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大纲最后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大纲最后版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大纲最后版精心整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系统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整天系统统。1)天系统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此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3、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色: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面条件:牢固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搅乱2)内部
2、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合的温度和液态水,有益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地球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的引力,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精心整理地球的物质演变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致热和重力缩短,使水汽逸出又冷凝下降,形成大海自转周期适中白日升平和夜晚降温不激烈,保证生命物质的生计和发展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1、能量根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响(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并放出大批能量);2、特色: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保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4、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抵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面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周期约为11年。精心整理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色球耀斑搅乱无线电短波通讯内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天气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色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均匀1o/日近期点(1月初)最快均匀30千米/小时远日点(7月初
4、)最慢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分4秒)自转真实周期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同样,线速度大小同样。赤道1670Kmh,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致使日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日夜变化,生物形成日夜节律。日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样而产生的不同样时刻。东早西迟。3、地转倾向力: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精心整理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5、: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当前约为23o26。假如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减小。假如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减小。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23.5。也能够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66.5的夹角。3、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运动。节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挪动精心整理4、各节气的特色春3月赤道向北研究分21日夏6月北回向南至22日归线秋9月赤道向南分23日冬12月南回向北至22日归线夏至冬至日春分日或秋分日中
6、午太由北回归由南回归线由赤道阳高度线向南北向南北双侧向南北的双侧递减递减双侧递散布规减律中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的及以北地不填以南地区最大值区范围中午太整个南半整个北半球不填阳高度球精心整理最小值范围北半球昼北半球昼短日夜长永夜短夜长全世界昼短南半球昼南半球昼永夜均分短夜长夜短出现极北极圈及南极圈及以无昼范围以北南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日夜长短的变化:某时刻全世界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擅长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周边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周边出现极夜现象。某地整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全世界日夜均分;赤道上终年日夜
7、均分。纬度越高,日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2、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中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某时刻全世界的情况:中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精心整理纬度向双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中午太阳高度越小。3)某地整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此刻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此刻冬至日。3、季节的形成和区分:天文四时(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天,反之为冬天,例如我国传统
8、的四时)、天气四时(北半球夏天6、7、8,冬天12、1、2)4、五带的形成和区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区分。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加(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精心整理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立: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立,经度由地方
9、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3)确立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4)判断日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时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时5)计算中午太阳高度角某纬度中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1)“”的应用:东加西减2)经度差: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西经:经度差=大的经度数-小的经度数;两地一处于东经,一处于西经,经度差=经度数+经度数)精心整理(3)时差=经度差4分钟
10、2、区时:确立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时区的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序号)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4、国际日期更正线:为防范地球上日期的纷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限,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限,日期减一天。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外面结构地壳之外能够区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面圈层。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添而减少。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平和态水构成。依照存在地点可分为大
11、海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此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亲密。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精心整理因素。二、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的区分依照是地震波的流传方式和流传速度。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流传,速度较快1、区分依横波(S波):只幸好固体中流传,速度较慢2、区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均匀约17千米,纵波和横波流传速度都显然增添。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流传速度显然下降,横波则忽然消逝。地点:莫霍面以上层地地厚度:均匀约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厚,约33千米,大海较薄,约6千球内米地壳。海拔越高,厚度越大。部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Si、Al;
12、硅酸三大盐类矿物在地壳中散布最广。圈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散布不连续。基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散布连续。地点: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结构:上地幔拥有固态特色,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构成。地幔下地幔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同构成。精心整理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以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地点:古登堡面以下地核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态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惹起的大气运动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汲取、散射和反射作用汲取:拥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臭氧汲
13、取紫外线,关于可见光部分汲取比较少反射:无选择性,云层、灰尘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日温度不太高。散射:拥有选择性,关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光亮的天空呈湛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地面汲取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太阳暖大地”)大气中的CO2和水汽激烈汲取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地暖大气”)精心整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赔偿,起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太阳辐地面辐大气辐射3、影响射地面辐射大射小(获取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大气逆辐射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样,致使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行程长短,是影响的
14、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随和象因素等的影响。三、全世界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上涨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别水平运动冷却下沉形成热力环流(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根根源因:因为地面间冷热不均1直接原由:因为水平气压差其余存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精心整理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
15、的原动力2)地转倾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边,南半球在左边),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3)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3、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第二节气压带细风带(三)全世界气压带细风带的散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地点,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由)。(四)气压细风带的挪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而挪动,关于北半球来说,大概夏天北移,地点偏北;冬天向南移,地点偏南。四、海陆散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精心整理因为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别,损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散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散
