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基行业专题报告:植物肉技术要求高_吸金又吸睛
1、植物肉存在技术壁垒,市场竞争激烈
1.1、植物肉技术门槛高,欧美工艺领先
目前植物肉使用的植物蛋白主要为大豆蛋白,其他还有豌豆蛋白,小麦蛋白,绿豆蛋白,真菌蛋白等。植物蛋白的制作流程为:1)对植物蛋白面粉的预处理,2)将处理后的面粉的塑型为条状,3)将面粉与各物料混合挤压使得蛋白质变性,并同时高速送出,4)放入磨具冷却成型,5)植物蛋白精加工。
当前全球各大植物肉厂家,在技术上的研究方向大多分成三大类,分别是植物蛋白纤维化加工,大豆血红蛋白的生产和植物肉的染色工艺,相关风味物质的合成与应用。其中,风味物质的合成是当前技术竞争的重中之重。根据与植物肉业内人士沟通得知,植物肉的所使用的豆类蛋白天然具有腥味,制作过程中的染色剂、改良剂等成分也会影响口感。而后期所添加的风味物质能够有效掩盖上述不良味道,并使其接近肉类的口感,因而对于产品的成败至关重要。目前BEYONDMEAT的最大技术优势便是其经过了长期市场考验的风味物质配方,能够打造出最优良的口感。
时至今日,大多数国内植物肉厂商采用干法拉丝蛋白生产。但此种生产方法在蛋白拉丝成型时,会因为挤压干燥,产生膨化效果。做出的成品质地干脆,复水之后会变得柔软,类似泡发后的炸猪皮依然有海绵质感,和真肉差距较大。而目前欧美的植物肉品牌大多已采用更为先进的湿法拉丝蛋白的方式加工植物肉。这种方法在喷头前添加冷凝装置,完全不用担心成品的膨化效果,同时可以把植物肉的原材料包括食用油、纯麦和水放在一起生产,产生类似真肉的质地。目前国内厂商正积极研究湿法工艺,争取未来3-5年完成技术的转移。
但国内的植物蛋白厂商并非在技术上全面落后。各家公司在某些环节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技”。例如全球豌豆蛋白最大供应商双塔食品便开发出了“新干法工艺”,通过在后期引入酸浆法,在离心后的“污水”中二次提取豌豆蛋白,将原提取效率增加5%,据悉比国内主流竞争对手的生产效率提高7%-8%,比国外竞争对手提升约4%-5%。初创公司HeyMaet的研发团队通过优化现有的TG酶交联凝胶体系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开发了酵母提取物,减少了盐分的添加,并通过其中游离氨基酸和小肽来刺激食用者的味觉感受器,产生富有汁水和油脂的体验。同为初创公司的星期零则开发了植物脂肪酸定向氧化技术,使得植物油脂也能拥有动物油脂般独特的风味与香气。
各国的植物肉研究实力
从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来看,经过2020年3月对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和人工剔除,国际上在植物肉领域研究取得相当成果的除中国外均为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发表的植物肉论文总数在全球范围遥遥领先,达到了66篇,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德国(35篇)和第三位的荷兰(33篇)。中国排在第四位,达到19篇,与加拿大(18篇)相差不大。从统计数据可知,植物肉相关的研究机构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排名第一位的是位于荷兰的全球顶级农业&食品业研究型高等学府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相关权威论文数达25篇。第二位的是位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达到11篇。第三四位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自然科学领域颇具盛名的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达到8篇和7篇。
从相关专利的角度来说,经过2020年3月对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和人工剔除可知,国际上拥有人造肉(包含植物肉与细胞培养肉)专利前三名的国家为美国、中国、日本,远超其余各国的总和。其中,从专利申请所属国家来看,美国和中国的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分别为270项和268项,属于第一梯队;日本的专利申请量143项,属于第二梯队;瑞士、韩国、英国等其他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均在25项以下,属于第三梯队。从专利公布所属国家来看,中国的专利公布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达到312项,是最受关注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其专利公布数量为187项;日本位列第三位,其专利公布数量为111项。
在全球拥有人造肉专利前十的机构中,美国和中国占据了其中大部分。除排名第一的IMPOSSIBLEFOODS公司(55项)外,卡夫食品公司、2012年并购舒莱公司的陶氏杜邦公司、BEYONDMEAT公司和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均进入全球前十位。从近三年的专利占比来看,IMPOSSIBLEFOODS公司的专利申请最为活跃,说明该公司非常重视在该领域的研究。在中国,贵州省贝真食业有限公司、佛山市聚成生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和中国台湾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36项、17项和9项,均进入全球前十位。
