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勘察报告_第1页
高层住宅勘察报告_第2页
高层住宅勘察报告_第3页
高层住宅勘察报告_第4页
高层住宅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沙国际园林小区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化学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勘察公司二。一一年五月金沙国际园林小区一期工程项目经理:周吉昌外业负责:赵小明土工试验:孟庆莉原位测试:张金德报告编写:南素娟审核:梁建国审定:王巨英经理:王巨英化学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勘察公司二。一一年五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拟建建筑物错误!未定义书签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勘察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勘察目的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勘察工作布置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勘察工作布置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勘察工作量错误!未定义书签勘探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室内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地

2、形地貌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土的构成及岩性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地下水错误!未定义书签地下水的腐蚀性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土的腐蚀性错误!未定义书签.地震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抗震设防烈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土液化判别错误!未定义书签建筑抗震地段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土震陷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卓越周期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谓误!未定义书签。.场地土综合分析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均匀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天然地基

3、土承载力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地基基础方案简述错误!未定义书签。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谓误!未定义书签。复合地基错误!未定义书签。 TOC o 1-5 h z 桩基础.8基坑开挖及降水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与建议9结论.9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勘探点一览表2张.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2张.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1张.水、土质分析成果表4张.土工试验图表13张附图:.勘探点平面布置示意图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26张3.钻孔柱状图附件:静力触探、剪切波速测试报告3.钻孔柱状图附件:静力触探、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6张.前言工程概况金沙国际有限公司拟进行金沙国际园林小区一期工程的建设,拟建场地位于朔州

4、市城区鄱阳街延伸线北侧。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拟建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本项目由上海营格建筑设计院设计。根据业主要求,我公司2011年3月29日开始进场施工,由于场地的土地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导致了现场勘察较长时间的窝工,至今4#和7科娄的6个勘探点尚未进行钻探,应业主要求,本次提供1#、2#、3#、5#、6#、8榔口9#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室内土工试验穿插进行,于2011年5月20日结束。静力触探试验和剪切波速测试由太原长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5月8日至12日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工作于2011年5月27日完成。拟建建筑物拟建住宅楼平面形状均呈矩形,1#、2#、5

5、#和6科娄均为住宅28层,商铺2层,1#楼长就拟为X19.眯,2科娄长境拟为X20.眯,5科娄长渔拟为X20俅,6#楼长渔拟为X19怵;3榔口8#楼为地上27层,长境均为X18.眯;9科娄为地上23层,长槐拟为X16M,现场拟采用大底盘开挖,基底埋深预估为5.5米,9#楼基础底面压力预估为450kPa,其它楼基础底面压力预估为550kPa,基础型式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场地整平标高预计为1115.00米。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判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应条款,本工程

6、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一般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GB50223-2003,判定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勘察工作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次勘察工作的目的与要求如下: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等并对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价。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土性及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在按年代、成因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性质(力学性质)分层。查明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7、提供各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o查明场地的湿陷性,并对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做出评价。提供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场地液化做出评价。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地下水条件,并就地下水及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做出评价。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提出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并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勘察工作布置依据本次勘察主要依据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D(2009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Q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8、(JGJ94-20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6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勘察工作布置的原则本次勘察工作量按乙级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阶段工作要求布置。勘探点沿建筑物的角点及周边布设,勘探孔深度主要依据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基底压力、预估压缩层厚度综合确定。勘察手段采用取土、标贯、静探、剪切波速和地脉动等多种勘察手段进行评价。勘

9、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孔72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9个,孔深80.0米,一般性钻孔53个,孔深65.0m;为了查明场地的湿陷性,布置人工开挖探井14个,井深16.0米。另布置静力触探试验16个,试验深度为40.0m;剪切波速测试孔18个,测试深度为50.0m;地脉动测试3个。具体工作量布置情况详见勘探点一览表。各勘探点的类型、深度及平面位置详见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布置图”。勘探方法本次勘察采用了钻探及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和波速测试等手段相结合方法进行。外业钻探采用XY-150型工程钻机,水位以上采用干法钻进,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并取土,采用单动双管全断面取样,所取土样质

10、量等级接近II级。人工探井:人工开挖,采取原状土样,取样间距1个/1米。标贯试验采用63.5kg自动落锤,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D(2009年版)第1053条有关要求进行操作和试验。钻进过程中遇碎石土时,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009年版)第条要求进行试验。剪切波速采用单孔检层法,间隔2.0m测试一次,使用三分量检波器,微机采集数据。静力触探使用剑球牌NKC5090TC理静力触探车,采用双桥探头,液压连续贯入,微机自动采集数据并成图,技术要求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D第条规定。地脉动测试:在没外界干扰条件下

