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_第1页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_第2页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_第3页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_第4页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竞技体盲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导言

〔运动训练学

(一般训练理论

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项群训练理论

I专项训练理论

C运动成绩与竟技能力

I运动训练方法

k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j运训练负荷

I运动训练过程

【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

表1-1竞技体育

2运动训练

表1-2运动训练

要点

具体内容

释义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竟技价值

①运动训练是壹技体育的主体活动口②运动训练是创造运动成赛的基础工程

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运动员

运动员是运动力11练活动的主体,是运动训练负荷的承载者和运动中”练成果的表现者

运动训练团队

教练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

3运动训练学

表1-3运动训练学

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1一般训练理论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

表1-4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表1-7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大类

亚类

运动项口举例

体能主导类

快速力量性

跳跃、投掷、举重

速度性

短距离跑,短距离游泳,短距离速度滑冰

耐力性

中比距离圭、跑、速滑,中长跑离游泳,越野滑雪

技能主导类

难美性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

技心能主导类

准确性

射击1射箭弓弩X局小大球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同场对抗性

足球、手球%冰球

格斗对抗性

摔踱、柔道、拳击

轮换攻防对抗性

棒球、垒球、板球

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表1-5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

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表1-6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

(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要点

具体rt容

册究内容

①各个项群的起源。

②竟技能力构成特点。

区运动成绩品响因素的结构特点o

④训练特点

应用

①项群训练理论与竟技体育发展成略的制订0

②项群训练理论与竟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③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⑷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漪动O

⑤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A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3专项训练理论

表1-8专项训练理论

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

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1)运动成绩

表1-9运动成绩

(2)竞技能力

①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

表1-10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竞技能力构成因素

主要竟技表现

体能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员巧

技能

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

战术能力

自身发挥、干扰对手、鸯响判定

心理能力

参赛情绪M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

知识能力

竞技知识的摹握与运用

③结构模型

表1-11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2运动训练方法

(1)释义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

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表1-12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

分类依据

类别

运动项目

体操训练法、篮球训练法、田径训练法%射击训练法等

所发展的竟技能力

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心理能力训练方法、知识熊力训练方法

训练员.荷内容的不同特征

训练负荷内容的安排与组合

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变损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意念训练法等

训练负荷时机体能量代谢的小同特点

有氧训练法、无氧训练法、混合训练法等

训练负荷与间歌的小同关系

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

不同的外部训练条件

示范训练法,诺言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模拟训维法、高原训练法、沙地训练法等

(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表1-13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②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

表1-14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

释义

应用

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是指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用完整训练法时的负荷强度一般低于比赛的负荷强度

分解训练法

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成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用分解训练法时负荷的强度可以局部地高于比赛强度J一次练习的负荷量不大,但一堂训练堞的总体负荷蚩可大大地增加,甚至几倍于比暮负何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采用持续训练法时,由于连续负荷时间长,负.荷量较大,所以负荷强度比较低,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或藉以提高掌提某一练习方法的熟练程度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问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卜,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采用间歇训练法时,运动员把一个完整的练习J分解成若干较小的部分多次进行,中间予以适当的间勖,这就使得运动员在局部的负荷中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比骞时的负荷强度,而一个训练里兀中负荷的总量亦可大大地超过一次完整练习的数倍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向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采用重复训练法时,每次负荷的强度要求接近、等于其至高于比寒时的负■荷强度,所以,两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充分,心率通常恢复到每分钟1加次左右,再进行万一次负荷.在一个训练单兀中的总负荷量通常较小。重复训练法多用十专项训练时使用

比赛训练法

比寒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直实,评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褰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应用比塞训练法要注意明确应用目的、把握好训赛与比赛规则的吻含度以及确定适宜的训练性比寒频次等问题

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通过变化负荷量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披另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应用变换训练法要注意根据运动员不同的情况,根据训练任务的要求和运动员的即时状态,确定变换的内容,或是变换训练的负荷,或是变换训练的内容,或是变换训练的形式,或是踪合性地变换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按照顺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

应用循环训练法需注意科学编制练习组含、组内保持连续完成多项练习这样两个要点

3运动训练负荷

(1)释义

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2)构成

表1-15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

构成

释义

重5性

评定指标

负荷强度

负荷强度是指负有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度

负荷强度是运动负荷的核心要素

①训练学指标;是否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强度。

②生物学指标:心率、尿蛋白、血乳酸

负荷量

负荷量是指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量度

①放付量的施加与变化是负荷强度变化的基础口②负荷量的施加与变化需要渐进与累积

①运动训练员荷量的多种表现形。

②小向顼目专项负炳量的不向评价指

标&

③测量训练负荷量的生理生化指标

(3)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

表1-16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

4运动训练过程

(1)释义

运动训练过程是运动训练活动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是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

