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火把节的文化探讨_第1页
云南火把节的文化探讨_第2页
云南火把节的文化探讨_第3页
云南火把节的文化探讨_第4页
云南火把节的文化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火把节的文化探讨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9737633 引言 PAGEREF _Toc19737633 h 1 HYPERLINK l _Toc19737634 一、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历史渊源 PAGEREF _Toc19737634 h 1 HYPERLINK l _Toc19737635 (一)祭祖、祭天、祭田 PAGEREF _Toc19737635 h 1 HYPERLINK l _Toc19737636 (二)驱疫和烧虫 PAGEREF _Toc19737636 h 2 HYPERLINK l _Toc19737637 (三)

2、照岁祈年 PAGEREF _Toc19737637 h 2 HYPERLINK l _Toc19737638 二、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现状 PAGEREF _Toc19737638 h 3 HYPERLINK l _Toc19737639 三、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特点 PAGEREF _Toc19737639 h 4 HYPERLINK l _Toc19737640 (一)白族崇火源远流长 PAGEREF _Toc19737640 h 4 HYPERLINK l _Toc19737641 (二)崇火有突出的民族特征 PAGEREF _Toc19737641 h 4 HYPERLINK l

3、_Toc19737642 (三)火文化内容博大 PAGEREF _Toc19737642 h 5 HYPERLINK l _Toc19737643 四、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价值 PAGEREF _Toc19737643 h 6 HYPERLINK l _Toc19737644 (一)有大理州火崇拜的文化意蕴 PAGEREF _Toc19737644 h 6 HYPERLINK l _Toc19737645 (二)反映了大理州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PAGEREF _Toc19737645 h 6 HYPERLINK l _Toc19737646 (三)发挥社会文化教育功能 PAGEREF _To

4、c19737646 h 7 HYPERLINK l _Toc19737647 (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PAGEREF _Toc19737647 h 8 HYPERLINK l _Toc19737648 五、结论 PAGEREF _Toc19737648 h 9 HYPERLINK l _Toc19737649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19737649 h 9引言“火把节”是我国很多民族共同拥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五当天,大理白族人齐聚一堂,燃烧着火把,跳舞唱歌吟诗作赋,完成一场非常神圣庄严的仪式。在这个节日中,每个村庄或城镇都竖起一棵十多米高的火把,或者举行“花舟竞渡”活

5、动,共同参与这一盛大节日,不论城乡,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太平、祥和、喜庆的景象,无数的火把形成了一只火龙,照亮了广阔的云南大理州,人们在星星点点中祈年照岁,祭祖祭天祭田,不亦乐乎。大理白族人经历了一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可以在节日这几天感受节日的气氛,缓解一年来所受的痛苦和磨难,火把节不仅是大理白族人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自身生活的点缀和充实,通过火的洗礼,一切灾难和不幸仿佛已被涤荡得干干净净,人们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在节日前几天,白族妇女和小孩都忙着捂红指甲,谁的指甲捂得又红又鲜,往往以此夸耀于人前1。因此,火把节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意义重大,是需要格外重视和庆祝的节日,在一年

6、年的传承中,火把节渐渐成了云南大理白族人的一种传统节日,也成为一种文化被保留下来,大理白族在庆祝这一节日的过程中,有着自身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达形式,这是由于白族人不同的情趣主题、历史解释等决定的。鉴于火把节对大理白族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学术界关于火把节文化的研究本身不多,仅有的研究多是以彝族等为案例进行研究,缺乏对白族火把节的研究,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对此,本文将以大理白族的火把节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火把节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化价值等,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大理白族的火把节文化。一、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历史渊源(一)祭祖、祭天、祭田很多民族的火把节都来源于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包括祭