11、进行。按地基动力特征测试规范(GB/T50269-97)操作钻进中遇地下水位时,均停钻量测了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并于全部钻孔终孔后统一量测了各孔稳定混合水位。勘探点放样、定测及标高采用全站仪进行。本次勘察采用大地坐标系和黄海高程系,测量采用全站仪确定孔位,测量控制点标高为1113.709m。室内试验所有项目均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为了解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所有土样按常规要求项目进行如下试验: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最大压力如下:10.0m600kPa20.0m1000kPa30.0m1200kPa40.0m1400kPa40.0m

12、以下1600kPa选择探井7.0m以上土样进行了直剪试验。选取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的个别土样分别进行了侵蚀性水质分析试验和侵蚀性土质分析试验。对探井土样进行了湿陷性试验。选取个别钻孔土样进行了渗透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朔州市鄱阳街延伸线北侧,场地高差较大,孔口标高介于1117.88m。场地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基土的构成及岩性特征根据本次钻孔揭露的地层,场地自然地表下至第层粉土的底界面以内地基土层均属于第四纪全新世沉积地层;第层及以下土层为晚更新世沉积地层。场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旋回,其岩性特征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据此特征,结合钻探记录、原位测试成果及室内土工

13、试验资料,同时参考区域地层资料,场地地层划分为十层,分述如下:第层,填土:杂色,以粉土为主,土质不均,含有水泥、灰渣、石专块、砾石、卵石等。该层厚度2.9米,层底标高1100.49米。该层层底埋深2.9米,厚度2.9米,层底标高1117.38米。第层,湿陷性粉土(Q4al+pl),黄褐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较纯,含云母、煤屑、氧化铁、白色钙质条纹等,局部混夹有薄层砾石和零星卵石。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压缩系数以.2为,压缩模量日一2为,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标贯击数N一般为击,N平均为击(未经杆长修正,下同)。该层具有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性。静探锥尖阻力qc为,静探侧壁摩

14、阻力为。该层层底埋深8.8米,厚度5.8米,层底标高1115.48米。第层,粉土(Q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含虫孔、云母、煤屑、氧化铁等。夹有薄层的粉粘,夹有砂、卵石。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压缩系数ai-2为,压缩模量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标贯击数N一般为击,标贯击数N平均值为击。静探锥尖阻力qc为,静探侧壁摩阻力为。该层层底埋深9.5米,层厚6.0米,层底标高1112.11米。该层在6#楼部分钻孔内缺失。第1层,卵石(Q4*PI),褐灰色,主要由变质岩碎块组成,以粉土、砾石等充填。动探击数一般为击,动探击数平均值为击。该层层底埋深15.2米,层厚7.4米,层

15、底标高1108.64米。该层在部分钻孔内存在。第层,粉土(Q4a5),褐黄色,稍湿很湿,稍密中密状态。含云母、煤屑、氧化铁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摇震反应中等。夹有薄层砂、砾石、粉质粘土,夹薄层卵石。压缩系数a1?为,压缩模量3-2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标贯击数N一般为击,平均值为击。静探锥尖阻力qc为,静探侧壁摩阻力为。该层层底埋深25.5米,层厚15.1米,层底标高1101.79米。该层在个别钻孔内缺失。每1层,卵石(0加吟,褐灰色,主要由变质岩碎块组成,以粉土、砂、砾石等充填。动探击数一般为击,动探击数平均值为击。该层层底埋深21.3米,层厚7.8米,层底标高1103.85米

16、。该层在个别钻孔内存在。第层,卵石(Qsal+pl),褐灰色,中密状态,主要由变质岩碎块组成,充填有砂砾、粉土、粉质粘土等。动探击数一般为击,动探击数平均值为击。该层层底埋深29.8米,层厚8.1米,层底标高1096.79米。该层在9科娄处缺失。第层,粉质粘土(Q3a5),褐黄褐红色,饱和,可塑硬塑。含云母、煤屑、氧化铁等。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无摇震反应。压缩系数硼-2为,压缩模量&1一2为,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标贯击数N一般为击,N平均为击。该层层底埋深46.9米,层厚24.7米,层底标高1085.18米。该层在个别钻孔内缺失。第层,卵石(Q3al+pl),褐色,密实状态,矿物组成主要

17、为长石、石英等,充填有粉质粘土和砾石。动探击数一般为击,动探击数平均值为击。该层层底埋深49.8米,层厚14.5米,层底标高1082.78米。该层在个别钻孔内缺失。第层,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煤屑、氧化铁等。局部为粉质粘土。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压缩系数ai-2为,压缩模量Esi-2为,属低压缩性土层。标贯击数N一般为击,标贯击数N平均值为击。该层层底埋深74.1米,层厚32.1米,层底标高1070.26米。第i层,圆砾(Q3al+pl),褐色,密实状态,矿物组成主要为长石、石英等,充填有粉质粘土和砾石。该层层底埋深61.7米,层厚8.2米

