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电缆运行规程_第1页
新能源电力电缆运行规程_第2页
新能源电力电缆运行规程_第3页
新能源电力电缆运行规程_第4页
新能源电力电缆运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能源电力电缆运行规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级电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电缆的技术标准应符合电工专业标准的要求。有关电缆装置和试验的规定,应以有关专业规程为准。技术文件35kV 电缆主要技术参数A 风电场升压站 35kV 侧采用单母线接线,110kV 侧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按照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FD002-2007)高压电力电缆基本参数额定值额定电压(U/U):26/35kV最高工作电压(U0):40.5kVm额定三相短时耐受电流:31.5kA(有效值) 额定三相短时耐受电流持续时间:4s额定单相短路电流:31.5kA(有效值) 额定单相短路电流持续时间:1s额定峰值耐受电流:8

2、0kA(峰值)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250kV(峰值) 2.2.2.型号电缆型号: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ZR(C)-YJV(简写:ZC-YJV)2.2.3.三芯电缆芯数温度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运行时,电缆导体的温度限值不应超过下表规额定电流时最高允许温度()90短路时最高允许温度()(持续时间 5s)250定:阻燃等级电缆的阻燃等级为C 级,合格指标按GB/T19666-2005 执行。2.2.6.局部放电量根据IEC60885 的规定,在 1.73U0 试验电压下,局部放电量不得超过 5pC。导体导体应采用圆形单线绞合紧压铜导体,其组成、性能及外观应符合GB/T 3956-

3、2008 的规定。绝缘绝缘混合料:交联聚乙烯(XLPE),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性能应满足GB/T 12706.1 的要求;额定电压下标称绝缘厚度:10.5mm。2.2.9.屏蔽导体屏蔽:导体屏蔽应为挤包的半导电层。挤包的半导电层应和绝缘紧密结合,其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 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绝缘屏蔽:绝缘屏蔽应由非金属半导电层与金属层组合而成。每根绝缘线芯上应直接挤包与绝缘线芯紧密结合的半导电层,其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然后也可在每根绝缘线芯上包覆一层半导电带。金属屏蔽层应包覆在每根绝缘线芯的外面,并满足GB/T 12706.-

4、32008 中对金属屏蔽的要求。 2.2.9.3外.护套外护套为黑色,材料为聚氯乙烯(ST2 ),厚度应符合GB/T3956-2008 的规定。2.2.9.4长.度要求单根电缆长度不大于 200m 时中间不允许有中间接头。4工频耐压(有效值)雷电冲击耐压(峰值) 直流耐压40温度下额定电流时长kVkV kV符合GB/T3048.10907工频击穿强度冲击击穿强度最大设计场强导体绝缘屏蔽层绝缘层材料绝缘层标称厚度差绝缘屏蔽层材料kV/mmkV/mm符合kV/mmkV/mmGB/T12706.3的规定XLPE/ 制造公mm10.5半导电屏蔽绝缘屏蔽层标称厚度造公差/ 制mm0.8m35kV 高压电

5、力电缆共有参数表序号项目单位参数值1额定电压U0/UkV352最高运行电压kV40.53额定频率Hz50额定雷电冲击耐压(峰值)kV20060min 工频耐压型式试验kV65期运行的导体最高温度5过负荷允许温度1356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最小击穿强度kV/mm2508局部放电量(在 1.73U0 下)杂质尺寸(不透明杂质/半PC5符合透明杂质)GB/T12706.3的规定敷设时m15D运行时m15D等级C 类11供火时间s符合阻燃性能(达到相关标准GB/T19666 要的编号)求13烟密度2014HCL 释放含量mg/g10015最大允许拉力kN70N/mm216使用寿命年302.3.35k

