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导论.(通识课第一讲)课件_第1页
伦理学导论.(通识课第一讲)课件_第2页
伦理学导论.(通识课第一讲)课件_第3页
伦理学导论.(通识课第一讲)课件_第4页
伦理学导论.(通识课第一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识课程伦理学 任课教师:周燕军课程教材:伦理学导论 电 话:621324 E_mail:jenny-1975 联系方式为什么关注伦理学?第一,实践的焦虑。我可能碰到了一些使自己感到困扰而又紧迫的实践问题。第二,知识的兴趣。我可能是对这门学科有兴趣,由于职业、学科关联或纯粹知识上的好奇心,我很想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伦理学课程简介 道德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作为人文价值学科的伦理学,无疑是人类对自己生活自觉省思的结果和智慧生活的结晶。正由于伦理学与人类生活的深刻契合,它体现的是人类要求完善自己、人际和谐、社会秩序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思考,因而,这门课程的开设,不

2、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个体道德完善,并对社会和谐与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宽厚扎实的伦理学知识平台为宗旨。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关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中西伦理思想与伦理文化精神;提高和增强分析、判别、评价和选择善恶的能力;解决“心灵之愫、为人之道、处世之才”;形成较为全面的人文素质和德育能力;探寻适合当代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体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 认识你自己案例:谁偷走了弟弟的肾? 哥哥为获得救治母亲的钱而决定出去卖肾。嫂嫂叫弟弟去阻止哥哥。弟弟在医院旁的旅馆找到哥哥,但劝说无效。为了阻止哥哥,偷偷在他的水杯下了点安眠

3、药后自己跑去联系买肾人,卖了自己的左肾而获得一笔钱。而在弟弟离开后旅馆发生了一场大火,熟睡的哥哥被大火烧死。弟弟知道后不敢把实情告诉嫂嫂和自己的母亲,只称自己没找到哥哥。而后承担了照顾嫂嫂和侄子的责任。三年后失踪的哥哥宣告死亡,弟弟决定娶嫂嫂,遭到母亲拒绝,说是乱伦。但弟弟以死威胁,而后与嫂嫂结婚。 道德概念 道德本质 道德原则 道德评价 道德选择 制度伦理 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主题和课时分配第一讲 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导论)3课时第二讲 东西方伦理精神的比较(东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3课时第三讲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3课时第四讲 道德冲突与选择的方法(伦理原则)3课时

4、第五讲 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应用伦理学)3课时合 计15课时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 伦理学导论倪愫襄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1、伦理学引论,章海山 张建如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现代伦理学王正平 周中之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新伦理学王海明 著, 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4、 应用伦理学导论,卢风 肖巍 主编 ,当代中国 出版 社,2002年版。5、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甘绍平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3.12。7、李萍主编:伦理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0。 考核方式 *考勤-20

5、% *课堂讨论-20% *期末考试-60% 第一讲 什么是伦理学? 一、什么是道德二、什么是伦理三、什么是伦理学2、西方西方:拉丁文moralis(复数mores风俗习惯,单数mos个人性格)morality 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它是最终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理念维系的,调整人与人(包括个人与集体、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生命体等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案例 1 - 湖北省武穴市人王某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及患病休学半年的治疗费用均由其父母支付。王某工作后为购房屋又向其父母借款1万余元,并向母亲承诺返还学费及借房

6、款。因王某未按承诺向其母亲支付钱款,王某的母亲遂将王某诉至法院。湖北省武穴市人民法院判决被告王某按承诺返还其母亲8万余元。(二)道德与政治、法律、宗教的区别1、道德与法律联系要求近似追求公平正义、 促进人 群福祉、解決冲突纠纷法律是道德传播的手段,道德是法律的推动力量和补充。有时两者可相互转化。都属于上层建筑,都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阶级社会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适用范围不同:道德趋于个别,而法律是社会的,且二者并不一致。违法不一定违背道德.层次不同:道德重情,法律重理;道德重善,法律重义务。手段不同:道德不强制,靠信念、教育和舆论;法律强制靠国家机器

7、。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明确有条文,道德模糊内在。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道德存在早于、久于法律。 2、道德与政治案例- 2月16日下午2点多,因无钱医治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河北人李贵树夫妇决定放弃治疗。在天津火车站,他们偶遇结束在天津调研准备返京的温家宝总理。温总理得知情况后,当即安排送京治疗。17日上午,小瑞正式入住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房第一病区接受治疗。 联系-内容相关、相互作用、都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一定阶级的道德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区别-政治特定部门、强制性、组织性、社会性、靠政治信念 道德没有特定的领域、非强制性、个体性、靠良心政治与道德 道德与政治、法律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是非强制