和程序。

(2)基本结构表1-17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基本给构

具体内容

运动员现实状态诊断

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训练目标设立

训练目标的建“则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了一个目标状态,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的目的,也是检查评定运动训随过程发展状况的标准

制订训陈计划

根据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所确定的训练目标以及训练的条件等因素制订的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整个运动训练的进程、对实现状态转移的通路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

实施训练计划

通过训练计划的实帝J将这一前先做出的理论会役计付诸实践,并对之进行检验

进行检查评定

通过若干特定指标的测定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查评定

实现训练目标

将评定的结果与训练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差异,据以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正,以使运动训练获得满意的效果,实现他定的训练目标

(3)组织实施表1-18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

更占

具体内谷

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1准确的出发点口②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③实旅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基本内容

运动成绩诊断i竞技能力诊断i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员训练目标的建立

重要性

激励作用宁导向作用三标尺作用

基本内容

运动成绩指标j竟技能力指标5训练负荷指标

适宜度

①从运动员的实际可能出发,科学地顺测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经过跟苦努力可能提高的程度,所确立的训练目标是适宜的训练目标。适宜的训练目标对运动员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②过高的训练目标及其矍响二超出运动员的实际可能,只根据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所设立的过高的训练目标,常常会使训练工作造成严重的失误-

③过低的训练目标及其悬响二训练目标过低,轻松可以完成,容易使运动员缺乏拼搏的动力,训练中也会隆低对自己的要求

(4)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①运动训练计划释义

运动训练计划是在运动训练过程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做出的一种理论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之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

②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贯穿着训练实践活动的始终。训练计划把训练目标具体细化为若干个紧密联系的训练任务,可以使得训练活动的全体参加者统一认识和行动,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③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及任务表1-19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及任务

训练计划类型

时间跨度

基本任务

多年训练计划

全程性

〜20年

系统培养局水平选手

区间性

完成阶段性训练任务或准备并参加1轮比赛

年度训练计划

单周期

44?个月

准留并参加1次或理重要比赛

双周期

每个周期—8个月

准备并参加方攵或?组重要比褰

缶用期

每个周期Z5〜5个月

准备并参加引攵或3组以上重要比塞

大周期训练计划

准备期

5〜20周

提图运动员竟技能力

比暮期

37调

参加比骞创造好成绩

恢复期

17周

促进心理生理恢复

周训练计划

训练期

—1快或3r'20;欠塌

提图运动员竟技能力

比骞期

券加比喜创造好成绩

恢复期

促进心理生理恢复

课训练计划

综合训练课

03〜4小时

综合完成多项训练任务

单一训练课

Q.5〜4小时

集中完成一项训练任务

④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a.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b.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

c.划分训练阶段;

d.确定各阶段任务;

e.确定基本对策;

f.安排比赛序列;

g.规划训练负荷的变化趋势;

h.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i.确定各手段的负荷量度;

j.确定恢复措施;

k.规划检查评定的内容;

l.时间和标准。

⑤运动训练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评定

根据基本内容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意义,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准备性部分、指导性部分、实施性部分和控制性部分4个部分。

1简要回答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人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

(1)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竞争性

激烈的竞争是竞技体育区别于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本质特征。竞技体育也因竞争性具有排他性。

②集群性

竞技体育活动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

③规范性

现代竞技运动为保障运动员发挥技战术,制订了大量规则以维护比赛的正常进

行。同时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建立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之上。

④公平性

竞技运动不偏袒任何参赛者,对比赛项目、时间、地点、场地器材、运动员参赛资格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比赛相关主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

⑤公开性公开性使体育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更大的影响力,促进了运动技战术的交流、竞争和赛事公平的推进。

⑥观赏性

竞技体育由游戏发展而来,具有明显的竞争性,从而加强了观赏性。

⑦功利性

竞技体育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伴随胜利会有多种形式的收益。而且,比赛结果产生于对抗之中,经过社会承认,结果产生直接而迅速,不容置辩。

(2)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技运动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发挥着越来越

大的作用。其社会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②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③提高现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