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第23课教案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景色的特点,绽开联想,体会爱恋乡村景色、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起看看人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第23课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第23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景色的特点,绽开联想,体会爱恋乡村景色、喜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主选择宠爱的形式进行习作提升,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品词析句,感受乡村四季景色之美,体会对家乡深深地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法,进行随堂习作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师:轻轻地推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的回忆,感受他细腻的笔触,共同到《窗外》这篇美丽的散文中连续“析词句,品写法”。
二、复习词语及写作挨次。
1、齐读词语。带着情感,读出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挨次描写窗外美景的?(板书:春、夏、秋、冬)
三、品词析句,探究重点。
1、出示自学提示,汇报方法,同学自学。
2、汇报沟通,老师点拨。
a、春季
点拨:1、春天里,农夫们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
(出示图片)师:雨中耕田,播洒盼望,让我们感受这份清爽、自然。指导朗读。
2、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
(同步课件演示“抹”的动态过程。)老师语言渲染:大地刚刚睡醒,在春雨的滋养下,细嫩的草叶渐渐伸展娇巧的腰身,它像一位柔情的画师,轻轻地、匀称地将薄薄的绿色抹在田野上,送给我们一幅如诗的画卷。所以说,“抹”字用得非常精确 ,它给田野的变化给予了一种布满生气的动感。看着这种变化,你是否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把这句话变成一句诗吗?(草叶又抹田野绿或草叶又绿田野上)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中,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指导整段朗读:春雨如丝,像给农夫披了一件蝉丝衣。水牛闲适地在田间耕作。细嫩的草叶将飘逸的绿色抹在田野上。你坐在窗前,嗅到的是泥土的芳香,听到的是鸟儿的妙音。这是一幅多么奇妙的春景图哇!让我们到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畅游一番吧。(想象读)
过渡:窗外的春季美如画,(板书:春之美)窗外的夏季又有怎样的趣味呢?
b、夏季
点拨:1、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玩耍,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
(出示图片)师:金色的夕阳,金色的小溪,金色的孩子尽情玩耍,现在,你就置身于这金色的世界,自由玩耍,你的心情怎样?(快乐、兴奋)读出你的快乐、兴奋。(指名读)
过渡:夜里就更好玩了。
2、课件出示: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似乎在和我们捉迷藏。(齐读)
师:伫立窗前,感习习微风,听声声蛙鸣,赏萤光闪闪,看星星刺眼。这静中有动的情趣在胸中流淌,谁情愿读出这种情趣?(赛读)
师:窗外的夏日是布满趣味的,(板书:夏之趣)让我们再去体会一遍这夏之趣。(男女生对读,男生读暮色中的部分,女生读夜里部分。)
过渡:窗外的秋天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同学汇报,老师出示图片及文字,一齐读出秋天的喜悦,(板书:秋之喜)边读边想象那五谷丰登,欢声笑语的喧闹场面。
过渡:白雪掩盖的冬日会有怎样的情趣呢?
同学汇报,老师出示课件。评读。
点拨:通过母鸡、小鸡、公鸡的对比描写,写出了乡村冬日的独特韵味,同学们想一想,冬日乡村还会有什么小动物在外面活动?
老师出示大鹅和鸭子图片,同学看图片,发挥想象,为的冬之韵续编。
(例:几只大鹅正在进餐,一只威猛的大鹅时而进餐,时而引吭高歌;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像士兵一样在窗外巡逻。)
四、总结写法,升华主题。
1、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抓住景物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从前乡村的春之美,夏之趣,秋之喜,冬之韵。思绪由遥远的从前回到现实,不禁感慨道:同学齐读最终一节。(板书:古朴漂亮)
2、过去的乡村已变为城市,面对此情此景,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深深地怀念)
3、窗外有太多的风景,曾日日与相拥,这份美妙的回忆,这份浓浓的深情,已在心中注入永恒,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一起读读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在品尝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板书:首尾照应)
4、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总的概括,中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详细写,也就是分写,这种结构方式叫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它会使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楚。
五、拓展阅读。
1、抓住景物特点也是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法,下面我们就再读一篇这样的美文,请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赵俪婷来读,其他的同学思索:抓住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乡村窗外的景色是清爽自然的,那么城市中窗外又有怎样的景致呢?
默读《窗外》,思索:这个小伴侣家的窗外有什么样的风景?
3、还有一位小伴侣,他家窗外有一片竹林,让我们快到这片竹林中看看吧。
自由读《窗外的竹林》,用直线画出小敬佩竹子的缘由。
六、习作提升。
1、师:刚才我们阅读的三篇文章,有两篇是和我们差不多大小伴侣写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当回小作家?老师也想一显身手。(课件出示诗化《窗外》)指名读。
2、出示习作要求,同学自主选择,动笔习作。
3、展现习作。
七、结语:窗外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心,爱家乡、爱大自然、爱身边一切美妙事物的心。只要你拥有这颗喜爱之心,你的生活就会无限精彩。(出示课件)
人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第23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致、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
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致、耐人寻味的结尾。
教学难点:
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早晨我们打开窗,会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夜晚我们打开窗,又会看到灯火阑珊的都市,今日我们要打开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到的却是一段漂亮的谎言,一起感受人间的善恶美丑
二、赏析“窗”的美点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在了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上,不久入选了中学教材,受到广阔读者的欢迎可想而知,他肯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的学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小说的亮点,通过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请看大屏幕上我为大家提示的亮点(题目、写法、结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一一赏析亮点
1、题目。
小说为什么以“窗”为题?
