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_第1页
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_第2页
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_第3页
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_第4页
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王伊佳;俞晨涛; 王月平; 徐冉;张奕婷; 于波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9(025)021【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阿维菌素作 者】 王伊佳; 俞晨涛;王月平; 徐冉;张奕婷;于波作者单位】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 中文中图分类】 TQ920.6阿维菌素(Avermectins , AVM )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 物1,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2,已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于农、林 和养殖业的生物源杀虫、杀螨剂3。由于阿维链霉菌的生长特性,只能使用分

2、 批发酵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导致每批次不同发酵罐中阿维菌素的产量都会因菌种退 化、延滞期长短不一、碳氮源流加需求变化等而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阿维菌素的提取和精制,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通过改造阿维菌 素产生菌的菌种和优化发酵工艺来提高阿维菌素产量,越来越受到重视4-7。 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得 到其最佳配方组成,为阿维菌素产生菌复壮、选育及阿维菌素工业生产提供支持。材料与方法试验菌种试验菌株由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2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酵母浸粉8g/L ,a-淀粉酶0.04g/L、 七水硫

3、酸镁O.5g/L,氯化钾4g/L、磷酸氢二铵O.5g/L、二水合氯化钙1.8g/L、 六水合氯化钻0.005g/L、pH7.0-7.2。发酵培养基:玉米淀粉10g/L、a-淀粉酶 0.04g/L、七水硫酸镁O.5g/L,氯化钾4g/L、硫酸铵15g/L、丙酸钠0.6g/L、二 水合氯化钙1.8g/L、六水合氯化钻0.005g/L、pH7.07.2。1.3培养方法挑取单菌落菌种抱子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8工培养48h,按5%的 接种量接种于摇瓶培养基,28工培养14d,放瓶测定。1.4阿维菌素标准曲线准确称取阿维菌素标准品0.1g,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成浓度 为100pg/mL的母液,依次稀释获得浓

4、度为10、20、30、40、50、60、70、 80、90、100pg/mL的阿维菌素溶液,在245nm处测得其吸光度OD值,反复 实验3次取平均值。以阿维菌素浓度为横坐标,平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构建标 准曲线。所绘标准曲线见图 1。图1阿维菌素浓度标准曲线1.5 单因素试验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分别选择玉米淀粉浓度(10g/L、15g/L、20g/L、25g/L、30g/L、35g/L、40g/L、45g/L、50g/L)、 硫酸铵浓度( 10g/L、 15g/L、 20g/L、 25g/L、 30g/L、 35g/L、 40g/L、 45g/L 50g/L )和丙酸钠浓度

5、(0.4g/L、0.6g/L、0.8g/L、1.0g/L、1.2g/L、1.4g/L、 1.6g/L、1.8g/L、2.0g/L)3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 的影响。1.6响应面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 合试验设计,考察玉米淀粉、硫酸铵及丙酸钠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结果与分析单因素试验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玉米淀粉 由图2可知,随着玉米淀粉浓度的增加,阿维菌素浓度先增加后减 少,在玉米淀粉浓度35g/L时,阿维菌素浓度达到最高。图2 玉米淀粉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2.1.2硫酸铵由图3可知,硫酸铵浓度在16g/L时,阿维菌

6、素浓度达到最高。图3 硫酸铵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2.1.3 丙酸钠 发酵过程中在培养基内加入一定浓度的前体物质丙酸钠,可显著提高 发酵产量8。由图4可知,随着丙酸钠浓度的增加,阿维菌素浓度先增加后减 少,在丙酸钠浓度为1.4g/L时,阿维菌素浓度达到最高。图4 丙酸钠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2.2 Box-Behnken试验结果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阿维菌素浓度(Y)为响应 值,选取玉米淀粉浓度(A)、硫酸铵浓度(B)、丙酸钠浓度(C)3个因素进行 了 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表见表1,试验设 计及结果见表2。表1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自变量A玉米淀粉浓