7、祖、祭天、祭田等,祭祖是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在祭祖的过程中,祭火是火把节的中心主题,大理白族的每个村寨都会竖立大火把,人们举着小火把,以及燃篝火,照屋、照田、照苗或跨火和洒松脂打火相烧等,在特定的场合中表达着某种愿望,传达着某种信息2。火把节与白族年,作为白族最重要的年节,是白族祭祀天地、祖先最为集中的时候,是一种自然祟拜与祖灵崇拜的外显表征。在祭天的过程中,人们会围着火把携手歌舞,将自己的愿望传递给老天,求天神保佑家族人强马壮,五谷丰登、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可以说,“火”是天、地、人统一的源点,火是太阳的次生物、太阳的缩影。归结起来,火把节祭祖、祭天、祭火隐喻祭太阳,祭火将天人、太阳连接起来

8、,有着非常神圣的意味。祭太阳必在夏天,因为夏天距离太阳最近,祭太阳必须“燃放烟火”,燃放烟火,接通天、人的联系,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3。火把节对于每一个白族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的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因此,祭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白族人会在火把尖端擂上纸做的升斗和彩旗,升斗四面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丰人寿”、“四季发财”等字样,从而祈求丰年。在这些祭祀活动中,祭祀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是都和火有一定的联系,人们在这种祭祀活动中向不同的对象传递了自身的愿望。(二)驱疫和烧虫祭天结束后,仪式队伍返回村寨,把三个大面具(天、地、人祖神

9、)分开,开始挨家挨户的扫邪驱鬼。在远古时代,白族人每年都需向天神恩梯古兹纳税进贡,但灾年就没有足够的供奉,横征暴敛的迪沃拉毅激怒了广大的人民,争斗中,人间的大力士火体拉巴摔死了迪沃拉毅。恩梯古兹为了惩戒人类,降下害虫啃食人类的庄稼,为部下迪沃拉毅报仇,意图通过饥饿和病痛来困扰人类。人类无法承受天灾,无奈被迫联合起来进行反抗,于是高举火把,用火将害虫烧死,这一人神之间的较量终于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落下帷幕,人们烧死害虫,取得了胜利。此后,人们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每年都举办一次盛会高举火把进行庆祝和纪念,到田间地头耍火把、舞火把,以及最后一天的送火把仪式,象征在田间积极烧灭害虫的具体实践,通过送走、

10、埋掉火神(旱魅)的劳作行为,以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感激火神烧死所有的害虫4。太阳是阴阳的主宰,火神、天神、地神、祖先都是鬼神世界,人们在火把节中所祈求者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所驱除者则是扫一破和谐的强鬼之类的神秘力量,最终保持天、地、人三位一体构成世界秩序的平衡和谐的目的。这正是华夏文化的精神实质。(三)照岁祈年火把一节所达到的目的是风调雨顺、_互谷丰登。这是节日的最终目的,也是度这个节日的民族心理愿望。人类无法承受天灾,无奈被迫联合起来进行反抗,高举火把,用火将害虫烧死,这一人神之间的较量终于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落下帷幕,人们烧死害虫,取得了胜利。此后,人们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每年都举办一次盛会

11、高举火把进行庆祝和纪念,祈祷庄稼丰收、感激火神烧死所有的害虫,于是这一天便成为了白族人的火把节。扫邪驱鬼遵循的规则是:家有死人未出丧、家有小孩未满月的不扫邪;家有病人要认真扫邪。白族人从出生到死亡,以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与火息息相关。古代白族人在家里设置火塘,一般设在堂屋中靠左的地方,家里有小孩一出生第一眼所见便是火,白族人认为火与家庭命运紧密相连,所以火塘中的火长年不灭,儿子长大之后成家了,都要从家里把火塘的火接到新家去。白族人在生活生产中取火和用火,不断增强体质,白族利用火保持在夜间休息时为身体保暖,同时也用火驱除蛇虫野兽,创造了当时相对良好的生活环境5。因为日常生活中用火之处太多,所以白