从专利的平均被引频次来看,美国卡夫食品公司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最高,达到15.8。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位列第二位,为8.7。BEYONDMEAT公司和IMPOSSIBLEFOODS公司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分别为1.9和1.5。中国机构专利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均在1.5以下,表明相关专利的知名度和创新性不够高,国际影响力仍然有待加强。
从当前已生效的重要专利来看,美国的重要授权专利数量最多,达到了11项,包括IMPOSSIBLEFOODS公司申请的关于影响食品风味和香气分布的方法和组合物的相关专利和BeyondMeet公司申请的关于营养密集型肉类结构蛋白产品的方法和工艺制作的相关专利。此外,中国申请的2项重要专利均有授权,分别为大山合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关于香菇素肉松制作方法的相关专利,以及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关于大豆组织蛋白素肉松制作方法的相关专利。
1.2、植物肉行业“三分天下”,市场空间较大
全球植物肉市场份额在近些年稳步增长。根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数据显示,全球植物肉市场在2017年达到43.3亿美元,2018年为46.2亿美元,增幅约6.7%。ResearchandMarkets预测至2023年,全球的植物肉市场规模将达到64.3亿美元。根据测算,全球的肉类市场规模大约在1.4万亿美元左右。若植物肉的市场渗透率能够达到1%,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ResearchandMarkets认为,2018年至2023年的预期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左右。
中国市场的植物肉市场虽然起步晚、体量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但近3年发展极快。根据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公司的估算,亚太地区共有近4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0%,其中超过36%的消费者选择少量摄入或完全不摄入动物肉类。而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对植物肉的需求将增加200%。
中国的肉类进口总量在2016年和2019年迎来了两次较大的涨幅。由于2021年全国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出现的经济复苏,肉类需求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增长趋势中。但由于畜牧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冲击,同时中国猪肉养殖行业也深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使得消费者对于肉制品是否不含病毒、是否对人体无害也格外关注。而植物肉由于不使用动物原料,避免了病毒侵染的可能性,有望成为动物肉制品的替代品,引发新一轮的迅猛增长。
植物肉市场参与者
目前的植物肉行业的竞争者主要分为三类公司。
第一类是国际大型综合食品类巨头。他们进入植物肉行业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即收购运营模式成熟、已有一定销量、市场潜力巨大的植物肉企业。母公司以其成熟的市场经验和广阔的消费客源将旗下品牌带入新的高度,甚至进军全球其他地区的市场。第二种是依靠本身的食品研发技术和资金,自行组建新的子品牌。
第二类是传统素食企业、动物肉类企业和植物蛋白供应企业。这一类公司已有植物肉、植物蛋白的相关背景,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流程、销售渠道和植物肉已有重叠,主要消费人群也同样是植物肉的潜在客户,因此在生产模式和客源的匹配度上相较其他企业有着一定的优势。
第三类是近10年初创的植物肉公司。其中的代表便是同样融资近百亿元的美国植物肉企业BEYONDMEAT和IMPOSSIBLEFOODS。在国内的此类公司有成立于香港的GreenMonday子品牌Omnipork,来自深圳的星期零,创立于上海的HeyMaet和优脍国际旗下品牌Z-Rou株肉,以及来自北京的未食达和珍肉。但国内的初创公司体量普遍偏小,其中规模最大的GreenMonday融资也不过数亿元人民币,而其余的几家甚至不过千万元的规模,与美国的两大独角兽企业相形见绌。但其优势便是根植于本地市场,产品完全针对国内消费者进行研发,更加符合国人的口味。
1.3、植物肉强调品牌绑定,餐饮零售齐发力
植物肉市场的强强联合是主流。目前全球市场上的植物肉厂家主要分成两类。一
