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正常CT解剖课件_第1页
胸部正常CT解剖课件_第2页
胸部正常CT解剖课件_第3页
胸部正常CT解剖课件_第4页
胸部正常CT解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胸部正常CT表现目 录概论纵隔窗的CT解剖肺窗的CT解剖胸部CT检查技术和方法一、 平扫 1、仰卧位,憋气(平静吸气末) 作定位像与断层扫描2、肺尖-肺底,层厚/层距 810mm/812mm 3、薄层扫描,重迭扫描,部分容积效应 (小病灶、支气管)4、肺窗、纵膈窗,双窗技术5、特殊体位(如曲菌球、积液) 螺旋扫描(容积扫描)二、 增强扫描 平扫 + 增强 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结构、病变; 直接增强扫描 目的 病变血供多少(囊性、坏死); 动态增强扫描 血管瘤; 三、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HRCT) 层厚 12mm,参数重建(高KV和高MA,骨算法重建) 显示次级肺小叶结构-

2、间质性病变; 支扩; 孤立小病灶 支气管树次级肺小叶.中央的终末细支气管分支成呼吸性细支气管(respiratory bronchioli)和由肺泡组成的腺泡. 淋巴管和静脉走行在小叶间隔内.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volumetric reformation, MPR)胸部CT新技术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volumetric reformation, CPR)三维表面重建技术(3D surface-rendering techniqes)最小密度重建(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P)正常胸部CT解剖一、正常胸壁CT(纵隔窗)

3、对称性1、前胸壁肌与乳房(乳腺组织)2、后胸壁肌与肩胛骨3、腋窝:前、后、内壁,内容,4、胸廓骨骼:胸骨,肋骨、肋软骨与肋间隙,胸椎, 锁骨,第1肋软骨钙化,胸部正常CT解剖纵隔窗 一、 主要观察内容 1、纵膈:有无纵膈肿块、多余结构 LN有无肿大或/及增多 “三管”结构形态(气道结合肺窗) 2、肺、胸膜(腔)病变的内部 结构 3、阅片顺序: 辨认每一层纵膈内的“三管”结构 自上而下、由近段向远段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主要层面和结构主动脉弓及其以上层面:辨认头臂血管主-肺动脉窗层面:窗空虚/潜在,气管分叉,奇V弓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左PA弓、右上PV前干,右上PA,上腔V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中间段支

4、气管,右PA,右下PA,左上PV,左PA降支其他肺门层面:两侧大小基本对称(肺窗显示更佳),相伴随的支气管和PA分支,由近向远渐小The section of the arch of the aorta and above it(主动脉弓层面和弓上层面)头臂血管、甲状腺、左无名静脉弓 (弓上层面 五管结构 ) 血管前间隙、腔静脉后间隙AoAoLPASVCAoAoSVC奇静脉(azygous v.)Es.主肺动脉窗、支气管分叉部与肺门层面层面: T4断面解剖右主、右上支气管左肺动脉弓奇静脉弓主肺动脉窗支气管分叉部与肺门层面The section of the branching right an

5、d left upper bronchi右中间支气管、右下PA、左上叶支气管AoAoRPASVCThe sections of the atria(心房层面)“四腔心、五腔心”(B超)LARARVOTAoAo四、纵膈、 肺门淋巴结 1、分布、数目: 气管、气管分叉旁,主A窗和血管前间隙 等相对多易见;肺门淋巴结肿大轻者需 增强 2、大小标准: 10mm - 正常LN,其他结构, 1015mm - 病理(炎症、肿瘤) 20mm - 肿瘤性为多3、肿瘤淋巴结转移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三)纵隔间隙 胸壁、较大的纵隔结构间 与纵隔分区的关系 胸骨后间隙、血管前间隙 主肺动脉窗 气管前(腔静脉后 )间隙