12、族人将火焰花纹画到日常所用的碗勺、杯盏碟盅以及首饰上,就连服饰上也绣入了太阳和火链花纹。照岁祈年及其与祭日的关系。火把节期间,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三、四丈的大火把,按当年的月份,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大火把,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火仍然是太阳周转的象征6。二、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现状火把节是一个农耕祭祀节日。节日的主题是“火”,一方面,人们通过火把将天、人关系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又将它作为人间的太阳神将以崇拜。以太阳神为中心构筑祭天、祭祖、祭旱蝗之神,驱疫,祈年等意象的整体结构

13、,从而引发与此有关的诸如照天、照屋、照田、染指、生食、洒松脂等一系列的民俗事象。这一结构是以华夏时空人伦系统为主体,传入云南后与云南旱蝗之灾的真实背景和民族文化相融合,重新构建形成的新文化7。诚然,民俗是一种动态文化,其本身不断在变化,整个结构不可能是华夏文化静态的复制。但中原隐化了的文化现象,在火把节中得以保留,正如孔子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随着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深人,火把节从白族节日成为多民族共享的地域性节日,不论彝、汉还是其它民族,不论贫穷富有,不论高贵低贱,都加入到了火把节各项节庆活动中,共同尽情享受火把节带来的欢乐和幸福。火把节不仅是民族的,更是地区的。火把节不仅是白族文化认

14、同的符号,更成为地域认同的符号。长期以来,作为维护白族文化边界的传统符号,它通过自身开放而激昂的节日展现方式和强有力的吸纳力,在当代文化多元和谐发展的语境下,消饵着狭隘的单一民族认同8。火把节,悄然地将不同民族容纳进来,有利于和谐地域文化的养成,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大理白族,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如论是光棍,还是寡妇,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的向心力如此之强,将不同等级阶层的人们统统汇合、凝聚在节日本身当中,并在一年年的庆祝中不断传承下来,成为大理白族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9。三、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特点(一)白族崇火源远流长火把节开始之前,白族人生活在非常原始、,茹毛饮血

15、、饥寒交迫的时代,夜晚是黑暗的,但是人们内心中向往着光明,心中尚存着希望,希望可以寻找到光明和慰藉。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崇火,对火有一种神圣的向往之情,对于白族人来说,火是希望的种子,利用火把可以燃起一个不眠之夜。因而,“火把节”历经千年的历史不衰,正好印证了白族人民追求光明的民族精神。白族人防御猛兽、制造工具、烧荒开垦都离不开火10。如今虽然白族人的生活生产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火在其精神文化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环境的闭塞对火产生依赖,又在对火的依赖中产生对它的崇拜,在对火的崇拜中形成了火文化。火崇拜既体现了白族人敬畏自然、敬畏祖先的朴实之情,又表达了白族人祈求丰年、赶走厄运的美好

16、愿望。点火把是火把节中较为隆重的一项活动,在点火之前,年轻的妇女都要打着花伞,背着新生的小孩在火把下边转三圈;家族中的老人带头向火把献上祭品,下拜叩头;村里老人组成的乐队则在旁边吹唢呐,弹三弦,唱白族调,为此仪式伴奏。白族会派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来点火把,这个小伙子先爬到大火把顶部,点着火之后,迅速地滑下来,当小伙子下来后,老人乐队开始奏乐,为小伙子呐喊助威,这些都是白族人迷信火把的表现,在火把的保佑下,白族人相信自己可以消灾祛病,自己的小孩可以岁岁平安,健康成长11。(二)崇火有突出的民族特征火把节不仅是大理白族人的传统节日,还是很多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大理白族在庆祝火把节的过程中与其他民族有着不

17、同的传统,大理白族的火把节自然也突出了大理白族不同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火把节”的称谓上,而且表现在“火把节”的起源和活动内容、形式上,可以说,火把节沉淀着大理白族人的民俗文化、语言风格、宗教信仰、心理因素等多种印记,使其与其他的民族区别开来。由于白族语言与其他语言存在差异,大理白族人在称呼火把节时与其他的民族不同;在活动内容上,白族会在节日当天进行一种古老的水上火把节活动“花舟竞渡”。在农历六月二十五以前,下阳村一带就各以家庭和村子为单位彩画好大船,船的桅杆上扎一个大升斗,上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字句12。桅杆下边站着一位打白包头,戴墨镜,额上贴太阳膏,手执一根耗牛尾巴

