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58年资料8对“伤寒论语译”“中医病理学概论”二书的基本论点的.txt铁饭碗的真实含 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 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 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 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 性均很高。对“伤寒论语译”“中医病理学概论”二书的基本论点的分析批判蒋洁尘读了本刊3 期任应秋同志的“从
2、头学习全面继承打下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坚固基础”一 文,其中一部分是对挥铁樵、陆渊雷两先生的批评意见,说陆先生的学理解释“无实践意义”, “颇乏论据”,“执方议病,采用一些科学资料来说明,这好像是达到发扬的地步了。但 现在把陆先生的作品重新翻来看,问题确不在少数。第一把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搞乱了。第二 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将越发荒废而不能收拾了。第三现有的科学资料,还代替不了祖国医学 的理论,也说明不了整个问题,因而越想说明,越是说明不了”。我的年龄和学习中医的年月, 与任应秋同志差不多,也正如任应秋同志所自道的:“虽不曾出于恽陆两先生的门下,但受恽 陆两先生的影响是不少的”。特别是陆先生我曾非常崇拜
3、,受陆先生各种著作的薰淘很深,当 年对于他的学说理论,我只感到心折无似。可是近十余年来,我也如任应秋同志一样的感到 陆先生的学理见解,非常缺乏客观根据。十几年前,有一位严益澄先生,曾经在“复兴中医” 里发表一篇短文,记得其中有这么两句:“中医中的新学理愈多,则魔障亦愈多。”这的确不 是什么过激之论。到了现在,我们确应该对陆先生的学术论点要明确的予以重新估价。因为 以我为例,同时联想到属于这个类型的为数不少的中年中医,我非常相信任应秋同志所说的: “这是目前中医工作中较有力量的中生力量,实际目前的许多中医工作,正由这个力量推动 它,这个力量有个特点,即在这二三十年的学习与工作当中,或多或少受到恽
4、铁樵先生、陆 渊雷先生的影响。”事实确是如此,所以如何重新认识陆氏医学(陆氏较恽氏的影响更大),的 确是当前中医学术工作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任应秋同志总结出陆先生的三个缺点,可谓一 针见血;批判陆先生的论桂枝、芍药的药理和肝传脾的“今释”也是极端正确的。这里殊不 必考虑陆先生假如健在是否会首肯心服,但事实上已经是让陆先生所持的论点站不住脚了。我很早就动摇了对陆先生的信念,怀疑他的学理的正确性,现在看了任应秋同志的意见, 感到快慰之至。因为这种新的学理,并没有真的作到是“采用科学资料来说明”,实在只是摭 拾了一些现代医学的名词来装点了一下门面,所以恰如任应秋同志所说“越想说明,越是说 明不了”。
5、但这些部分,正是陆先生本人所最引为快意的创获,是陆先生以革新中医为己任的 重要法宝,也是直至今日还有人迷恋的“科学化”的新知。今经任应秋同志明确的看清楚这 点,并不以指摘前修为嫌公开提出,以唤醒目前尚陶醉于陆门医学中一般为数不少的中医同 志,裨便达到正确的推动中医工作,这实在是非常恰当和适时的。可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任 应秋同志既已充分认识到陆先生三个大的缺点,而我们再来翻看一下任应秋同志编著的“伤 寒论语译” (1957年 4月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病理学概论” (1957年 2月同上)二书, 内容陷于这三个缺点方面也是“问题确不在少数”“问题是很大的”。现在只在这个范围内,把任应秋同志这
