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宋的政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XXX新课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教学目标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2、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3、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新课讲授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根据教材和故事所讲内容,概括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经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2.北宋的统一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图》。请同学们结合两幅图,阅读教材,总结北宋的统一。总结:人物: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结果: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没有一统天下)观察《北宋形势图》,北宋的统一有何特点?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复)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在北宋的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出示材料: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赵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己。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①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②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第一:军事措施材料一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已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宋太祖军事上的什么措施?材料一反映了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材料二反映了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北宋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军事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第二:政治上的措施阅读教材,归纳北宋在中央和地方上的措施。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材料: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也。”——《归田录》欧阳修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材料: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形成了“积贫”的局面。第三:经济上的措施材料: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总结宋太祖在经济上的措施,这种措施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措施:下令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保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重文轻武的政策第四:文化上的措施材料:(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空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上诉材料反映了北宋什么治国政策?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北宋为何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和宋太宗实行了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官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一政策有何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使科举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宋朝是如何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宋朝科举制的发展有何影响?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深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冶局面。王安石变法(1)背景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北宋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政治效率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军事上与辽、西夏多次发生战争。当时的北宋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进行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庆历新政主要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但是最终在反动派的攻击下,以失败告终。(2)措施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王安石变法主要涉及到哪几个方面?他的原则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目的是富国强兵。结合教材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在富国方面,采用青苗法,即政府向农民提供,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有募役法,减轻农民差役负担;农田水利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生态系统设计-洞察及研究
- 云平台资源调度-洞察及研究
- 千字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科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西桂林高二上数学试卷
- 贵阳头桥小学数学试卷
- 河南重点中学数学试卷
- 河科大高等数学试卷
- 海口3年级数学试卷
- 沪教版六上期末数学试卷
-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A/T 1310-2016法庭科学笔迹鉴定意见规范
- 2023年本科招生考试
- 新入职护士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案
- 钝针穿刺法临床应用护理
- 水产养殖行业报告
- 锅炉MFT供电回路的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