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肠胃之半夏泻心汤_第1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肠胃之半夏泻心汤_第2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肠胃之半夏泻心汤_第3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肠胃之半夏泻心汤_第4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肠胃之半夏泻心汤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肠胃之半夏泻心汤

适用于肠胃不和的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常,治疗肠胃不

和证。

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

病自痊。(草人下江找双黄)

组成: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

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

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出自《伤寒论》。只要是属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形成升降失常为

核心就可以作为基础方来治。这个方用的时候没有明显实邪。 《伤寒

论》特别强调,心下痞,按之濡,用来强调没有这种积滞的实邪,如

果有积滞的实邪,一种可能化热,热实互结;一种可能饮食糟粕之邪

停滞,那就要用下法,消法。胃气上逆,呕吐特点,体现出胃有热的

方面,上热。寒热互结呢,从气机不能舒展,造成痞闷不舒,这种自

觉症状,心下痞,按之濡,有这个特点。所以主证里面呢,它是心下

痞满,呕吐,下利。

《伤寒论》对半夏泻心汤证病机的分析:邪由表到半表半里,在

少阳这个阶段有胸胁苦满,误认为有实邪而用攻下。攻下就产生了两

种结果,一个结果是邪热,外邪乘虚,由误下引邪入里,它会由少阳

开始入里,入里过程当中,邪正相争要化热,所以邪热内陷。另外误

下伤及中阳,阳气受损伤,产生虚和寒,所以寒和热这两组,上热下

寒,胃热肠寒,交结中焦,互结中焦,阻滞气机,导致了心下痞,这

个中焦气机阻滞引起升降失常,呕吐,泄泻。由于邪郁有一定化热,

所以苔黄,可有舌苔黄而腻了,有这个特点。总的它是在脾胃系统,

胃肠道反映在寒热病邪互结。实际上应该说在临床上往往寒和虚为

本,热为标。所以造成一种胃肠功能的紊乱。

所以对这种寒热互结在中焦呢, 就必须寒热并用,平调寒热,同

时消痞开结。消痞开结指的寒热互结中焦,那气机阻滞。 那解决这个

痞结只有把寒热分消,所以这个方子比较典型,用辛开苦降的方法。

这儿没有实邪,主要强调没有实邪。从这个方里面,用黄芩、黄连是

寒凉清热,清入里郁而化热,这个热,清泻这个胃热。用半夏和干姜

呢,半夏辛苦而温,干姜辛热的。既能够温散寒邪,针对误下以后,

下寒,胃肠偏重于肠,同时半夏还有和胃降逆作用。这样两类,寒热

两类要结合运用,既能够平调寒热,又能够辛散辛开和苦降结合,解

除寒热互结造成气机阻滞的痞结。所以说它平调寒热,消痞开结。平

调寒热,针对了寒热并用;消痞开结针对了辛开苦降。这个方里,从

这个方证的前提有一定的脾胃虚弱。虽然临床不一定是由误下造成

的,但是用这个方的基础有一定脾胃虚弱。所以它有人参、大枣、甘

草,用来益气补中。从伤寒的观点来看,没有这个虚弱,这邪不可能

乘虚内陷。而这个虚也是由于误下造成,那从伤寒观点看是这样的。

但是在用这个像人参这一类在这个方里仍然是个佐药。 也就是说当务

之急是平调寒热,辛开苦降。人参这一些仅仅是纠正由于误下造成的

正气不足。因为有正气不足,邪才乘虚内陷。

所以整个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它又符合和法的基本特点。 所以总体上在用药上辛开苦降是并用的;

在寒热方面,它黄芩、黄连、半夏、干姜,它基本上是并行的,不偏

哪方面。我们虽然说像虚和寒为本,但是在升降失常方面,这个方对

于胃气的上逆和脾气的下陷,这个并行,同时都能解决问题。所以在

临床上胃肠,有些胃肠神经官能症,这个胃肠一类涉及升降失常的疾

病,用这个方作为基本方调理,是现在常用的。

在证治要点,那就是心下痞,升降失常,这个是基础。在临床使

用这个方呢,苔腻,微黄,所以看起来是泄泻,热象不明显。很难鉴

别它是寒还是热。像这种情况很多用这个方来处理。 而且它可以调整

偏一点热,偏一点寒,它可以调整。所以往往是看到有一点热象,你

减人参、甘草,可以减这些用量。实际上热象明显的它加味,现在用

得也很多。和《伤寒论》上使用的那种标准,寒热互结有一定差别了。

加减方法,这里提到了个湿热问题,因为胃肠道是运化水谷的一个地

方了,大肠主津,免不了气机阻滞有水湿产生。所以在临床证候当中,

兼有湿热特点的,你比如苔黄腻;比如吐利的时候,吐泻;泻的时候

泻而不爽;气滞,这类特点是明显的,湿热蕴阻中焦。在升降方面,

由于有湿阻滞气机更重,痞,甚至于胀闷不舒更重的,那这种情况在

方里加清热祛湿,燥湿。有些可以结合利湿的方法。我们这里去掉一

些温补的药,枳实、生姜,增加和胃降逆作用。但有湿热实际上呢用

这个方为基础,就要增加一些清热化湿,甚至于利湿结合起来更好。

苡仁、扁豆这类清热化湿,利湿。气滞重,明显有食积的,不用。刚

才说有形实邪,饮食积滞这类不是说痞闷自觉症状了, 往往有他觉症

状,那胀满严重,由这种伤食,而且饮食积滞比较明显的,有实邪的

特点,苔厚腻,这类不适合使用。至于两个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是反映了当时作为仲景时代治疗脾胃升降失常, 这个半夏泻心汤的一

种加减方法。把它称为是三泻心汤。

那生姜泻心汤是指的半夏泻心汤基础上, 侧重于水湿较重,虽然

说有干噫食臭这些,饮食这种积滞不明显,不是指这个。而是指的水

热互结。也就是说邪内陷入里化热,同时和水,水热互结,造成雷鸣

下利。就是说这个证偏重于水泻的,哗哗响,水泻的,所以加生姜散

水。那根据我们现在特点,生姜泻心汤也可以加上渗湿止泻的,这些

药结合起来。它是减干姜,只用干姜一两了,本来是三两。生姜加一

两,变四两。这体现这个量和药味在变化当中,考虑得比较精细。当

然后世时方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很多可以针对水热互结或者渗湿止

泻的方法,这里可以结合起来。

甘草泻心汤实际上是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由三两到四两,加了一

两。那从功用来讲,加强了和胃补中的作用,加强和胃补气的作用。

其他呢,恢复升降。这个方里还是这样的结构,这个理解它的精神。

这是三个泻心汤了。

至于像黄连汤,那这个方里面,主要是证候方面它加黄连二两。

增加黄连,加桂枝,反映了这种寒热互结的程度加重,所以呕吐比较

突出。胃气不和,邪郁化热重,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