6、两部作品的几个主要论点,提出来谈谈:“本经称芍药除血痹。名医别录谓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本经疏证谓能破阴凝, 布阳和。是芍药同样能亢奋血行。”伤寒论语译28面任应秋同志根据“本草经”“名医别录”“本经疏证”这几部重要文献所记载的芍药能除 血痹诸说法,来给他说明芍药能“亢奋血行”,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种不背于古的语 译,其实是大错特错了。首先要明确关于“除血痹”、“通血脉、散恶血”、“破阴凝、布阳和” 均不可离开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解释,这里面所称的“血”与“阴”,并不是硬指血管中的血, 而所指的是“血分”(不可附会为器质病);所称的“痹”与“凝”,是属一种痞结之象,痞结 即是丕塞不通,古人原
7、有“痛则不通”之说,故痞结之象反映到症状上便是痛症。于此便已 说明“血痹”“阴凝”就是一种属于血分的痛症,“除血痹”“破阴凝,”实际只是说芍药能“破 除属于血分的痛症”,别无其它深义。至于“布阳和”,那只是“破阴凝”的互词,芍药宜无 布阳之功,说是“布阳和”其实仍是“破阴凝”而附带产生的一种后果。是这样来解释,古 人之义显,又不违于芍药之实际功用。而任应秋同志既不从中医理论本身去认识,同时又忽 略了临床实际,于是便得出这样一种奇妙的结论:“芍药能亢奋血行。”由于没有从实质上去 体验而只是在字面上去穿凿附会,的确是“越想说明,越是说明不了”的。“陆渊雷云:石膏系硫酸钙之含水结晶体,其治效与西药诸
8、钙盐类相似。” 同上 41 面在这里我不禁要问,任应秋同志对陆渊雷先生曾提出质问:“桂枝的作用是挥发油,芍药 的作用是安息香酸,可否用挥发油和安息香酸来代替桂枝汤呢?”毫无疑问,这当然是任应秋 同志认为不能代替的。可是此处与之是同一种情况:石膏是硫酸钙当然没有什么可说:而桂枝 之含有挥发油这也确是事实。但桂枝的作用却不能以挥发油来代替;则石膏的作用同样也不 能抛开中医所称的“性味”以硫酸钙来说明。我们可以承认挥发油是桂枝的一部分,可是也 不敢相信硫酸钙就是石膏的全部分,任应秋同志不是清楚的指出“现有的科学资料,不能代 替祖国医学的理论”吗?何其自相牴牾以至如此!“石膏对发热中枢,有镇静作用,抑
9、制热中枢的兴奋,就是清内热。”同上 60 面 这种对石膏的解释,其失有二:一是与前面所说的“与诸钙盐类相似”不能结合,因诸钙 盐类的西药,非必能抑制热中枢的兴奋;另一是石膏解热的作用是否真的是对发热中枢有镇 静作用,这里并没有提出客观上的证明,单从“清内热”来附会,殊难令人信从。何况石膏 的功用并不仅限于“清内热”而已。“钱潢云:故少腹当硬满,热在阴分血分,无伤于阳分气分,则三焦之气化仍得 运行,故小便自利也。古人所谓气分常常是指官能病,血分指器质病,官能为阳,器质为阴, 所以气分叫做阳分,血分叫做阴分。”同上134 面-135 面这种气分病是官能病、血分病是器质病,是不能全部言之成理而毫无干
10、隔的,任应秋同 志在这上面加上“常常”二字,是明知这种说法不能成立而又不舍得放弃,只好以此作为一 个转圜的余地,这里面流露出任应秋同志自己已缺乏信心,如此确“实在没有提出的必要了。” 为什么说气分病为官能病、血分病为器质病不能成立?下面且举一例以作说明: 譬如“贫血”,这应该是属血分的器质病了,假如这贫血患者的现象是:头晕、心悸、气 短、面色白、恶寒、倦怠、舌质淡白、脉象浮大而虚,叫任应秋同志自己来诊断,也必然会 判断这病是“阳虚气虚,”然则这一阴分血分的器质病,岂不正相反的变成一个阳分气分的官 能病了吗?得出这种出乎意料的结论,可能令任应秋同志为之茫然!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因为气 分病、血分病
11、是中医自家所有的东西,所以只需通过中医固有的诊断方法,便能把它辨认出 来;官能病、器质病不是中医自家所有的东西,它与中医的诊断方法连系不起来,这样也就 自然辨认不出来了。此所举之例,其所以把它叫做“阳虚气虚”而不称之为“贫血,”这就不 必词费可以知道是因“阳虚气虚”是依中医的诊断得出来的结论,而“贫血”却与“器质病” 一样不是中医原有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可能以“贫血”来认识它了。任应秋同志这样生搬硬 套,弄得枘凿难通,主要还是由于抛开了中医固有的基本理论凭空注入一些新的东西而必然 形成的。在这里且就本条范围内来谈,也是很难说得过去的。古人说:“热在阴分血分,无伤于阳 分气分,三焦气化仍得运行,故
