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题之机械能_第1页
物理试题之机械能_第2页
物理试题之机械能_第3页
物理试题之机械能_第4页
物理试题之机械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a B.b C.c D.d14、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A.冬天室内的暖气设备 B.锯木板时,锯条的温度升高C.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打气筒变热 D.将两块冰互相摩擦,冰块的温度升高直至熔化15、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讲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刻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B.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C.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核裂变16、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3:5,比热容之比3: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汲取的热量之比是( )A、9

2、:10 B、10:9 C、2:5 D、5:217、A、B两杆竖立在水平地面上,A、B杆长之比为3:5,甲、乙两同学同时进行爬杆,甲用9s乙用10s,分不爬上A、B杆顶,甲、乙两人体重之比是5:6,则甲、乙两人爬杆的功率之比是()A3:4B6:5C5:9D9:2018、(多选)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讲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热量一定是由比热容大的物体向比热容小的物体传递C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物体从外界汲取了热量D物体汲取热量,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19、(多选)关于机械效率的下列讲法不正确的是( )A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动力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额外功

3、越少,机械效率越高D额外功与总功之比越小,机械效率越高三、简答和计算(24分)20、春天的秧田里常在晚上往田里灌水,而到了上午又把水从田里放掉,这是什么缘故?试解释21、“低碳环保”是上海世博的主题理念,日本馆特不巧妙的体现了那个理念。如图所示,那个名为“紫蚕岛”的不致建筑,它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里面却藏有玄机,不需要消耗任何燃料就能够自主发电,供给展馆内使用。同时,在它的屋顶还有几个凹槽和突起的触角,它们会收集阳光和雨水,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它们会喷出薄雾,以此来降低气温,效果如同使用空调一样。(1)从能的角度讲明它是如何实现自主发电的。(2)简述它喷雾降温的原理图1412图141222、如图14

4、12所示,某工人用滑轮组往3m高的平台上运沙土,已知沙土的质量是40kg,袋子和动滑轮共重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工人匀速拉动绳索时,所用的拉力是多大?此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多大?(g10N/kg)23、小红同学家的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楼顶上,热水器的水箱离地面高12m。现需要将初温为10、体积为80L的水加热到60,g取10N/kg,c水=4.2103J/(kg ),则:(1)80L水的质量是多少?(2)这些水需要汲取多少热量?(3)把这些水从地面输送到热水器的水箱中,至少需对水做多少功?24、有一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

5、充足的平台上,并装满水。)连云港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太阳能约为2.8106J,若该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m2,每天日照时刻按8h计算,则它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约为多少?若这些太阳能有60%被水汲取,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c水=4.2103J/(kg)若该热水器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由燃烧煤气来获得,则需要安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热值q煤气=4.2107J/kg)请你从能源和可持续进展的角度,讲出提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两个要紧理由;四、实验题与探究2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不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

6、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随时刻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不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表一 m1=100g时刻/min0246810121416温度/363534333231303030降低温度/012345666表二 m2=200g时刻/min04812162024283236温度/36353433323130292828降低温度/0123456788(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相同/不同)的。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

7、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_ _ 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图141026、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410所示图1410(1)安装好器材后,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的位置,然后 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读出 的大小,测出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移的距离(2)某同学正确测得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2m,钩码重为1.5N,其他被测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拉力F/N弹簧测力计的线端提升的距离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0.24上表中确信错误的数据是 和 图1411(3)若用上述装置提起重1.

8、5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提起重3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2,则12(填“”、“”或“”)。图141127、如图是小敏和爷爷爬楼时的情景,对此,小华和小明展开了讨论:小华:小敏跑得快,做功快,功率大。小明:爷爷质量大,克服重力做功多,功率也专门大。对他们的议论你有何方法?你如何样设计实验验证你方法的正确性?所需器材:简要步骤:表达式:20观看水泵的铭牌: 那个地点讲的铭牌,是指固定在机器上的一个小标牌,上面标有机器的要紧规格和性能,其中包括机器的功率等。例如一台水泵(水泵,确实是抽水机,它自己是可不能转动的,需要电动机、内燃机等其他动力机械来带动它,因此存在着功率配套的问题),其铭牌如下:型号8B1

9、3扬程12.7m流量270m3/h同意吸上真空高度5m轴功率11.3kW转速1450r/min配套功率17 kW效率83出厂编号重量111kg水泵厂出厂日期年月型 号JL-88水容量/L80自身质量/kg40(1)在这一铭牌中,你能大致看明白哪几项?把它的意义写下来。(2)铭牌中标明的效率是多少?有用功是多少?你认为它做了哪些额外功?21小红学过“机械效率”后,有一个疑问:“机械效率越高是否越省力?”针对个问题小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利用家中“案板”和盛入一定水的小茶杯做了以下实验:A把杯子放在塑料袋中,在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杯子和水的重力G。一二三四重力G/N5555升高h/m

10、0.25有用功W有用/J0.7511.25拉力F/N3.1移动距离s/m0.5总功W总功/J1.11.351.55机械效率0.680.81B用“案板”作斜面,如图14.412所示,把一只水杯通过细绳与弹簧测力计连接,拉动弹簧测力计,把盛水的杯子匀速拉上斜面。C分不测出拉力F,杯子移动的距离s和升高的高度h。D改变斜面的高度,做4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右表:(1)计算并将数据填入表中4个空格。(2)小红的疑问是否得出解决?分析实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3)完成上面实验后,小红又产生一个猜想:“假如减小斜面的摩擦,能够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请你先用所学知识,讲明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11、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一步证明你对小红猜想的推断。(简要讲明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要做哪些新的实验操作)。第22题图第22题图22一个钢球冲到一张竖直的木板上,由于钢球的动能,木板上出现了一个裂痕。钢球是如何样获得那个动能呢? (1)请你设计一个情景,表明钢球的动能是从重力势能转化的,请你把那个情景画在图示中,并在图旁边做出必要的讲明。 (2)请你设计另一个情景,表明钢球的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的,请你把那个情景画在图示中,并在图旁边做出必要的讲明。16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其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你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1)你推测阻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2)对你推测的多种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进一步推测它是如何样阻碍滑轮组的效率的?(3)针对(2)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器材: 画出你将使用的滑轮组的组装及绕线方法示意图。 实验中需测的物理量有哪些? 写出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第十四章单元检测答案1D2C3D4D5D6B7C8D9A10D11376.25899.83%123001.81041310N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