6、隆突下间隙:LN肿大易漏诊 膈脚后间隙纵膈的分区方法:CT直接显示 前纵膈 - 心脏、大血管前 间隙,胸腺中纵膈 - “三管”结构及其 周围间隙、LN后纵膈 - 脊柱旁(沟); 脊神经、植物神经食管、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及淋巴结心脏和心包 心脏和大血管解剖心包:分脏、壁二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一般厚度为12mm心包上隐窝:勿误为淋巴结心包上隐窝与淋巴结鉴别要点1.密度低于血管和肌肉,呈水样;2.位置在右肺动脉上方;3.其与升主动脉有分界,前缘较扁,后缘突起;4.增强时未见强化。心包上隐窝、气管旁淋巴结The sections of the ventricular(心室层面)心包(per

7、icardium)IVCAoLVRVRAeses(四)胸腺和纵膈淋巴结1、胸腺 位置:血管前间隙(主A层面) 形状:箭头大小: 婴幼儿 较大, 10岁 外缘凸 1020岁 外缘凹密度:20岁 肌肉 2030岁 稍低于肌肉 3040岁 脂肪替代 胸腺胸腺退化2、淋巴结 分布、数目:气管旁、气管分叉、主A窗、前纵膈相对多见 大小标准:10mm 正常 1014mm 临界 15mm 病理 20mm 肿瘤 标准与假阳性、假阴性; 综合分析:大小、数目等,正常纵隔淋巴结增强有利显示LN,尤肺门及消瘦者胸壁与淋巴结腋窝LN,大小与数目胸部正常CT解剖肺窗一、主要观察内容 1、CT肺门(肺野内带):第一、二肺

8、门之间的血 管、支气管等 内侧 - 与纵膈内支气管、血管相续(结合纵膈窗) 外侧 - 段支气管开口处,与外周支气管血管束相续 2、支气管血管束(肺野中带) 由肺门发出的、相伴行的支气管和肺A分支; 向肺门/左房回流的、无支气管伴行的肺静脉 3、外周肺(胸膜下区):段以下的血管、支气管断面 影,呈小条、星、叉、点状 4、阅片要点:抓住重点层面,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肺叶、肺段的判断 肺门邻近-叶、段支气管 外周肺-叶间胸膜(裂) 细线状 稍高密度带状 乏血管带(区)右上叶支气管以上层面:两侧尖段支气管及其内侧的同名A(外侧为段V) B1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主支气管

9、,右上叶支气管及前、后段支气管,右PA上干,段间V 左主支气管 中心肺静脉 B1+2右中间段支气管和左上叶支气管层面: 中间段支气管,叶间动脉(右下PA干)左主及左上叶支气管右中叶、左舌叶,两侧下叶背段气管层面:中叶脊,右中叶支气管以下层面:中叶、舌段、基底(干)段, 下肺静脉、肺下韧带观察肺门结构须连续层面观察肺门与肺、纵隔的关系观察肺门结构须纵隔窗、肺窗相结合三、胸膜 壁层-与胸壁、横膈、纵膈相贴,不显示;胸膜外脂肪层 脏层-左右肺外表,不显示; 叶间胸膜:斜裂上界,下界;上、中、下部的左右走行 “八”字向倒“八”字过渡图1-16:正常胸部断层,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间隔3-10mm,以肺

10、窗显示;螺旋扫描;部分薄层高分辨率重建T:气管E:食管S1:上叶尖段图1-胸锁关节层面图2:主动脉弓层面ARCH :主动脉弓S2:上叶后段S1+2:左上叶尖后段Az:奇静脉弓B1:上叶尖段支气管S3:上叶前段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图4-奇静脉弓层面S6:下叶背段图5-近隆突层面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B3:上叶前段支气管图6-隆突层面B2:上叶后段支气管C:隆突RMB/LMB:右/左主支气管RULB:右上叶支气管图7-隆突下1cm层面Bi:中间支气管图8-隆突下1cm层面LUMB:左上叶支气管图9-隆突下2cm层面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图10-隆突下2cm层面S4:右中叶外段/左舌上段图