7、度(g/L)B硫酸铵浓度(g/L)C 丙酸钠浓度(g/L)水平-1 30 14 1.4 0 35 16 1.6 1 40 18 1.8表2 试验设计及结果1 2 3 4 5 0 0 0 0 -1-1 0 0 1 0-1 00-1 1 3.324 4.465 4.371 4.072 3.088试验号A B C Y/阿维菌素浓度(g/L)续表2 试验设计及结果6 7 8 9 1 0 11 12 13 14 15 16 17-1 0-1 00-1 0 0 1 1 11-1 0 0 1 0 1 -1 0 0 1 0 -1 00-1 1 0 0 1 0 1 0 -1 0 3.104 4.578 3.63

8、0 3.3354.407 2.773 3.454 4.448 3.654 3.596 3.374 3.089 试验号 A B C Y/阿维菌素浓 度(g/L)根据表2中试验结果,利用Design-Expert V8.06分析软件对表2试验结果进行 二次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对二次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模型P值V 0.0001 ,拟合模型极显著,失拟项的P值为0.1119,大于 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模型合理,拟合较好。该模型的相关系数和调整相关系 数分别为R2=0.9823和R2Adj=0.9595,拟合模型能解释95.95%的响

9、应值的改 变。一次项A、B、C,交互项AB、AC、BC,二次项A2、B2、C2对结果影响显 著(PvO.05)。表3回归模型方差分析来源模型A玉米淀粉B硫酸铵C丙酸钠AB AC BC A2 B2 C2残差失拟项纯误差总和平方和5.33 0.16 0.081 0.094 0.18 0.17 0.19 2.13 1.52 0.39 0.096 0.072 0.025 5.42自由度9 1 1 1 1 1 1 1 1 1 7 3 4 1 6平均值 0.59 0.16 0.081 0.094 0.18 0.17 0.19 2.13 1.52 0.39 0.014 0.024 6.158x10-3 F

10、值 43.10 11.37 5.90 6.87 12.78 12.30 13.68 155.17 111.00 28.66 3.87 P 值 V0.0001 0.0119 0.0455 0.0343 0.0090 0.0099 0.0077V0.0001V0.0001 0.0011 0.1119显著性显著不显著表3中F值反映各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强度,ACB,即玉米淀粉浓度丙酸钠浓度硫酸铵浓度。各因素交互作用响应面曲线图见图57。图5 玉米淀粉浓度和硫酸铵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和等高线 图6 玉米淀粉浓度和丙酸钠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和等高线图7 硫酸铵浓度和丙酸钠浓度

11、对阿维菌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和等高线 通过Design-Expert V8.06软件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如下:玉米淀粉浓度 35.45g/L,硫酸铵浓度16.27g/L,丙酸钠浓度1.56g/L,阿维菌素浓度的理论预 测值为4.477g/L。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取优化后的培养基条件做验证试验, 进行3次平行试验,得到阿维菌素浓度分别为4.502g/L、4.475g/L、4.498g/L , 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说明用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符合设计目标,试验 设计和数学模型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结论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和分析,玉米淀粉浓度、硫酸铵浓度和丙酸钠浓度3

12、个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影响均显著;据此建立了影响阿维菌素浓度的二次 多项回归方程模型,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组成如下:玉米淀粉35.45g/L,硫酸铵16.27g/L,丙酸钠1.56g/L,在此条件下,阿维菌素浓度达4.492g/L。研究结果 可对企业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相关文献】李卫平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12 ,21 ( 19 ): 108-110.李铭,冯伟,崔玉,等阿维菌素类药物毒理学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13 , 19 (20):29-32,39. 3 陈振.阿维菌素衍生物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 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6.4 何栋栋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D 天津:天津大学,2011.5 梁剑光,储消和,储炬,等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B1a生产菌株复合发酵培养基J.中国 医药工业杂志,2013,44(10):986-988,1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