6、V 全冷缩电缆终端序号项目单位9微孔尺寸(主绝缘/半导电层) 凸起金属套厚度m参数值的规定mmm符合10外护套厚度mmGB/T12706.312型式:冷缩型。型号:与电缆配套,见供货范围表。电缆终端应按照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生产和供货(包括各标准规范的引用标准和企业标准)。额定电压额定频率爬电比距26/35(40.5)kV50Hz不小于 25mm/kV户内终端交流耐压或直流耐压4.5U,5min 或 4U ,15min00户外终端交流耐压或直流耐压4.5U,5min 或 4U0,15min0以及 4U ,1min 淋雨0局部放电(1.73U0下)5pC户内终端防潮性能2.3.3.温度1.25U,1

7、000h0工作温度:电缆导体长期运行最高工作温度为90。短路温度: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终端的出线接线端子与电缆铜导体之间应采用压接方法连接, 终端各部分的机械强度应能耐受因电缆的负荷变化而产生的末端 推力而不致损坏。电缆终端需配置接线端子(由电缆厂家配套提供),接线端子型号应与各电缆截面匹配。户外端子应采用防水型。终端内的绝缘填充剂及密封剂,应与电缆及终端内的其它绝缘材料相容。应采用进口液体硅胶材料、应具有优异的电性能、抗漏痕性及耐腐蚀性。安装在电缆上仍然可以保持对电缆本体适合的径向压力,使内界面结合紧密,不会因为电缆运行时的呼吸作用而产生电击穿。具

8、有合理绝缘设计和密封设计。材料应具有抗污秽、耐老化、增水性好、优越的耐寒性能、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及重污秽地区。高弹性,防水密封性好。材质柔软,意外破坏时无尖硬的飞溅物。安装时抽出内衬塑条即可,无需动火及特殊工具。以下参数应每种规格分别填报高压电力电缆分类参数50120240导体截面积mm250(带(带185(带铠)铠)铠)铠)电缆外径m80.187.999.098.1111.9117.2kg/9.0812.511.717.620.07导 体 直 流 电m阻0.380.0990.075300 ( 带123单位长度重量/km714A209198337451504585A209198337451504

9、5854(20)额 定 持 续 电 流5(40环境温度) 短时最大工作电6流(10h)额定短时耐受电kA/6.10.3870.1537.360.0601流/时间(有效值)s 额定单相短时耐7.367717.4926.8734.7943.43受电流 / 时间( 有效值)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 峰 值 ) 40空气中敷设kA/7.36s7kA3.413.418.0112.2415.8219.717.36717.4926.8734.7943.43条件下最大额定A 连续载流能力导体单位长度损209I2R198337451504585耗介质单位长度损耗W/mW/mcU02tg额定电压下电容A/k电流m20

10、9198337451504585电容值F/k m波阻抗0.11500.53720.19450.110.1460.1660.180500550.530.2740.2230.203722100.1906161718带电缆最大盘重量电缆盘外径电缆空盘重量kgmmkg690V(1kV)电缆主要技术参数2.4.1.额定电压交流额定电压:0.6/1kV 2.4.2.试验电压使用地点试验电压(5min):3.5kV 2.4.3.温度工作温度:电缆导体长期运行最高工作温度为 90。短路温度: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 5s)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250。2.4.4.阻燃等级电缆的阻燃等级为C 级,合格指标

11、按GB/T19666-2005 执行。2.4.5.耐火电缆供火时间耐火电缆供火时间:90min,冷却时间:15min,供火温度为 750+50。试验方法按照GB/T 19216.23 进行。2.4.6.导体退火铜导体,其组成性能及外观应符合 GB/T 3956-2008 的规定。2.4.7.绝缘绝缘混合料:交联聚乙烯(XLPE),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性能应满足GB/T 12706.1的要求;额定电压下标称绝缘厚度:符合GB/T 12706.1-2008规定。2.4.8.外护套外护套为黑色,材料为聚氯乙烯,厚度应符合 GB/T 3956-2008 的规定。0低压电力电缆共有参数序号项目单位参数值1

