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_第1页
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_第2页
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_第3页
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_第4页
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机械安全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TechnicalsafetymeansthatthepursuitoftechnologyshouldalsoincludeensuringthatpeoplemakemistakesTechnicalsafetymeansthatthepursuitoftechnologyshouldalsoincludeensuringthatpeoplemakemistakes(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第第页工作面绞车对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备注:传统安全中认为技术只要能在人不犯错误时保证人安全就达到了技术的根本要求,但更进一步的技术安全观对技术的追求还应该包括保证防止人犯错,乃至在一定范围内缓冲、包容人的错误。备注:传统安全中认为技术只要能在人不犯错误时保证人安全就达到了技术的根本要求,但更进一步的技术安全观对技术的追求还应该包括保证防止人犯错,乃至在一定范围内缓冲、包容人的错误。一、工程概况

121106工作面现已回采结束,工作面综采设备需进行撤除。根据矿领导决定由我队对该面设备进行回撤,因121106工作面工作面存在反坡,打运液压支架时需使用两部SDJ-32T慢绞进行对拉作业,为安全、快速、优质回撤液压支架,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以指导施工。

二、施工方法

1、对拉绞车的型号、钢丝绳直径、基础形式必须相同,确因特殊情况需使用不同规格的对拉绞车时,主运绞车型号要大于留绳绞车。

2、开车前绞车司机负责对慢绞稳固情况和制动装置、缠绳状态、慢绞的完好状态、开关、操作按钮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设备状态完好后方可作业。

3、切眼对拉的两部SDJ-32T慢绞打运时,两个绞车司机要相互配合好,保持两台绞车的运行速度同步,绞车在运行过程中司机必须密切观察钢丝绳缠绕和放绳情况,防止车速过快或过慢,放绳时钢丝绳要保持一定的松紧度,拉车的司机观察拉力过大时应停车2~3秒钟后再进行拉车。

4、若因绞车型号不一致不能保持打运速度一致时,切眼下口SDJ-32T绞车的速度随上平台处SDJ-32T慢绞(主车)速度变化而变化,切眼下口SDJ-32T绞车拉车时,前半段(120m)正常拉车,后半段发现钢丝绳劲大时点拉绞车,以防止两台绞车在运行中滚筒盘速度变化造成死拉。

5、对拉绞车两端绞车窝内应设置载波及语音点铃进行通讯,信号要齐全完好,绞车运行过程中发现钢丝绳、连接装置、慢绞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打点停车处理,处理完毕后方可作业。

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加强顶板管理,班长或跟班队长必须对打运范围内的顶、帮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找尽顶、帮的浮矸、危岩和开裂浆皮,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打运。

2、找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找顶工具使用6分镀锌钢管加工,分别为2m、3m、4m三种长度规格,一头制作成斜尖形。

(2)找顶工作应有2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1人找顶、1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并保持退路畅通,找顶前要看好退路。

(3)找顶应从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找顶要由上向下、先顶后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有其他人员进入。

(4)找顶人员应戴手套,找顶时应防止矸石顺杆而下伤人。

(5)顶帮遇有大块煤矸断裂或较大面积离层时,要由外而里,顺着裂隙、层理慢慢找下,不得强挖硬刨。危岩、活矸未处理完时,严禁在该地点进行其他工作。

(6)找顶时,应设专人观察顶板,找顶处下方严禁有人逗留、通行或作业,且观察顶板的人员应站在找顶人员后侧方向。

3、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上班必须向下班交接清楚,做到交接清楚。

(二)、绞车对拉安全技术措施

1、绞车司机、扒钩工、信号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每班开车前由绞车司机负责对小绞车稳固情况和制动装置、缠绳状态、小绞车的完好状态、开关、操作按钮等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好严禁走钩。

3、对拉绞车司机在操作时,精力要集中,按信号开车与松车,互相配合,两台绞车运行速度必须保持同步,严禁不带电松车或开闸放飞车。

4、对拉绞车运行时,绞车运输线路范围内严禁行人或人员停留作业。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5、对拉绞车的型号、钢丝绳直径、基础形式必须相同,确因特殊情况需使用不同规格的对拉绞车时,主运绞车型号要大于留绳绞车。

