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辽宁营口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辽宁营口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辽宁营口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辽宁营口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营口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出师表(节选)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朴阙漏,有所广益。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来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狗猛酒酸①宋人有酷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③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日:“汝狗猛耶。”日:“狗猛那么酒何故而不售?”日:“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酷④,而狗迓⑤而敞⑥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②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土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敞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⑦,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①酷:卖。②概:这里是“量”的意思。③县:同“悬”。④酷:买酒。⑤迓(ya):迎。⑥船(优):咬。⑦胁:受挟制。8.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此皆良实(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酷(4)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语句。(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然不售酒酸怪其故.概括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乙文用写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君王要“”的道理。(用甲文中语句回答)【参考答案】(1)忠良老实的人(2)痛心、遗憾(3)有的人(4)想要(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2)这就是(你的)酒变酸而卖不掉的原因。然不售/酒酸/怪其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人才。(或答: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意思对即可)(1).类比(或设喻说理);(2).亲贤臣,远小人。【解析】.【乙】文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是:,o(2分)【参考答案】9、⑴罚⑵给予⑶担忧(忧虑、担忧)⑷断(每题各1分)10、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痛心遗憾)的。②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每题各2分)1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3分)1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2分)13、广纳人才,唯贤是举。(意思对即可,2分)【参考译文】据我所知做王的中没有超过周文王的,称霸的没有超过齐桓公的,而他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成就了功名。现在,天下的贤人也一定会有智慧才能,难道仅仅是只有古代的贤人有智慧才能吗?问题就在于人主不同他们交接,他们哪能有机会入仕呢?我靠上天之灵,贤士大夫跟我一起平定了天下,使之成为一家,并想要天下长治久安,世世代代奉祀宗庙,永不断绝。贤士大夫既然已经跟我一道平定了天下,而不跟我一道治理天下,享受国泰民安的利益,这怎么能行呢?贤士大夫中有肯跟我一起做事的,我一定要重用他,使他官高名扬。兹布告下天,让大家清楚地了解我的意思。此诏由御史大夫周昌传达给丞相,丞相萧何传达给各诸侯王,御史中丞法传达给郡守。对那些名声好而又确有好德行的人,郡守应该亲自劝勉他们。为他们准备好车马,并负责送到京城,到丞相府报到,写明他的履历、相貌特征、年龄。如果有这样的贤士大夫而不向上级报告,一旦觉察,就要受免职的处分。年老病残者,不要荐送。(2012辽宁营口)【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偏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土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⑸。万里日:“官可弃,记不作可。”倔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倔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倔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倔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音(sh8n)。④韩倔(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dn):超越本分。⑦邸(di):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4分)(1)微斯人(2)或异二者之为(3)由此不见用*(4)遽言优胄用兵事*.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2)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译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2分)答:.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2分)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3分)答:【参考答案】.(1)没有(2)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3)被(4)立刻(每题1分,共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容许)让杨万里做高官。(2分).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分).官可弃,记不作可。(2分).忧国忧民(2分)。启示:(1分)例如一:我要像他们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例如二:我要像范仲淹那样,有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例如三:我要像杨万里那样,保持人格独立,不屈服于恶势力,敢于斗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此题共3分)【参考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佣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容许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日:“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J倔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偏胄专权的日子。韩僻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但凡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傀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倔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方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2011辽宁营口)【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都是忠良老实的人。良实:忠良老实的人。(2)大意: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痛恨:痛心、遗憾。(3)大意:有的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或:有的人。(4)大意: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欲:想要。【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重难点词语有: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2)重难点词语有:所以,……原因。【10题详解】此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然而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故停顿是:然不售/酒酸/怪其故。【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通读甲文①②段,根据“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可知,第①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内政人才;根据“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可知,第②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军事人才。故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1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根据“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酷,而狗迓而敞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可知,乙文第(1)段主要表达“狗猛酒酸”的故事;根据“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可知,乙文第(2)段主要分析“有道之士所以不用”的原因:“大臣为猛狗,迎而跳之”。从“夫国亦有狗”可以看出,乙文运用了类比(或设喻说理)的写法,以酷酒者因狗猛而酒变酸的故事类比国家因有奸臣导致君王被蒙蔽挟持的现象,揭示了君王要“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参考译文】【甲】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老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乙】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酒都量得很公平,对客人殷勤周到,酿的酒又香又醇,店外酒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然而却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请教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长者杨倩。杨倩问:“你养的狗很凶吧?”卖酒者说:“狗凶,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人们怕狗啊。大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而你的狗却扑上去咬人,这就是酒变酸了、卖不出去的原因啊。”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2020辽宁营口)【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①龙嘘气②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③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④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假设龙之灵,那么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⑥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日:“云从龙。”既日:“龙,云从之矣。”*(韩愈《龙说》)【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②嘘气:吐气,呼气。③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④感:通"撼"摇动,震动。⑤汩(gu):淹没。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8.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一食或尽粟一石()⑵执策而临之()••(3)云固弗灵于龙也()⑷乃其所自为也()••.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那么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⑵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4分).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答案】8、(1)有时(2)从高处往下看(3)本来(4)竟然。【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答案】9、那么/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答案】10、(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了。【答案】11、借物寓意。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说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参考答案】12、①主观条件: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②客观条件:还要得到赏识,有施展才能的平台。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参考译文】【乙】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2019辽宁营口)【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韩愈)【乙】鳞之为灵,昭昭也①。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②,非假设马、牛、犬、豕③、豺狼、麋、虎然。然那么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那么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日:“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假设麟之出不待圣人,那么谓之不祥也亦宜。(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注释】①昭昭:明白显著。②其为形也不类:麒麟的外形不为人辨识。③豕:(shi)猪.0鬣:(1诂)兽颈上的毛.1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案之不以其道()••(3)普麟也,不可知()(4)那么其谓之不祥也亦宜()••L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然那么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译文:.甲乙两文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3分)答:【参考译文】【乙】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假设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2017辽宁营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O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那么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节选自韩愈《原道》)【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6):谨小慎微的样子。.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博爱之谓仁(2)老子之小仁义.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那么宜。.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参考答案: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那么宜。(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成认的道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参考译文】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但凡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2015辽宁营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故不为苟得也(2)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10.参考答案:(1)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每词1分,计2分)H.参考例如:(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但凡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每个句子2分,计4分)12.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1分),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1分)。(答出论证方法得1分,论点正确得1分,计2分)(2015辽宁营口)【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孟门,即龙门之上□也。实为河之巨院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假设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假设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颛怒③,鼓假设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一一(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①巨陇(e):巨险。B: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颂(bi)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1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1)略无阙处(2)良多趣味・♦(3)素气云浮(4)非驷马之追也••H.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往来遥观者常假设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2分)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1)现写作“缺”,断缺。(2)确实,实在(3)白色(4)不译,主谓之间.(1)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2)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岩石。.往来遥观者/常假设雾露沾人/窥深悸魄。13,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参考译文】【乙】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实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巅(bi古时一种动物)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2014辽宁营口)【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缘细③。乃喟然而叹日:“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日:“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美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①次:一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白,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缥纳(16ixie):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菱里(yb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1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3)乃喟然而叹日:(4)故述往事:••.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防止“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说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参考答案】.(1)通“增”,增加(2)犯错误(3)于是,就(4)因此,所以.(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发奋创造)(2分)。(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2分)。.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每断对一处得1分)。.(1)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1分);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