18、,层底标高1063.22米。该层仅在个别钻孔中存在。第层,粉质粘土(Q3a5),褐红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煤屑、氧化铁等。局部为粉质粘土。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压缩系数a1-2为,压缩模量Es1-2为,属低压缩性土层。标贯击数N一般为击,标贯击数N平均值为击。该层层底埋深78.8米,层厚13.8米,层底标高1041.56米。第层,细砂(Q3al+pl),褐黄色,密实状态,矿物组成主要为长石、石英等,夹有少量中砂。该层仅在两个钻孔中存在。勘察深度内未揭穿该层。上述各层土的接触关系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场地地下水本次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下水类型为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23

19、.50米之间,标高介于1099.02米之间。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约1.0m左右,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地下水的腐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确定为I类,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第节,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见表1。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表1孔号对硅结构对硅中钢筋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SO42-(Mg/L)Mg2+(mg/L)PH值Cl-(mg/L)25(微)(微)(微)(微)52(微)(微)(微)(微)57(微)(微)(微)(微)71(微)(微)(微)(微)根据上表综合评价为:在考虑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

20、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考虑长期浸水条件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基土的腐蚀性根据T5、T12探井和ZK60#占孔地下水位以上土样的腐蚀性分析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1、表及表,在I类环境下,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2。地基土腐蚀性评价表表2土样编p对硅结构对硅中钢筋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SO42-(mg/kg)Mg2+(mg/kg)PH值C(mg/kg)T5-2(微)(微)(微)(微)T12-4(微)(微)(微)(微)ZK60-3(微)(微)(微)(微)根据上表综合评价,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21、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根据ZK25ZK52ZK57和ZK72钻孔地下水样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试验结果,性。试验结果详见侵蚀性土质分析报告.地震效应抗震设防烈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O附录A,朔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根据附件剪切波速测试原位测试报告,场地内B1B10和B15B18号波速测试孔20米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实测值分别为263.7m/s、259.2m/s、250.3m/s、252.9m/s、251.2m/s、268.3m/s、264.5m/s、256.4m/s、258.2m/s、262.8m/

22、s、257.8m/s、256.8m/s、254.3m/s、265.1m/s,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O表判定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根据本次勘察钻探和波速测试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dov5m,由此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表4.1.6划分该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地基土液化判别通过本次勘察可知,场地静止地下水位埋深23.5m,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O的有关规定,不存在液化土层,故可不考虑场地液化。建筑抗震地段划分根据本次勘探揭露地层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地形、地貌综合考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O第4.1.1条划分

23、,拟建场地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地基土震陷该场地内软弱土主要为第层人工填土和第层湿陷性粉土,根据本次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场地各土层剪切波速值均大于90m/s,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D(2009年版)第5.7.11条及条文说明判定,本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的震陷问题。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地脉动测试结果见表3(详见附件金沙国际园林小区一期工程静力触探、剪切波速、场地地脉动测试报告)。场地地脉动成果表表3点方向卓越周期(S)M1E-WN-SV-TM2E-WN-SV-TM3E-WN-SV-T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根据场地内探井所取原状土样,室内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测定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湿

24、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试验结果见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探井)根据拟建场地内所挖9个探井的土工试验结果,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黄土湿陷性评价要求,计算各探井的湿陷量,结果如下:探井湿陷性评价一览表表4探井编号湿陷层底深度(m)总湿陷量S(mm)自重湿陷量zs(mm)湿陷等级及湿陷类型T2II级(非自重)T3I级(非自重)T40I级(非自重)T50I级(非自重)T80I级(非自重)T11I级(非自重)T12I级(非自重)I级(非自重)I级(非自重)T13T14注:总湿陷量计算自-2.0米算起,自重湿陷量计算自天然地面算起。修正公式如下:I级(非自重)I级(非自重)T13

25、T14注:总湿陷量计算自-2.0米算起,自重湿陷量计算自天然地面算起。修正公式如下:Y s=1 Vn + n2) 8对于小区内的辅助设施,依据上表数据,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第4.4.7条,综合判定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I级(轻微)。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第4.4.2条,判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为湿陷性中等;场地内的湿陷性土层厚度为5.8米。.场地土综合分析与评价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统计原则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单元和层位分别统计,统计时,先舍去明显异常的不合理指标,再根据数理统计3。准则舍去

