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世家大族_第1页
东汉的世家大族_第2页
东汉的世家大族_第3页
东汉的世家大族_第4页
东汉的世家大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汉的世家大族本文摘自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作者:陈苏镇, 原题:东汉的世家大族所谓世家大族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它们是东汉 豪族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又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和领 袖。西汉后期。随着豪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世代官至 二千石的家族,甚至还有父子相继为宰相的例子。东汉建立 后,世代公卿的家族越来越多.世家大族势力进一步膨胀。 历史证明,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和豪族政治框架中。世家大族 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它们必将成为东汉政治生活中 举足轻重的力量。光武帝刘秀为了约束世家大族,防止它们结党营私,采取了 相当严厉的手段。太尉西曹掾蒋遵因微过被免官禁锢,侍中 戴凭为之求情

2、,刘秀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后汉书 卷79儒林传戴凭传)大司徒侯霸推荐“素有讥议”的 前梁令阎杨,刘秀“疑其有奸,大怒”,赐侯霸玺书曰:“崇 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 以成仁邪?”(后汉书卷26冯勤传)崇山、幽都,相 传是舜流放骥兜、共工之处。“比周”意为结党。刘秀如此 多疑,说明他对大臣结党高度警觉。继侯霸之后担任大司徒 的韩歆、欧阳歙、戴涉三人相继被杀,便都与此有关。刘秀 曾对司徒冯勤说:“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 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戒。能尽忠 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 哉!”(同上)刘秀的上述

3、言行,释放出强烈信息,即大臣必须“尽忠于国。 事君无二”,而不得“朋党比周”。做到这一点,便可“爵赏 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否则将有“放逐受诛”之祸。故韩歆等被杀后。“大臣难居相任”。蔡茂、玉况为司徒,小 心翼翼,“清俭匪懈”,“皆得薨位”(后汉书卷26侯霸 传、蔡茂传)。冯勤听了刘秀的劝戒,“愈恭约尽忠,号 称任职”。明帝、章帝时期,最受信任的三公有赵熹、牟融、 郭丹、鲍昱等。熹“正身立朝,未尝懈惰”融“忠正公方, 经行纯备”;丹“廉直公正”昱“奉法守正”(后汉书卷 26赵熹传、牟融传,卷27郭丹传,卷29鲍永传)。 他们的形象对世家大族有示范和矫正作用。和帝以降,外戚、宦官专权,政治环

4、境日益恶化。大臣们多 随波逐流,容身自保。如窦氏当权时,“兄弟专朝”,“虐用 百姓”。朝野“论议凶凶”,而“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 梁氏及宦官当权时.“内外莫不阿附”(后汉书卷45袁 盱传),“中外服从,莫不屏气”(后汉书卷78宦者传 序)。这些大臣虽能“容身避害”(后汉书卷43乐恢传), 甚至“光宠三族”(后汉书卷78宦者传序),但得不 到舆论的好评.又每每随当权外戚、宦官的覆灭而被处死、 远徙、免官、禁锢。长远地看,这些人及其家族没有前途, 不是当时迅速崛起的世家大族的主体。在外戚、宦官的淫威之下,也有一些大臣敢于抗争。如窦氏 专权时,尚书仆射乐恢弹劾窦氏党羽,“无所回避”。并上书 和

5、帝“诸舅不宜干正王室”,后遭窦宪迫害,“饮药死”。司 空任隗和司徒袁安,“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鲠言直议,无 所回隐”。“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后 汉书卷43乐恢传,卷21任隗传,卷45袁安传)。 窦氏败后,和帝除乐恢之子已为郎中。任隗已薨,和帝“追 思隗忠”。擢其子屯为步兵校尉。袁安亦薨,和帝”追思前 议者邪正之节。乃除安子赏为郎”(后汉书卷43乐恢 传,卷21任隗传,卷45袁安传)。和帝对这些忠臣 的褒奖,及舆论对他们的赞扬。为世家大族进一步指明了发 展方向,并创造了汝南袁氏等一批新兴的世家大族。袁安先人,只有祖父袁良见于记载,且位不过县令。袁安以 下.则世代公卿。安子京

