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疯狂专练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导航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疯狂刷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D.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2.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没厂欤!这表明洋务深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A.因目的明确具有垄断性B.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旨在抵制西方列强侵略D.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3.下表为清朝晚期中国茶山产销情況统计表,这反映的实质是 ()

时间植茶面积年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2—1837年521260.520060.51861年625312.5202.51101871年819409.5202.52071886年934.5567.46205362.46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近代中国対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晚清中国茶叶生产深受世界市场影响D.晚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4.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下表可以推知 ()A.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是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5.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最,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姓名任职情况职衔、功名盛宣怀1885年任轮船招商局督办曾任津海关道监督张翼1892年接任开平旷务局总办候补道员衔杨宗翰1891年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翰林院编修袁大化1890年继任漠河金矿总办候补知府郑观应1880年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候选郎中——(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整理)A.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B.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C.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D.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6.学者吴承明说:“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也有严重曲折。国家统计局把新中国成立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 1936年是实事求是的。”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A.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C.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D.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获得重大突破7.下表是《中国工业分布统计(1933年)》(郑友撰《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840-1948)-史实的综合分析》)。该图表()部门工厂数(家)生产值国币(千元)%纺织85987929112.4食品、卷烟、饮料54754846326.4皮革、橡胶99442432.1服装16874811.8化工(火柴、肥皂等)184902004.4纸张和印刷269585952.8电、水、煤气66627239113.1其它6611456587.0总计84502076822100.00A.说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C.体现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特征D.揭示出近代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8.下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状况得益于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B.维新派措施逐步实行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9.下图为近代中国三种资本经济的资本投入曲线图。该图反映了A.官僚资本长期打压民族资本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日益深入C.外国资本保持着绝对优势D.民族资本一战时期发展最快10.1913年国内外煤、面粉在中国市场比例(如下表)。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C.一些行业可见帝国主义侵略特征D.民族工业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徐泰来在《洋务运动新论》中说:“虽然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掌握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由此可推断出()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汉族地主的排满情绪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材料表明该企业()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发展初期重视技术引进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持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年份1875年1905年1919年1931年比重78.1%78.7%65.53%61.6%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下表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年份棉制品棉花面粉交通器材机械191310.30.51.80.81.419361.53.80.55.66.4由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轻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17.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18.下图为1922~1936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922~1930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1930~1936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1931~1936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D.1922~1936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19.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于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20.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A.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B.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C.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D.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21.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22.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A.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 B.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23.表2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据表可推知,当时 ()表2时间公吨银两每吨银两1913年125303957588676.421914年121087927965976.641915年828188601684103.861916年9437214011269148.471917年8027612566977156.551918年9251918130957195.97——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 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24.表1:1868年中国进口洋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价格对比 (计价单位:匹)()通商口岸价格内地城市价格镇江2.19—2.24元淮安2.30—2.35元上海2.17—2.20元苏州2.23—2.30元汕头2.95—3.10元潮州3.10—3.20元表1中的地区差价A.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 B.导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C.反映了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D.密切了国内外经济联系,开25.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开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参考答案高考导航1.【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 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答案】B2.【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 D项。【答案】B疯狂刷题1.【解析】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实业救国”思想与题干无关,故 B项错误。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故 D项排除。【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体现的是政府对洋务企业的保护,体现的是因目的明确具有垄断性, 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做法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B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求富,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属于洋务企业的间接影响,C选项排除。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 D选项排除。【答案】A3.【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前期茶叶产销情况的变化,内销数量基本稳定,而外销数量则大幅度增加,体现了当时茶叶生产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故选C项。表格单纯列举出茶叶的出口,没有和其他出口商品进行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表格只是体现出内销和外销的比较,并不能说明近代中国対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错误;晚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不能体现出材料的实质问题, D错误。【答案】C4.【解析】表格内容没有反应与洋务运动的联系,故 A错误;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 1895年后,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 C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都使用机器生产,产生于沿海或通商口岸,由此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故D正确。【答案】D5.【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用封建官吏来管理洋务企业,而这些人大多具有商人的背景,但不管是官职还是商人身份都是封建性质的,他们没有接触到相关近代化的管理,说明当时洋务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经验。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很多洋务企业都由官员来管理,但没有体现出促进企业发展,排除; B项,材料看不出洋务企业是否受到列强的控制,排除; 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盛宣怀等人都有官职,没有看出官督商办是主要的管理方式,排除。【答案】D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些学者针对有关“民族工业在‘黄金时期'以后不断陷于危机和萧条”的传统见解,论述了二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认为三十年代出现了衰退和破产;也有学者更进一步强调1920-1936年间是旧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吴承明认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有严重曲折,但即使在这种时代也有它发展和进步的一面。他认为国家统计局把解放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1936年是实事求是的,从他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测算当中可以看出 1936年前近代经济是不断地发展,因此这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起伏,故B选项正确;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36年前近代经济是不断地发展的信息,没有涉及到经济结构的问题,故 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吴承明的一段话强调了中国1936年期间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没有涉及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的信息,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7.【解析】从图表数据来看,该时期工厂和产值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领域,体现了近代中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畸形发展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图表中数据表明工厂数和产值主要分布在轻工业方面,不能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D项,从图表数据只能表明工厂数和产值主要分布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当时其他经济成分的相关数据,不能得出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近代工业是否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答案】C8.【解析】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均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 D项。A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维新派的措施主要是戊戌变法,已于1898年失败,排除;C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答案】D9.【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官僚资本一直保持在民族资本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一直被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挤压,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种的资本投入,没有体现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的优势在1936年时逐渐消失,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 1914年7月—1918年11月,此段时间内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增长幅度基本一致,故 D项错误。【答案】A10.【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速度,故排除 A;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与史实违背,排除B;据材料可知,外商在中国所产煤和面粉在中国市场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侵略特征,C正确;经济结构变化需要观察国民经济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材料没有完整展现这一内容,故排除 D。【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国资本的控制,故 A项错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是军事工业,而材料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民用工业,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从英国和美国引进技术可以看出其发展初期重视引进技术, 故C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引进外国技术并不是受到外国企业的扶持,而是这个企业重视引进技术,故 D项错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 C项正确。【答案】C【解析】表格表明棉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 60%以上,说明其仍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表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 A项正确。【答案】A【解析】清政府由积极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 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反映了财政极度紧张,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答案】D【解析】观察表格,根据题目中“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例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正确。答案】C【解析】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入华北、华东地区,为避免民族工业落入敌人之手,保存经济、国防实力,沿海和临战地区的工厂被迫陆续内迁,故选 C项。【答案】C【解析】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1929年华商纯利率高于日本,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国企业也受到了影响,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纺织企业发展受到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不合题意,故 C项错误。【答案】D【解析】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出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 C项正确。【答案】C20.【解析】据材料“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可知我国进口总额不断增加,出口工业总额逐步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我国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说明我国贸易逆差严重,排除 B项;据上表可知,我国贸易逆差严重,排除C项;依所学,我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排除 D项。【答案】A21.【解析】“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体现了中国茶叶在英国的销售情况,说明中国茶在英国遭遇到竞争压力,故选D项;“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无法判断英国对茶叶的需求情况,排除 A项;“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无法看出贸易壁垒的证据,排除 B项;“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只能说明英国对华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