8、地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 结 论3、道德与宗教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罗马大教堂【罗马天主教简介】罗马天主教简称天主教,它的的正式名称是大公教会;这名称的含意表明了他们的主张,就是自认为他们才是惟一真正的普世教会。*以非强制的良心、社会舆论、习俗方式来展开*没有可以直观的特定领域、渗透在一切领域*道德的要求由他律走向自律需要修养与磨练道德的特点结 论 道德调节的是现实此岸世界的关系,而宗教调节的则是彼岸世界的关系;宗教是虚幻的超人间的力量,道德是真实的人间力量;宗教的信仰是非理性的,道德是科学理性的信念。二、 什么是伦理(一)对“伦理”的词源学考察 伦,从人,辈也 理,从玉,治玉也 伦理 1、中国: (

9、1)说文解字曰:“伦,从人,仑 声,辈也。” “伦”类别,辈分、顺序(不伦不类) “教以人伦”(孟子) “理,从玉,里声,治玉也。” “理”玉石上的条纹,纹理;条理,道理,治理(2) 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伦”“理”二字的合用至少具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特点:区别与秩序是伦理的第一要义。伦理是人伦关系的法则与原理。伦理以人性,确切地说以善之人性为前提。 与 “伦理”相近的词:义、礼、伦、人伦、伦常、纲常、仁义、天理等“伦理”一词,原指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而又和谐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进一步发展演化,泛指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种种关系,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 伦理

10、可定义为:伦理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伦理思想,特异的成熟概念和思维方式,没有表现为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形态.20世纪初,学者在翻译“ethics”一词时,才出现“伦理学”一词,并出现伦理学这一学科 2、西方:osethsthicosthika ethics(伦理)希腊文ethos:本质、人格、风俗、习惯等Ethics:苏格拉底:西方道德哲学(伦理学)的鼻祖概括总结古代希腊伦理思想,创造“ethics”一词MoralisMorale(道德)亚里士多德,前3世纪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具有独立体系且论证严密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 伦理学定义:研究道德问题的学问(追求生活之善

11、的学说),哲学的一个分支。 伦理是对社会关系的应然性的理解与认识定 义 (二)伦理与道德联系-*调节关系的一致*调节对象的一致*调节基础的一致伦理客观 道德主观 规律 规范 基础 形式 和谐 自律区别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有道德的人伦理学)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一)伦理学的定义 1、关于伦理学定义观点种

12、种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研究至善的科学费希特-伦理学是一门实践哲学三 、伦理学 包尔生-伦理学是使生活达到最充分、最完善的科学 梯利-伦理学是研究善恶、义务、道德原则、道德行为的科学 摩尔-伦理学是包括一切断言“善性”对任一主体的关系之普遍判断 罗国杰-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 王海明-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 周中之-伦理学是以道德为对象的科学 2、定义 伦理学是对道德、伦理和人类幸福进行反思的一门理论学科1、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理性道德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人要实现这种本质. 伦理学:研究如何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关于道德的学问,是道德哲学。(二)伦理学

13、与道德的关系2、从幸福角度进行理解人:人生目的:快乐、幸福,人的本性倾向快乐、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手段伦理学:研究道德,更从总体上研究人生,研究幸福的内涵及其实现;是幸福哲学以幸福为人生终极指向和总体目标,关于幸福的学问3、亚里士多德对伦理学的理解 : 亚里士多德研究核心:美德、德性,道德是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 当时突出的幸福问题:怎样理解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研究人的本性,人所特有的功能:根据理性原则过有道德的生活具有美德、德性(virtue),就是幸福,美德、德性是幸福最重要的条件.伦理学原初、本真意义:关于幸福的学问,幸福是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伦理学要解决的问题 (三)伦理学的研究对

14、象1、研究对象:人生的根本性的和总体性问题,包括人的本性和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目的和追求2、轴心:幸福问题,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3、派生问题: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问题 伦理学:在一般意义上研究幸福或道德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根据、一般原则,为实现幸福指出正确道路4、中西学者对伦理学的理解共同点:关于人生问题的学问;关于人生的哲学分歧:如何理解人生,尤其是如何理解人生的根本,与如何理解人的本性和本质密切相关(四)伦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伦理学:以人生幸福为轴心,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回答人生问题以及人生与社会、世界、宇宙的关系