12、额定电压U /UkV0.6/12最高运行电压kV1.23额定频率Hz5045min 工频耐压型式试验kV3.55出厂试验kV3.564h 工频耐压型式试验kV2.4740温度下额定电流时长期运行的导体最高温度908过负荷允许温度1359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25010额定持续电流时外护套最高90允许温度11工作温度下的tg0.000812绝缘层材料XLPE13绝缘层标称厚度/制造公差mm按GB/T1270614敷设时mm15D15运行时mm15D16燃烧试验C 类序号项目阻燃性能(达到相关标准的单位参数值17编号)GB/T966618额定电压U /UkV0.6/119最高运行电压kV1.220

13、额定频率Hz50215min 工频耐压型式试验kV3.522出厂试验kV3.5234h 工频耐压型式试验kV2.40序号项目ZR单 -Y位 JV-3x4ZR-Y JV-3x2 5参数值NH-ZR-ZR-ZR-ZR-YZR1导体截面积mm 2 /k42516/1025/35/1504220导体直流电阻4.610.7271.15/1.8332.2YJVYJVYJVYJVJV-5-V-4x-4x-4x-4xV-25+16+25+35+15021x11x11x11x10.6/60661kV4低压电力电缆分类参数ZRZR-Y-YJVJV-5-5x4x6425/6160.74.3.27/61081.116

14、160.70.527/24/0.124.1.11.1461m导体外径m2.6.2.2.0.5m24285556.45.16.47.410.0/5./4./5./5./14.10113ZRNH-参数值ZR-ZR-ZR-ZR-YZR-YYJVYJVYJVYJVJV-5-VJV-4x-4x-4x-4xV-325+16+25+35+1502x21x11x11x11x10.6/560661kV4ZRZR-Y-YJVJV-5-5单ZR-Y位JV-3x4m3.序号项目x4x6绝缘外径41.08.3.m6268.56.54./6./5.2848.29.212.84./6./6./17.2551电缆外径53.0

15、m1221141526.21.m.1.9.0.45225.27.9.47.1591绝缘厚度外护套厚度m0.0.0.0.1.0.90.70.70.9/0./0./0./0.1.477771.81.81.81.82.6m79770m1.1.1.1.1.m8888单位长度重k g0.1.0.0.量/m223488额定持续电0.1.40.91.41.77.521100.1.0.0.256/2538/55/5/50.1.0.0.256/2538/55/5/59流(40环境A37374711084温度)11013535030k1.61.01.62.29.6/5/5/5/55额定短时耐0.A受电流/时间25

16、/(有效值)/5s额定单相短k1.61.01.62.29.6/5/5/5/550.时耐受电流/A1025时间(有效/5值)s参数值NH-ZR-ZR-ZR-ZR-YZRYJV-Y-YYJVYJVYJVJV-5-V-4x-4x-4x-4xV-25+16+25+35+15021x11x11x11x10.6/60661kV437471108411013535030序号项目ZR单 -Y位 JV-3x4ZR-Y JV-3x2 5ZRZRJV-5x4JV-5x61140空气中敷设条件下最大额定连续载流能力A11370A 风电场通过 5 回 35kV 集电线路送至风电场 110kV 升压站,经升压至 110k

17、V 后以一回 110kV 线路接入雪峰 220kV 变电站 110kV 侧,导线型号为JL/G1A-300/40,线路长度约 14.38km。对电缆线路的基本要求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下列规定:纸绝缘多芯电力电缆(铅包、铠装)15倍电缆外径;纸绝缘单芯电力电缆(铅包、铠装或无铠装)20倍电缆外径;不允许将三芯电缆中的一芯接地运行。在三相系统中,用单芯电缆时,包括单芯电缆之间距离的确定,要结合金属护层或外屏蔽层的感应电压和由其产生的损耗,一相对地击穿时危及邻相的可能性, 所占线路通道宽度以及便于检修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除了充油电缆和水底电缆外,单芯电缆的排列应尺可能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单芯电缆的