明确:《窗》更简洁含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绽开,一语双关,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灵之窗(美妙、丑陋),以窗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以后同学们在给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也应当像《窗》一样,精炼、含蓄
2、写法。
(1)对比。
人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乐观和善、喜爱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残忍、卑劣丑恶(恶、丑)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亚也说过:“任何一只猛兽也有点恻隐之心”小说中的不靠窗病人连一只猛兽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风景美丽。
不靠窗的人:秃墙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写景色特别美丽,布满生气活力,幸福美妙我信任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和我一样对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响,接下来请大家在我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这些美妙吧!
小小说一般惜墨如金,这篇小小说为何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写窗外的美景呢?这些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节进展上有什么好处?
明确:更能够突出靠窗病人为病友苦心着想,说明他心地和善,道德高尚小说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漂亮谎言在自己病重的状况下,还竭尽全力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见他有一颗美妙的心灵由于一个心灵里没有美景的人,不会也不行能编造出如此生动丰富的美景公园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我们越信以为真,就越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造成了一种落差
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非常突出对比手法,形成了剧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无比赞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无情地嘲讽和鞭挞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们在《孔已己》和《范进中举》中已学过对比手法,盼望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擅长运用对比手法,增加文章表现力
(2)一波三折精确 地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过程。
享受——艳羡——嫉妒——恨——取代
3、结尾。
本文的结尾奇妙在何处?
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心灵的震撼和思索的余地这个结尾正是文章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这正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美国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许多文章都具有这个特点,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他的《最终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进一步品尝这结尾的无穷魅力
(1)假如给《窗》的结尾再加两个字,你们猜我会加哪两个字?“活该!”这是高中时代学习的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最终一段,一个词成一段,多么有力和痛快今日被戴婷婷同学借用到《窗》的结尾,由此可见,同学们要多读书,多看书,这样就能在关键的时候将自己所学都用上了
(2)假如结尾改为“他看到的是一幅幅怡人的美景”这样的结局仿佛就告知人们做一个损人利己的、见死不救的人是有善报的,是有好结果的这就违反了世人的正确的道德观
三、畅所欲言说感悟
假如我要大家在你们的微博上每个人发表一条学完《窗》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我的微博:我们往往能够分担别人的苦痛,却经常不能忍受别人的幸福,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嫉妒之火就会熊熊燃烧远窗人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我们该怎么抑恶扬善?
四、老师赠言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熟悉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净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布满生气的、美妙、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查找漂亮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妙!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五、回顾目标
1、题目含蓄简洁。
2、运用对比手法,增加文章表现力,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4、结尾要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学会写作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原来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请大家发挥想像力,续写一段情节,要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愿思。
板书设计:
善、美风景美丽
对对
比窗比
恶、丑秃墙一堵
人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第23课教案3
教学目标
★会识瓣、芳、菲、寨、访、酒、支,会写脆、芳、访、酒、味、支。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美妙景象,并会有感情的朗诵。
★让同学对本文产生宠爱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预备
★课件,生字卡片;配乐磁带或光盘。
★布置同学预习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活情感
1、用实物投影展现几幅山村秀丽景色的图片,从视觉上充分感受山村自然风光的淳朴、漂亮。
2、观赏了这么漂亮的风景,你想说些什么呢?你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自由谈谈)
谈话:在从山里回来的路上,回想着在山里的所见所闻,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歌便诞生了。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一)自由朗读诗歌,给诗歌分节。
学习第一小节
1、第一节诗歌是围围着什么情感来写的呢?(“心头甜又美。”)
2、是什么使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读一读,找到有关的语句画一画。(风儿香、鸟声脆、满身的花瓣多芳菲、蜜蜂随我飞。)
3、带着这种甜蜜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自由练习——指名读——随机范读指导——生再读——齐读
自主学习其次小节
1、出示自读提示:
(1)朗读其次节诗歌,说说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从山里回来,为什么“心头醉微微”?
(3)想象一下,在山里还可能看到了什么,经受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分小组根据自读提示自学,并争论。
3、汇报争论结果。(老师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表扬、确定和鼓舞。语言要简短、切中主题。)
4、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其次小节。
5、指名读,师随机指导。
6、配乐朗读全诗。
三、进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暑期补习计划
- 中学健康生活方式推广计划
- 家庭教育素质拓展计划
- 2025年非营利组织资金使用问题及整改措施
- 房地产开发合规性执行计划
- 六年级课外拓展训练计划
- 五子棋比赛组织与活动计划
- 初中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计划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李哥庄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慧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B
- 麦克维尔冷水机组使用说明书
- 汽车保养与维护实操考核
- JJG 475-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高清现行)
- 小麦胚芽知识问答
- 战略方法论三层面法和财务模型课件
- 装表接电课件(PPT 86页)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Q∕GDW 12158-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大活动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规范
- 链斗技术规范书
- 船舶应急部署表及船员应变卡
- 尔雅《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00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