6、至蜀郡太守,京子彭至光禄勋。彭 弟汤至太尉.彭子贺至彭城相,贺子忠至卫尉,汤长子成至 左中郎将,成子绍至大将军.汤次子逢至司空,逢子基至太 仆,逢子术至后将军,逢弟隗至太傅.安子敞至司空,敞子 盱至光禄勋。其中安、敞、汤、逢、隗,“四世五公”(语见后汉书卷58臧洪传)。与袁氏情形相似的还有张荫、 韩棱、周荣等.他们也都通过与窦氏的抗争,使家族地位得 以上升。张醋父祖皆无官位,而酷至太尉,二孙济、喜皆至 司空。韩棱父为陇西太守,祖父以上不详。而棱官至司空, 子辅至赵相,孙演至司徒。周荣家世不详,当出身平民,而 荣官至太守,子兴至尚书郎,孙景至太尉,曾孙忠亦至太尉 (后汉书卷45张醋传、韩棱传、周

7、荣传)。安帝末年,何熙、役讽、羊浸、李郃、陶敦、杨震、朱宠、 陈禅等,同外戚阎氏、耿氏、乳母王圣及宦官进行了斗争, 从而使又一批世家大族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弘农杨 氏。太尉杨震上疏,要求安帝疏远王圣等人,安帝不听。而“内幸皆怀忿恚”。耿氏和阎氏向杨震推荐亲信党羽.震皆 不从,因而“见怨”于外戚。安帝大兴土木,为王圣修建宅 第,宦官樊丰等趁机舞弊,“诈作诏书”,调发钱谷和材木,“奋起家舍、园池、庐观。役费无数”。杨震上疏弹劾,语 气“切至”,“帝即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遂共谮 毁之。安帝罢其太尉,遣归家乡,杨震不服,“饮鸩而卒”。 顺帝即位后。安帝外戚、内宠被诛,杨震的门生“诣阙追讼

8、 震事,朝廷咸称其忠”。顺帝乃除杨震二子为郎,并以礼改 葬。据说,“先葬十馀日.有大鸟高丈馀。集震丧前,俯仰 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后汉书卷54杨震 传)。从此,弘农杨氏的声望和地位骤然提高。杨震曾祖以 下皆无官位,自震以后则世代公卿。长子牧至侯国相,牧孙 奇至卫尉。少于奉似无宫位,奉子敷早卒,敷子众至侍中。 中子秉一支最盛.秉及子赐、孙彪皆至太尉。史称“自震至 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后汉 书卷54杨彪传)。外戚阎氏、耿氏及宦官、内宠将杨震迫害致死后,又“构谗 太子及东宫官属”.将太子废为济阴王。太仆来历,太常桓 焉,廷尉张皓,光禄勋役讽.宗正刘玮,侍中间丘

9、弘、陈光、 赵代、施延,太中大夫朱伥等十馀人,“俱诣鸿都门证太子 无过。这位太子就是日后的顺帝。故顺帝即位后,拜张皓 为司空。桓焉为太傅,来历为卫尉,“役讽、刘玮、闾丘弘 等先卒,皆拜其子为郎。朱伥、施延、陈光、赵代等并为公 卿”(后汉书卷15来历传)。其中。来历有外戚背景, 曾祖来歙官至中郎将,祖、父皆无官位,而来历官至车骑将 军,子定至虎贲中郎将,孙虎至屯骑校尉,孙艳至司空。来 历在安顺之际的表现,使来氏也成了世家大族。桓焉世代帝 师.祖荣、父郁皆至太常,而焉至太傅、太尉,家族地位进 一步提高。张皓.祖上宫位不详,而皓至司空,子纲至广陵 太守。顺帝“欲擢用纲”。“不幸早卒”(后汉书卷56张