18、铅包只在一接接地时,在铅包另一端上的正常感应电压一般不应超过 65 伏,当铅包正常感应电压超过 65 伏时,应对易于与人身接触的裸露的铅包及与其相连的设备加以适当的遮蔽,或采用将铅包分段绝缘后对三相铅包加以互联的方法。单芯电缆如有加固铅包的金属加强带,则加强带应和铅包连接在一起,使两者处于同一电位;有铠装丝单芯电缆如无可靠的外护层时,则这种单芯电缆在任何场合都应将铅包和铠装丝的两端均接地。单芯电缆线路的铅包只有一点接地时,其最大感应电压接近护层绝缘击穿强度的各点都应加装护层绝缘保护器,如采用非线性阀片,球间隙等。单芯电缆线路如连接架空线,而铅包只有一点接地时, 应优先考虑在架空线的一侧接地。单

19、芯电缆线路的铅包只有一点接地时,宜考虑并行敷设一概括两端接地的绝缘回流线;回流线的阻抗, 尽可能匹配最大零序电流和其对回流线的感应电压。回流线的排列应使其在工作电流时形成的损耗最小;只有当对邻近讯号线路无干扰影响时,才可不敷设回流线。三相线路使用单芯电缆或分相铅包电缆时,每相周围应无紧靠的铁件构成的铁磁环路。电缆线路的正常工作电压,一般不应超过电缆额定电压的15% ,电缆线路的升压运动,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接头处,电缆的铠装、铅包和金性接头盒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使其处于同一电位,在电缆两端应按“电所设备接地装置规程”的规定接地。电缆直接埋在地下的规定直

20、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一般应使用铠装电缆,只有在修理电缆时,才允许使用短段无铠装电缆,但必须外加机械保护。在选择直埋电缆线路时,应注意直埋电缆的周围泥土,不应含有腐蚀电缆金属包皮的物质(如烈性的酸碱溶液、石灰、炉渣、腐植物质及有机物渣滓等),还应注意虫害及严重阳极区。电缆埋置深度,电缆之间的净距,与其它管线间接近和交叉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对地面和建筑物的最小净距:直埋电缆的埋置深度(由地面至电缆外皮)0.7 米(如电缆穿越农田时,为了防止被农业机械挖手伤,可考虑适当加深);电缆外皮至地下建筑物的基础 0.6 米。电缆相互水平接近时的最小净距:控制电缆不作规定;电力电缆相互间,或与控制电缆间

21、10 千伏及以下 0.1 米,10 千伏以上 0.25 米;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包括通讯电缆)相互间 0.5 米(如电缆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低为 0.1 米,穿入管中时不作规定)。电缆相互交叉时的最小净距 0.5米。电缆在交叉点前后一米范围内,如用隔板隔开时上述距离可降低为 0.25 米,穿入管中时不作规定。电缆与地下管道间接近和交叉的最小净距:电缆与热力管道(包括石油管道)接近时的净距 2 米;电缆与热力管道(包括石油管道)交叉时的净距 0.5 米;电缆与其它管道接近或交叉时的净距 0.5 米。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面或下面。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或隧道内。管的内径

22、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倍,且不得小于 100 毫米。管顶距路轨底或公路路面的深度不应小于 1 米,距排水沟底不应小于0.5 米,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应小于 0.7 米;管长除跨越公路或轨道宽度外,一般应在二端各伸出2 米,在城市街道,管长应伸出车道路面。当电缆和直流电气化铁路交叉时,应有适当的防蚀措施。电缆铅包对大地电位差不宜大于正 1 伏。并应不大于当地地下管线预防电蚀管理办法的规定。从铠装电缆铅包流入土壤内的杂散电流密度,不应大于1.5微安/平方厘米。电缆直埋敷设时,电缆沟底必须具有良好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否则应铺以 100 毫米厚的软土或吵层。电缆敷设好后,上面应铺以

23、100 毫米厚的软土和砂层,然后盖以混凝土保护板, 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 50 毫米。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允许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直埋电缆自土沟引进隧道、人井及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堵塞,以防漏水。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 2 米的一段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下0.1米。在发电厂、变电所内的铠装电缆,如无机械损伤的可能,可不加保护,但对无铠装电缆, 则应加以保护。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其中间接头盒位置须相互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 0.5米。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塑料电缆中间接头例外。敷设在郊区及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

