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19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开卷)一、单项选择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王国 侯国 郡 县图 1 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徒)()源于自然灾害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阻碍民族交融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图 2 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

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对袁世凯独裁打败日本侵略者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 亿美元;美国援华 8.4 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中国单独抗击日军中国经济实力强大1949 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 “人民币”

3、,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71 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1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1979 年,占中国人口 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 10 元。2009 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 1979 年到 2009 年,中国 GDP 增长了近 1

4、00 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 700 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来资金10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11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古巴比伦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启蒙运动时期12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

5、件,文件保证了议会的言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该文件是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民法典13图 3 是英国约翰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14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 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 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15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

6、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防止革命控制西欧2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二、辨析改错(分)16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1)589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2)1279 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围的大一统。(3)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4)1999 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

7、,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 年春,1300 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 分)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

8、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2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 1721 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 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3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

9、度,并概括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4 分)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 个州都是合法的。到 1804 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 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 10 个叛乱州的奴隶。据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4 分)(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2分)四、活动与探究(12 分)19读图 4,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改

10、进了造纸术。(分)、(写出两个);东汉时(人名)(2)从图 所示的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5分)(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分)4 试题答案及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仁”“礼”“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礼”治国。西汉时期,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推恩令”。由材料中关键信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

11、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可知,西汉初期“王国”不受中央的管辖,势力较大,威胁中央,因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是针对“王国”问题。“推恩令”规定嫡长子以外的诸侯王子弟可得到封地,建立5 新的侯国,并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从而削弱了王国势力,使其无力与中央对抗。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和图中的迁移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纷纷南迁,为南方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生产工具,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项符合题意;北方人口迁徙源于北方战乱

12、频繁,项错误;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项错误。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图片信息可知,1912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大幅增长,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使得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项错误;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项错误;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属于轻工业,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项排除。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国民政府”“总理之遗嘱

13、出师北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即北伐战争,“革命”是国民革命。1926年,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最终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因此革命的重任是打倒列强除军阀,项符合题意。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由材料信息“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同盟国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有限,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主要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抗争,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力衰弱需要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两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外国经济援助,没有体现单独抗击日军,项排除。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49年

14、”“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这一时期“人民”一词在生活各个方面出现频繁,项符合题意;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企图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采用“双重代表权”即企图制造“两个中国”论遭到周恩来的拒绝,表明我国政府

15、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项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中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项错误;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 。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材料表明19792009 年,中国人均存款、GDP总量、人民币总量等都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对6 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人才等。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故选 。10 【解析】本题

16、考查罗马法。由材料信息“法律原则”“被现代法律所采用”可知,罗马法的许多法律原则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项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项错误;罗马法属于奴隶制法典,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项错误。故选 。11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14 世纪中叶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

17、故选 。12 【解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由材料中关键信息“保证议会的言论自由”“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件是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在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故选 。13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泰晤士河”“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讽刺的是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蒸汽机以煤炭作为动力支持,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造成了河流湖泊等环境污染,项符合题意。故选 。14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由题干中关键

18、信息“列宁”“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社会危机和探索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 。15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实现自己战略目的”可知,美国发动冷战以干涉别国内政,扩大本国利益为手段,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项符合题意;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两项是美国冷战的直接目的,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 。16【】(1)“宋朝”改为“陈朝”【】(

19、2)“鲜卑族”改为“蒙古族”【】(3)【】(4)“西班牙”改为“葡萄牙”【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的国家统一。(1)错误。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2)错误。1279 年,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国的大一统;(3)正确。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4)错误。1999 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17(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2 分)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分)7 (2)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2 分)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

20、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2 分 ,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2 分)【解析】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和近代化探索。第(1)小题,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康有为、梁启超”“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归纳概括可知,“新的救国之路”指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第(2)小题,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关键信息“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

21、,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从西方模式转变到苏俄模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苏俄模式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第(3)小题,两则材料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不同阶级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但他们的共同使命是救亡图存,思想启蒙,实现民族复兴。18(1)态度:维护或强化。(2 分)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2分)(2)南北不同经济形式并存。(2 分)目的:动员黑人参加北方军队,扭转战局。(2 分,言之成理亦可)(3)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分,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第(1)小题,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彼得一世”“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可知,彼得一世对农奴制的态度是维护、强化;第二小问对材料关键信息“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