12、小便自利也。”意思是说少腹硬满、小便不利就是病在气分; 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就是病在血分。前者只要小便得利则硬满可除,其病轻浅,所以名曰气 分病;后者是小便虽利而硬满不减,其病深重,所以名曰血分病。这里面并无特殊费解之处, 而任应秋同志却定要把这种“热在阴分血分”说是“器质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不好 解答的问题:器质病了,怎么反能令三焦气化仍得运行呢?事实告诉我们:“血分”的病不一定就是“器质病”、“气分”的病也不全是“官能病”。 虽然任应秋同志并未敢十分肯定而冒以“常常”二字,便于在发生牴牾时可以抽脚。且退一 步说,就算它有这样一种“常常”的正确程度,但究竟对于中医的认病议治有何稗益?我看
13、不 唯无益,反是“捣乱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本条为胃热肠寒的病变,胃热可能是胃里有炎症,肠寒是肠管的吸收机能减退了。 胃炎所以作呕吐,肠寒所以现腹痛。同上180面任应秋同志在措词上斟字酌句,叫人感到是有一定的分寸的,这里在“胃里有炎症”之 上游移其词的加上“可能”二字,这样便显得下面的“肠寒所以现腹痛”振振有力非常肯定 了。殊不知毛病就在这下面的一句,要说“胃炎所以作呕吐,”尚无什么大的语病;“肠寒所 以现腹痛”,便不好解释。依任应秋同志所说“肠寒是肠管吸收机能减退了”,我且置身于任 应秋同志的理论体系中来问:“肠管吸收机能减退”,这应当出现“下利”,为什么不是“下利” 而是“腹痛”呢?如果说
14、中医理论中原有一种属“寒”的腹痛而此条正是,但这样与“胃炎” 这一名词连接起来,却叫人看来觉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咀、不伦不类。由于任应秋同志先存有 一种“寒是指生理的衰减”的基本看法,在这里便把这“腹中有寒”(其实原文是胃中有邪气) 解作“肠管吸收机能减退”以符合其理论体系,但仍不免于矛盾,因任应秋同志在该书的“论 三阴三阳在临床上的应用”的“太阴篇”(10 面)里,曾提到“肠蠕动亢进,便会腹痛,肠管 吸收机能不好,便会下利。”而在此处,竟把前面这种说 给遗忘了,刻意要用“胃炎肠寒” 来附会,于是“肠管的吸收机能不好”的结果,不是“下利”,却张冠李戴的变成了“肠蠕动 亢进”的“腹痛”。是这样毫不考
15、虑的随意援引,叫任应秋同志自己看来,势必也为之讶然!任应秋同志多此一举的把“胸中有热”解作“胃里有炎症”,却又由于古人说此症是“上 热下寒”,遂不敢把这种“下寒”的“胃中有邪气”统一于“炎症”之内,别立一“胃炎肠寒” 之说,以求不背于古人。其实任应秋同志根本没有理解到中医看待“炎症”的真际,由中医 眼光视之,“炎症”绝不是片面的等于热症,“腹痛”有“热症”有“寒症”,但未尝不都是“炎 症”;“呕吐”是“炎症”,但其中有“热症”,亦有“寒症”。若必以“热症”为“炎症”,那 么,适宜于“理中”“四逆”的虚寒性质的真性霍乱,能说它就不是“炎症”了吗?任应秋同 志这种“胃炎肠寒”的中西杂揉的名词,中间
16、又缺乏一个明确的界说,因而弄得非常支离。 这不又是“越想说明,越是说明不了”吗?为了节省一些篇幅,且止于此不再多加论列。不过书内尚有“卫是体温、营是血浆 (71 面)、大柴胡汤证为干性肋膜炎、大陷胸汤证为湿性肋膜炎(145 面)、187 条为十二指肠炎黄 疸、199 条为中毒性黄疸、200 条为溶血性黄疸(203面表解)、热在膀胱为膀胱炎症等等。” 或引自陆渊雷先生、或出于任应秋同志本人,都没有(也不可能)在客观上找出充分有理的根 据。很难理解,任应秋同志既已对陆渊雷先生的错误看得非常清澈透辟,依理任应秋同志不 会是最近才有了这种看法的。其问世并不太久的“伤寒论语译”一书为什么完全是陆先生的
17、气味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关于这,只好让任应秋同志自己来解释。至于任应秋同志的另一个作品中医病理学概论,是很难叫人看得出条理来的一部书, 它只是掇拾一些现代病因理论又拼凑一些中医的辨证知识,特别突出的是以现代病因的观点 来否定中医的基本理论。在这里且不通篇去讨论它,下面只指出书中几个重点来谈谈:1.“到了宋代陈无择氏便以六淫所感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为不 内外因,虽然比较明确,但又过分的把病因割裂了,至于不内外因仍逃不出内因和外因的范 围,因而三因鼎立之说,实有予以重新考虑的必要。”“中医过去把这些很显著的外在病因,认为是有背常理(陈无择语),而列为不内 外因这是不够妥当的。中医