24、位置的标志。安装电缆的其它要求敷设电缆时,如电缆存放地点在敷设前 24 小时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低于下列数值时,应将电缆预先加热:纸绝缘电缆,35 千伏及以下者,0(不滴流电缆按制造厂规定);橡皮绝缘电缆,按制造厂制定;塑料绝缘电缆,0。电缆的预热,可采用下列方法:用提高周围空气温度的方法加热:当温度为 510时,需72 小时;如温度为 25时,则需 2436 小时。用电流通过电缆芯导体加热:加热电流不得大于电缆的额定电流,加热后电缆的表面温度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决定,但不得低于+5。用单相电流加热铠装电缆时,应采用能防止在铠装内形成感应电流的电缆芯连接方法。经过烘热的电缆应尽快敷设,

25、敷设前放置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小时。当电缆冷却至低于(6.1所) 列的环境温度时,不得再加弯曲。周围环境温度低于-10时,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并在敷设前和敷设中均用电流加热,才允许敷设纸绝缘电缆。电缆中间接头和端头应有可靠的防水密封,以防水分侵入。对缺少运行经验的接头和终端头,应通过试验鉴定,逐年逐步增加。安装电缆、接头或终端头的施工人员应为经过专门训练的合格的电缆技工。安装电缆接头或终端头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风雪天或温度较大的环境下安装,安装户外接头或终端头的工作,还须有防止尘土和外来污物的措施。电缆线路机械损伤的防止电缆运行部门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部电缆线路上的挖土情况,

26、并经常督促有关单位切实执行电力线路防护规程或当地政府所颁布的有关保护地下管线的规定。凡因必须挖掘而暴露的电缆,应由电缆专业人员在场守护,并应告知施工人员有关施工的注意事项,办理书面交底手续。对于被挖掘而全部露出的电缆,应加扩罩并悬吊。悬吊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1.5米,单芯电缆不允许用铁丝绑扎悬吊;多芯电缆用铁丝悬吊时,必须用托板衬护。挖土工程完毕后,守护人员应检查电缆外部情况是否完好无损,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待回填盖好电缆保护板后,才可以离开。电缆守护人员,应将各种挖土记录详细记入守护记录薄内,并签名。电缆温度的监视测量直埋电缆温度时,应测量同地段的土壤温度。测量土壤温度的热偶温度计的装置点与电缆

27、间的距离不小于 3 米,离土壤测量点 3 米半径范围内,应无其它热源。电缆同地下热力管交叉或接近敷设时,电缆周围的土壤温度,在任何时候不应超过本段其它地方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 10以上。检查电缆的温度,应选择电缆排列最密处或散热情况最差处或有外界热源影响处。测量电缆的温度,应在夏季或电缆最大负荷时时行。电缆的腐蚀及其它故障的预防电缆腐蚀的监视和防止为了监视有杂散电流作用地带的电缆腐蚀情况,必须测量沿电缆线路铅包流入土壤内杂散电流密度。阳极地区的对地电位差不大于正 1 伏及阴检地区附近无碱性土壤存在时,可认为安全地区,但对阳极地区仍应严密监视。腐蚀的化合物呈褐色的过氧化铝时,一般可判定为阳极地区杂

28、散电流腐蚀;呈鲜红色(也有呈绿色或黄色)的铅化合物时,一般可判定为阴极地区杂散电流腐蚀。铅包腐蚀生成物,如为症状及带淡粉红的白红-白色,一般可判定为化学腐蚀。排流导线应接以串联调整电阻、电流表及熔丝,以便控制杂散电流的大小。在小的阳极地区采用吸回电极 (锌极或镁极)来构世阴极保护时,被保护的电缆铅包电压不应超过-0.20.5伏。当电缆线路上的局部土壤含有损害电缆铅包的化学物质时,应该该段电缆装于管子内,并用中性的土壤作电缆的衬垫及覆盖、并在电缆上涂以沥青等。当发现土壤中有腐蚀电缆铅包的溶液时,应即调查附近工厂排出废水情况并采取适当改善措施和防护办法为了确定电缆的化学腐蚀,必须对电缆线路上的土壤