15、问题;根本问题:人的本性和本质;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目的和追求其他科学:以人、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某一领域或某一层面为对象,回答某一具体领域或层面的问题 伦理学与社会学 联系 :社会学的任务是描绘出社会生存活动的真实图景,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社会学研究的个体与群体关系以及文化规范、社会风俗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同时也是道德问题。社会学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更可为伦理学研究社会伦理提供社会背静。而且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区别: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就人的活动而言,社会学只研究成为习惯的群众活动在某种社会制度范围内的规律和影响,以及对当时群众行为产生重大

16、影响的个人特殊活动,而不注重于从这些活动的历史意义方面着眼,也不研究对群众行为并不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特殊活动。伦理学则除了研究成为习惯的群众活动外,还研究个人的特殊行为和动机,并做出道德评价。伦理学与哲学联系 :伦理学是从哲学分化出来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人类道德这个特定现象进行哲学思考的产物,伦理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 区别: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哲学遵循理论理性,伦理学遵循价值理性。因此,不应将伦理学消融于哲学之中,以哲学取代伦理学。 四、伦理学的分类(一)描述伦理学(二)元伦理学(三)规范伦理学(一)描述伦理学1、含义: 依

17、据经验描述的方法,从社会的 实际状况对道德进行经验性的描述和再现,也叫记述伦理学。2、类型: 道德社会学; 道德心理学; 道德人类学; 道德民俗学;(二)元伦理学1、含义: 又叫分析伦理学、批判的伦理学、 伦理学的认识论、伦理学的逻辑。主张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2、类型:直觉主义元伦理学; 新实证主义元伦理学;(三)规范伦理学1、含义: 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探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本质和评价标准的理论。2、类型:价值论(义务论) ; 目的论(功利主义); 德性论;当代美国的规范伦理学1、理论繁多,派别林立;2、道德原则规范的构建服从于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理想;3、

18、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互补;4、道德规范的社会作用多尊重于个人生活;前苏联的规范伦理学1、始终重视对规范伦理学的研究;2、以服务于共产主义价值理想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其方法论指导;3、道德规范的优先性与阶级利益是根本一致的;4、强调道德主体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注重研究道德意识的内心机制;中国大陆的规范伦理学1、与前苏联规范伦理学同质;2、规范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应用伦理学一体;3、注重道德规范的层次性研究;4、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台湾的规范伦理学1、以传统儒家的心性哲学(人性论)为其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2、属于实用的规范伦理学;3、充分体现出中

19、国文化和中国伦理道德的传统特色;4、中西混合的价值观;(四)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1、目的论(功利论):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代表:墨子(义,利也);叶适,陈亮(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而) 古希腊的快乐主义17世纪美国的经验论与18世纪法国的唯物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思想家边沁与密尔创立功利论; 马克思主义对功利论的看法: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幸福作为衡量一切行为与社会实践的最高道德标准(三个代表) 2、义务论(价值论):是一种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的功利后果或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

20、,而由它自身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理论。 代表:儒家伦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西方神诫论;康德“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三)德性论(美德论):是指以个人内在德性完成或完善为基本价值(善与恶、正当与不当)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体系。代表:儒家伦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亚里士多德 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判断基于行为, 德性论的判断则基于品质。五、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善与恶的矛盾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是伦

21、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原因如下: 第一,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 第二,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伦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发展的始终。 六、伦理学的意义和使命 (一)伦理学独特的意义 1、对个人: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伦理学理论可以启迪人们自觉地反思和规划人生,使人们对人生的自我认识大大提前为个人反思指示正确路向,为规划人生提供基本原则 2、对社会:能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

22、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3、对具体科学:能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 (二)伦理学的特殊使命 1、为人类生活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构建理论价值体系,以引导人们达到幸福 2、把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规则延伸到或应用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确立具体领域中的具体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构建不同领域中的具体价值体系,从不同角度、领域、层次为人们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3、用一般价值体系和具体的价值体系作为理想价值体系模式去审视、批判和重构人类生活现实,使之趋向完美(三)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思辨:确立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时应采取的方法 反思:思考:不同角度、

23、方向、位置上的再认识、再审视、再思考 怀疑批判的前提:怀疑态度 批判 重验批判的关键:对怀疑对象的合理部分进行重新验证 突破批判的目的:重新验证后发现问题,突破所发现的 局限 构建:对原来没有出现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做出新的回答 突破原有理论和观念,对原有问题作出新解释,提供新答案 反思、批判、构建的终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生活反思、批判、构建的终极尺度:人生的幸福伦理学意义上的创新的最终指向:改造旧的价值体系、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为人生的根本性和总体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复习思考题1、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简述道德与伦理的区别。3、简述规范伦理学的不同派别.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伦理学的

