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通用十三篇_第1页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通用十三篇_第2页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通用十三篇_第3页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通用十三篇_第4页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通用十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通用十三篇篇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重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P45/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二.探究新知1.用你的已有知识来分析、评判一下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是一样的,但小丁丁画得更直观,更容易看出。(2)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有。表示什么?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省略不重要的数据,能更清晰地反映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2.观察两幅统计图,说说使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小丁丁的图更精确更清晰。3.你能否预测以下小亚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去空白部分。[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并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对小亚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推测。三.巩固练习1.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病人在XX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2.某地区1991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转变情况如下图: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2)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某地区~20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4)你还能明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明]:通过几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较好的了解。通过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自身这几天的学习作出一个自我评价。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篇2: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意图]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条形统计图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2)新芽书苑XX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1)上虞电影院20(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2)百官镇一农户96~年人均收入统计图。二.展开:(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3.学生尝试绘制。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三.应用1.出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B、你能明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对比练习: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B、你有什么建议?3)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四.总结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五.课外作业篇3:《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2.能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教学重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问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昨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小胖是气象爱好者,他对上海某日的气温变化作了统计。2.课件出示:P44/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二.探究新知1.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你有什么疑问?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问题2:这是每隔几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到的折线图?问题3:纵轴表示什么?问题4: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几℃?2.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问题1: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补充:气温最低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问题2:气温是从几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几时开始下降的?问题3: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问题4: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问题5:几时到几时气温没有变化?问题6:这天有几个小时气温超过9℃?3.除了以上这些,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问题7:你能估测出这一天大约属于哪个季节?早春、晚秋4.折线统计图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分析。[说明]: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信息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明确提出更多的问题,提升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出示:模仿刚才的分析,试着分析这份统计图(先小组讨论):(1)统计内容:xx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2)统计图类型:折线统计图(3)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2.你还能明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说明]: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四.课堂小结学习了两天的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受?篇4: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型是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课题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本课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新课标中对统计明确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情感目标: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通过对东营市各项资料的分析与认识,加强环保教育,提升环保意识。学情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这是我将采用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以下4个环节: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引入素材单一,以书本引例为主,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了有关东营市小型汽车拥有量的数据,将它作为导入素材,不但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来源于我们身边,还能增多学生对东营市发展变化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统计图表,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这是学生的完成的情况,这又是在传统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而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将自身的智慧、成果展示给大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励他下面的学习。二.通过对旧知的的复习,我们进入了下一环节:新知的学习。有数据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死板”,以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倾听为主,使学生丧失了83%的知识来源,因此,在这里我将“不动”的折线统计图,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它的绘制过程演示出来,利用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突出折线统计图的构成——点线及连线的起伏,为难点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比教学,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小组讨论的结果,由组长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给大家,并给予解说,利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展现自我和小组智慧的机会;从学生的讨论总结内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见,课件演示的作用明显。三.接下来进入第3环节:寻找新知,利用新知。在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体的强大作用,我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制成课件,当学生举例时,一一呈现出来,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利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网络搜集到了5项有关东营市的环境及基础建设方面的数据,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融入到课件中,利用贴近自身生活的、丰富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利用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训练突破第二难点。发挥多媒体环境下内容丰富、容量大的特点。如第一题主要练习折线的起伏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转变第二题通过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预计将来气温的转变趋势,培养学生的合理推测能力,并结合下面三道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四.总结,布置作业。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总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丰富的内容、高容量的练习更能让学生迅速的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实物投影仪的应用,更为师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动”、板书的“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体现在学生面前。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篇5:折线统计图的教案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一.重视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升与发展。学生分析: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因此,有关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4.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六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练习卡、方格纸、彩笔课前活动: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的远,还是双手投的远?师:究竟谁的想法合理呢?请同学们试一试,并收集小组单手、双手投球的数据。制统计表(学生开始投球游戏,做好记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课外,同学们做了投球游戏,那结果是什么呢?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统计的?生1:统计表。生2:用统计图。教师:用哪个方式好呢?生1:统计表。生2:条形统计图。二.展示作品,评价交流:教师:请同学们来展示小组的统计方式。同学们来看看哪种方式更好。(先展示统计表再展示统计图)生1:统计表方便操作。(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表)生2:统计表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单手和双手的差别。教师: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的数据呢?(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整理后共有五种情形:第一种将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两幅条形统计图;第二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小组所有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第三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第四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个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挨在一起;第五种在同一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教师:请同学们评价,哪幅统计图既美观又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第五种比较起来最方便,形象直观。教师:我们把像第五种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三.优化统计图:教师:请各小组修改统计图。教师:谈谈从你们组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一边展示自身组的统计图一边说)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的远。四.巩固练习:1995—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1.把作业纸上的统计图补充完整,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和老师。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明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五.回顾总结: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2.收集一些报纸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看能获得那些信息。篇6:折线统计图的教案目的要求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重点难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先自身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学生可能答: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互相补充。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转变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三.制作折线统计图。完成“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2.制作统计图。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3)制表日期和单位。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四.综合利用。1.想想做做第1题。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2.想想做做第1题。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例如?(让学生尝试说说。)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身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身的分析情况。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五.课堂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2.布置作业:1)补充习题2)将自身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身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六.补充: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篇7:折线统计图的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教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二.教学实施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因此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身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身的建议。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三.思维训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篇8: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第二课时)课

