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抓住特性 由事及理-怎样从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_第1页
专题03:抓住特性 由事及理-怎样从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_第2页
专题03:抓住特性 由事及理-怎样从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_第3页
专题03:抓住特性 由事及理-怎样从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_第4页
专题03:抓住特性 由事及理-怎样从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 03 抓住特性 由事及理怎样从生活现象中提炼观点2011 年全国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给出了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等五种“镜”,要 求考生任选其中两种进行作文。这种题目,既不给出明确的话题,也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有明确的 指向,而只给出一种或几种生活现象,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悟来立意作文。一些写惯了话题作文和审意 型材料作文的同学,见到这类题目常常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提炼观点,确立中心。其实,任何现象都有独 特之处,抓住所给生活现象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特的感悟,便有了明确的观点。名篇引路软骨精神的价值陈染吃日餐的时候,我很喜欢一道菜鸡软骨,它既是骨头,

2、又可以咀嚼得动。它不像坚硬的猪骨或牛 骨,尽管更具营养价值,但常人无法咀嚼和消化,尽管可以煲汤喝,但是骨质中钙含量的流失显然存在着 损失。鸡软骨则既有营养,又能为常人所享用,故而显示出它特有的价值。由此想到人,具有软骨精神, 不也同样值得肯定吗?首先,“软骨”具有明确的本质和指向。软骨也是骨头,它不是无骨,它比硬骨凌霄或者刚烈反骨更 具韧性和弹性。毛泽东曾经提出过“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方针。什么叫 以退为进?什么叫妥协的力量?为什么不可以向敌人假装“示弱”?难道只有飞蛾扑火、自投罗网、急于 献身当烈士,才是忠于信念的唯一选择吗?骨头软或硬是形式,是精神的外衣,穿上不

3、同的外衣人本身并 没有变。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确,到底是要消灭自己还是战胜敌人?刚烈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 故,软骨也无妨。其次,软骨精神具有幽默的风骨。记得文化界曾有一个关于七七四十九还是七七四十八的例子。与“七 七四十八”的人急赤白脸地争辩“七七四十九”,愚蠢的不是这位“七七四十八”,而是那位“七七四十 九”,因为这种争辩降低了自己,一争辩就不幽默了,甚至一争辩就输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七七 四十八”已经在众人面前自取其辱,多大一个“笑话”啊,多有趣的节目啊,教育了观众,反衬了对手, 多好的效果啊!谢他还来不及呢!再次,软骨精神具有策略性。倘若你在某一个单位、某一局部的体制当中,“

4、七七四十八”恰好是决 定你生存荣辱的人,强权之下,他说煤球是白的,你赴汤蹈火喊出真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然后以身“殉” 职,这当然壮烈;但倘若你暂且闭紧嘴唇,韬光养晦,保存实力,委曲求全,让“煤球是黑的”在心中默 然地日益膨胀壮大,也不失为一种策略的选择。我们只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什么都动不了的,让自然规 律动它。我这里不厌其烦地谈论“软骨哲学”,并非否定铿锵硬骨,亦并非主张放弃原则,而是指在某种特定 的情形之下,用隐忍迂回的方式,赢得自由,赢得胜利。激勇的飞蛾或匹夫的确不容易,而苏武牧羊、隐忍求生更不容易。所以,我现在更崇敬那种心里装着 信念却卧薪尝胆坚韧地活下来的人!“硬骨”的燃烧释放,是

5、一种辉煌壮烈的品质;“软骨”的颔首蓄积,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修养。褪 掉了光环和浓焰的“软骨精神”,犹如一件低调的素衣,有清凉的景致,有温婉的余地,而衣服里边包裹 的骨头,棱角隐含,重剑无锋,然而它依然是骨头。当我们抚摸昔日历史那伤痕累累的面庞,当我们探身今日人性那微妙复杂的斑斓景象,我们就不难看 出,“软骨”中蕴含的“妥协”其实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成年人,就是懂得某种妥协的人。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懂得某种妥协,就是选择了自由;甚至更大的妥协,就可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只有内 心勇敢的人,才懂得这种妥协的力量;只有意志坚韧的人,才懂的这种“软骨”的刚硬。我甚至要说,它 其实是一种成熟而深