10、 纲传),否则也会位至公卿。朱伥、施延、陈光、赵代等人 皆平民出身,位至公卿后,家族地位必然大大提高。顺帝初年,外戚、宦官势力较弱,士大夫们略占上风。后者 利用这一机会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司空张皓“多所荐达, 天下称其推士”(后汉书卷56张皓传);太尉王龚“所 辟命,皆海内长者”(后汉书卷56王龚传);尚书令 左雄改革察举制度,提高人仕门坎。十多个太守“坐谬举免 黜”,而汝南陈蕃、颍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多位名士拜 为郎中。史家描述当时朝中盛况说:“李固、周举之渊漠弘 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谖、 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忌、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 虞诩将帅之宏规,

11、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 以纠违,郎颉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土.于兹盛 焉。”这些人物中不乏世代高官者。除前面提到的桓焉及张 皓、张纲父子外,还有:山阳王龚位至太尉,子畅位至司空; 汝南陈蕃位至太傅,子逸至鲁相;颍川李膺位至长乐少府, 祖脩至太尉,父益至赵国相,子瓒至东平相;下邳陈球位至 太尉,子瑞至吴郡太守,璃弟琮至汝阴太守,弟子珪至沛相, 珪子登至广陵太守;汉中李固位至太尉。父郃至司徒,子燮 至河南尹;江夏黄琼位至太尉,父香至魏郡太守。孙琬亦至 太尉;河南种篙位至司徒,子拂至司空,孙劭至大鸿胪。不 见于上述名单的还有:弘农刘崎位至司徒,子宽至太尉,孙 松至宗正;蜀郡赵戒

12、位至太尉,子典至卫尉,孙谦至太尉, 谦弟温至司徒。东汉称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为“公”, 称其子孙为“公子”、“公孙”,“公”之家族则称“公族”。他们是朝廷显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门数“公”的家族 更是世家大族的中坚。上述世家大族的崛起,固然与其成员不畏权势的政治勇气及 窦、阎兴衰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 他们有清廉正直的品格作风,且代代相传。汝南袁氏就是这 样。袁安“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袁敞“廉 劲不阿权贵”,袁盱“正身自守”,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 粝食有清洁之美”,袁汤“诸儒称其节”,袁逢“宽厚笃 信,著称于时”,袁忠“以清亮称”。灵帝时,“袁氏贵宠于

13、世,富奢甚”。而袁贺之子袁闵“少励操行,苦身修节”,常 对兄弟叹曰:“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竞为骄 奢,与乱世争权,此即晋之三郤也。”闵弟弘则“耻其门族 贵势,乃变姓名,徒步师门,不应征辟”(后汉书卷45袁安传)。弘农杨氏更是这样。杨震6(J陛公廉,不受私 谒”,所举茂才王密曾“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曰:“暮夜无 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 惭愧而出。有故旧长者劝震为子孙开产业,震不肯,日:“使 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及弹劾外戚、 宦官,又毫不畏惧。宁死不屈。杨秉亦“以廉洁称”,在位“计日受奉,馀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

14、 自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时“宦官方炽,任人 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秉乃条奏 牧守以下五十馀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宦官侯览 弟参为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秉“劾奏参,槛 车征诣廷尉。参惶恐.道自杀”。杨赐和杨彪也都有与外戚、 宦官斗争的事迹。赐曾上书指斥“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 国朝,欺罔日月”彪曾揭发宦官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 官财物七千馀万”。杨奇与灵帝的一段对话,更生动地反映 出杨氏的门风。灵帝问:“朕何如桓帝?”杨奇答:“陛下之 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灵帝很不高兴地说:“卿强项, 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引文分见后汉书

15、卷 54杨震传、杨秉传、杨赐传、杨彪传、杨奇传) 东汉的其他世家大族也多是这样。世家大族的门风,得到当时舆论的好评。特别是在桓灵之际 的清议运动中.“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 王畅更相褒重”。太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天下模楷李元 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士大夫们又“共 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日三君.次日八俊,次 日八顾,次日八及,次日八厨”。“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俊者.言人之英也”,“顾者,言能以德行引入者也”,“及 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后 汉书卷67党锢传序)。宦官发动党锢之祸,杀了“三 君”窦武、刘淑、陈蕃,“八俊”李膺、荀翌、杜密、朱寓、 魏朗,“八顾”巴肃、范滂、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