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5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版_第1页
高中生物教案5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版_第2页
高中生物教案5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高中生物教案5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版 下面是我共享的高中生物教案5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版,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教案1 必修1 其次章 细胞的结构 其次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5、能娴熟把对比的方法运用到探究试验的设计中。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争论 探究试验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教学意图

2、引入新课 其次章 细胞的结构 其次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质膜的取材 质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究 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现细胞图片: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酵母菌,要求同学比较不同细胞的差异? 【试验探究】验证活细胞汲取物质的选择性。 【总结】活细胞汲取物质具有选择性。活细胞的选择性与细胞膜有关。 细胞膜又叫质膜,为细胞把守大门的任务,物质的进出由质膜掌控。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质膜对该物质的透性。 【叙述】质膜为什么有选择透性,这应当与质膜的结构成分有亲密关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提问】要分析质膜的成分,首先要分别出质膜,再

3、做讨论分析,那么取哪一种细胞来分别质膜是最好的?为什么? 【投影展现】人的成熟红细胞图片,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红细胞的质膜? 【叙述】 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试验,发觉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简单进入细胞膜。 【投影展现】磷脂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 【提问】磷脂分子置于水中的排列形式。 材料二: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et用有机溶剂丙酮提取人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绽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4、。该试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叙述】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使得整个磷脂分子能发生侧向滑动,所以质膜具有肯定的流淌性。 【提问】质膜中除了含磷脂,还有其他成分吗? 材料三:Danielli和Harvey分别于1931年和1935年发觉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显著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已知脂滴表面如吸附有蛋白质成分时,表面张力则降低。 材料四:1959年Robertson用高锰酸钾或 酸固定细胞时,电镜超薄切片中细胞膜显示出暗一亮一暗三条带。 材料五:科学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撕裂,用电子显微镜观看,发觉撕裂面上有很多颗粒。 【提问】综合以上的结论,描述一下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叙述】另外,质膜中

5、还含有糖类等物质。 所以,质膜的结构特点:肯定的流淌性。 质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性。 【提问】细胞壁的成分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同学思索、回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没有完整细胞核,只有核区。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其它都有细胞壁。 同学阅读课本中的试验步骤,猜测试验结果,得出试验结论。 同学回答:人的红细胞。由于该细胞成熟后只有质膜的膜结构,没有细胞核和其它结构的膜,分别简单,便于取材。 加蒸馏水,让红细胞吸水涨破,经过离心提取较纯洁的质膜。 结论:依据相像相溶性原理,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中的磷脂分子 同学争论回答。 头部朝外,尾部朝内。 结论:质膜是由脂双

6、层组成,并不是一层脂质物质组成的。 结论:质膜中含有蛋白质。 结论:两层蛋白质夹着中间的脂双层。 结论:这些颗粒就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蛋白质。 质膜是由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脂双层形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在其中。 答: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作用是爱护和支撑作用,相对质膜而言,细胞壁是全透性。 。 提高同学查找资料的力量。 课堂的引入是由同学自己完成的,老师仅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培育同学动手力量和协作学习的态度。 准时订正错误,加深印象。 步步设疑,层层深化,启发同学带着问题去思索、去观看。 七、板书: 其次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

7、和细胞壁 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质膜的取材 2、成分和结构 二、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八、作业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2 试验假设 温度影响酶作用速率。详细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肯定范围内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上升;超过肯定的温度范围以后,再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下降,高温导致酶失去活性。 试验器材 冰箱,烧杯,试管,量筒,温度计,酒精灯,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碘液等。 试验步骤 取8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5、6、7、8;用量筒各量取2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8支试管;对上述8个试管分别进行0 、17 、27 、37 、47 、57 、67 、100 的温度掌握5分钟;

8、同时,取另一组8支试管,用量筒量取2 mL稀释的唾液也进行同样的温度掌握处理。 取出上述两组试管,将稀释的唾液分别加入到对应温度的试管中,再水浴保持相应温度5分钟。 取出试管,加入碘液23滴,观看颜色变化,用“+”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 试验数据与分析 1 2 3 4 5 6 7 8 加入I2后颜色变化 + + + - + + + + 数据分析(酶作用速率) - + + + + - - - 关于试验数据的分析说明:试验中,加入碘液后颜色变化越明显,直接表明淀粉被水解的越少,间接证明酶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越低,酶作用速率降低;反之,则相反。 老师提出下列问题,同学进行试验或争论: (1)假照实