类以肉类半成品,诸如肉饼、肉酱、肉泥为主。另一类则是以肉类精加工食品,诸如肉类冷冻食品和肉类零食。
餐饮端
中西方国家的饮食差异,直接导致了植物肉产品的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方面的差异。在多数欧美国家,肉类食品的烹饪方式较为单一。以牛肉为例,除牛排外,各式牛肉汉堡、牛肉丸、牛肉酱是欧美国家餐桌上的主流。此类餐点对于肉类的后续加工处理较少,烹饪门槛较低,因此适合消费者自己下厨。
植物肉的销售模式上,西方植物肉品牌同步开展餐饮品牌直供(B2B2C模式)和线上线下零售的模式。诸如BEYONDMEAT,IMPOSSIBLEFOODS等植物肉厂家不但与TGIFriday,Veggiegrill,DelTaco等知名餐饮连锁强强联合,打造植物肉菜式;同时也在线上网购平台(如官网、亚马逊)直接配送,在线下连锁超市(如Walmart、Costco)的生鲜冷藏区直接售卖。从产品类型上来说,也多以植物肉的半成品(肉饼、肉肠、肉丸、肉酱)为主。同时为了推广自家的产品,各家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在官网主页开辟菜谱教学的栏目,配以精美的图文讲解来详细教导消费者如何自主烹饪植物肉菜肴。
中国的饮食更加多元。传统上有川、鲁、粤、苏、浙、闽、湘、徽八大菜系,每种肉类的做法种类繁多,这导致烹饪门槛较高,对消费者的厨艺要求较高。同时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目前的植物肉半成品主要以肉糜、肉饼、火腿的形式出现,更加契合西式菜系。因此在中国的植物肉商家在半成品上更偏向直接与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植物基新品,依靠品牌效应进行推广,依赖连锁店的客流量迅速扩大规模,实现植物肉的量产化、规模化。
从品牌的角度来说,国际植物肉品牌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餐饮界龙头连锁合作、共推新品的B2B2C模式。BEYONDMEAT入华后便先后在2020年4月与星巴克合作推出别样系列单品,与KFC合作推出了“植培黄金鸡块”和“植世代”系列汉堡。著名快消界巨头联合利华旗下植物基品牌植卓肉匠在2020年12月宣布与汉堡王强强联合,推出新品“真香植物基皇堡”,价格与普通皇堡相同。无独有偶,国际知名食品饮料公司雀巢旗下子品牌嘉植肴也在2020年12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4款面向餐饮品牌的植物肉产品,预计在未来1年内与相关餐饮品牌达成深度合作。
中国本土的植物肉公司在品牌绑定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星期零在2020年12月底前便与喜茶、奈雪、德克士、新元素、棒约翰等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了“喜茶未来肉汉堡”、“绿仙仙汉堡”、“植物鸡肉堡”等产品。优脍国际集团旗下植物肉品牌Z-Rou株肉自2020年6月起与三号黄埔会、墨圈儿、意库、箭厂啤酒等多家餐厅合作。
零售端
但中国植物肉类生肉(半成品)在零售市场的布局仍旧较为匮乏。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类似去菜市场或各大买菜APP购买植物肉的“买肉场景”目前仍旧是个奢望。线下渠道中,只有盒马鲜生面对大众零售BEYONDMEAT的生肉产品。线上购物平台中,截至目前仅有几家进口超市从非官方渠道销售半成品。总体来说,目前的在华植物肉厂商在生肉(半成品)部分主要以专业餐饮供货为主,这点与上述西方植物生肉市场的“餐饮+零售双管齐下”策略大相径庭。
为了填补这一区域的空白,不少厂家推出了“加热即食”的精加工植物基熟食品及“开盖即食”的植物基零食。在“加热即食”这一领域,国际品牌和本土初创公司均有涉猎。
在国际品牌方面,雀巢子品牌嘉植肴在入华当日便迅速发布了8款针对零售市场的新品。GreenMonday旗下品牌OMNIPORK推出了高达16款“新猪肉”系列便当,不但进入Ole'、city’super、百盛超市、麦德龙等超市连锁的生鲜冷藏区,同时也进驻线下711、全家等便利店的盒饭熟食区,抢占传统盒饭的市场空间。
国内的植物基初创公司更是纷纷瞄准零售端市场,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其中,星期零分别与诸老大推出人造肉粽子、与劲面堂推出鱼香肉丸面、与咚吃合作意式番茄肉丸面、与全家合作推出“植物肉零感“系列便当。未食达旗下品牌“HUICUI烩粹”与拉面说的联名产品“人造肉拉面”在天猫旗舰店登录,20,000份产品在80秒内便宣告售罄。上海植物肉公司HEYMAET与休闲食品品牌百草味推出植物肉粽。植物教授在天猫平台销售植物肉速冻水饺。
在植物基零食这一细分领域,与熟食吸引初创企业不同,市场上的主要玩家是传统素食企业和传统肉企。一直以来从事素食食品研发销售的徽记食品、素莲、齐善三大厂商,就跟随着植物肉的热点分别成立了好巴食、膳客传奇、植的未来等植物肉产品系列,在原有的豆干类制品上开拓新的产品线,从传统的调味方面的模仿过渡至蛋白层面的改良。而专注于动物肉制品的国内三大巨头双汇、金字火腿、金锣也纷纷推出了旗下的植物肉产品,欲通过肉类市场上的规模优势和口碑,提高植物肉领域的渗透率,扩大产品类别的广度。
1.4、国内市场仍处于教育期,健康需求是主流
植物肉的大众认知和市场启示
