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慢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慢性贫血病人该不该输血,需要输什么血,应依据以下几点: (1) 引起贫血的病因; (2) 贫血发生的速度和症状; (3) 贫血的程度。 输血指征应结合病因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原则上HGB 60g/L ,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不考虑输血。输血指征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输血指征时 应输用红细胞制剂, 血小板计数 40g/L ,但起病急、进展快,伴有心功能不全者;(3)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4)因溶血危象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生命者;可通过输注洗涤红细胞,最好输O 型洗涤红细胞4.地中海贫血:轻型地贫不需治疗。 中间型地贫(HbH

2、病),与蚕豆病一样应避免感染和用氧化性药物,中度贫血伴脾肿大者可行切脾手术。中间型地贫一般不输血,但在感染、应激、手术等情况下,可适当予浓缩红细胞输注;治疗重型地贫, 高输血疗法(维持100g/L)和联合除铁治疗是基本措施白血病的成分输血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当输 注的血液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时,就有可能引发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因此这类病人的输血应特别注意,可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最好经射线照射(1530 Gy) 的血细胞制品 血小板计数 20 109/ L ,伴有明显出血症状者,可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 20 109/ L ,无明显出血者

3、不输,但有发热,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也可输注;或虽无严重出血,但在化疗过程中也应预防性输注。机采血小板1 个治疗剂量可升高血小板数30 60 109/ L 。一般应23d 输注一次。血小板的输注出血性疾病的输血治疗1.血浆输注:输注FFP800ml Qd连用5d。病情好转后改为400ml , 2-3次/周。 2.血浆交换:置换量为12个血浆容量,不超过2个血浆容量。血浆容量(L)0.065体重(kg)(1-Hct)3.b50g/L,可输洗过三次的新鲜红细胞。由于Pt减少引起出血的可输入Pt。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 是输血后引起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可 1 50中

4、 0.51.0 2050重 0.5 20鉴 别 诊 断 主要应与严重肝病及TTP、原发性纤溶相鉴别,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纤溶亢进、血小板减少,易与DIC混淆。但注意合并DIC情况的存在。TTP以血小板异常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为特征,临床表现“五联症”,凝血指标正常。 1、原发病的治疗 必须强调原发病治疗的重要性。原发病的治疗和诱发因素的去除是随后进行抗凝和替代治疗的基础。2、抗凝治疗 为目前治疗DIC的主要手段,肝素是最常用的首选药物。小剂量肝素(50-120mg/d)持续24小时静脉滴注是目前治疗DIC的新观点。治 疗近来有学者提出应用抗凝治疗的适应症:(1)DIC早期,血液处于高凝

5、状态;(2)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急剧或进行性下降, 迅速出现紫癜、瘀斑及其它部位出血倾向; (3)明显多发性栓塞现象; (4)顽固性休克伴其它循环衰竭症象,常规抗休克治疗无效。 肝素抗凝治疗迄今仍是终止DIC病理过程,减轻器官功能损伤,重建凝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抗 凝 治 疗肝素治疗的注意事项(1)肝素治疗的禁忌症 (2)肝素血液学监护最常用者为APTT, APTT为70100秒为最佳剂量,如采用凝血时间(CT)不应超过30分钟或PT为3040秒。(3)肝素过量的处理: 肝素过量的副作用在于出血,临床多见于肾脏及消化道。肝素过量用1mg鱼精蛋白中和1mg肝素,静脉注射,于510分钟内注完(4

6、)停用肝素的指征:诱发DIC的原发病已控制或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接近或已正常。 感染性DIC,重症肝病DIC及新生儿DIC等,肝素使用尚存在争议。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 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较普通肝素弱,而 抗栓作用较强的特点。出血并发症少于普通肝素。血浆半衰期较长,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剂量:75150IU/kg.d,一次或分两次皮下注射,连用3 5天。 在DIC治疗时,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应用选择的问题,一般认为:(1)预防DIC和治疗慢性或代偿性DIC时低分子量肝素优于普通肝素;(2)DIC在短期内发生,已有大量凝血酶形成的急性或暴发性DIC,普通肝素应用较好。抗凝血酶I

7、II (AT-III)AT-III:约80%的急性DIC患者AT-III水平消耗性降低。这既可降低人体抗凝活性,加速、加重DIC病理过程, 也导致肝素治疗效果不佳及增加出血并发症。因此适时适量补充AT-III, 是DIC 治疗中的关键措施之一。每次用量15003000U (40-80u/Kg.d), 持续静脉滴注, 每日2 4次, 根据病情连用57天。同时加入肝素5001500U , 有助于提高抗凝效果。无AT-III制剂时可用新鲜血浆替代。血浆按每ml含AT-III 2U 计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补充 此项治疗措施几乎所有急性DIC的患者均有需要。新近的观点认为,在活动性未控制的DIC患者,输

8、下列成分是安全的:新鲜全血、新鲜血浆、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1)患者有较严重的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减少之确切证据。(2)已行清除病因(包括去除诱因)及抗凝治疗,DIC未能得到良好控制。(3)近来有学者认为某些原发病易于迅速消除的DIC患者,如病理产科及外伤等,或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治疗之患者,可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通过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亦可使DIC得到有效控制。 适 应 症(1)新鲜全血:每次输全血800-1500ml(2030ml/Kg)每ml血加入510u肝素(即肝素化血)。对于合并失血者更适合。近来已少用。(2)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较全血增加一倍。每次10-15ml

9、/Kg,每毫升血加入2.55u肝素。(3)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量同上,可提供DIC 时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和AT。全血和血浆冷沉淀后的血浆冷沉淀后的血浆(CSP): 冷沉淀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因子、因子III、vWF 因子及纤维结合蛋白,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DIC 的治疗,特别是纤维蛋白原20109/L,纤维蛋白原1.0g/L,但亦有人认为使血小板50109/L,纤维蛋白原1.5g/L更为安全。若未到上述水平,应考虑继续适当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疗效判定 异型输血后的诊断与治疗原 因 1. ABO血型不合 在异型输血而引发各种溶血反应中, 表现最为严重的应为O 型血液

10、者被输入AB 型的血液, 即“完全性抗原”的异型输血。 2. Rh血型不合 Rh (- )患者输注Rh (+ )血制品。发病机制1.异型输血后的溶血反应( HTR) 是输入血型不合的血引起的即刻免疫反应,属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导致溶血、黄疸现象。2.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和白细胞,触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因大量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堵塞,体克、脱水、DIC 等引起肾血流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因大量红细胞破坏而出现贫血。临床表现全身寒颤面色紫绀躁动不安神志模糊手术野渗血酱油色尿液血压进行性下降预 防1. 查对血型和交叉配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是输血安全的根本保证2.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 在全麻下输入异型血, 手术区严重渗血、血压下降、酱油色尿液为主要表现治 疗(一)1.立即停止输血, 静注地塞米松10mg或氟美松40mg 。2.立即复查血型,合同型血,快速输入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3.防治DIC: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适时抗凝、输入血小板、冷沉淀等。 治 疗(二)4. 纠正休克:积极补液扩容,及时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平稳,血管活性药物以间羟胺为主,应用根据血压变化情况逐步减量, 开始时的最大用量为7. 6mgQh , 停用前的维持用量为1. 0mgQh。应用阿托品、654 2,改善了微循环。5.保护肾功能:大量输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