18、的滑稽老人,这个老人是船上右排划桨人的指挥者,由古代白族的巫师“朵希薄”演变而来。桅杆左边架着一面铜锣(据说古代则用铜鼓),由另一位老人负责敲打,指挥左排的划桨人。在船舱里坐着一位吹唢呐的人,每当大船比赛开始之后,他就吹奏“猜呼园”的曲子。这一节日是大理白族火把节与众不同的地方,反映了白族把水火两种对立物统一起来的辩证思维特征,也是大理白族人防火意识的体现。大理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尤其是洱海周边,更是人们的旅游胜地,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人们当然要注意防火。此外,白族人的活动形式还包括节前妇女和小孩捂红指甲、接女儿等,从这些文化活动中,可以看到白族人的各种观念,比如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父母对孩子重男

19、轻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观念、“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愿望、“勤劳勇敢,擅长骑射”的传统等,反映了白族人民的内心情感生活和与火有关的对美的向往和表露13。在节日中,腌生猪肉拌凉菜吃,大小火把的分别,炮马、抢升斗等活动均有其民族特征。(三)火文化内容博大明代庄诚在万历赵州去中说“赵州是晚,勿论村市,高焚火把,驰马对歌”。这也反映了白族人尚勇的民族性格,作为一个善歌舞的民族,大理白族人在火把节期间会开展点火仪式和抢升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正是表达了大理白族人不畏困难、团结一致等。火把节前夕,白族人家都忙着把已出嫁的尤其是新出嫁不久的女儿接回家中团聚,有了孩子的年轻媳妇,总是带着孩子回外

20、婆家,夫婿不在邀请之列,这是禁忌,岳家也不欢迎,这与六诏诏主在松明楼参加宴会的传说有关,从这一习俗可以看出白族人对丈夫的忠贞不二14。火把节前一两天,村里生了孩子的年轻父亲和新婚的男人就高高兴兴地相约上山去砍火把杆,帮助选择最直、最高大的松树做火把杆,其中生男孩的父亲扎火把,生女孩的父亲们则挖深坑,将火把杆立在坑里。除了这些基本的习俗外,大理白族还有小火把的形式,也就是在各家各户院子里或大门口象征性地树一个火把杆,或者拿一根轻便小巧的火把杆来四处玩耍,大理一带的小火把是将一根碗口粗细的松柴破开,中问横向夹入一些松明条子以后再行扎紧,活像一根狼牙棒。火把节中的耍火把和跳火把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明

21、李元阳在嘉靖大理府志中用“万炬纵横,灿若星海”描述火把节夜景的壮观,这反映了白族通过火把照岁、照穗、照秽的民族心理,用火“驱攘”“去邪”,用火相互祝福,用火预祝丰收等民族心态15。从火把节的故事和众多的传说中,也反映了白族对火的理解和把握,这些传说既有歌颂有坚贞不屈精神的阿南、白姐等,也有赞颂舍已为人的大黑天神的,还有赞扬把爱国主义和纯真爱情结合在一起的著名故事火烧松明楼。四、云南大理州火把节文化的价值(一)有大理州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大理白族有一首著名的史诗,其中说,火本身不存在,但是龙王使用小火镰生成了火。在云南大理,有不少山区,火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活动都需要火的帮助,比如日常做饭生火、预防寒

