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防水监理细则_第1页
主体结构防水监理细则_第2页
主体结构防水监理细则_第3页
主体结构防水监理细则_第4页
主体结构防水监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目 录 TOC o 1-3 h z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3 1. 主体构造防水应满足“防水原那么要求 PAGEREF _Toc104429913 h 1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4 2. 主体构造防水应满足“防水要求 PAGEREF _Toc104429914 h 1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5 3. 主体构造主要防水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104429915 h 1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6 4. 车站明挖段底板和侧墙柔性防水层 PAGEREF _Toc104429916

2、 h 1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7 5. 车站明挖段顶板柔性防水层 PAGEREF _Toc104429917 h 3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8 6. 施工缝防水 PAGEREF _Toc104429918 h 4 HYPERLINK l _Toc104429919 7.变形缝防水施工检查 PAGEREF _Toc104429919 h 5 HYPERLINK l _Toc104429920 8. SBS 防水层卷材与聚氨酯涂层之间的过渡搭接 PAGEREF _Toc104429920 h 6 HYPERLINK l _Toc10442992

3、1 9. SBS 与塑料防水板之间的过渡搭接检查 PAGEREF _Toc104429921 h 6 HYPERLINK l _Toc104429922 10. 洞口防水层预留搭接部位的保护检查 PAGEREF _Toc104429922 h 6 HYPERLINK l _Toc104429923 11. 防水层构造及施工检查 PAGEREF _Toc104429923 h 7熊猫站主体构造防水监理细那么1. 主体构造防水应满足“防水原那么要求漏水量小于设计、疏排水不会引起周围地层下降;确立构造自防水体系以变型缝、施工缝等接缝为防水重点;2. 主体构造防水应满足“防水要求防水等级为一级构造不允

4、许渗水构造外表无湿渍;主体迎水面构造采用防水砼进展构造自防水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10在构造迎水面设柔性防水层;3. 主体构造主要防水技术要求3.1 砼构造自防水规定3.11 主体迎水面构造采用防水砼其抗渗等级为S10;3.12 防水砼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3.13 防水砼构造底板的砼垫层厚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00mm在软弱上层中不小于150mm;3.14 构造迎水面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mm背水面不得超过0.3mm并不得贯穿。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砼外加剂及掺合料应符合?北京地铁工程现浇砼构造早裂缝控制技术要求?;4. 车站明挖段底板和侧墙柔性防水层底板和侧墙柔

5、性防水层采用两层4mm厚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即SBS卷材其中:迎水面一侧的材料可采用SBS PY PE S4类材料背水面一侧的材料必须采用SBS PY S4类材料且砂面须面向构造外外表;4.1 基面处理要求:砼垫层和围护桩外表不得有明水否那么应进展堵漏处理待基层外表无明水时再施作找平层;找平层采用1:25普通水泥砂浆厚度不得小于2cm;找平层外表应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间隔不超过5mm只允许平缓变化;找平层外表应坚实、枯燥不得有明水流允许出现部分潮湿部位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缝、剥落和污物等部位存在;所有阴角部位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50mm的倒角;4.2 防水层铺设

6、顺序及;在到达设计要求的阴、角部位铺设附加层卷材附加层卷材采用单层聚乙烯面的防水层材料宽度为40cm转角两侧各20cm。阴角部位在以阴角中心处各100mm贴空铺两端粘贴固定粘贴宽度各10cm角部位的加强层满粘固定在基面上;当有线等穿过防水层时应先铺设此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采用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层满粘固定在加强层外表;底板大面防水层第一层均空铺在底板基面上防水层搭接宽度10cm采用热熔满粘焊接第一层防水层与阴、角部位的加强层热熔满粘;第二层防水层砂面向上采用满粘法与第一层防水层热熔焊接卷材搭接宽度10cm热熔满粘。第一、第二防水层搭接缝之间应错开1/31/2幅宽两侧卷材不得垂直铺贴

7、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立即浇注50cm厚的细石砼保护层;侧墙桩外表的第一层防水层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粘结总面积必须确保卷材和保护层施工后不坠落第二层防水层与第一层防水层满粘固定搭接要求同底板防水层。所有施工缝部位预留防水层的长度均应超过搭接钢筋顶部至少20cm;底板施工缝部分的预留搭接部分超出钢筋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措施进展保护木板、聚苯板等硬质材料覆盖防止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铺设侧墙防水层时首先铺设第一层大面积卷材在变形缝两侧各150175mm范围内空铺第二层大面积SBS卷材与第一层满粘。侧墙防水层应连续铺设至顶板上外表以上43cm高度;施工缝、变型缝部位均应铺设防水层加强层采用单层砂面的防

