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早期记忆减退_第1页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早期记忆减退_第2页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早期记忆减退_第3页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早期记忆减退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ATCM-2015-BZ(273)67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早期记忆减退1范围本共识涵盖了早期记忆减退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因病机、诊断及干预措施。本共识适用于中老年人早期记忆减退的诊断和防治。本共识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或相关专业领域医师使用。2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共识。早期记忆减退Earlymemorycomplaints早期记忆减退是指在中老年人群中出现的获得性主观记忆抱怨,持续6个月以上,伴或不伴客观证实的记忆损害,且未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早期记忆减退与中医学的“健忘”、“喜忘”、“善忘”等相类似,可归属于中医“健忘”范畴。3流行病学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记忆减退已成为老龄化不可避免的现象[8]。研究显示:记忆减退与年龄相关且呈现阶段性现象,50岁后记忆开始减退,50-60岁之间差异不明显,70岁以后又有显著减退[9]。老年记忆减退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主观记忆的减退(Subjectivememorycomplaints,SMC),即自我报告出现记忆功能下降,但在客观认知测验的成绩仍处在正常范围内[10]。报道显示老年人主观记忆减退的发病率约为49.51%[11]。主观记忆减退增加了中老年人群罹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及痴呆(Dementia)的风险[12],亦被认为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初始阶段[13]。一项世界范围内的meta分析显示:每年大约6.7%的记忆减退人群可发展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3%的人群发展为痴呆;4年后记忆减退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转化率约为26.6%,向痴呆的转化率约为14.1%[11]。4危险因素4.1不可干预危险因素(1)年龄(2)性别(3)遗传因素4.2可干预危险因素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嗜烟酗酒等);(2)社会因素及心理应激(如生活或工作压力、退休、独居、离异、丧偶、失独等)5(3)心脑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5)其他:脑部外伤(如交通伤、跌伤)、中毒(如CO中毒、铅中毒)及药物成瘾(如助眠药)等。5病因病机早期记忆减退属中医“健忘”、“善忘”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因年老体衰,肾精亏虚;或因素体虚弱,脾肾不足;或因劳思过度,损伤心脾;或因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痹阻脑窍等,导致脑髓失充,神明失养,而致善忘。病位在脑,与肾、脾、心等脏腑密切相关。(1)肾精不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慎;或恣情纵欲,房事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于下,脑髓失养于上,而现记忆减退之症。(2)脾肾亏虚由于素体脾肾虚弱,或年老脾之运化功能渐弱,导致脾气散精乏力,后天之精乏源,肾精封藏不足,无力奉养脑窍,以至神明失养而致健忘。(3)心脾两虚由于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耗伤心脾,导致精血不足,神机失养,而致善忘。(4)痰瘀阻窍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脑络受损,加之年老体衰,导致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内生痰浊、瘀血,阻滞脑窍,神机失用而发健忘。6诊断6.1临床表现善忘(以近事为主),或兼有张口忘词、言语错误、思维减慢、懒言少语、兴趣减退、学习能力下降、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或有下降等。6.2诊断标准(1)中老年人;(2)主观有记忆减退主诉,且持续6个月以上;(3)客观记忆、认知量表测评分值正常或比年龄匹配人群的均值至少低1.5个标准差;(4)日常生活能力未受到影响。6.3辅助检查6.3.1神经心理学评估(1)记忆功能检测(了解记忆水平,与痴呆相鉴别)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2)生活能力检测(与痴呆相鉴别)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3)鉴别诊断检测(与抑郁症相鉴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3.2影像学检查(明确有否颅脑疾患)颅脑CT/MRI66.3.3血液检查(1)血常规(是否贫血)(2)血糖(是否低血糖或高血糖)(3)血脂(是否增高)(4)甲状腺素水平(是否甲状腺功能低下)(5)叶酸、维生素B12(是否减低)(6)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增高)(7)肝肾功能、电解质(排除代谢性脑病)(8)梅毒及HIV(是否阳性)7干预方案7.1干预原则总体原则: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综合防控、持之以恒。积极开展宣教活动,增加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全民对本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尽早识别早期记忆减退的各种相关症状,同时采用中医药及非药物疗法等综合措施积极加以干预、防治。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及向痴呆的转化率。7.2干预措施7.2.1积极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1)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①合理膳食适量摄取富含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E、叶酸的食物,如:坚果类、豆类、绿叶蔬菜、菌类、牛奶或深海鱼类、薯蓣类及全麦粮食等,注意三餐规律,均衡营养。少食或不食含铅的食品(如松花蛋、爆米花等)、含铝的食品(如油条、粉丝等)、高盐食品(如咸菜或腌制品),少食动物性脂肪及糖类食品。戒烟限酒,可少量饮用(每天不超过50ml)干红葡萄酒。②适当运动多进行有氧运动。