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中再现论和表现论_第1页
文学理论中再现论和表现论_第2页
文学理论中再现论和表现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再现论、表现论、形式论(1)再现论再现论文学观认为,文学的本质是真实的再现生活,真实地呈现、复制和模仿某种生活原型及其背景。再现论是人类最早的艺术观。在西方以摹仿说为中心的再现理论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观念,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都确信文学艺术的本性在于对自然的摹仿和再现。早在古希腊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就有“艺术摹仿自然”的提法。后来,亚里士多德曾把“摹仿”作为文学理论的“首要的原理”来讨论。达芬奇、莎士比亚、库尔贝、别林斯基等都是再现论积极倡导者。再现论从文学的外部关系上看待文学本质,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但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客体在美学中的地位

2、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学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看不到文学源于生活还可以在观念中改造生活、文学艺术是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应该从人的能动创造性方面去理解,而不应该仅仅把它看成是现实的复制品和替代物。事实上,艺术家所“摹仿”的是他所眼见的自然,作家所“再现”的也是他心目中的现实,这里无不体现了创作主体心灵的发现和创造。现代心理学试验已经表明,人的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括着创造,不仅视觉形象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和创造性,而且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中都有心灵潜能和经验定势在发挥作用。所以,无论是艺术家的视觉组织,还是艺术家的整个心灵,都不是某种机械的复作的照像

3、式复制。在旧唯物主义哲学影响下的再现论的缺陷,就在于忽略文学创造的心理机制,低估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把文学看成是某种与生活同质的东西。(2)表现论表现论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作家的心灵表现,是创作者抒情言志的产物。在这一派看来,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心灵所浸润的创造物。在审美对象化活动中,作家主观世界的意识、心态、感情、理想等因素都需要得到物态化的表现。创作活动就是主体的对象化、情思的形象化、意象的造型化、审美意识媒介化的过程,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对象化表现的结果。表现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毛诗序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里把诗的产生看作是“志”和“情”的必然产物,就是一种典

4、型的表现论。此后的一些文论家和作家,如陆机、钟嵘、司空图、严羽、汤如叶燮在原诗中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论述。在西方,柏拉图曾把文艺看成是灵感的表现,是主体精神“迷狂”的产物。后来,德国的康德把诗看成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明确表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后来,表现论文学观经过克罗奇和科林伍德的系统阐述,形成了现代表现主义理论流派,对20世纪西方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5、。表现论侧重从作者的角度解释文学的性质,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强调主体感情和想象对作品的推动作用,以及作者驾驭、改造对象的自由,对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许多深刻的揭示,这正好弥补了再现论所忽略的主体性,在理论上有重要贡献。然而,表现论把人的情感和表现这种情感的艺术看成是与外界无关的、纯粹主观的东西,把文学从客观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波里出来,简单地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作家本人的自主表现、过分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又有着明显的片面性。(3)形式论这种文学观认为,文学的本质主要在它的艺术形式,在于作品媒介形式的结构组合。形式论与再现论和表现论一样,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种包含了不同学派观点

6、的文学主X。其主要观点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形式论”,即认为文学艺术的性质就在于色彩、是客体的形式因素与主体心理节奏形式表现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象的自然形式的克拉夫贝尔将其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XX斯基则称之为“与人的心灵相应的形式”。二是“外形式论”,即认为文学艺术的性质就在于各种形式要素的规则组合与编排,在于这种组合编制形成的“秩序”和技巧,对于文学来说,就在于它的语言符号形式和如何组成语言符号形式的表达技巧。这种文学观在二十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文论中得到系统阐述。形式论文学观的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它赋予了文学形式以本体论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以艺术形式的眼光把握文学的新视角,这有利于我们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其二,形式论把现代语言引入文学研究,强调语言媒介、语言功能的自主地位,沟通了文学同语言学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人们认识文学审美的特殊性。形式论的理论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它对于艺术形式的过分倚重和强调,容易导致对文学内容的轻视和否定。另外,形式论的代表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法国结构主义者和英美的新批评派,唯一关注的是文学的语言形式和文本结构,断然否定作家、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联系,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