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科书第77—78页的练习十三第2—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在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的分析、比较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概念,培养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加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时间2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思考一.谈话引入。师:能说一说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吗?在生活中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利用?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练习。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1)

看图观察。2)

指导回答与分析。师:那种电话的用户多?呢?那种电话的用户增长速度更快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那一年开始,移动电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固定电话?2.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图下问题。2)

指名回答师问: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见增长幅度最大?计算机呢?你是怎样很快看出的?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想到了什么?追问:这些数据说明什么?3.完成练习十三弟4题。1)

看图观察。2)

指导回答问题。师问: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水仙花的芽和根的生长速度怎样?为什么压的生长速度比根慢一些?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图下问题。2)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问:横轴与纵轴各表示什么?这两架飞机各飞行了多少秒?哪一架的飞行时间长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图上看,起飞后10秒甲飞机高度是多少米?乙飞机呢?起飞后第几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多少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起飞15秒至20秒乙飞机的飞行高度如何变化?说明飞行状态如何?5.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1)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2)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评价。3)

师问:这两条折线分别表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两条折线的?完成后还应注意什么?这两个城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分别在几月份?最低呢?从统计图中,还能看到什么?你还能明确提出什么问题?6.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在小组中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三.课堂总结师: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利用,人们根据它可以对很多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判断和推理,同学们学好它对自身的帮助较大。篇9:怎么写折线统计图的教案怎么写折线统计图的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统计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社会中,数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它的发展趋势。统计的教学不但仅是让学生绘制图表,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据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类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统计意识。学情分析:在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在此基础上又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课时的学习将为上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转变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明确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2.通过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利用迁移让学生经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教学难点:感悟并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转变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法学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2.学法:自主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永嘉的有很多美丽的景点,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龙湾潭。示龙湾潭图片,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刺激好玩,吸引了很多人们前去游玩。二.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篇10:《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例1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转变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身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转变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三.完成练一练统计身高。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例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身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学生独立将自身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身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身身高的转变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四.综合利用练习四第1.4题五.课堂总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篇11:《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利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加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XX月10日:27℃;XX月12日:15℃;XX月14日:12℃;XX月16日:21℃;XX月18日:25℃;XX月20日:26℃。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转变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XX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XX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较大。)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较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1.读懂图意。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提问:表示XX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XX月18日呢?2.数据分析。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出示问题: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全班交流,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3.小结。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转变情况。)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1.制作统计图。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2.数据分析。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五.实践利用,课外延伸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要求同学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多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同学活动,教师参与。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对照表(略)。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