11、11-隆突下3cm层面B4:右中叶外侧段/左舌上段 支气管图12-隆突下3cm层面B6:下叶背段支气管图13-隆突下3cm层面图14-近心底层面B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 支气管BS:基底干支气管MLB:中叶支气管S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图15-近心底层面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图16-近心底层面B7:下叶内段支气管B8:下叶前段支气管B9:下叶外段支气管B10:下叶后段支气管图46-肺结核左肺上叶壁厚薄不均的空洞性病灶,空洞的内径约11mm的空洞图47-肺结核空洞病灶内壁较光整,其内无液平、结节灶,病灶边缘见长毛刺,周围见斑点灶图48-肺结核球左肺上叶椭圆形结节灶,直径22mm,其内

12、密度较均匀图49-肺结核球平扫CT值35-57Hu图50-肺结核球增强扫描:CT值35-58Hu,病灶不强化图51-肺结核球病灶为结核(干酪)球,边界较清楚,可见较多长毛刺图52-肺结核右上肺较大斑块灶,边缘较模糊,见散在小斑片影,局部肺大泡形成图53-肺结核病灶为多发,以右上肺为主,形态不规则,周围见卫星灶,相邻胸膜增厚、粘连图54-肺结核病灶内密度不均匀,CT值约35-350Hu,可见较多斑点、斑块状钙化,图55-肺结核手术病理显示:右上肺为结核灶,周围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图56-前纵隔囊实相间的肿块灶,平扫CT值14-65Hu图57-病灶以囊性部分为主,边界较清,为良性畸胎瘤(Benig

13、nant Teratoma)图59-胸椎旁见一个类椭圆形囊性灶,CT约值15Hu,轮廓规整,相邻右上叶支气管稍受压图60-支气管囊肿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稍强化,其内密度均匀,CT约值19Hu,病灶边缘较光整-为右上叶支气管囊肿(Brochogenic Cysts)图61-胸椎旁椭圆形结节灶,直径18mm,边界较清,与胸壁广基相连,其内见斑点钙化,CT值40-390Hu图62-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er),相邻椎体无破坏图63-右后上类圆形结节,直径约12mm,边缘较光整,平扫CT值-40Hu图64-良性间皮瘤增强扫描:CT值55-90Hu,病灶明显强化,

14、图65-良性间皮瘤右后上良性间皮瘤(B.Mesothelioma)图67-肿块灶,境界清楚、光滑,内密度均匀,CT值-97Hu图72-大块状病灶,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的坏死区,CT值约18Hu图73-肺脓疡病灶实质部分CT值60Hu(增强扫描),边缘部分欠清,为隐球菌性肺脓疡图75-肺癌肿块灶,增强扫描:左心房(LA)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图76-左肺下叶癌,左心房内癌栓形成图77-图78-大血管先天变异降主动脉(DA)位于胸椎体的右前方图79-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部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图80-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on Aortic Aneurysm),与图79

15、为同一患者图23-4R/L、6组淋巴结主动脉弓上缘到右/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位于气管周围的淋巴结-为下气管旁组(4R/L组)还可以奇静脉弓为界,将右侧(4R)组分为4上(S)和4下(i)组图24-4R/L、5、6组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弓左侧,肺动脉至左上肺动脉之间的淋巴结-为主动脉弓下或主肺动脉组(5组)图25-7组淋巴结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7组 )图26-7、10R组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外肺门区(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旁)的淋巴结-为右/左肺门组(10R/L组)图27-8、10R/L组淋巴结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下,紧邻食管周围的淋巴结-为食管旁组,分右/左(8R/L)组图30-肺间质病变常规或标准CT扫描、重建图31-肺间质病变螺旋薄层CT扫描,骨算法重建图33-肺鳞癌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S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