6、刻的人生哲学。(摘自心灵人生,有删节)技法获取一、由事及理,善于联想。鸡软骨好吃,这本是一个寻常不过的生活现象,作者抓住鸡软骨有营养价值且又能为常人享用的特征, 展开联想,由事及理,提出做人要懂得妥协的问题,言之有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看似寻常,只要抓住 其本质特征,善于联想,我们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二、不囿陈说,敢于翻新。铁骨铮铮、威风凛凛、刚直不阿,历来被中华民族视为可歌可泣的美德,软骨头历来为国人所不齿, 是主流社会视为卑劣下作、无耻低贱的品性。然而作者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软骨哲学的概念,为软 骨行为叫好,指出妥协是一门艺术。不囿旧说,勇于翻新,言别人笔下

7、之所无,这种为文精神值得推广。三、辩证说理,全面分析。作者指出:“硬骨的燃烧释放,是一种辉煌壮烈的品质;软骨的颔首蓄积,也不失为一种明 智的修养。褪掉了光环和浓焰的软骨精神,犹如一件低调的素衣,有清凉的景致,有温婉的余地,而 衣服里边包裹的骨头,棱角隐含,重剑无锋,然而它依然是骨头。”肯定软骨精神并不否认铮铮铁骨,辩 证说理,全面分析,坚持两点论,不搞绝对化。技法链接观点要明确内容要集中技法链接观点要明确内容要集中【失分原因】观点的一致性欠缺,有的内容不集中【原作亮相】秋颜看着窗外深黛色的树瑟瑟地摇曳着,看着深灰的土地上不再有阳光的艳影,看着女孩们拉紧了衣链 在风中飘扬着长发,我亦换上毛衣,蓦

8、然才发现原来秋已款款而至。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确是。一个人漫步于小道上,少了炙热阳光的陪伴,只觉得风儿从指尖滑 过,感到丝丝寒气袭向全身。风儿跃到桂树上,挑落了粒粒桂花,遗落了满地金黄,馨香在头顶缭绕。我 不禁想起刘禹锡的“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纤纤蕙芽是柔软的,怎受得住秋风的摧残。但秋日并不 都是寂寥的,不是还有“我言秋日胜春朝”吗?有诗为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漫山 枫叶红似火,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诗人的眼,秋的火热使诗人忍不住驻足观赏。在秋的影片里,风和叶总是主角,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绝美的剪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将我带到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秋风拂动,落叶

9、飞扬,引得我心弛神往。看到落叶,人们总会联想到伤感 悲凉等词语。其实不然,李白日出行中不是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吗?落叶本身不 具备令人愁的能力,是人们看到她凋零,赋予她感性。倘使落叶在秋天不落,依旧高挂枝梢,生机盎然, 那还算是秋的本色吗?难道你就不觉得少了点什么韵味吗?风是秋的主旋律,“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 莲千叶花”便将秋写得活灵活现了。白莲在风中随波而漾,宛若白衣素女,亭亭玉立,站在秋的容颜里守 望。思念好似一片云,装点了秋季的天空。“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遥两地,咫尺天涯,只得托迁徙的大

10、雁送去深 深的祝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水天一色碧澄澄,落霞为伍,秋颜如此美,惹得多少诗人 竞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只愿在秋季以菊为伴,对山 当歌。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看出了杜 甫的宽广胸襟,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在这个寂寥的季节里,诗人并不是反复吟唱着“悲戚”二字,而 是“多病独登台”。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足见他超俗品性,独具闲情雅趣,胸 有傲竹,以竹为竿,这样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垂钓是如何惬意。我拾起一片落叶,放在掌心,仿佛托起整个季节的容颜。看着她清晰

11、的纹理,我知道那就是我要找 寻的秋天。【场外分析】问题简述。原文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只是,在结构上,两个自然段在全文的段落中明显显 得单薄;内容方面,第自然段的叙述似乎不能给人留下明朗的印象,同时,这个段落的语言表述也没有 太多的变化;另外,文章所表述的观点也没能善始善终。修改提示:要想使原文的观点明确,内容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在结构上,可以 删去两个自然段,这样对全文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影响。相反,删去这两个段落后,文章的内容更相对 集中一些。在内容上,第自然段的内容表述不太明晰,建议按“人物一一做什么一一怎么样”的思路 重新组织内容。在观点方面,自然段都有较明确的观点,修改第自

