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域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徐星学生证: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导师:明华 职称:副教授摘要:当前,我省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省级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以、有关的中原城市群。本文基于城市地理学原理,分析了近年来我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关键词:省;城市化;环境问题河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河南省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以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为中心的豫中城市群。基于城市地理学原理,河南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城市化进程所
2、带来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河南省城市化进程、河南省城市化与环境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河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对策的过程。关键词:河南省; _城市化;环境问题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省级城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城市化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省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1 。因此,在快速城市化的条件下,加强环境保护,探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途径和对策,确保实现城市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一、全省城镇化现状及特点1.1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城镇
3、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1年至2009年,全省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 2001年全省城镇人口2334万人,占总人口的24.43% ,而2009年末全省城镇人口3758万人,占总人口的37.70% 。 9年来,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3.27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见图1 )图1 2001- 2009年城乡人口及城镇化率变化2图 1 。河南2001-2009年乡镇人口变化与城镇化率1.2城市空间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对原有城市的改造利用和新城区的建设,使全省“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空间成倍增长” 3 。例如, 2010年全市土地面积1010 km 2 ,
4、建成区面积343 km 2 ,是2002年156 km 2的2.20倍; 2;全市土地面积3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4平方公里,是2002年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的1.34倍。表 1 近年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 4 单位: km 2表1.河南省近年来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单位:km 2地区名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2010省9441016107512071287.951360142614621647城市156170188262282321329337343城市7070707581868994194城市111121132133144.49
5、145164166181城市4953556066.4661626371城市696973737373737576城市384040404245484951城市626875778991959697城市576771757778909090城市303234353636363651城市263636464863657480城市323639475051515260城市242425272828292930城市676769777781878792城市555555565959595960城市404243464852586268城市252932404242424451城市3637383845484949521.3新城
6、市体系的形成1980年代,只有16个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全省拥有2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1个、1-200万人口特大城市13个、 50-100万人口城市16个、 20-10万人口城市6个500,000 一个人口少于 200,000 的小城市。随着城市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以省会为中心、以、济源等副中心和区域城市为节点的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已经基本形成。图2城市分布 5 图 2 。河南市区分布1.4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7.42元。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
7、2.95% 。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24% ,增速快于农民。 2011年,我省城镇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4.8元,比上年增长14.2%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涨幅为8.4% ,略高于全国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1995年及以前,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49%以上,徘徊在温饱最低线附近。 2010年全省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0% ,比1995年的50.1%下降17.1个百分点 6 。城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相应增加,特别是医疗、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住房等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家庭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19
8、95-2010年恩格尔系数 7 图3 。河南1995-2010恩格尔系数2全省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当前,省级城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品的消费。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工业、建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必然的胁迫。此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该省习惯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视为非生产性建设,导致投资较少,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滞后于城市产业和人口。发展了很长时间。城市“超载”运行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8 。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高度集聚,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激增
9、,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净化能力有限,导致各种环境问题。2.1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2.1.1水污染严重城市化在大大增加用水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废水排放量。城镇人口集中生活污水增多,同时大量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导致城镇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水质的变化上。 2009年,对全省11个地级市及郊区的142口井进行了水质监测,其中64口井达到饮用水标准,占监测井总数的45.1% 。大部分水井因总硬度超标、未溶解固体、硝酸盐氮、氟化物、铁、锰等原因未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废水的大量排放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水质,还造成了河流水体污染. 2009年全省重点监测河流水质总体评