26、过于离散指标,给出指标一般范围值。单元体中透镜体指标不参与统计。标贯指标以试验点击数为子样进行统计,标贯击数为实测值和修正值。除静力触探指标为厚度加权平均值外,其余各项指标统计值一般提供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统计频数,若子样少于6个,只提供范围值、算术平均值及统计频数。指标的分析与选用由于地基土本身的差异性以及土样在采取、运送及试验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人为扰动等原因,从而造成个别指标不同程度失真和离散性偏大,为此在选用各项指标时,应根据指标的性质、用途及重要性按不利组合分别选用平均值、最大、最小平均值,或按下式对平均值修正后作为各指标的标准值。式中:源:岩土指标标准值下:统计修正系

27、数S:变异系数M:M:岩土指标平均值;n:统计频数;士按不利组合考虑。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见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整平标高按1115.00m,住宅楼的基础埋深为5.5m,其基底标高为1109.5m,将以第层粉土或第1层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各建筑物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于,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4,为不均匀性地基。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据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场地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场地亦不存在危及本工程安全的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等其它不良

28、地质作用,因此拟建场地可视为相对稳定场地,可进行本工程建设。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本次勘察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并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综合考虑确定,建议如下: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表(kPa)表5层序及岩性土工试验值标贯/动探试验值静探试验值建议值湿陷性粉土10010010890粉土1351301271301卵石160160粉土1501701601501卵石240240卵石300300粉质粘土240260250卵石350350粉质粘土300325300粉质粘土330350330细砂340340.地基基础方案简述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拟建场地整平标高为111

29、5.00m,住宅楼的基础埋深预估为5.5m,其基底标高为1109.5m,将以第粉土或第i层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该层土承载力特征值仅为130kPa,按基础埋深进行深宽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52kPq不能满足基底压力设计值450kPa的要求。因此,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不可行。复合地基根据建筑物的等级、荷载、变形的要求及对差异沉降的敏感性,结合该场地内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和工程特性,建议对3#、8#和9#娄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桩长和桩间距设计可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确定,第层卵石或第层粉质粘土可作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tt)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一般可考虑有效桩长16

30、17米、桩径取500mm为宜。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150300mm,褥垫层材料宜为中砂、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不宜采用卵石。根据场地地层结构和特点,以及地下水位等原因,建议在施工时采用长螺旋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隔行跳打的施工工艺。该方法属于非挤土成桩工艺,具有穿透能力强、低噪音、无振动、无泥浆污染、施工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等特点,在进行大面积工程桩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桩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其适用性,选择合适的桩基设计和施工参数。施工图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CFG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公式5.3

31、.5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以ZK61#占孔和ZK为例:Quk=Qk+Qk=uEqsikli+qpkAp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Ap桩端截面积(m2)li-第i层土的厚度(m)u桩周周长(m)ZK61#占孔CFG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表表6层号及岩性计算厚度(m)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彳K(Kpa)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彳K(Kpa)入土深度(m)桩径(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填土22.5m(后效桩长17.0m)1271湿陷性粉土粉土28粉土40500粉质粘土531000ZK61#占孔CFGe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表表7层号及岩性计算厚度(

32、m)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彳K(Kpa)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彳K(Kpa)入土深度(m)桩径(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填土22.0m1504湿陷性粉土(后效桩长16.5m)粉土28粉土40500卵石1302100、CFGe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按桩径0.5米,桩距1.3米,正方形布置,估算CFGtt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公式9.2.5进行计算(安全系数):fspk=m+B(1-m)fskAp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面积置换率;品一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Ap一一桩的截面积(m2);一一一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

33、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fsk一一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经计算,以第层粉质粘土为复合桩端地基持力层时(9#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461kPa以第层卵石层(3断口8#楼)为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530kPa可满足设计要求。桩基础建议对1#、2#、5#和6#娄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桩长和桩间距设计可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考虑有效桩长17米、桩径取600mm或800mm,以第层卵石层做为桩端持力层。冲击成孔应清孔干净,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4、不应低于设计要求。应按经过试验选定的配合比进行配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钢筋M凝土灌注桩不宜大于50mm,并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径距的1/3。细骨料应选用干净的中、粗砂。灌注时的混凝土温度不应低于3C。桩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50%前不得受冻。冲击振动易使邻孔孔壁坍塌或影响已灌注混凝土的凝固,应待邻孔的混凝土达到其强度的50%后方可开钻。在进行大面积工程桩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桩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其适用性,选择合理的桩基设计和施工参数。根据该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灌注桩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标准值见表8。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参数(Kpa)表8指标地层及岩性冲击成孔灌注桩极限侧摩阻力极限端阻力粉土,281卵石75粉土401卵石90卵石1302100粉质粘土801100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公式5.2.8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基础埋深按-5.5米考虑),以ZK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