12、然段时可以提炼出一句表述观 点的句子放在段落的开头。在语言方面,第自然段的结尾句与全文的抒情意味似乎有些不谐和,可以 改为舒缓一些有句子。第自然段在修改时,要注意句式表述的变化。【跳级作文】秋颜看着窗外深黛色的树瑟瑟地摇曳着,看着深灰的土地上不再有阳光的艳影,看着女孩们拉紧了衣链 在风中飘扬着长发,我亦换上毛衣,蓦然才发现原来秋已款款而至。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确是。一个人漫步于小道上,少了炙热阳光的陪伴,只觉得风儿从指尖滑 过,感到丝丝寒气袭向全身。风儿跃到桂树上,挑落了粒粒桂花,遗落了满地金黄,馨香在头顶缭绕。我 不禁想起刘禹锡的“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纤纤蕙芽是柔软的,怎受得住秋风的

13、摧残。但秋日并不 都是寂寥的,不是还有“我言秋日胜春朝”吗?有诗为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漫山 枫叶红似火,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诗人的眼,秋的火热使诗人忍不住驻足观赏。在秋的影片里,风和叶总是主角,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绝美的剪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将我带到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秋风拂动,落叶飞扬,引得我心弛神往。看到落叶,人们总会联想到伤感 悲凉等词语。其实不然,李白日出行中不是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吗?落叶本身不 具备令人愁的能力,是人们看到她凋零,赋予她感性。倘使落叶在秋天不落,依旧高挂枝梢,生机盎然, 那还算是秋的本色吗?难道你就不觉得少了点什么韵味

14、吗?风是秋的主旋律,“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 莲千叶花”便将秋写得活灵活现了。白莲在风中随波而漾,宛若白衣素女,亭亭玉立,那一种站在秋的容 颜里守望的姿态,多么地让思绪翩翩呀。秋的画面是最灵动的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菊为伴,对山当歌,不慕富贵, 只向往田园式生活,远山近菊,淡淡的画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真纯与闲情雅趣。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 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 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的悲壮更叫人在心间千百次的萦回。“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 渔竿”,郑板桥以竹为竿,垂钓秋风江上,天高气爽的意境渲

15、染着他的惬意,也衍化着他的品性超俗。秋款款而来,又悄然而去。在“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的沉吟中,我拾起一片落叶,放在 掌心,仿佛托起整个季节的容颜。看着她清晰的纹理,我知道那就是我要找寻的秋天。【跳级要点】把观点表述明确。观点所体现的是写作者的思想,它像人的骨骼一样。没有骨骼,人是无法站立的。没有观点,文章自 然难成为好文章。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就是通过观点来显现的。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观点都显得 非常重要。因为,观点本身就代表着立意的高下,同时,它也起着提示阅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原文第自然段“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确是”,第自然段“在秋的影片里,风和叶总是 主角

16、,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绝美的剪辑”两个观点都有意味。升格后的第自然段用“秋的画面是最灵动 的呢”来作观点,就改变了原文自然段没有观点的弊病,很好。把内容写得集中。作文中内容的叙述一定要做到明白与具体,就像人的血肉,只有丰满鲜活才充满了勃勃生机。“明白” 指的是作文内容要能回答“人物做什么怎么样”或“事物怎么样”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具体”指的是在表述的时候要尽量形象生动。比如这篇文章的原文: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看出了杜甫的宽广胸襟,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 在这个寂寥的季节里,诗人并不是反复吟唱着“悲戚”二字,而是“多病独登台”,表述就不太

17、明白与生 动。再看修改后: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的悲壮更叫人在心间千百 次的萦回。这段文字以人物作为叙述的对象,写出人物干什么和怎么样,明白生动。【应考攻略】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段落要有明确的观点。同时,也要注意尽量围 绕观点把内容写集中,这样才能使文章既明白,又精当。仔细地读一读原文与跳级作文,我们其实可以从 中把握一些作文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普通原则,这就是:1,观点就像人的骨骼。只有健康壮硕的骨骼才能 支撑起伟岸的身躯,当然,只有鲜明准确