9、验中将步骤换成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消失怎样的结果? 同学探究结果:在试管4中消失的砖红色沉淀最明显,而1、7、8试管几乎无沉淀。 (2)假如进行重复试验,在步骤之后,将试验中的试管1、7、8再置于37 的条件下水浴5分钟,有何现象? 同学探究结果:试管1中加入碘液无颜色变化(不显蓝色);而7、8试管加入碘液显蓝色。 (3)上述试验说明白什么? 生 说明白在0 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但在肯定范围内温度上升其活性会增加,说明这种低温导致的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复的;而在57 、67 、100 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不再变化,说明高温导致的这种活性的降低是不行以被

10、恢复的。 (4)能否依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唾液淀粉酶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 同学自主完成: 同学解释:说明酶的催化需要相宜的温度范围;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个特定的最相宜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酶作用速率增加;超过最适温度范围后,随着温度的上升,酶作用速率降低,最终失去活性;低温对酶活性的抑制是可以被恢复的,而高温导致酶的活性丢失是不行以被恢复的。为什么呢? 师 高温导致了酶的空间结构的破坏,而这种破坏是不行以被恢复的,因而酶的活性中心失去其催化活性;低温仅抑制了酶的活性中心的催化力量,并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所以这种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

11、复的。 (5)有些细菌生活在火山喷发口,也有一些生物生活在温泉之中,你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小组争论、代表发言: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其体内的酶与人体内的酶的种类是不同的,所以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与人的也不同。 (6)人体内有很多种类的酶,这些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都相同吗? 师 人体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是有所不同的,但大多是37 左右。详细状况,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高中生物教案3 一、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老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同学,谁情愿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假如同学不情愿承认,老师可以关心同学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

12、。也可以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讨论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二、复习旧知 引导同学回忆什么叫免疫,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爱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三、学习新课 (一)过敏反应 请负责该内容的调查小组介绍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同学把他们把握的内容说足说透。同学事前预备的文字材料、数字、图表要用摄像头当堂打出来,效果会更好。之后老师要

13、引导同学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 同学举的实例可能会许多,尤其是走访专家医生和查阅资料之后,正好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由于课本上讲的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类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假如同学举的实例中除了有书本上的实例外,还有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老师也要确定,由于有些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相像于型、型、型过敏反应。然后老师要引导同学把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物质与详细的过敏反应症状联系起来,例如: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

14、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这样进行总结,同学以后再遇到类似状况可以自己推断,有效预防。 2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理解上述反应就属于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过敏原,由于I型过敏反应同学听到见到的比较多,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也简单理解,即: 发作快速,反应剧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简单和抽

15、象的过程,根据书上的示意图和文字叙述,同学可能不易理解,同学汇报查阅的资料也可能过于简单。老师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四周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假如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渐渐消逝。 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16、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像,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物增多。 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依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防治措施 关于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同学调查后会汇报得比

17、较全面。否则,老师可简要介绍过敏原皮肤试验的方法、脱敏治疗、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防治的机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举例 由责该部分内容的小组汇报调查憎况,使同学们了解除了书上的实例,还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同学可能会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还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肺出血肾炎综合症、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总结这些病的共同特点,都是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消失症状,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发病机理 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详细过程各不相同。课本上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讲了由于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抗原消失的过程

18、,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它们都与正常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打算簇,针对这些病毒,抗原打算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馒性活动性肝炎。而书上小字介绍的红班狼疮的病因与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老师可依据实际憎况简要介绍。 老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预防自身免疫疾病应留意什么? 同学依据上述发病原理分析争论,应当理解到:由于多种们

19、原体的感染可邀过抗原模拟的方式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纳疫茵和抗生袁掌握病原体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老师引导同学思索:上述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像点?同学邀过分析思索这个问题,理解免疫失调的含义,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上述I型过敏反应就可以理解为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坯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消失什么结果呢?这样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点 由同学汇报收集资料的结果,首先明确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老师还应从概念动

20、身引导同学思索该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同学通过分析推理应当理解到该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消失反复的、持续的、严峻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同学汇报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种,老师应引导同学划归到书上提到的两种类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同学简单理解,但书上并没有举出实际的病例,老师可视详细状况介绍几种病例以丰富同学的感性熟悉,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削减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老师引

21、导同学理解到其实大多数免疫缺陷病主要发生于诞生后较晚时期,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同学可能会对这些因素特别关注,老师或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同学介绍常见的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养分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接着老师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展现他们收集到的关于艾滋病的图片、数字、录像等,同学或者通过自学,或者在调查小组同学的引导下明确以下内容: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发病机理、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其中关于发病机理由于涉及到前

22、面叙述的免疫应答的内容,同学对课本上“特殊是能够侵入T细胞”存在疑问。例如,侵入的究竟是哪种T细胞?除了侵入T细胞还能侵入哪些细胞?对此老师可适当绽开:HIV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互补,两者结合后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细胞如脑细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峻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丢失等症状。由于助T细胞是两种免疫系统都要依靠的细胞,助T细胞大量被毁灭,患者将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种传染病将乘虚而入,患者最终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老师最终可以引导同学争

