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七生博主的博文_第1页
谈三七生博主的博文_第2页
谈三七生博主的博文_第3页
谈三七生博主的博文_第4页
谈三七生博主的博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三七生博主的博文在浪静风平导师的指导下,导入了三七生博主的博客。看到了他写的文章,阅之大悦。深知三七生博主知识面很宽,学识很深,疗病的良苦,尤其是对方剂、盛衰的推导,令人心敬,是人民的好医生。由于他心中装着人民,才会提出网上疗病的方法。有人说不行,其实三七生博主是受了西医的影响,同样是用了望和问的方法。尤其是现代社会,望不了可凭借网络传输功能而“望”, 问不了可凭借手机而“问”, 医生不出门,便知患者病,对于一个西医来说,见和不见都是这样看病,对于临床见病人,只不过是为了对病变发现的快和及时罢了。推其病理,详乎病情,自以为是对症下药完全一样。并不存在对和不对的问题。然而,西医先生和三七生博主

2、, 并不知道这样看的病,治的都是已成形的病,全是标病,绝不是本气的邪气。绝不是以气看它的病处,以病处的寒热论形证。当然,更不知道病是生在经脉的标气处,还是生在经脉的中气处,还是生在经脉的本气处。只能是根据病的临床表现去推其病理,病已成而后药,乱已成而后治。然而百病的生成,都是风寒暑湿燥火,以它的化气,变气而形成,气开始是生化,气散开而成病型,气作用而形发生变化,成了病。气形成病的过程和气开始发动流散于物中,作用都是一样的,望、问,是知道病已成型的反应。但当邪气生化,气刚散开时,气还没有发动时,邪气已逆其根,罚了本气,坏了真气,已是病在身,只是人还没难受罢了,所以古圣人 说叫“治未病”。不是没病

3、,不是预防病,唯有切脉,才会知 道人已病。只有摸脉,才能知道病在何经脉,是病在经脉上 边的时间,还是下边的时间。所以切脉才是看病、论病最合 适的办法。是中西医定病根儿的根本区别。少阴脉;来盛去衰带着钩,来不盛去不盛也带着钩,不当其位是病, 位不能钩也是病。这钩是说脉为沉、为阴, 或为浮、为阳,在南政年和在北政年的阴阳要分清。也就是说,是南政和北政决定了少阴是阴还是阳,寸口是沉,还是浮。推天理知道是少阴脉,在脉上还要摸出来,少阴当不当位,钩脉对不对。 诊脉不知阴阳和逆从,叫治病之一失,是受师不足,妄作杂术,谬言推理,自以为妙,就不能偱经守数,心无所对。太阴脉;本气的湿气至为脉沉,一按必得,甚也是

4、病,不甚 也是病,不当其位是病,推理见脉。少阳脉;本气为热为火,浮上大为病,浮不大也是病,不当其位也是病。理至诊见。阳明脉;燥的气至,短涩是病,不短不涩也是病,不当其位是病, 。理至诊见。毫无差忒。太阳脉;本气寒气至,大甚,长大甚,不长不大甚,都是病,不当其位也是病。理至脉见。厥阴脉;始于少阴终于厥阴,厥阴的本气风气至,月轮中空是病,上弦是病,下弦也是病,不当其位也是病。当位不弦也是病,详乎风气脉必见。以上是六种本气形成的脉,在寸和尺上摸到的表现,心到,手到,非圣人不能易语,发蒙解惑,不可能论五运六气的运转,摸标气是形乎形,摸本气是神乎神,都是目冥冥,耳不闻, 目明心开,慧然在前,按脉而见,口

5、没法言,推理论脉,和人形于阴阳四时,知虚实之应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连司天、在泉的气都找不到,不可能应天常,也不是天人合一。 阳胜阴, 阴少; 阴胜阳, 阳少; 热胜寒, 寒少; 寒胜热,热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是寒胜隔着阳,是寒包着热,不是热,是热少寒多;脉至而从,按之鼓的甚,是热胜拒着阴寒,热多包着寒,不是寒,是寒少热多。这里的“多”和“少”,虽为病,但是“少”并不是虚,“多”和“少”都是实。只有当阴脉见了阳脉,阳脉见了阴脉时,也就是当阴脉见了阳病,阳脉见了阴病时,再换句话说就是五运六气至而不至和未至而至的气, 都是虚胜,虚胜的气是病,阳胜叫刚独,阴胜叫柔孤,故邪胜为实,精气被夺叫虚。

6、也就是三七生博主说的在西北用阳明汤可以,而到东南方不对的天理。但你解释的不对,这就是一州之气的气,洼下的川泽,阳气治,崇高之地,阴气治的道理。左手上, 尺、 寸的心、 肝脉, 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右手上,尺、寸的脾、肺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脉波是随着在南政年和北政年六气运转的方向而变动的。阳明汤在山西、陕西是神药,在上海福建就是毒药。三七生 说得很对,但你解释的不对。不是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释 病理,也不是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释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 的运转。阳明是什么,阳明是代表的二阳,代表的是标气, 代表的不是本气燥,少阳为一阳,为一元真气,阳明为二元 真气,太阳为三阳,为三元真气,天真的元气有六