8、水层材料砂面靠近构造外外表加强层宽度为40cm热熔满粘在已铺设完毕的防水层外表;侧墙防水层分段铺设完毕后除需要进展后续搭接的防水层外均需要及时施作保护层保护层采用1:2.5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15mm变形缝背贴式止水带可代替保护层;预留洞口车站与出入口通道、车站与通风道、车站与区间接口四周的防水层均需采用厚度不小于0.8mm的铁板进展保护铁板设置在找平层与防水层之间防止开洞时破坏防水层;4.3 车站明挖段底板和侧墙柔性防水层施工注意;雨雪天气和五级风以上天气不得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10不宜施工;基层枯燥程度要满足设计要求;防水层施工前穿墙、预埋件均应施工完毕防水层铺贴后严禁开洞;第一层防水层

9、与基面点粘或部分满粘的部位可先涂刷冷底子油;5. 车站明挖段顶板柔性防水层顶板柔性防水层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胺脂涂膜;5.1 基层处理检查;5.2 防水层施工检查;5.3 施工准那么;6. 施工缝防水6.1 明挖段车站主体构造设置纵向和环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宜设置两道(底板与侧墙以及楼板与侧墙连接部位各一道)施工缝距构造楼板和底板上外表一般不小于30cm环向施工缝间距在1216m范围内应避开出入口通道和通风道(环向施工缝距洞口边缘不小于30cm);6.2 施工缝部位采用钢边橡膠止水带防水止水带固定在构造钢筋上的间距不得大于40cm,结实可靠;6.3 底板和顶部施工缝部位的止水带应采用盆式安装

10、;6.4 止水带部位的砼应进展充分的捣固搌捣时严禁搌捣棒触及止水带;6.5 钢边橡胶止水带除对按外其接头部位(T字型、十字型)接头均采用工厂接头不得在现场进展接头处理可采用现场热硫化法接头接头部位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母材强度为80;6.6 特殊部位无法采用止水带材料时可采用断面尺寸可采用断面尺寸为3010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进展过渡处理非迊水面构造施工缝采用尺寸为2010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进展防水处理;6.7 所有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缝外表均应予留凹槽将止水条固定在凹槽内当予留有困难时可将止水条直接粘在施工缝外表当基面潮湿无法固定或固定不牢时可用水泥钉进展固定钉距不宜不于20振捣不得触及止水条;6

11、.8 施工缝止水条选择:外表有予留凹槽时可采用带加强筋的缓膨胀型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无予留槽时可采用缓膨胀型水膨胀嵌缝胶(即SM胶)断面尺寸为8101520;6.9 浇注施工缝部位砼前需对施工缝外表 进展凿毛处理将外表清理干净开涂刷界面剂界面剂宜采用xypex水泥基浸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用量控制在1.5kg/;7.变形缝防水施工检查7.1 侧墙和底板采用3035宽中埋式注浆pvc止水带或3035宽的背贴式止水带进展防水处理在侧墙构造内外表予留凹槽设置镀锌钢板接水盒;7.2 车站的顶板采用中埋式注浆pvc止水带顶板可采用构造外侧变形缝内嵌缝封的与侧墙背贴式止水带进展过度连接形成封闭防水在构造内

12、外表变型缝两侧预留凹槽设置镀锌钢板接水盒;7.3变型缝调整;7.4 中埋式注浆止水带的施工检查;注浆止水带采用热熔对接法连接保证对接部位注浆畅通对接部位抗拉强度应不小于母材强度的80对接部位接缝严不透水;注浆止水带的注浆导引出间距68m;注浆导应进展临时封堵注浆导引出位置应距变形缝3040cm;程度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在变形缝止水带的侧面应断开在钢边止水带的端头绕一圈1030mm的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7.5 背贴式止水带施工检查;a背贴式止水带采用宽度为3035宽的塑料止水带PVC、EVA、PE类; b塑料止水带采用热熔对接焊接接头接头部位的拉伸强度不小于母材强度的80; c侧墙采用SB

13、S防水层不得采用穿透防水层的做法固定止水带; d在止水带两侧齿条之间设置注浆花止水带固定完毕后应在止水带两侧突起的齿条之间沿止水带通常设置68mm的注浆花花的引出孔间距810m止水带与砼不实时要用注浆花填充注浆处理花采用与防水板同材质的细条箍紧后焊接在止水带上固定间距不大于50cm花四周出浆孔为扁孔孔距11.5花可在构造内穿行一段间隔 后集中引出对引出导进展临时封堵保护;背贴式止水带外表的注浆中采用无机或有机浆液进展注浆处理;8. SBS 防水层卷材与聚氨酯涂层之间的过渡搭接当侧墙采用SBS防水层顶板采用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时需要在接口部位进展过渡处理过渡材料采用双层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其中