22、冷、抵御猛兽等。大理白族人非常崇拜火,在大理的夜晚,庄稼地时常有猛兽出现,为了将这些猛兽赶走,白族人就会在夜晚时点燃大火,以便保护庄稼。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白族人已经将火当作文化的一部分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白族人更是认识到火的重要性,并认为火在生活中更是不可或缺,并且感激火的存在,对火产生了一种隐形的崇拜感。但是水火一直都是相克的存在,火利用得好,可以造福白族人,但如果泛滥成灾,则会引发火灾的出现,引发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因此,大理白族人认为,在利用火的过程中需要尊重火,保持火利用的限度,从而使得火切实为人民服务,减少火灾的发生。在大理白族人看

23、来,火不再是自然物,而是一种可以通过思维来控制行动的“灵物”。大理白族人认为,火有着超乎寻常的威力,具有驱鬼祛邪的作用,很多事情都受到火灵的控制,这就是白族火把节文化的意蕴所在。(二)反映了大理州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白族祖先最早出现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苍山洱海中心,在不断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得到壮大,其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文明的水稻农耕文化,并在农耕渔猎的情况下定居生活。直到商代末叶至西汉时期,白族人还创造了青铜文化,其生产的青铜器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剑川县海门口出土的更是误差极少。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铜棺也是价值连城,除了这些基本的文化外,白族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就促进了白族多元文化

24、的形成。此外,白族的语言文化也是非常多元,除了白族人自身的语言体系外,还有汉文等,白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记录白语的汉文经常被称为“焚文”。此外,在中原礼仪文化的选投下,白族也开始形成“人知礼乐,本唐风化”的风气,尤其是德化碑、南诏野史、山花碑、白国因由等古典文史专著的存在,更是丰富了白族的文化遗产,神话传说、民问故事、民歌民谣、洞经音乐、戏剧曲艺等更,更使得大理白族地区被称为“神话之乡”、“诗歌之乡”、“文献名邦”。在本身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中,大理白族还有着火把节的传统,火把节的活动较为丰富,庆祝的形式也相当丰富,比如开展“花舟竞渡”的水上火把节活动、“猜呼园”活动、捂红指甲、扎火把

25、和挖深坑、点火把、逛火把、耍火把等,这些活动有着不同的寓意,寄托着白族人不同的愿望。借助火把节的庆祝,白族人祈年丰收、祭天、祭田、驱疫和烧虫等。在火把节期间,白族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火把,火把制作的材料有松树等,有的火把上还会挂一些葫芦、梨、桃子、花红、樱桃、李子等水果,大火把的顶端一般要装上纸蔑扎成的三个升斗,一个接着一个,中间由一根长竿连接着,最上端是一面旗子,称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的四角都插有一面小纸旗,升斗的四面或绘吉祥如意的图画,或书写字句,内容为“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祈祷丰年、平安的话语。白族人的民风较为淳朴,即使受到外界文化因素的影响,白族人的火

26、把节文化习俗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火把节举办的初衷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保存的依然较为完整,期进一步增强了白族的神秘感。祭祀也是白族火把节的重要内容,一般歌舞节目会出现在祭祀活动中,而且火把节除了对白族自己人开放外,还对很多其他族的人开放,这进一步促进了白族火把节传播范围的增加。(三)发挥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火把节作为白族人的一种文化而存在,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但是这种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且离不开白族的传统习俗。白族人在举办火把节的过程中会举行很多奇特的活动,比如赛船、捂红指甲等,赛船是为了表达对本主的崇拜之情,捂红指甲则是为了教育人们要对自己的丈夫或者

27、妻子忠贞不渝。上了年岁的老人们穿上新衣服,会为中青年人和小孩讲故事,这些故事也有着很强的教育功能,有的唱白族大本曲的歌手也会为节日助兴,这些举措还可以教育人们要尊敬老人,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火把节的“冲门”活动,人们手拉着手,冲破土司家的四道门,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象征;火把节送火仪式上的大刀舞,培养人们勇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火把节都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点火把要请有威望的人来点,向人们传递尊敬贤劳的良好美德。此外,歌舞竞技比赛等也穿插在火把节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其中的体育竞技活动更是形式多样,比如顶头、抢烧鸡以及摔跤和跳乐等,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会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