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_第1页
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_第2页
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_第3页
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 /news/20060826/n78464.shtml南北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模型及其发展 作者: 梁志成 来源: 经济学动态2002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扩散、转移及其外溢效应在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日趋显著。因此,南北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模仿和创新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逐渐成为当前开放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第一代模型 它的第一代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研究基础上的开放模型,主要代表人物有哈佛大学的弗农、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鲁格曼和加州大学的多拉尔。 弗农(Vernon,196

2、6)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是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先驱理论。他认为大多数新产品和技术都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被开发并且生产出口的,而只有在标准化生产以后,产品才有可能通过技术的转移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南北贸易模式与技术转移的动态过程,他考察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生、成长、成熟和标准化的全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比较优势和外国投资在国际间的变化,并着重研究了技术创新、模仿、扩散以及转移在南北贸易格局与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决定性作用。 克鲁格曼(PKrugman,1979)通过对技术扩散和生命周期的研究,率先建立了南北贸易中技术转移的一般均衡模型。他以产品

3、的种类数为变量,描述了发达国家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周期过程,并分析了由此而引起的投资变化和南北收入变化。 多拉尔(DDollar,1986)对克鲁格曼的模型作了重要的扩展,将其改造成一个两要素的新古典动态均衡模型,并且对南北贸易中的许多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诸如北方的贸易保护,南方人口的高速增长对两国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等。多拉尔着重分析了技术创新、资本流动和产品生产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动态过程,并且区分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同克鲁格曼模型相比,多拉尔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突破:其一,他认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率与两个地区之间的生产成本差距成正比;成本差距

4、越大,通过技术转移而获得的潜在经济利润就越高,相应的技术转移也就越多。其二,他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是渐进的,是对南北资本收益率差别的反映。多拉尔模型是克鲁格曼模型的继承和发展,在对原有的模型作了这些重要的改进之后,多拉尔模型更具有解释力了。 在克鲁格曼和多拉尔模型里,发达国家会以一定的速率开发新技术并生产新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被假定为缺乏产品技术创新的能力。每种新产品和技术都必须经历首先由发达国家发明、出口等阶段,最终才得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进行生产。每种产品在完成了这样的一个经济周期后,将由原来的“新”产品变为“老”产品。同样,发达国家所开发的新技术也会经历相似的演进过程。 技术转移能够使发展中

5、国家生产过去由发达国家垄断生产的产品。发达国家把新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好处在于,一旦发展中国家掌握了该技术,它们就能够用比前者低得多的生产成本来生产出同样的产品。生产成本上的差异产生了潜在的经济利润,并刺激发达国家的厂商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去,同时刺激发展中国家的厂商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假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新”产品和“旧”产品都有需求,因而随着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向发展中国家的不断扩散和转移,以及发达国家中“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将形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同时又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老”产品的国际贸易动态格局。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种类数与发

6、展中国家的产品种类数之间将有一个稳定的比率。这是一个动态的均衡,产品创新和技术转移会持续地出现,贸易结构处在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同时,每个地区所生产的产品类别也在不断地更新。 克鲁格曼和多拉尔模型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首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为了能够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其领先的地位,它们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因此,发达国家应积极实施对本国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并进而有效地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本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本国技术、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引进外资,并通过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本国的技术

7、水平,实现技术进步;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当增加本国的技术研究投入,加强本国的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二、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第二代模型 在克鲁格曼和多拉尔的第一代模型中,包括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发展中国家吸收新技术的动态进程在内的一切经济细节都被抽象掉了。针对这些理论上的缺陷,许多学者通过引入新的条件和方法,对此作出了有益的改进。 詹森和瑟斯比(Jensen and Thursby,1986)提供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在将第一代模型中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内生化的同时,将南北贸易与技术转让过程模拟为双方决策优化的博养结果。他们引入了技术模仿成本和创新成本的概念,其中南方国家技术

8、模仿规模取决于北方发达国家现时所拥有的垄断技术的数量。詹森和瑟斯比模型对稳定状态下的南北技术差距与南北双方进行RD行为的资源投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提供了新的解释。 弗拉姆和赫尔普曼(Flam and Helpman,1987)从另一角度对世界贸易的动态变化作出了分析。他们通过对“垂直”产品(即同种产品按不同质量的高低排序)的研究,将收入分配引入到国际贸易的动态分析中。假定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由于北方仍存在低收入阶层,同时南方也存在高收入阶层,所以南北贸易的动态格局应该是北方出口新的高质量的产品,南方出口价格相对低廉的老产品。北方国家将可以继续专注于新技术的创新

9、,而南方国家也可以通过对“旧”技术的改进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因此,在弗拉姆和赫尔普曼模型中,南北双方的内部收人分配在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格局中将起到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西格斯特朗(Segerstrom,1991)摈弃了传统的企业模仿和创新能力差异固定化的假设条件,假定所有企业都能够平等地从技术模仿或创新行为中获益,并且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可以同时参与技术转移、模仿和创新活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稳定状态下,与技术的模仿和转移相比,技术创新的成本要昂贵得多,而正是这种成本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南北之间的技术转移和模仿的盛行。 三、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第三代模型 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第二代模型只属于局

10、部均衡分析。第三代模型将重点放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上,使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rossman andHelpman,1991)首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了经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且把一国技术转移、模仿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内生化了。然而,他们仍然维持不同国家之间技术能力的差异是永久的外生变量的前提假定,因此他们的模型的结果是不同国家在技术模仿或技术创新两种角色之间将最终实现完全的分工化发展。 巴罗和萨拉依马丁(Barro and SalaiMartin,1995)假定一国进行技术模仿的成本是该国过去已经模仿的技术种类占现有技术总数量比例的增函数,

11、也就是说,一国过去模仿的技术越多,其继续实行技术模仿的相对成本就越高。同时,他们也假定技术模仿的成本要比技术创新低得多,而某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将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其内在固有的优势。由此,他们的模型所导出的结论是通过技术的赶超,一国的学习能力将最终体现在其拥有的内在固定优势的活动方面,并且各国在长期内将实现收入的趋同。 范艾肯(RVan Elkan,1996)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了技术转移、模仿和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范艾肯强调的是南北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趋同,即经济欠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的模仿、引进或创新,最终实现技术和经济水平的赶超。假定所有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都可以从技术的转移、模仿或创新

12、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中技术模仿所可能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将取决于国别之间的技术差距,而技术创新的有效程度则取决于一国“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能力和经验的积累。通过技术扩散的外溢效应,任一国家技术投资的增加都可能同时导致本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上升。因此,一国的学习模式将始终处于动态改进的状态,各国目前学习模式之间的差异只是过去投资行为差别的反映。范艾肯模型描述了一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的动态进程:首先,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大量的技术模仿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然后,当技术能力成熟以后,本国将从技术模仿阶段转

13、向技术的自我创新阶段。范艾肯模型还指出,尽管在赶超的初期,处于追赶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比领先者快得多,然而从长远来看,不同经济起点的国家的人力资本的积累、生产能力以及经济增长速度将最终趋于收敛,各国在技术模仿和创新方面的回报率也将趋于一致。四、小结 根据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赶超的初步阶段,技术贸易中以技术引进、转移和模仿为主,技术贸易将表现为逆差,并且在总量上其逆差的幅度将呈现不断增大的总体趋势。目前,我国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能源、邮电交通、有色冶金和石油化工等基础工业行业,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以及保证我国现阶段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此外,从技术进出口总量的比较上看,我国技术贸易的逆差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基础工业行业。柳卸林和赵捷(1999)对我国90年代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