14、靠近防水层的采用双面粘卷材外侧采用PE膜自粘卷材每层厚度均为1.5mm;SBS高于顶板外外表的部分铺完后在未涂刷顶板聚氨酯防水层前需要先用喷灯将SBS外表的砂面略烤后清理;聚氨酯涂层涂刷至SBS卷材根部即可然后在两种材料的接口部位用3030mm的封胶进展封口处理最后在转角两侧覆盖冷自粘防水卷材。粘贴自粘式卷材前要求将聚氨酯涂层外表和SBS卷材外表完全清理干净并保持枯燥自粘式卷材施工完毕后施作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然后回填土覆盖;9. SBS 与塑料防水板之间的过渡搭接检查明挖车站与暗挖区间、出入口及风道处SBS 防水层与暗挖塑料防水板变形缝部位进展过渡搭接过渡材料采用2mm厚10cm宽的丁基胶带和4

15、0cm宽的PE膜冷自粘卷材。变形缝部位两侧各25cm范围内的基面采用1:2.5的水泥砂浆进展找平处理将SBS满粘在处理好的50cm宽的基面上然后在SBS端头部位满粘粘贴丁基胶带将塑料防水板覆盖在SBS外表50cm宽范围内用封口压板和水泥钉将SBS、丁基胶粘带和塑料防水板固定在基面上固定间距1520cm在塑料防水板端部粘贴一层单面冷自粘卷材与SBS和塑料板各粘贴20cm在塑料防水板外表焊接变形缝部位的背贴式塑料止水带要求焊接牢靠;10. 洞口防水层预留搭接部位的保护检查在防水层预留搭接部位覆盖木板、聚苯板或砖在防水层与覆盖层之间设置单层防水层或土工布等柔性保护层也可在防水层的两侧各临时固定一道厚

16、度不小于0.8mm的铁板将防水层覆盖住此法适用于立面防水层的临时保护;11. 防水层构造及施工检查防水层均指两层厚度各为4mm的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型其中靠近构造外外表的防水卷材为砂面材料其余为聚乙烯膜面材料。找平面的厚度为20mm保护层的厚度为15mm。找平层与保护层、侧墙和底板阴角倒角材料均为1:2.5水泥砂浆。构造顶板外外表均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纸胎油毡隔离层采用400纸胎油毡细石砼标均为C20,防水加强层均为单层4mm厚聚乙烯膜面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型;自粘式防水卷材为两层各1.5mm厚的冷自粘式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暗挖段出入口通道采用2.0mm

17、厚的ECB防水板进展全色防水处理;钢边橡胶止水带在转角部的转弯半径不小于20cm;冷自粘防水卷材与SBS、聚氨酯涂膜防水层之间以及冷自粘防水卷材之间必须满粘;变形缝部位冷自粘防水卷材上翻至桩面的部分必须与SBS防水卷材满粘阴角部位的冷自粘防水卷材在变形缝部位两侧断开仅与变形锋部位冷自粘防水卷材搭接10cm即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导引出间距68m;顶板变形缝处最后一道聚氨酯施工完后立即撒枯燥的中砂再施作自粘防水卷材;车站迎水面主体构造施工缝均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当施工缝部位无法设置止水带或止水带设置时需要断开主筋影响构造的平安时需按007图“施工缝防水构造处理要求钢边橡胶止水带端部断开位置绕一道30

18、10mm的止水条进展收口处理;施工缝部位防水层中双层SBS的预留搭接长度均应超过施工缝预留钢筋端部至少20cm同时应保证上下两层卷材的搭接缝间距为1/31/2幅宽临时保护板宜可采用木板在木板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柔性临时保护层可采用SBS 卷材和土工布;车站与区间接口防水钢板封口压条厚度不小于1mm宽度25mm。丁基胶粘带厚度3mmSBS表应为聚乙烯膜面封口材料采用双层冷自粘式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每层厚度1.5mm预埋保护铁板在施作区间防水层时需去掉;变形缝节点防水中预埋注浆的注浆导可在构造内穿过一定间隔 后再引出背贴式止水带注浆花的引出导间距为10m所有引出的注浆导先用胶带封口防止堵塞和破坏。变形缝部位的冷自粘防水卷材应设置双层每层的厚度均为1.5mm。两层之间为满粘上下两层搭接缝应错开1m的间距下层卷材与变形缝对齐的隔离膜也要撕掉与干撒中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