23、论: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导同学既要重视又要消退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到全社会都来关怀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老师引导同学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是人类免疫预防的开头,借此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然后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这正是免疫预防的基本原理。接着老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什么叫免疫预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来预防接种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种可以预防全部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同学通过对上述问题的争论理解到,预防免疫就是采纳人工方法

24、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预防常用的方法是预防接种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索统称为疫苗。然后老师可以向同学展现我国推举的儿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许多传染病的疫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疗 请同学依据书上所供应的免疫治疗的常规方法及两种详细方法,思索下列启发性问题: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针对哪两种免疫系统起作用的?为什么? 免疫治疗是否只是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什么? 从上面第一个问题引导同学留意,对于体液免疫的缺陷和细胞免疫的缺陷应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上面其次个问题引导同学留意,“调整”二字的含义,包括免

25、疫增加和免疫抑制两种疗法,以此来启发同学思维的宽阔性。同时老师举例: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酞胺就经常作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应答。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问题。 3器官移植 同学不难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种类型。老师主要要引导同学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同种移植及其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并使同学理解: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分析上述第一条措施时要向同学渗透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其次条措施时可以分析患者终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什么不良影响,进而引出当前抑制免疫讨论的热门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这是最抱负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状况下,机体免疫系

26、统对某一整套抗原的长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以此来引起同学对当代生物科学的关注和责任感。 要点提示 1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许多,老师在课前要多查一些资料,不要轻易否定同学所举的病例。 2在本小节所列举的三类免疫缺陷病中,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疾病,区分在于前者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后者会引起组织损伤。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弱引起的疾病。 板书设计 (一)过敏反应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举例和类型 1概念和举例 1概念和特点 1免疫预防:方法 意义 2概念和特点 2.发病机理 2种类 2.免疫治疗:方法 举例 3发病机理 3防治措施 3器

27、官移植:概念 成败关键 4防治措施 高中生物教案4 一、细胞核 1.细胞核的存在 除了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由染色体片段构成,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基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染色质是粗或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者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4.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掌握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

28、掌握中心”。 趣味思索:把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别,然后单独培育,结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种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该变形虫的去核的细胞质中,连续培育,变形虫能够分裂增殖,说明白什么? 提示:说明细胞必需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说明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掌握中心。 二、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结构 (1)拟核: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拟核。 (2)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其他简单细胞器。 (3)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起着爱护并维持细胞外形的作用。 (4)其他:荚膜、鞭毛。 2.种类:细菌、蓝藻(蓝细菌)等。 3.生

29、理: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膜内折叠,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读 1.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不同时期”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或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其关系可归纳如下: 特殊提示 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它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内)遗传物质仅单独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没有蛋白质与它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在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说

30、,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判别 特殊提示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分是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 题例领悟 题型一 细胞核是代谢与遗传的掌握中心 【例题1】 下图所示为再生力量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之切成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 B. C. D.和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核功能学问的迁移运用力量。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掌握中心,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喇叭虫再生的全部遗传信息。 答案:B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掌握中心,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必需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题型二 细胞核的遗传功能 【例

31、题2】 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伞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该试验证明白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ks5u B.该试验证明白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比试验 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试验力量,在证明或探究某一结论或现象时,通过设置对比可以使结论更精确 、更具牢靠性,也更符合科学性 答案:C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掌握着生物的性状表现。 【例题3】 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 。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B.受精

32、卵细胞核内的DNA C.细菌、蓝藻体内的DNA 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 解析:染色体仅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中的DNA都是暴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 答案:B 反思感悟 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其次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题型四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分 【例题4】 识图作答(题中 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上图是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做出此推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 _、 _等结构。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_和 _。 (3)上图中的动物细胞也含有的细胞器是_。 解析:该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细胞壁、叶绿

33、体、政府大液泡,所以据此推断它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所以不含政府大液泡,且也不含叶绿体。动物细胞除了不具有叶绿体和政府液泡外,其他细胞器都含有。 答案:(1)高等植物 细胞壁 叶绿体 笠号荨。2) 大液泡 叶绿体 (3)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 反思感悟 动植物细胞的推断思路: 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肯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肯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随堂训练 1.从母羊甲

34、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 A.难以猜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掌握着生物体主要遗传性状,由于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少量DNA。 答案:B 2.下图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试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掌握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掌握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掌握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掌握中心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道,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只有含细胞核的细胞才能分裂发育成胚胎,说明细

35、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掌握中心。 答案:D 3.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 答案:C 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一样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是不同的 D.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有较大区分的 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答案:D 高中生物教案5 教学目标: 【学问】:了解细胞学说的进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