7、化,化气 不同。寒暑燥湿风火是代表六元本气的化气,三阴三阳是六元标气之化,以统坤元生成之用。山、 陕西, 在西, 在西北,书中说“天不满西北”, 就是指山、陕西和新疆一带阳气不满,为高地,阳气少,叫一州之气,阴精上奉着,要强气内守,必须从西北的凉、寒气才为正常。在五运六气运转中,凡是阳气运行到西北,都要先从其阴,所以是失去了阳的气,是阳的精气被夺而虚,气来得早了、晚了, 生成的阳气都为虚,所以当人气天人合一时,阳明汤就成了神药。当“地不满东南”,到上海,福建,一州之地时,是阴气少,阳气满在东南方。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凡阴气运行至此,都从其阳,是阳气强守于外,是阴气被夺而虚,所以当人气天人合一时

8、,阳明汤就以阳济阳神药就成了毒药了。五运六气运转到西北,是阴先阳后,运转到东南,是阳先阴后。所以书中说,阳胜先天,阴胜后天,还是阴胜先天,阳胜后天,是地理生化的常理。所以说三七生博主讲出了一个治病的真理。是一个放之在西北、东南而皆准的真理。不知道这个真理,虽尽上圣救人的思想,有经脉之天理,有再好的医疗器械,也未免是个巫医罢了。关于三七生说“谨察阴阳所在调之,以平为期”说的不准,唯有王冰在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的才对,而且把阴阳用天干地支都表示了出来。会不会五运六气的运转,光凭嘴说不行,所以火神派们,总也发现不了他们是胡扯八皱的问题。察阴阳要用天干地支都表示出来,能看得见五运六气是怎么行走的,走到哪儿

9、,而中医还要在寸、关、尺的脉上摸得着它。这才是把黄帝内经的天理应用于医疗界的本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阴,天干是阳,是运的气,地支是阴,是气的气。天干地支合到一起叫运气。所以书里才说五运气行主气,都有正常的数,我依次序一个一个的来说说;甲子,甲午,甲为阳,代表的是太过的湿的运的气,是从大暑至秋分湿分雨分运的气,甲是在南政的时间看气。甲子;子是在少阴司天时,是地气上升交在天上,是正交,是至而至的气,这时少阴是热,是王气,热下临,熱布天,热为 7。阳明在泉标气为阳,燥同阳化,为多为9。湿同阳化为阳为5。甲 5 子。这气交点不在天地的中间,即不在天罗的中心,在园的天

10、罗的顶上,叫守的是天的气,守的是天一端的气,看到和摸到的气,即寸和尺,是从地上来的气或从天上下降的气,即去的气,故火神派说的圆运动是不对的。的气,叫精神内守,注意少阴是寒为王气,湿为10。用 0来表示,即俩5。是雨湿承着天,湿行于地,阳气少生或不生,故燥从湿化,为4。火从湿化,为2。甲0 午。注意;从大暑到秋分为60 天 87.5,前 30 天 43.75 ,从甲子到癸巳上、下,是节气,是地的气,上升交于天上,上乎于天者天气主,精神外守于司天的气。从甲午至癸亥上、下,是天的气,是中气,共30 天 43.75 ,下降交于在泉上,下乎于地者地气主,精神内守于在泉的气。所以书中说每两气为节气和中气,

11、都是一天一地的气,不能看差了。还要注意的是,凡是见地支是子午卯酉的地支,就看标气论气,凡是见寅申巳亥的地支,就看中气论气,凡是见辰戌丑未的地支,就看本气论气,不能看差了。其他六步的气都一样。只不过是,见到不是甲己运的气都要按北政运转的方法看气。乙丑,乙未;是在乙庚第五步运,太阴司天,太阳在泉,乙庚合,天的气始于乙,地气始于丑、未,平旦寅时,气从太阴经开始。乙丑气上升交于太阴的下工,本气湿气布天为王气,湿为俩5,为0。清化4。在泉的寒化为6。乙4 丑。这是气在标都从的是本的气。乙未气下降成邪化气,气交在了太阴的本气上,寒同热化为1 。热化为5。清化为4。故邪化正化日同。乙4 未。丙寅,丙申,是在

12、丙辛第六步运,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天气始于丙,地气始于寅、申,平旦寅时,气从少阳经开始。丙寅气上升正交于少阳的上工,而少阳为风布天,在泉为火布地,丙为运的汪气,是运盛克着火,寒为6。火为2。风化8 。丙6 寅,气都从中气风。丙申气下降成邪气虚化,气交在少阳的下工寒化为1 ,火化为7 , 风化为3。 这是至而不至的气,少阳司天是本气没去。丙 1 申。丁卯, 丁酉气上升交于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是初步运的气,是标气布天,天气始于丁,地气始于卯,酉,在平旦寅时气从阳明经开始。8。热8。热因在寅时有丁壬合,所以丁卯是合气,是平气,风为是7 。燥是9。丁8 卯,气从标化。丁酉气成邪化虚化,燥同湿化为4。热化2。风化3。丁3酉。在这 60 气中, 按年为单位看气,前 30 气是上升的,下 30 气是下降的;按运的每一步看运气;节气,中气每一步看气;候气看气,同理。但要遵循天道,是在何年、何月、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