18、病理病概论7 面应该了解,中医的病因,它不是为了探索 疾病的真正致病因素,它只是为了在治疗上分清界线。古人限于历史条件,其所论之病因, 粗疎诚有之,但这种粗疎,由中医学本身视之,并不足为病,且时显优异。我想任应秋同志 应亦有这种体会。陈无择所论之三因有它一种特殊意义,个人见解:七情之内因、六淫之外因, 是病人于不知不觉(或虽有知觉亦不甚明显)之中感受的,在临床时须通过中医的辨证才能认 识;致于不内外因却不是既不属内又不属外,其有异于内因外因的,则是它是属于一种外来 有形的侵害,在中医的治疗上它不同于内因外因的疾患,须得依据中医理论来指导,而只是 一种属于急救处理的外伤病(这里面房室一门,个人认
19、为是指“脱阳”“交感出血”之类性交 外伤的疾患)。陈无择称不内外因的病患“有背常理”就是说这类疾患不属中医理论范围。今 任应秋同志不从古人真实的命意所在去认识,一定要在这内与外的字眼上去钻,随便就说不 内外因仍逃不出内因外因的范围,说三因鼎立要重新考虑,这种态度是非常轻率的。2.“以上光线、电流、气压等物理因素,是中医最缺乏的知识,应即时学习而补充之。 但中医于此之外,反有“六淫”之说,即风、寒、暑、湿、燥、火(亦有作热的)。暑和热都 是高温,寒即低温,已述于前,而风、湿、燥、火是否能成立为外界的物理因素呢?确应该仔 细的批判认识一下。”仝上11 面这种说法,竟表现出对中医理论体系一无所知。如
20、果按照这来谈,中医岂仅对光线、电 流等物理因素是一门缺乏的知识,所有的现代病因知识,中医可以说完全不知。中医对 病原病因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绝对异趣,中医不一定要认识这些致病因素,但中医确能处理 这些因素引起的疾患;中医真的对这些致病因素认识了,也不一定就能提高中医的治疗质量。 我这种说法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中医应该拒绝新的知识,要紧的是这些新的知识在体系上 一时不能与中医本身结合起来,除了徒乱人意,却少有实用价值。何况任应秋同志所见到的 还非常片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关于“六淫”,中医虽把它称为外因,古人一般也强调它是外来因素, 可是在实际上风、湿、燥、火并不真是外界的物理因素,寒与热也不是什
21、么高温和低温。且 古人有“天人合一”之说,认定“六淫”之邪亦有自体内产生的,如必以外来因素来说,这 岂不更为荒诞。任应秋同志有几处虽提到如“燥”是病变的后果,“火”是病变的现象,这种 说法,的确已经接触“六淫”的实际。可惜一瞬即逝,任应秋同志并没有根据这种认识去进 一步分析,却相反的是抓住这点作为全盘否定的把凭,以致对“六淫”产生一系列的歪曲看 法。“六淫”虽不是真正的致病因素,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把它失掉了,势 必会在临床时无所措置。因此,不能由于它不是真正的致病因素,我们就应该对它用“批判 来认识”。我们在准备批判认识以前,至少应该先对它有一个基本认识:无论何种疾病,其发 生发
22、展的过程中,随时都有证候产生,这所产生的证候,由中医 眼光视之,均各有其属性, 尽管证候错综复杂至于不可究及,但属性依然是有限的。我们于复杂的证候之中掌握了它的 属性,便是纲领在手,可以执简驭繁泛应万变。什么是属性呢?从病因上分类的“六淫”便是 属性方面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六淫”确不是病因方面的东西,它只是依证候划分的类型。 且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证候不免于随时有着变化,此“六淫”之分亦随时依其变化而更易, 如“始传热中、末传寒中”以及“郁久化火”,这都是疾病在发展“六淫”也随之转变的一种 说明。比如说:有因一种病原体引起疾病的两个病人,但由于证候有出入,可能一个是属“风”、 一个是属“湿”;