10、价为中度污染,主要河流均出现不同程度污染。2.1.2加剧水资源短缺目前,全省常年缺水量为40-50 (10 8 m 3 )。未来10-20年,在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并考虑到一定的生态环境用水量的情况下,年缺水量将达到70-100 (10 8 m 3 ),差距很大 9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虽然年供水量变化不大,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各省市人均可用水资源量逐年减少。 (见图4 )2002-2009 年城市人均可用水量 10 图 4 。 2002- 2009年,城镇人均用水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污染加剧,城市化对水资源的胁迫作用将更加明显,容易表现出“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化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持续
11、恶化水资源短缺更加限制了城市化进程”的恶性循环格局。2.2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该省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并产生烟尘和各种有害气体,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11 。据统计, 1998年工业废气排放量6619亿标准立方米, 2008年排放量21156亿标准立方米,净增加14537亿标准立方米,年均增长18.06% 。废气排放量增加了两倍多(图5 ) 。近年来,随着政府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环境恶化得到控制,注入工业烟尘、粉尘和工业SO 2的气团大气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排放量有所增加。均呈下降趋势。1998-2008年城市废气排放 12 图 5 。
12、 1998-2008 年城市排放2.3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大量城市垃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全省产生的垃圾量不断增加,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有很大一部分被丢弃,并出现“白色污染”等现象“垃圾围城”无处不在。可见,而且在一些小城镇更为严重 13 。 2009年,全省清运城市生活垃圾69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2.6% 。在一些小城镇,城市垃圾只能运到郊区长期露天存放。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以及产生的废液、废气将直接威胁周边环境,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城市垃圾的直接倾倒对环境的危害相当严重,直接造成二次污染,如一次性废弃塑料袋、乱扔垃圾、埋入地下,会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植物生长,甚
13、至危害人体健康。3省域城镇化进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当前,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形势,要实现快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我们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绿色中原和生态中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1调整产业结构,走“三化”新路该省历来以农业为荣,但随着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已开始以工业为主。工业化发展的直接表现是“三废”的增加,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压力。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不牺牲粮食农业、生态环境。3.2加大防控力
14、度,改善城市环境3.2.1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力度。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14 。因此,防治水污染的重点是控制废水排放。首先,要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此外,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从城市整体效益出发,根据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种类和区域环境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发展具有规模效益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会增加。如果只关注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当前水污染状况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改善水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我省水资源
15、短缺的问题。3.2.2大气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改革能源结构,使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开展燃料预处理(如如燃煤前的先进脱硫),改进燃烧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 15 。此外,在污染物进入大气之前,采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以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量。 .3.2.3城市垃圾防治对餐饮、娱乐、酒店等服务企业,禁止提供一次性餐具、洗涤用具等一次性消费品。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要注意垃圾处理技术的提高;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材料回收网络;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与有机垃圾高温堆
16、肥、厌氧消化沼气生产等相兼容。3.3 协调城市发展,缓解人口压力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基本上与城市人口密度过大有关。城镇人口过度集中,导致供水不足,人均可用水量持续下降;生活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也在增加。因此,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从缓解人口压力入手。针对大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的现状,扩大城市空间。加强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在控制城市更新建设力度的同时,注意住宅区和学校、医院、营业所等设施的合理布局,避免人口过度集中.针对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现象,改善农村和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削弱大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积极支持农村社区和小城镇发展建设,完善
17、公共服务,改造供水和污水管网,改善污水和垃圾处理,引进回收和堆肥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小城镇,降低农村地区的速度。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趋势。结语本文研究了该省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揭示了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污染、空气质量的下降和城市固体废物的污染。基于协调城镇化与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从整体出发,提出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三类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化”。二是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提出具体防控措施。统筹城市发展和缓解人口压力的对策。至作为我的导师,明华老师在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她治学严谨,知识
18、渊博,视野开阔,使我能够接受新思想,了解基本思维方式,掌握一般研究方法。正是老师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修改细节,为本文的写作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才形成了这篇文章。在此,向明华先生表示衷心的哀悼!参考1金学良,史宝通.城镇化发展研究J大学学报,1999(2): 62-67 。2省统计局。省统计年鉴( 20022010 ) Z.:中国统计。3王秀华.省域城镇化进程研究D .硕士论文,2006(5):12 。 4 省统计局。省统计年鉴( 2003-2011 ) Z.:中国统计。 5 丁志伟省级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D .硕士论文, 2011(5): 49-51 . 6 王诗燕,朱怀安,杰城市化进程分析J 省情统计 ,1998(12):5 。 7 省统计局。省统计年鉴(1996-2011 ) Z.:中国统计。 8 乔丽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分析J.师范学院学报, 2004(6):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