可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骑单车、游泳等运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外出旅游。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广场舞、交谊舞,社区活动等;有条件的可参加各类培训班或上老年大学,学习唱歌、跳舞、绘画、书法、乐器或其他手工艺术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适当做家务劳动,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如买菜、做饭、购物等,积极参与家庭理财。③勤于用脑坚持读书、看报、写作等,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我;多参加一些脑力活动,如棋牌类活动(象棋、围棋等)、猜谜语活动等,有益大脑健康。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尽力坦然的面对生活;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身心健康。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退休后生活,有条件的可选择继续工作;尽量避免独自居住,无配偶者可选择与子女同住或入住老年公寓;面对生活中的突发变故,要学会自我减压,积极应对。要多参加家庭及社会活动,积极与家人和外界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3)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针对个体存在的不同原发疾病积极进行对症及专科治疗:─贫血:查明原因,纠正治疗;─血糖异常:高血糖经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不良时进行降糖治疗;低血糖查明原因进行对症治疗;─高脂血症:低脂饮食,专科指导降脂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查明原因,专科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增加果蔬进食,改进烹调方式避免维生素流失,酌情药物调整。─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病变,积极进行专科治疗。(4)慎防脑部外伤及中毒行走及外出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伤及头部;家居装修中要考虑厨厕地面是否防滑,家具的边角是否安全;高龄者必要时应使用拐杖或家人陪伴。使用煤炉取暖及煤气热水器者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CO中毒。(5)控制成瘾药物使用镇静催眠及镇痛等药物具有成瘾性,长期应用有损大脑记忆功能。因此,要尽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采用非药物疗法或无成瘾性药物治疗失眠,最大程度减低对成瘾药物的依赖。7.2.2坚持脑部保健脑部保健操体位建议采取坐位。保健操①颈部运动头部经脉均经行颈部,活动颈部可有效改善头部经络气血之运行。:头部前屈。头部直立,闭口,然后缓慢向前胸部位低头,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后,再缓慢回抬至直立位,反复做10次。:头部后仰。头部直立,闭口,然后缓慢抬头后仰,双眼望天,停留片刻,再缓慢恢复至直立状态,反复做10次。:头部左屈。头部直立,闭口,然后缓慢向左弯曲,左耳尽力贴向左肩,停留片刻,再缓慢恢复至直立状态,反复做10次。:头部右屈。头部直立,闭口,然后缓慢向右弯曲,左耳尽力贴向右肩,停留片刻,再缓慢恢复至直立状态,反复做10次。建议做颈部运动时动作宜轻柔缓慢、循序渐进,高龄及伴有头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②眼部运动足三阳经脉均起于眼部,循经头面至全身,眼部运动可有效改善头面及眼部气血运行。:闭眼运动。用力闭眼,然后大力睁眼,反复做9次/27次/81次。:旋转眼球。先顺时针活动9次/27次/81次,然后再逆时针活动9次/27次/81次。:聚合运动。将右上臂伸直,握拳后右手食指抬起,然后缓慢曲臂,右手食指逐渐回放至两眼之间的鼻部,在此过程中双眼紧盯食指,反复做9次/27次/81次。:调节运动。双眼先向远上眺望,然后再向近下凝视,反复做9次/27次/81次。③耳部运动“肾开窍于耳”,耳部有众多腧穴,且耳部深处的脑组织是和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和边缘系统,按摩耳部不仅有利于肾窍,且可效改善内耳周围脑组织的血液循行。:耳部按压。双手手掌部紧按双侧外耳道外部,然后抬起,反复做81次。:耳部揉压。双手手掌部紧按双侧外耳道外部,然后旋转揉压,反复做81次。10:鸣天鼓。双手手掌部紧按双侧外耳道外部,其余四指放在脑后,食指先放在中指上,然后下滑至后脑部,反复做27次。:按揉耳部腧穴。双手食指放至耳后完骨处,双手中指放至耳前(即耳门、听宫、听会部位),稍用力上下揉按81次。④头部保健操头部有多条经脉循行,梳头可直接改善头部经脉气血运行。:用手指或梳子(最好为木梳或牛角梳)沿耳前-耳上-耳后顺序绕耳梳头81次。:用手指或梳子从前发际至后脑部梳头81次。:用手指或梳子从枕骨粗隆向下梳头81次。:用手指或梳子从头前部正中沿前发际向耳前部梳头81次。(2)穴位按摩头部:取百会穴、角孙穴,可用中指顺时针按揉81次。上肢:取内关穴、神门穴,可用大拇指指尖顺时针按揉81次。下肢:取三阴交穴、涌泉穴,可用大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81次。7.2.3中医药干预推荐方案(1)中药辨证论治①肾精不足【表现】记忆减退(近事遗忘为主)、腰膝酸软,齿摇发枯,男子早泄,女子闭经,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怀熟地24克山药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肉12克川牛膝12克菟丝子12克(制)鹿角胶12克龟板胶12克【用法】水煎服,取汁400ml,分两次服,可酌用淡盐汤送服,每日一剂。【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次。安神补脑液,每次10ml,每日2次。清宫寿桃丸,每次50粒,每日2次。②脾肾亏虚【表现】记忆减退(近事遗忘为主)、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大便溏泻,夜尿频多,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脉弱。【治法】补肾健脾【方药】肾气丸(《金匮要略》)干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薯蓣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肉桂3克附子6克【用法】水煎服,取汁400ml,分两次服,每日一剂。【中成药】健脑补肾丸,一次15粒,每日2次。甜梦胶囊,一日3粒,每日2次。③心脾两虚【表现】记忆减退(近事遗忘为主)、气短神疲,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养心【方药】归脾汤(《济生方》)龙眼肉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木香6克酸枣仁20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取汁400ml,分两次服,每日一剂。【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每次9克,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