在植物肉的认知程度上,在数字100于2020年4月的调研中,3,770名消费者中有77%曾听说过植物肉;益普索在其《2020人造肉中国趋势洞察》中提及有超过90%的中国消费者听说过植物肉。认知度与消费人群类似,同样存在着地域差异。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完全没有听说过植物肉的人群分别仅占总人数的12%和18%。这一数字在三线城市以下为32%,较之两倍以上。这说明植物肉这一概念,在植物肉厂商联合各大餐饮品牌的联合推广下,已逐渐在大城市普及开来,不再是一个从未闻及的事物。
曾尝试过植物肉的消费者比重,一线城市占比30%以上,而三线以下城市占比20%以下。但根据CBNDATA在天猫平台的统计显示,2020年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数量增速较一二线更高,表明了更大的市场潜力。
较低的市场份额使得植物肉在各大餐饮场所的分布度较差,间接地导致消费机会变少。有些城市或地区尚未出现提供植物肉的餐厅,而有些城市或地区除非主动寻找,否则不大可能遇到提供植物肉的餐厅。这阻碍了很多消费者尝试植物肉的可能。数字100的调查显示,在不曾购买食用植物肉的原因统计中,有接近4成的人选择“附近超市无售货”。
对于植物肉的认知,消费者也存在着误区。在数字100的调查问卷中,当问及何为植物肉时,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误以为是植物的果肉或由植物和动物混合加工而成。更有高达9成4的民众把植物肉与传统豆制品(豆干、素鸡等)混淆。而从认知渠道上来说,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社交/社区类APP(如微博、微信、知乎、小红书等),美食APP(如下厨房等),新闻类网站(如腾讯网、今日头条等),搜索引擎/浏览器(如百度、QQ等),以及短视频类APP(如抖音、快手等)。而一些传统渠道诸如超市海报,销售人员推销,电视广告等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发达城市居民是目前植物肉消费的绝对主力。根据数字100市场研究中心于2020年4月4日至8日发起的调查显示,于3,770个有效样本个体中,植物肉的消费者在总体地区分布上并未呈现明显差异。除西北地区占比较少外,剩余地区的消费者占比都在15%上下。而具体到城市分布上则呈现了十分明显的大城市化特征,植物肉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线城市只有4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却占消费者总比例的25%。而三、四、五线城市,虽然有288个,且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仅占消费者总数的36%。虽然可能存在样本的选择性偏差(即样本主要来自一线大城市)的因素,但依旧可以体现出植物肉的消费分布与经济的集中度有着明显关联。
新中产、新锐白领和Z世代是核心消费人群。在年龄分布上,根据数字100的资料显示,植物肉消费年龄呈现明显的拱桥形分布。21岁至35岁等中青年是植物肉消费的主力军,这类人群拥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并且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中老年人高。在彭博商业周刊的植物肉品牌线下活动参与者市场调查中,80后、90后、95后是植物肉消费核心人群,占总体消费人群的82%,体现了较为强烈的了解与消费欲望。
而对于动物肉类消费,年龄差异同样十分明显。根据欧睿国际的调查,在45-65后(BabyBoomer)人群中,有34%的人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肉类制品的摄入量。而这一数字随着年龄减小而增加。例如在95后(GenerationZ)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4%)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少吃肉类食品。因此可见,植物基食品的潜在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幼龄化趋势较为明显。
植物肉的消费动机和消费预期
在消费动机上,身体健康是驱使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在所有的弹性素食主义者和纯素食主义者中,身体健康、环境保护、动物保护都是促使他们吃素的三大重要因素。其中,身体健康排在首位。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动机中,弹性素食主义者还有保持身材的需求以及吃素符合日常生活节奏的原因,而纯素食主义者则多是受到了宗教教义的约束和家庭成员的影响。
根据数字100的调研,50%的消费者选购植物肉的原因是其低脂肪的特点。而彭博商业周刊的统计数据同样表明了绝大部分的消费者(68.5%)看重其身材管理上的好处(低脂、低卡)。除此之外,在两者的数据中,无胆固醇、无激素、无传染病、高蛋白、多膳食纤维等健康因素同样赫然在列。其中低胆固醇等健康因素对一二线城市的都市白领、新中产群体的消费习惯尤为重要,占比47%。
排名第二的影响因素是环保。根据彭博商业周刊的调查,因为环保而选择植物肉的消费者占比为27%。其次为好吃,有14%的消费者认为好吃是驱使他们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从目前的调研来看,国内植物肉产品的色泽、外形、咀嚼感、气味、味道均已与动物肉较为相似。包装和同样是影响零食类植物肉消费的重要因素。根据CBNDATA在天猫平台的统计,创新包装的植物肉更加容易吸引消费者,创造品牌效应、销量效应和排名效应。