16、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存(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存(阿留申低压)。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1、季风环流的见解:大范围地区流行风随季节有显着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构成部分,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东亚季南亚季风地风范围:印度地区,范围:我国东部,我国的西南地区区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气温带季亚热带季热带季民风候候民风候民风候类型主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气压带细风带的季精心整理要节挪动成因风西北季风(源地:冬蒙古、西伯利亚)季东南季风(源地:向太平洋)
17、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夏季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详尽成因:冬天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西北季风亚洲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别季风夏天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东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超出赤道向右偏:南亚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挪动第三节常有的天气系统六、常有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见解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挪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挪动天过境前单调气团控制,天气光亮单调气团控制,低温光亮气过境时阴天、雨雪、狂风、降温连续性降水精心整理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高升,天气转好气温上涨,气压下降,雨过天晴降水的散布降水一般出此刻锋后降
18、水只出此刻锋前天气举例北方夏天暴雨,冬春天寒潮,沙尘暴春、夏天南方降水(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天气举例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周围高)周围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上涨多阴雨天气台风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周围低)中心向周围辐散(北顺南逆)下沉多光亮、干燥天气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天高气爽”天气(三)锋面气旋:气旋经常与锋面联合在一同,称为锋面气旋。1、锋面老是出此刻低压槽处。关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2、锋面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气流上涨更加激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降温等天气。(北半球的锋
19、面气旋表示图)(南半球的锋面气旋表示图)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精心整理一:水循环:1、水循环见解: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地点的挪动,以及与之相陪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能量根源:太阳能和重力势能。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大海和大气间经过汲取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变形成了总量均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3、种类:包含海陆间大循环、内地循环、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大海过程表示图:4、主要环节:包含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例子:台风登岸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
20、,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5、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互换和物质迁徙,塑造地表形态使各样水精心整理体互相转变,保持全世界水的动向均衡更新陆地水资源。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有的形式。7、(1)地球水体的种类大海水、陆地水、大气水,此中大海水占地球水体的96.53。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2/3。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冰雪融水,东北河流春天汛期主要由积雪融水补给,夏天汛期主要由降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
21、水运动二:洋流1、洋流的见解:海水沿相对牢固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现象2、洋流的散布规律: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中低纬度海南半球:逆时针旋转大陆西岸为寒流精心整理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天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天自东向西流,逆时针西风漂流:自西向东围绕南极洲一周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1)温度比较高,降水好多。西欧地区的温带大海性精心整理天气就直接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相关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
22、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必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2)大海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上涨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秘鲁寒流)3)大海环境污染:有益于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精心整理(4)航海事业:顺风顺水能够提升航速,节俭燃料第四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第一节创立地表形态的力量一、不停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按能量根源不同样,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内力作
23、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风化、伤害、搬运、聚集、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势平展。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世界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区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散布)。2)板块处于不停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牢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大海,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精心整理山2、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由: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24、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界限种类地区交界处板块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生长界限红海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大西洋亚欧、非洲美洲冰岛(属大西洋海岭)亚欧美洲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消亡界限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板块碰撞)落基山脉太平洋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美洲(二)岩石1、岩石的见解: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会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构成。(1)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典型的喷出岩:流精心整理纹岩、安山岩、玄武岩。2、分类:(2)聚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伤害、搬运、聚集、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如砾岩、白
25、岩、石灰岩、砂岩。聚集岩有两个突出的特色:拥有层理结构、有化石。3)变质岩:因为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致使岩石原来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地壳物质的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的见解: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2、能量根源:推进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3、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停地出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渐渐地消逝。与之相精心整理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连续转变。(二)岩石的转变包含以下几种情况:1、
26、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陪伴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结而形成;2、已经形成的岩石聚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精心整理3、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4、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融化成为新的岩浆。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二)地质结构与地表形态1、地质结构:因为地壳运动惹起的地壳变形、变位。褶皱岩层形态未伤害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现象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裂,1、储油气结构;中心老,两翼新常被伤害成谷地2、建地道,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切协力学原理,较为牢固,不易积水向斜岩
27、层向下曲折成为谷地向斜底部遇到挤压,岩石坚硬,1、积蓄地下水中心新,两翼老抗伤害能力强,反而形成山地断层沿断裂面双侧地垒(上涨一侧):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1、断层处经常形成沟谷、河流,原由岩块错位地堑(下降一侧):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是断层处岩石破裂,易受伤害作用大裂谷等。2、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有的地质结构及结构地貌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激烈开释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详尽表现,火山迸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包含风化、伤害及搬
28、运、聚集、固结成岩作用精心整理2、外力作用与地貌伤害聚集流水作用冲洗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伤害泥沙聚集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凹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风沙聚集形成沙丘、沙垄、荒漠边沿的黄土聚集等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因素:天气、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2、(1)整体性:地理环境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限制和互相浸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土质松弛、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2)整体性的表现:表现一:每一因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因素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表现二:某一因素的变化,会致使其余因素甚至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民族复兴梦
- 火焊操作培训课件
- 培训现场互动
- 课件朗读绿色的梦
- 美术人体结构课件
- 课件显示屏黑色问题
- 广东工程计量自考试题及答案
- 辣椒种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多功能机组操作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
- 某大酒店弱电智能化系统清单报价
- 搅拌桩机使用说明书
- 2023年兴文县中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852-2002压敏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滚球法)
- 情绪压力管理-情绪压力管理课件
- 2023年太原市第二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DI辅导员工迈向成功-辅导领导力系列
- 阿联酋法律体系
- 煤矿井筒装备安装方案
- 育苗基质选择标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