24、意义? (作业题一)伦理学的产生:1、古希腊(公元前54世纪)2、中国(公元前65世纪) 第二讲伦理思想史的探讨一、 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四)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五)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六)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1、苏格拉底时期:古代奴隶制的形成时期,为后阶段思想发展作初步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来源是一种精神性的“数”,用“数”来说明人的本性和社会道德。强调古希腊的传统美德中庸,反对过分的行为和欲望。注重灵魂的净化。赫拉克利特:古

25、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物质性的火是万物的来源,“火”及其运行规律“逻各斯”是道德的本源。在幸福问题上,是最早提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的思想家。在善恶关系上,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是快乐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把“快乐”或“幸福”宣布为行为标准的思想家。2、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 其思想已建立完整体系,达到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顶峰。主要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人有了知识就有道德,就会选择善行。在人生问题上进一步提

26、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要求。柏拉图: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道德来源于一种客观精神的“善本体”。在社会伦理观上,提出了“三等级、四立德”的思想。对古希腊传统的“四大德目”作了系统的归纳和论证。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美德即知识”“丢人现眼”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主张美就是善。苏格拉底讲述的故事:伊斯霍玛斯一天看到妻子在脸上涂脂抹粉,脚上穿着高跟鞋,心里很不自在。于是他对妻子说:“亲爱的,你要知道,我也不愿意看到白粉和胭脂,而宁愿看到你真正的肤色。正象神使马爱马,牛爱牛,羊爱羊一样,人类也认为不加伪装的人体是最可爱的。象这样无聊的

27、装饰,也许可以用来欺骗外人,但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打算互相欺骗,那一定会出现真相的。”当伊斯霍玛斯的妻子问他怎样才能增加自己的美丽时,他回答说:“不要象奴隶似的总坐着,而是要上天保佑你作一个女主人:常常站在织布机前面,准备指导那些技术不如你的人,并向比你强的人学习;要照管好烤面包的女仆,要帮助管家妇分配口粮;要四处查看各种东西是不是放得各得其所。”还说:“和面揉面团,抖弄和折叠斗篷与被褥乃是最好的运动。”因为这种运动既可以促进食欲,增强体质,又能够增加脸庞上的血色,使人变得美丽动人 。“善的理念”柏拉图“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德的 极致” 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 亚

28、(公元前384322年),出生于医生家庭,就学于雅典,学业优良,后被马其顿国王聘为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回雅典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包括哲学、政治学、修辞学、辨证术、物理学等,成为最博学的人。著作丰富,多失散,现存47部著作,其中有物理学、伦理学、工具学(逻辑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文艺理论)、修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 伦理学代表作主要有尼哥马克伦理学(10卷); 欧德米亚伦理学(4卷)亚里士多德简介 他的伦理学可以说是幸福论,要明白幸福的真谛,需认清人的本性。人与动物的差异何在?他认为在于人有理性,根据理性原则生活,包括被动

29、服从理性指示和主动行使理性能力的原则。对他来说,幸福有三个条件:身体(健康)、财富与德性,这三个条件是同时必备的,缺乏理性与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幸福是善德的实现”。基本上,他的伦理学从人类的自爱出发,但却不是只限于自私自利的层面,他的伦理也强调在理性之间的中道,这正是他的伦理学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3、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面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代表人物有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伊壁鸠鲁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主要讨论人与神的关系,产生了中世纪神学伦理思

30、想。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教父神学的主要代表,基督教奠定基人,全面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了基督教的世界观的教义和伦理思想,对中世纪以及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托马斯阿奎那:经院神学的代表,其伦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把基督教教义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调和起来,创建起庞大的天主教思想体系。 (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由于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了根本变革,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极大变化,形成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的趋向。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康德、黑格尔等。案例: 假设你是司机,火车刹车坏了,直行撞死五个人,左拐撞死一个人,你如何选择?霍布斯:提出了

31、人性恶的观点,认为“人对人是狼”,并阐述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是追求肉体感官的快乐。并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著名论断。边沁: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功利主义公式:能够增进利益,就是道德原则,反之则不能成为道德原则。詹姆斯提出了“最大幸福”原则,就是最大量之一般人幸福。功利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功利幸福,出发点是个人主义,评价依据是行为效果,基本原则和最高理想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和抽象人性论. 边沁(1748-1832)简介 英国法学家、功利主义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12岁入牛津,15岁获学士学位,18岁获硕士学位。终生未婚,著书