植物肉的消费场景目前更加时尚化,轻型化,简餐化。在植物肉的消费场景中,有46.4%的消费者认为较为契合主打休闲绿色的各类轻食简餐厅(如Wagas连锁),有19%的消费者认为更加适合西式快餐厅(如麦当劳、KFC),有13.1%的消费者认为更符合咖啡厅/茶饮店的场所(如星巴克、喜茶)。这主要是由于简餐厅、咖啡厅等轻食消费秉承健康、瘦身、低脂低糖、膳食的消费理念,与植物基产品的营养优势不谋而合。与此同时,由于此类餐厅的食物单价普遍较高,因此可以承担植物基食品目前较高的成本。
但由于其市场接受度的缘故,植物基食品的消费场所较动物基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彭博商业周刊的调查结果中,餐馆、酒楼、饭店等高端餐饮场合就不在消费者的考虑之中。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于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植物肉更加适合单人独处时或与关系亲近者(如亲戚、密友)共同食用,而动物肉更加适合一些多人、严肃的场合。由于酒楼饭店主要为家庭朋友聚餐、商务应酬的场所,整体风格较时尚餐厅更加正式庄重,对于食品的要求也更加传统保守。此类场所的顾客大多有着“口味偏大众化”、“食材接受度高”的需求,因此目前较为新颖的植物基产品在尚未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前,能够进入高端餐饮场所的几率还是较小的。
2、植物肉第一股BEYONDMEAT
2.1、公司简介和产品介绍
BEYONDMEAT是美国发展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提供一系列革命性的植物基肉类产品。公司致力于以植物蛋白为原材料,在提供植物营养和享受植物种植所带来的环保优势的同时,制作出与动物肉口味和质感无异的产品。公司的经营以技术和消费者为导向,以“吃你爱吃的”为宣传口号,倡导口感和营养的齐头并进。同时,公司具有很强的社会/环境责任感,关注人体健康、气候变暖、自然资源枯竭和动物福利四大议题。
公司的招牌产品为BeyondBurger,是全球第一款在美国肉类市场销售的纯植物基汉堡。一经推出便在消费市场广受好评,在口感上基本能媲美各式动物肉汉堡。同时,公司还有一系列代肉植物基的食品,例如BeyondSausage香肠,BeyondBeef牛肉,BeyondMeatballs肉丸等。所有产品都非转基因/非基因编辑,不含荷尔蒙、抗生素和胆固醇。除了某些植物牛肉产品外,所有的产品都是符合犹太教义(Kosher认证)和伊斯兰教义(Halal认证)。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已在全球80个国家的12.2万个零售商店内销售。
公司股权结构
公司自成立以来有两次股票的公开发行,分别各发行11,068,750股和250,000股。目前公司对外流通62,940,338股,截至2021年9月14日的收盘价为110.45美元/股,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分别为BaillieGifford&Co(19.48%),TheVanguardGroup(6.52%),EthanBrown(5.71%),和UDQPrivateTrustCompany,LLC(5.45%)。
产品介绍
BEYONDMEAT主要生产半成品的植物肉食品,涵盖牛肉、猪肉和禽肉的口味。产品皆不含大豆、麸质等潜在过敏原以及转基因物质、激素、抗生素或胆固醇。
BeyondBurger是公司的旗舰产品,每份提供20克蛋白质,主要用以制作植物肉汉堡。BeyondBeef拥有碎牛肉的肉味和口感,其含有的饱和脂肪比牛肉少35%。BeyondBeef不仅出售给一般消费者进行烹饪各式家常菜肴,同时直供餐饮端的渠道,在各大餐厅推出植物肉菜式。BeyondSausage的设计在外观、烹饪和口味上都与猪肉香肠相似,主要蛋白质来源是豌豆,每份提供16克蛋白质和3克纤维。除此之外,公司也推出了各式口味的产品,比如BeyondBreakfastSausage,在富含高植物蛋白的同时,提供与原味产品截然不同的口感。
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目前全球变暖成为世界重大议题的当下,公司希望生产的植物蛋白在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等方面起到行业的表率作用。植物肉的生产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生产肉类食物所产生的碳排放和资源使用,促进了可持续性发展。根据公司的估算,用1/4磅(约113克)的BeyondBurger代替美国牛肉,可以降低90%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3%的土地使用、减少46%的能源消耗、以及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减少99%。
公司在产品包装上也十分注重环保效应:其主要材料聚丙烯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以及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消耗。根据公司报告估计,公司未来计划全部使用回收材料制作产品包装,这一举措可以使BeyondBurger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能源使用减少10%。公司产品不仅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产品的营养价值上也不逊色于传统肉类。根据营养物质对比,植物肉的蛋白质含量并无区别,并且含有更丰富的铁元素。同时,植物肉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不会对消费者的心脑血管等器官增加额外的负担。