23、因一种病原体引起致病的一个病人,但由于阶段有先后,可能这个时期属“热”, 那个时期属“寒”。由此可知,“六淫”是建筑于证候上,为证候属性的一种说明。古人为什 么把这种证候属性,要用“六淫”来作符号呢?这里面有两个较基本的涵义:一是依物理性质 以作比附(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另一是随时令季节气候的变换来划分 (如冬伤于寒、夏伤于暑,这里面并不是固定不移的,时病不可能秩序井然,依季节出现,所 以古人对气候有“先至后至”的看法,对病症又有“冬温”“伏暑”的非其时的病名)。这两 方面,前者是杂病,后者是外感。属杂病范围内之“六淫”,大抵多认为邪自内发,其邪虽自 内发,终非体内所应有,
24、所以一律斥为外邪,以“六淫”称之。“六淫”之最关重要的是直接连系到治疗,是“证”与“治”之间的一个纲领。属“风” “寒”之病,则用“祛风”“逐寒”之药;属“燥”“火”之病,则用“润燥”“泄火”之药。 它贯串于中医学术中,构成中医在治疗上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中医在治疗上的一 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有便于掌握治疗的一种中医学术中的特点。今任应秋同志以其不能 算是外界的物理因素,遽然欲加以否定。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六淫”学说一有动摇,势必牵 涉到整个中医学术理论,推动中医的实际工作,是可以运用这种观点方法来进行的吗?这是任 应秋同志所持的论点中一个突出的错误,“确应该仔细的批判认识一下”才好。
25、下而且再引原书一节以作补充:“证治要诀云:伤暑必自汗背寒,面垢,或口渴烦闷,或头痛发热,神思倦怠殊甚。 都不可能是物理的日射病,而为传染性热病的证候。”14面任应秋同志提到“辩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上不可缺少的知识中医之证候,完全是施 治用药的标准”(见原书30 面)于此可知任应秋同志是深知中医在治疗上的特点的。但于 此处,则是死执病因之说,向辨证论治在进攻,实在有些是不懂中医似的。证治要诀所记述 的,在病因上可能是传染性热病,但在证候上则正是中医所称的伤暑。在中医的治疗原则上, 对于其是否为何种传染性热病可以不管,只须对证与以清暑的方药,就算能事已毕。今任应 秋同志硬不许命名为暑,说是传染性热病的证候,则我不知任应秋同志在中医的治疗法则里 将如何对“病”用药?如果仍不能越出上述范围、不外乎清暑的方法,那么,这种从病因上来 否定辨证的说法,究竟有何意义呢?任应秋同志必以“日射病”为“暑”,那么,势必非烧伤不是“火”症、非冻伤不是“寒” 病了。是这样不顾中医学理的本身,一定要在病因上钻牛角尖,那真是要让陆渊雷先生提出 的:“若谓为风邪、则无人无日不吹风,何以他人不病而此人独病”问得膛目不能答了。奇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优化专员面试题
- 北京八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求职路上的挑战与机遇:就业消费面试题目的解读
- 糖尿病人物理治疗方案
- 行政半年汇报总结
- 提升生活质量的系统性路径
- 日常计算机管理工作实施规范
- 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C语言面试经验分享:经典面试题目的应对策略
- 小儿类百日咳治疗护理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住友变频器说明书-翻译
- 2024品牌服务合同范本
-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办公耗材项目验收方案
-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旅馆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探地雷达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火龙果病虫害
- 电梯维保服务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