32、立说,靠父亲给他的富裕环境,毕生奉献于法理学和伦理学研究。死后遗体用于解剖后保留在伦敦大学中。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论(1776)、道德与立法原理(1780)、司法证据原理(1827)、宪法法典(1830)等。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他把功利和善结合起来,“善就是快乐,快乐本身就是善”,追求幸福和快乐不是坏事和卑鄙的行为,快乐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如美人鱼)他把实现最大的幸福作为人生的目标和社会政治的目标,认为社会的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实现了个人的最大利益,社会就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他拒绝将功利和自私自利等同起来。因为首先快乐并不都是利己,也是利他的;其次人享乐的数量依赖于其广度,感到快乐的人越

33、多,个人的享乐也就越大。康德(1724-1804) 1740入哥尼斯贝格大学就读,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除讲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代表作有: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伦理学讲演录等。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18世纪欧洲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理性是道德的基础,理性表现为善良意志,是道德行为的来源,又是道德评价的根据。一种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关键在于是否出于“善良意志

34、”的动机。所谓“善良意志”就是对道德规律的尊重。包括三条原则:一是行为必须具有普遍性。二是行为人必须以人为目的。三是道德自律。他指出道德与幸福相统一的至善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幸福依赖于物质自然界和人的全部目标间的和谐,而道德法服从的则是“绝对命令”,是不受自然原理支配的。黑格尔的伦理思想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将整个伦理体系分为三个阶段:抽象法阶段(客观阶段,讲人格的实现和尊严)、道德阶段(主观阶段,讲内心的信念和规定)和伦理阶段(主观阶段和客观阶段的统一,是客观精神的真实

35、体现)。他以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来说明死刑的合理性.(四)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主要流派1、唯意志主义伦理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代表作有叔本华的论人生、道德的基础和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道德的世系、权力意志等。 此流派主要伦理思想是以人的意志为伦理学的基础,从意志出发来说明道德的性质、内容和作用。叔本华从人的生命意志出发,认为人是受生命意志驱使的,意志就是追求,追求意味着缺乏,即不满足,就是痛苦,因此最终导致了悲观主义的结论;尼采则从权力意志出发,认为人生的本质在于追求权力的实现。2、生命伦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柏格森,代表作是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该派以生命哲学为理

36、论基础,以直觉主义为方法论,把道德视为生命之流绵延的一种高级的流溢或冲动。3、实用主义伦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詹姆斯和杜威,代表作是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和杜威的哲学的改造、人性和行为。其观点主要是有用即真理,道德的价值在于是否有益于人的行为和需要。4、进化论伦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代表作分别是伦理学原理和进化论与伦理学。主要观点是从生物进化论的立场解释道德的起源、本性和使命,不是把道德看作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是看作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表现,把社会视为有机体,按照生物进化论的变异、自然选择、遗传等原理来探讨社会与人类的关系。5、存在主义伦理学流派这是现代西方影响最广泛的伦理学流派。代表人

37、物有海德格尔、亚斯贝尔斯、萨特,代表作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论人道主义、亚斯贝尔斯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该派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被称为人学伦理学。萨特认为伦理学的中心问题是人的自由问题,人的存在的真实意义在于个人自由,也只有自由才能使人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和认识意义。认为“自由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此外,还有情感主义伦理学、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现象学价值伦理学、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等。(五)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1 重视人和人的价值2 重视个性和个人发展,提倡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3 道德和政治紧密结合,把道德看作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手段4 重视道德

38、理论研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六)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1、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认为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社会的发展。 2、人道主义: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3、敬畏上帝:体现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构成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撑,也是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敬畏上帝是西方人通向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之门。二、中国伦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 (三)清末到“五四”前时期

39、的伦理思想 (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五)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启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1、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孔子儒 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孔子:建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人道理论,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论语颜渊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道德本体论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 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

40、;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道德或道德化的“天”是宇宙的本体和人生所追求的目标。 *道德具有的超验性和普遍性,对个体具有超越性和统治性。 基本观点*道德对于人之重要甚于人的生命 *人是道德的工具或道德的体现物 基本观点2、道家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老子:人生哲学主张清静寡欲、与世无争。要求人们做到无欲(即没有欲望)、无为(即保持清静而无所作为)和无争(即不为天下先)。 庄子:将老子清静无为的伦理思想发展为悲观厌世的虚无主义。认为人生在世不要追求名誉和智慧,不要追求知识和功业,即“无为而尊,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道 家3、墨家伦理思想:以墨子为代表 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认为“重利”就是“贵义”。 4、法家伦理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 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张以法代德,即“不务德而务法”。 (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1、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董仲舒:认为“天”是一个有人格的主宰一切的神,它本身就具有道德属性。人性问题上,提出了成性说,即人性无所谓善恶。人伦关系上,明确提出了作为封建道德核心内容和人们行为基本准则的“三纲五常”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