18、的观点才能使文章立于不败之地。2,内容就像人的血肉。有了丰 满鲜活的血肉,人才显得丰腴与精神。习作示例作文原题 一把大锁挂在门上,用铁棒去撬或砸,怎么也打不开,而瘦小的钥匙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大锁悄然 而开。这是常见的生活现象,对这种现象你有感想?请从锁、钥匙、铁棒三种用物中选择一两种,结合自 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观点提炼】1、遵循规律 力戒蛮干钥匙了解锁的“心”,熟悉锁的机理,所以能轻而易举地打开锁,而铁棒不懂锁的机理,找不到开锁 的方法,只能乱砸硬撬。这里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顺应规律,按规律办 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事半功倍;无视规律,意志至上,胡来

19、蛮干,只能把事情越搞越糟。2、尊重生命 以人为本 钥匙了解锁心,以其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心,轻轻拨动,这是对锁和心的了解,也是对锁和心的理解, 更是对锁和心的尊重。铁棒不懂锁的心,乱砸硬撬,企图以强力来打开它,而锁则以自己的毁坏相抗争。 人就是一把把的锁,只有把握住人的内心情感的脉络,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3、提升自我 奉献社会钥匙和铁棒同为金属,后天不同的加工使它们有了属性上的差别,因而功用大小就不一样。同样是人, 有人对社会的贡献特别大,有人对社会的贡献很一般,原因是后天的学习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努力 学习,改造自我,提高自己,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4、恪守自我 顺其自然 钥匙能开锁

20、,铁棒不能,当锁孔堵塞无法打开时,“砸”“撬”就不失为一种手段,这时候铁棒就有 了用武之地。钥匙有钥匙的能耐,铁棒有铁棒的作用,天生万物,各得其宜;人应当恪守自我,顺其自然, 各安本分,尽其天职。5、认清自我 谨防昏热 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但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换成另外的锁,钥匙就像铁棒一样,对锁无能为 力,甚至连铁棒都不如。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有认清自我,谨防头脑发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生习作诸君少唱尽力歌某生人们常用“心想事成”来表达企求成功的心情,而在未能如愿时则又爱用“我尽力了”来自我安慰。 尽力了,未必尽心,尽力者同时应当是尽心者。铁棒砸锁而锁不能开,尽力而未尽心也

21、;钥匙知机理,入 锁心,拨机关,钥至而锁开,用力更用心是也。我劝诸君在事不顺心的时候,多想自己尽心了没有,而少说我已经尽力了。 请不要说你尽力了,在你遭遇挫折的时候。霸王逼姬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面对四面楚歌,曾经所向无敌的英雄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也!”死之将临而不知己过,可悲可叹。战争是军力的角逐,更是谋略和人心的较量,不通战争之“机理”, 轻视谋略,无视人心,仅凭骁勇作战,犹如铁棒砸锁,有力而不知锁“心”,尽力而未能尽心,安有不败 之理?“刘邦小儿”虽军力不足,但重视筹划谋略,善于经营人心,正如钥匙懂机理,知锁心,钥匙至处, 大锁顿开。请不要说你尽力了,在你未能夺魁的时候。美国第

22、39 任总统卡特年轻时从海军学院,一位海军上将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卡特得意 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成绩:“在全校820 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 名。”将军反问:“为什么不是第一名, 你尽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满脸通红。尽最大努力,其实就是尽心,就是用心去研 究最佳的方案,寻求最佳的结果。铁棒砸锁,简单行事,力出而锁毁,它应当有深深的自责才是。亦如卡 特,他需要的是继续研究夺取第一名的“机理”,而不是第58 名的沾沾自喜。请不要说你尽力了,在你不见长进的时候。许多同学起得和别人一样早,花的时间和别人一样多,可是学习不见长进,于是只得用“我尽力了” 来安慰自己。这种安慰可以调节心理,以利再战,无可非议。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你当问问自己,我尽 心了吗?学习是一把复杂的大锁,有其特殊的“机理”,需潜心研究才是,以为仅凭肯花时间就能“天天 向上”,如同用铁棒砸锁一样可笑。鲜花我所盼也,掌声我所求也,世上人人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