29、作化学分析,并有专档记载腐蚀物及土壤等的化学分析资料。电缆巡视检查电缆线路及电缆线段的巡查:敷设在土中、隧道中以及沿桥梁架设的电缆,每三个月至少一次。根据季节及基建工程特点,应增加巡查次数;电缆竖井内的电缆,每半年至少一次;发电场、变电所的电缆沟、隧道、电缆井、电缆架及电缆线段等的巡查,至少每三个月一次;对挖掘暴露的电缆,按工程情况,酌情加强巡视。电缆终端头,由现场根据运行情况每 13 年停电检查一次。巡查主要事项对敷设在地下的每一电缆线路,应查看路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及路线标桩是否完整无缺等。电缆线路上不应堆置瓦砾、矿渣、建筑材料、笨重物件、酸碱性排泄物或砌碓石灰坑等。对于备用排管应该用

30、专用工具疏通,检查其有无断裂现象。安装有保护器的单芯电缆,在通过短路电流后,或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阀片或球间隙有无击穿或烧熔现象。对户外与架空线连接的电缆和终端头应检查终端头是否完整,引出线的接点有无发热现象和电缆铅包有无龟裂漏油,靠近地面一段电缆是否被车辆撞碰等。多根并列电缆要检查电流分配和电缆外皮的温度情况。防止因接点不良而引起电缆过负荷或烧坏接点。巡线人员应将巡视同电缆线路的结果,记入巡线记录薄内。运行部门应根据巡视结果,采取对策消除缺陷。在巡高检查电缆线路中,如发现有零星缺陷,应记入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订月度或季度的维护小修计划。在巡视检查电缆线路中,如发现有普遍性的缺陷,应记入大修缺陷记

31、录薄内,据以编制年度大修计划。9.3.10巡. 线人员如发现电缆线路有重要缺陷,应立即报告运行管理人员,并作好记录,填写重要缺陷通知单。运行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缺陷。电缆的预防性试验交流耐压试验无压力的重要电缆每年至少应试验一次;无压力的其它电缆, 至少每三年试验一次;保持压力的电缆,试验不作规定,但失压修复后,应进行试验;与机组连接的电缆,应在该机组大修时时行试验。电缆的预防性试验,最好在土壤中水分饱和时进行。新敷设的有中间接头的电缆线路,在加入运行 3 个月后,应试验一次,以后按一周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被列为不合格、但经过综合判断允许在监视条件下投入运行的电缆,其试验周期

32、应较标准规定缩短。如果在不少于6 个月的时期内,经过三次以上的试验,其缺陷特性没有变化,则可以按规定周期试验。2 千伏以上油纸电缆的直流试验电压(负极性)如下: 210 千伏 5 倍额定电压,1535 千伏 4 倍额定电压2 千伏以上橡塑电缆的直流试验电压如下:235 千伏 2.5 倍额定电压试验电压的升高速度约为每秒 12 千伏。到达试验电压以后持续时间为 5 分钟。在耐压试验中,如发现泄漏电流不稳定或泄漏电流值随试验电压急剧上升或随试验时间增长有上升现象时,应查明原因。如纯属电缆线路的原因,则可提高试验电压及延长试验时间。电缆连接于其它设备时,应尽可能分开作耐压试验。三芯电缆试验时,在一相

33、上加电压,其它两相应与铅包一同接地。铅包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铅包过电压保护器或用球间隙作保护的单芯电缆,在试验时,该端铅包应临时接地。电缆在每次作耐压试验后,必须通过 0.10.2兆欧姆的限流电阻放电三次以上,然后直接接地。停电超过一个星期但不满一个月的电缆,在重新投入运行前, 应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如有疑问时,须用直流高压试验,检查绝缘是否良好。停电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必须用直流高压试验,其试验电压为第 122 条所规定的一半电压,时间为一分钟。停电超过试验周期的,则必须作标准预防性试验。电缆预防性试验不宜使用交流。电缆线路的油压示警系统每年用 500 伏摇表测试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1 兆欧。对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线路,应每年测试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