6、对拉绞车之间的实际距离严禁超过使用绞车滚筒的容绳量。

7、相互对拉绞车的两个钩头都必须使用正规钩头,符合标准要求。

8、对拉绞车与车辆之间及车辆与车辆之间连接,都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连接装置,并要正常按规定使用合格的保险绳。

9、使用对拉绞车要规定好明确的使用联系信号,三班统一使用,不得随意改动。

10、对拉绞车司机必须是操作熟练,业务技能高的人员担任,并相对固定以保证相互配合默契。

11、司机在打运前要相互沟通,联系好注意事项,在打运中,两人要密切配合,精心操作,确保安全打运。

12、在绞车运行过程中发现钢丝绳、连接装置、慢绞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打点,停车处理,处理完毕后方可作业。

13、使用对拉绞车的巷道按要求装设齐全可靠的安全设施。

四、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

1、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2、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

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二)、相关规定及防治措施

1、煤矿粉尘危害防治

(1)、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

粉尘种类

游离SiO2含量(%)

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煤尘

≤5

5.0

岩尘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尘

<10

1.5

(2)、防尘管路应铺设到所有可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管道的规格应保证各用水点的水压能满足降尘需要,且必须安装水质过滤装置,保证水质清洁。

(3)、施工时,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4)、每圆班对整条巷道进行洒水灭尘一次。

(5)、加强个体防护,对井下有粉尘的地带,坚持使用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以控制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2、煤矿噪声危害防治

(1)、煤矿作业场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煤矿作业场所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2)、近距离接触噪声源人员,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规定要求,实际施工中可通过互换岗位、班中休息等方法进行调节。

3、煤矿高温危害防治

(1)、煤矿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2)、应当实行通风降温,采取减少风阻、防止漏风、增加风机能力、加强通风管理等措施保证风量,并采用分区式开拓方式缩短入风线路长度,降低到达工作面风流的温度。

(3)、局部热害严重的工作面应采用移动式制冷机组进行局部降温,局扇前方设置制冷风机直接降低新鲜风的温度;

(4)、施工地点须24小时备有防暑降温药品,并不定期检查药品的存放情况以及药品的有效期限,过期药品严禁使用。

4、煤矿职业中毒防治

(1)、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限值如下:

化学毒物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二氧化碳CO2

0.5

硫化氢H2S

0.00066

(2)、加强施工地点通风,采用通风的方法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3)、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4)、经常检查和测量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对超过《规程》规定的有毒有害气体,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通风,进行处理。

五、避灾路线:

(一)、施工中坚持四条灾害处理基本原则

1、避灾应急原则:灭、护、撤、躲、报。

2、发生煤尘、瓦斯、火灾灾害时应急措施:

工作面发生煤尘、瓦斯、火灾灾害时,一定要镇静,不要惊惶失措,所有人员应迅速戴好自救器,按照就近进入新鲜风流侧的原则迎风撤退,根据灾害地点的火情状况,靠近事故点回风侧人员,应尽可能避开火势绕过火点,进入新鲜风区域中。

3、发生突水预兆和发生水灾事故后的应急措施:

工作面出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工作,采取措施报调度指挥中心,打钻时钻杆出水,严禁拔出钻杆。发生水灾时必须就近向高处撤离,应立即向矿调度指挥中心汇报清楚水情,由矿监控指挥中心负责通知受水害威胁地点及附近工作人员,按避灾线路撤到安全地点。

4、发生冒顶事故的应急措施:

工作面一旦发生冒顶事故,班、队长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自救、互救,同时应立即清地向矿调度指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

(二)、避灾路线

当施工地点发生煤尘、瓦斯、火灾及突出事故时,所有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随身携带的自救器,按照以下路线撤离现场:

1、避煤尘、瓦斯、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时,人员应立即戴上自救器,并按下面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假想事故地点→121106工作面撤架通道→121106胶带顺槽→1211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