强大的研发能力
公司在创新研发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开发传统肉类食品的植物肉替代品。公司在2018年的研发费用为958.7万美元,同比增加67.5%,研发费用率达到11%。2019年3月公司拥有63名研发人员,相比2018年9月增加19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的创新团队由170多名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厨师组成。团队取得了植物肉研发上的独特突破,并不断改进现有产品。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价值,在美国拥有1项已发布的专利,8项待批专利申请,还有13项待批国际专利申请。公司设有曼哈顿海滩项目创新中心与产品研发基地,能迅速地将团队的研究从实验室过渡到规模化生产。随着公司的理论和研发技术逐步精进,公司创新步伐正在加快,保持当前快速推陈出新的优势,以及产品的可持续化发展与高营养价值的特质。
生产模式及产能规划
公司致力于在国内和国际上释放额外的产能。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在欧洲收购了位于荷兰恩斯赫德工厂,并于2020年底完成了干混生产的运行测试;预计将在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商业试运行。公司在荷兰建造的混合生产设施也正式开业,用于BEYONDMEAT的生产。2020年第三季度,子公司BEYONDMEAT(嘉兴)食品有限公司("BYNDJX")在上海成立。嘉兴子公司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植物肉类产品,该工厂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末进行大规模生产。公司正在不断审查和提高产能和整体设备效率,并积极加速内部产品开发和开拓上游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更具灵活性,并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公司销售渠道及销售现状
公司的销售渠道以零售渠道为主,餐饮服务渠道为辅,餐饮渠道销售逐步增加。在零售市场方面,公司的零售渠道销售净收入2016-2020年CAGR达到了122%。就算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零售市场仍然逆势而上,较2019年全年增加108%。而在餐饮市场方面,从2017-2020年的收入增长分别为85%/424%/312%/-31%。2020年餐饮渠道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行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较大,根据2020年前的发展速度,以及BeyondMeat的品牌效应,餐饮渠道预计将很快迎头赶上。
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拳头产品BeyondBurger一直以来都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在市场上取得的骄人业绩,使其成为了公司盈利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是公司开发和营销活动的重点。这一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从2017年的48%迅猛增长至2018年的70%,之后占比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公司的产品多样化。
2.2、公司财务分析
业绩高速增长,但仍处于净亏损状态。公司营收从2016年的0.1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4.1亿美元,CAGR为124%,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与不断拓展的客户资源;净亏损从2016年的0.25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0.53亿美元,主要系公司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用持续大幅增长。
公司毛利率下行,费用率回升。公司毛利率从2016年的-39.0%提升至2019年的33.5%,然而销售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率依然较高,净利率仍未翻正但亏损有所缓解,从2016年的-155.4%提升至2019年的-13.0%。由于疫情,2020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毛利率下降到30.1%(-3.4pct),净利率下降到-13.0%(-8.8pct)。2021Q1公司毛利率为30.2%,净利率为-24.9%。
