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复习题_第1页
建筑结构复习题_第2页
建筑结构复习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结构 I复习资料选择题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 B A 相同B 提高许多C 有所提高D 不确定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B 。A 均提高很多B 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C 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D均提高不多钢筋和混凝土能够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B。A 二者的承载能力基本相等B 二者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同C 二者能相互保温、隔热D二者的弹性模量基本相等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 A 。A 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B 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C 一旦出现裂缝,沿全长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力丧尽D 不允许出现裂缝混

2、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 A 。A 原点弹性模量B 切线模量C 割线模量D 变形模量cu,k所用试块的边长是( A 。A 150 mmB 200 mmC 100 mmD 25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 A )确定的。A fB fcu,kckC fD fcmtk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指标最基本的代表值为(。A 立方体抗压去强度标准值B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C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D 可任意选用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议采用的钢筋不包括(A。A HPB235B HPB300C HRB335D HRB400以下关于混凝土在复合强度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C A 混凝土双向受压强度比单向强度高;B 混凝土抗剪强度随拉

3、应力的增大而减小;CD 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情况下,抗压强度取决于侧向压应力的约束程度。11. 变形钢筋的粘结力主要来自(C。A 化学胶着力B摩阻力C 机械咬合力DAB12.( D 。A 加载后的瞬时应变B卸载时瞬时恢复的应变C 不可恢复的残余应变D 荷载长期作用下,应力维持不变,其应变随时间而增长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为( C 。0A 1.2B 1.1C 1.0D 0.9以下不属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状况的是( D A 持久状态B 短暂状态C 偶然状态D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A 状态B 状态aaC 状态D 第阶段a( A )作为受弯构件抗裂

4、计算的依据。A 状态B 状态aaC 状态D 第阶段a( D )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A 状态B 状态aaC 状态D 第阶段a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B )A 少筋破坏B 适筋破坏C 超筋破坏D 界限破坏下列那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C。A bB x hb0C x 2aD smax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C 。x hb0 x hb0 x 2aD x 2ass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D A 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 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

5、形状不C 破坏形态不同D 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C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B 增加保护层厚度C 增加截面高度D 增加截面宽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B 。A 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B 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C 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D 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对于无腹筋梁,当1 3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B A 斜压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拉破坏D 弯曲破坏对于无腹筋梁,当 1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A 。A 斜压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拉破坏D 弯曲破坏对于无腹筋梁,当 3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C A 斜压破坏B 剪压破坏

6、C 斜拉破坏D 弯曲破坏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 B )破坏形态建立的。A 斜压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拉破坏D 弯曲破坏件来限制( C 。A 规定最小配筋率B 规定最大配筋率C 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D 规定最小配箍率为了避免斜拉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件来限制(D。A 规定最小配筋率B 规定最大配筋率C 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D 规定最小配箍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是考虑了( D 。A 初始偏心距的影响B 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C 两端约束情况的影响D附加弯矩的影响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 B 。A 低B 高C 相等D 不确定( C 。

7、i0.3h0i 0.3h0C BD B( A 。ABC 近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远侧钢筋受拉屈服D 远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近侧钢筋受拉屈服偏心受压构件的附加偏心距ea应取( C 。A 20mmB h/30C A和B的较大值D A和B的较小值偏压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D A 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B 随着轴向力的减少而增加C 小偏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D 大偏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A 如果 ,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bB 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C 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D 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

8、断是依据纵向拉力 N 的作用点的位置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 D。A 不受限制B 1.0 2.0C 0.5 1.0D 0.6 1.7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关于荷载、材料强度取值说法正确的是(C。A 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B 荷载、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C 荷载取设计值,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D 荷载取标准值,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减少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首先应考虑的措施是( A A 采用直径较细的钢筋B 增加钢筋的面积C 增加截面尺寸D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D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B 增加钢筋

9、的面积C 改变截面形状D增加截面高度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 C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A。A 600mm*3300mm 的预制空心楼板B 长短边之比小于 2 的四边固定板C1.5,D 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第三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D。A 1,2,3B 1,2,4C 2,4,5D 1,3,5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二跨跨中出现最大正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D )A 1,2,5B 1,2,4C 1,3,5D 2,4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D)AT形截面计算B 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

10、性理论方法进行C 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 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 ho=h-35; 双排钢筋时 ho=h-60mm0.35,以保证(C )A 正常使用要求B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C 塑性较的转动能力D 发生适筋破坏10按何种情况进行内力计算?( B )A 单跨简支梁B 5跨的等跨连续梁C 6跨的等跨连续梁D 10跨的等跨连续梁矩形简支双向板,板角在主弯距作用下( C )A 板面和板底均产生环状裂缝B 均产生对角裂缝C 板面产生对角裂缝;板底产生环状裂缝D 与 C 相反砌体结构抗压强度( C)其组成块

11、材的抗压强度;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不一定砌体中的灰缝越厚,砌体的抗压强度( B 。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不一定填空题钢材两个强度指标分别是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比 。现象 。收缩指:混凝土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时体积的收缩 。光面钢筋的粘结力主要来自于 胶结力 摩擦阻力 。变形钢筋的粘结力主要来自于 机械咬和作用 。结构可靠性要求主要指安全性, 适用性 和耐久性。约束变形的原因 。结构抗力指 整个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受压区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等效原则是 合力的大小相等,作用点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是抗剪计算来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构造措施 来保证。抵抗弯

12、矩图是指 各截面实际能抵抗的弯矩图形 。按照柱中箍筋配置方式的不同轴心受压构件可分为 普通箍筋柱和螺旋箍筋柱 。偏心受压构件的轴向荷载对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有利。偏心受拉构件的轴向荷载对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有害。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区别是 受拉钢筋是否屈服。混凝土风化 是混凝土结构最关键的耐久性问题之一。裂缝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 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和非荷载引起的裂缝 。按施工方法,混凝土楼盖可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单层厂房中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砂浆面层的组合砖砌体。砌体。直接受压的外围砌体对直接受压的内部砌体的横向变形 。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 。塑形铰 是弹塑性材料超静定结构实现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关键。简答题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简述混凝土和钢筋能共同作用的主要原因。简述砌体结构的优缺点。不能涂抹润滑油。简述粘结力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什么是结构的可靠性?简述适筋梁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破坏的三个阶段。简述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的基本假定和进行应力图形等效时的等效原则。简述双筋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