氧脯氨基酸11.关于蛋白质腐败作用产物的叙述,正 确的是A .未被消化的蛋白质B.未被吸收的蛋白质消化产物C.寡肽、二肽、三肽D.氨、

58、胺、苯酚等有毒物质E.大多数对人体无毒.真核细胞降解外来蛋白质的场所是A .高尔基体B .内质网C.溶酶体D .线粒体E,细胞核.关于蛋白质降解的细胞溶胶 (细胞液) 途径,正确的是A.主要降解长寿命蛋白质B.泛素活化不需要 ATPC.泛素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相连D.泛素与蛋白质以氢键结合E.泛素与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14.体内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A.氧化脱氨基作用B.还原脱氨基作用C.转氨基作用D.联合脱氨基作用E.喋吟核甘酸循环15.转氨酶的辅酶含有A.磷酸毗哆醛和磷酸口比哆胺B. NAD +/NADP +C FADFH4FMN.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主要途径是A.联合脱氨基作用B.转氨基作

59、用C.氧化脱氨基作用D.还原脱氨基作用E.喋吟核甘酸循环.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活性显著升高的酶是GOTCPS-IC LDHCPSIIGPT.体内重要的转氨酶是催化L一谷氨酸与a -酮酸的转氨基B . L一天冬氨酸与“-酮酸的转氨基L一丙氨酸与a -酮酸的转氨基L一赖氨酸与a -酮酸的转氨基L一甘氨酸与a -酮酸的转氨基.催化氧化脱氨基的酶的辅酶是A FMNB FADNAD +/NADP +TPPE.磷酸口比哆醛.关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L-谷氨酸脱氨生成a -酮戊二酸B.由6个相同亚基组成C.辅酶是 NAD +/NADP +D.需氧脱氢酶E. GDP和ADP是变构激活剂21 .喋

60、吟核甘酸循环发挥作用的组织是A.肝脏B.肾脏C.脑D.胰腺E.肌肉22.关于转氨基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辅酶是磷酸毗哆醇和磷酸口比哆胺B.转氨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血清中 活性很低C.体内有多种转氨酶D.可以合成非必需氨基酸E.与氧化脱氨基联合是体内主要脱 氨基方式.属于生酮氨基酸的是A . HisArgGluLueAsp.血氨的主要来源是A.蛋白质腐败产生的氨B.体内胺类物质释出的氨C.尿素在肠道月尿酶作用下产生的氨D.氨基酸脱氨基生成的氨E .肾小管远端谷氨酰胺水解产生的 氨.关于肠道吸收的氨正确的是A .肠道氨基酸在细胞酶作用下产生 的氨B.酸性透析液有利于肠道氨的吸收 C.尿素在月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