费用端,2021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大幅提升,达到0.16亿元,同比+157%,研发费用率14.7%(+8.3pct)。研发费用大幅提升主要系研发人员工资增加了59%。销售及管理费用0.39亿元(+42.6pct),销售及管理费用率36.0%(+7.9pct)。销售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系①员工人数增加导致的工资和相关费用增加;②基于股份的补偿费用增加;③出境运费增加;④一般保险费用增加。
2020年以来公司受到疫情较大影响,盈利有所下滑。疫情冲击主要体现在:①餐饮服务渠道的需求持续疲软,原因是餐饮机构的客流量减少,以及需求水平从餐饮服务转向零售业务;②商品销售成本增加,公司增加了对零售和餐饮服务客户的促销计划和贸易折扣,导致公司毛利率受到了负面影响。另外,公司从2020Q2到2020Q3对餐饮库存的一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重新安排到零售SKU中。这些活动导致零售渠道的净收入增加,但由于与这些活动相关的费用增加、额外的库存储备和原始餐饮存货项目不可收回部分的冲销,对公司的毛利和毛利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收入结构上,由于餐饮业务受到疫情影响更为严重,公司餐饮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1.53亿美元下滑到2020年的1.06亿美元(-30.7%),占比从51.4%下滑到26.1%(-25.3%),2021Q1餐饮收入占比持续下滑,降至25.1%。
持续进行产能扩张与国际扩张。2020Q2公司收购了位于荷兰的第一家欧洲制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商业试运行。2020Q3公司与子公司BEYONDMEAT(嘉兴)食品有限公司,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投资协议和相关工厂租赁合同,设计和开发生产设施,在中国生产BEYONDMEAT品牌的植物性肉类产品,租赁设施的改造于2020年底开始,预计2021Q1试产,2021Q2末全面端到端生产。2021Q1公司支出净现金0.23亿美元用于购买房地产、厂房和设备,同比增长88.7%,主要系与产能扩张计划和国际扩张相关的生产设备和设施的持续投资。
3、国内植物基上市公司:双塔食品及金字火腿
虽然植物基作为目前的新兴消费品类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其中,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多家公司将植物肉业务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植物肉制品方面,目前国内涉及此方面业务的A股公司包括双塔食品(002481.SZ)、金字火腿(002515.SZ)、双汇发展(000895.SZ)、雪榕生物(300511.SZ)等。
双塔食品:拥有行业领先的豌豆蛋白提取技术
双塔集团是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粉丝生产企业,公司在四川西充投资的有机粉丝产业项目已正式启动。目前,公司的四大主营业务分别是食用蛋白、粉丝、豌豆干淀粉和膳食纤维。公司是国际各大植物肉公司的主要蛋白供应商之一。目前与BeyondMeat、杜邦、雀巢等公司有着深度合作关系。
提出“将每一粒豌豆吃干榨净”的经营理念。公司已形成“淀粉提取-粉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汽车发展史与未来展望试题及答案
- 家具行业品牌策略与市场定位试题及答案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考察问题
-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细分攻略试题及答案
- 新安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症状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在音乐中的探讨试题及答案
- 家具环保设计考题试题及答案
- 译林九年级英语试卷及答案
- 一中高三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仙居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05“演变过程类”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
- 软切片安全挑战-全面剖析
- 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理疗中心商业计划书
- 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GB/T 3091-202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武汉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物业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 泌尿外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