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肿瘤的分期及疗效评价H分级:细胞类型分级;多用于食管。 H1 -H2H1:鳞癌;H2:腺癌。G分级:病理学(分化)分级: G1- G4G1:高分化;G2中分化;G3低分化;G4未分化。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疗效评价 肿瘤病人的预后及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与扩散程度。对肿瘤的大小及扩散范围人为地规定一些标准,以此来判断病情已发展到什么阶段,即是肿瘤分期。 目前常用分期法四期分期法三期分期法TNM分期法其他分期法肿瘤四期分期法 I期:肿瘤限于患病器官的某一局部,体积不大,亦无局部和远处转移。II期:癌瘤虽增大,但未超出患病器官,即使有区域内淋巴结转移,亦限于病变的邻近部位。III期:肿瘤
2、已超出患病器官,区域内转移的淋巴结固定或己融合成块,或病变器官区域以外淋巴结有转移。IV期:病变范围广泛或已有远处转移。 肿瘤 TNM 分期 T(Tumor): 原发肿瘤的进展范围和程度 N(Node):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和程度 M(Metastasis):有无远处转移三个字母后所带的数字表示恶性病变的范围。目前公认的分期标准方法。不断补充和完善。TNM分期系统的意义 1.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 2.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预后。3.有助于评价疗效。4.有利于临床研究的开展。Kamofsky(KPS)评分70可考虑化疗ECOG(Zubrod Performance Status)评分3
3、、4级不考虑化疗。生存指标五年生存率(5yOSR):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无病生存期(DFS):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该指标也常作为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某些情况下,DFS与OS相比,作为终点比较总生存期(OS):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疾病进展时间(TTP):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肿瘤缓解判定标准肿瘤缓解率亦称肿瘤反应率,是评价抗肿瘤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其根据完全建立在药物治疗后肿瘤大小的变化,
4、是近期疗效最常用的指标。WHO肿瘤缓解率标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灶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病灶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和减少50并维持4周以上。好转(minimalresponse,MR):病灶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和缩小25,但小于50%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table disease,SD):病灶缩小不足25或增大不足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病灶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RECIST(The Res
5、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是一系列肿瘤治疗效果的定义,即有效、稳定、无效。该标准最早于 2000 年由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和加拿大国立肿瘤研究院制定(v1.0),2009 年经修订再版(v1.1)。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评价标准的基石,后续多种评价标准借鉴其思路继续发初始评价流程所有肿瘤测量都应尽量在接近治疗开始前完成,且必须在治疗开始前的28天内(4周)完成。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CT扫描 10 mm(CT扫描层厚不大于5mm)临床常规检查仪器 10 mm(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
6、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胸部X-射线 20 mm恶性淋巴结:病理学增大且可测量,单个淋巴结CT扫描短径须15 mm(CT扫描层厚推荐不超过5 mm)。基线和随访中,仅测量和随访短径。关于病灶测量的特殊考虑骨病灶、囊性病灶和先前接受过局部治疗的病灶需要特别注明: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合于测量骨病灶,但是可用于确认骨病灶的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囊性病灶:符合放射影像学单纯囊肿定义标准的病
7、灶,不应因其为定义上的单纯性囊肿,而认为是恶性病灶,既不属于可测量病灶,也不属于不可测量病灶;若为囊性转移病灶,且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是可测量病灶。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局部治疗过的病灶:位于曾放疗过或经其他局部区域性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研究方案应详细描述这些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的条件。目标病灶选取 5 个可测量病灶,每个器官最多入选 2 个作为目标病灶,并且将目标病灶的长径相加,得到一个长径和(LD),再与 15 mm 的淋巴结短径相加,得到长径总和(sum of the longest dia
8、meters,SLD)。疗效评价标准一、靶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mission):所有靶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mission):所有靶病灶最大直径的总和至少减少30,参照基线最大直径的总和。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既没有缩小到PR水平,也没有增大到PD水平,参照治疗开始时最大直径和的最小值。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直径的总和至少增大20,参照治疗开始时或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出现时最大直径总和的最小值。疗效评价标准二、非靶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和肿瘤标记物正常
9、。不完全缓解稳定(ICRSD):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主要的肿瘤标记物高于常水平。 疾病进展(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现有非靶病灶有明确进展。三、最佳总疗效评价:最佳总疗效是指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复发时的最好疗效(PD参照治疗开始后记录的最小病灶) 。表1 时间点反应:有靶病灶的受试者(包括或者不包括非靶病灶)CR=完全缓解 PR=部分缓解 SD=疾病稳定 PD=疾进展 NE=不能评估表2 时间点反应-仅有非目标病灶的受试者注解:对于非目标病灶,“非CR/非PD”是指优于SD的疗效。由于SD越来越多作为评价疗效的终点指标,因而制定非CR/非PD的疗效,以针对未规定无病灶可测量的情况。对于不明确的进展发现(如非常小的不确定的新病灶;原有病灶的囊性变或坏死病变)治疗可以持续到下一次评估。如果在下一次评估中,证实了疾病进展,进展日期应该是先前出现疑似进展的日期。最佳总疗效评价表3 CR和PR疗效需要确认的最佳总缓解目标病灶评价标准非目标病灶评价标准生物治疗疗效评价 生物治疗药物和细胞毒药物有不同的特点,很难在较短的试验周期内客观评价其疗效,也不宜用肿瘤大小变化作为决定能否进入期临床的标准,而用存活时间和病情稳定时间作为评价其疗效的指标可能更合理。 化疗和生物治疗疗效比较 化疗 生物治疗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 生物有效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输电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 小麦栽培种植学课件
- 小鸭子课件教学课件
- 股权激励与员工培训结合的协议模板
- 定制衣柜全屋设计与智能家居安全解决方案合同
- 小鬼当家课件
- 输入汉字的公开课课件
- 谈骨气课件教学课件
- 说明文探究题课件
- 小蝌蚪的秘密课件
- 【MOOC】国际金融学-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 SCAMPER创新思维模型
- 乡镇庆中秋迎国庆活动方案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DL∕T 1281-2013 燃煤电厂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思念混声合唱简谱
- 家庭健康指导员培训方案及流程
-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 贷款的培训课件
- 半导体车间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