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GSM网络翻频指导书模板_第1页
华为GSM网络翻频指导书模板_第2页
华为GSM网络翻频指导书模板_第3页
华为GSM网络翻频指导书模板_第4页
华为GSM网络翻频指导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名称密级GSMRNP内部公开产品版本共53页1.0GSM网络翻频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拟制:王吉惠、陈果、罗鹏日期:2007-12-25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干扰矩阵计算"进行描述。5.3仿真计算5.3.1计算区域划分ComputationZone计算区域选定锁频范围区域,对于MGW翻频,由于两级邻区范围很大,达到5层,可以只选中两层进行计算区域的划分。FocusZone焦点区域选定进行AFP计算的区域。5.3.2路径损耗计算工程中,预测〔如覆盖预测、C/I预测等需要路径损耗。新建站点的邻区规划和干扰距阵计算,需要路径损耗。对于XX这样大的网络,建议将路径损耗保存于工程文件之外,否则每次保存工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计算路径损耗前,如图选择"Browse"按钮并设置路径损耗保存的目录:注意:邻区规划结果和干扰矩阵将直接应用到AFP计算中,请务必保证在最新的路径损耗的基础上计算得到。5.3.3自动邻区规划说明:自动邻区规划是在现网邻区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新建站的邻区添加。使用自动邻区规划功能是针对新建站没有邻区关系的情况,使用如图的设置。另外,单击"Define"按钮,根据不同场景的设置如下。密集城区普通城区郊区MinBCCHSignallevel-95-100-100Handoverstart000Handover121212Celledgecoverageprobability0.860.860.86注意:"Resetneighbours"选项为不选择。直接在现网邻区的情况下进行邻区添加。注意:之所以将最大邻区数设置为32,是因为考虑到现网已有小区已经存在许多邻区的情况下,再将新建站也作为邻区时,默认16会不够。另外,如果已有站点邻区超过上限的情况下〔EventViewer会列出规划结果中哪些超过上限,而把新建站排除在外,需要工程师进行核查,原则是看地理位置以及邻区切换次数,通常情况下,新建站加为邻区后,通常是距离比较近,需要筛选掉一部分远处的邻区,再则,如果邻区数达到32以内,还需要查看其与1800M站点的邻区数进行进一步筛选。重点检视重点检视计算完成后,单击"commit"按钮提交结果即可。5.3.4干扰矩阵计算分别使用不同场景的Polygon作为计算区域,使用U-Net进行干扰距阵的计算,各个场景的计算参数如下:参数名称密集城区城区郊区ServerBestsignallevelperHSClayerWithamargin466ShadowingtakeintoaccountYYYCelledgecoverageprobability95%86%86%TrsfficspreadingUniform<probabilityexpressedin%ofinterferedarea>使用干扰距阵合并工具对现网干扰距阵和新建站的三个场景干扰距阵进行合成。Forsk还未提供此项功能Forsk还未提供此项功能5.4AFP参数设置AFP模型在XX项目中,除了以下参数外,都使用默认值进行设置:Spectrum:Automatic——使用Automatic会自动考虑干扰和频率间隔,达到最小的CostBSIC:MaxandHomogeneous在Separation页中:Exceptionpair的权重设置为0.25——只有在设置了Exceptionpair的时候才有效,为了防止边缘频点利用率过高的情况〔比如TCH与室内覆盖预留频点的交界处5.4.2隔离条件隔离条件用于设置不同类型TRX之间的频点间隔要求,当频率分配不能满足隔离条件时,带来的Cost值会根据不同的频点间隔设置分别计算。针对全网扩容AFP,设置的隔离条件如下:Co-TransmitterAllAll2Co-SiteAllAll2NeighbourAllAll1NeighbourBCCHBCCH2共小区和共站必须设置2邻区的BCCH设置为2,是考虑到BCCH频点复用度较大由于频点资源的限制,实际上邻小区TCH之间的间隔条件设置为2并不能保证邻小区之间不存在邻频。虽然从间隔条件上看,设置为1即可以对邻小区分配邻频,但是实际分配过程中,AFP并不会对所有邻小区都分配邻频。这样设置只会在现有条件下设置较宽松的间隔条件,可以使得在只能分配同频和邻频的情况下,将同频分配到Importance较低的邻小区Transmitter。5.4.3例外对设置在进行900M站点宏蜂窝频率规划时,由于预留室内频点或与联通频点分隔等原因,导致室外站点的边缘频点〔3、20、32、95、1020会由于两旁没有邻频干扰而过多的分配,可能对室内站点或受到联通站点带来的过多的干扰。因此在AFP可以使用以下的规避方法来避免过多使用这些频点。操作方法如下:1.在focuszone内任意位置新建一个独立附加基站:2.为其设置所使用的频点为边缘频点以外的频点。由于XX现网所使用的频点划分为:BCCH:1~20E-GPRS:32~46E-GSM:1000~1020P-GSM:47~95因此对新加站的频点设置为0,21,31,96,1021〔1000号频点之前没有频点,所以可以不用设置3.为了避免该站点功率的影响,可以设置其ERIP=-200dBm4.将改Transmitter与全网其他所有Transmitter都设置为ExceptionalPairs:其中,Separationrules都设置为2,即所有其他Transmitter的频点都必须与其间隔为2。5.在AFPModule中,设置ViolationsbetweenExceptionalPairs的权重与ViolationsbetweenNeighbours一致,即都为0.25AFP运行参数在选择Transmitter->FrequencyPlan->AutomaticAllocation后,按步骤进行下一步,参数无需改动。3213215.4.5计算时间附件为Forsk最新给出的一份关于TCT设置的建议表格。 对于不同的网络,Forsk的建议是分开四个重要参数加以分析考虑: 1、网络中TRX的数量 2、平均每个小区的TRX数量 3、IM维度 4、未被冻结的比例〔没有被冻结的TRX占总TRX数的百分比 另外Forsk也给出了三个结果质量等级: 1、基本质量等级:产生2~25个solution,结果是用于个案研究,假设分析或者小区域调整。 2、良好质量等级:意味著AFP得到足够好的执行,通常比基本质量等级有5%~10%的提高。 3、最佳质量等级:通常比良好质量等级提高2%~5%。是AFP能够做到的最好水平了。 在表格中您可以尝试填入AFP对于TCT所涉及到的四个参数,计算得到建议的TCT。5.5AFP结果检查通过U-net进行自动频率规划后,通常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通过手动〔通过Nastar软件来进行频点的调整。频点调整调整时需要考虑的优先级是:同频正对>同频斜对>邻频正对>邻频斜对。调整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频率检查。方法一:频率分析->同邻频检查,在同邻频检查下有两种方式,通过小区检查和通过频点检查。通过小区检查主要关注小区的频点是否与周围小区〔包括邻区的频点是否存在同邻频关系,首先设置检查区域的范围;是否区分BCCH和TCH〔如果选择该项,则小区会出现B或者T,表示该频点是BCCH或者TCH频点;选中检查同频与检查邻频〔如果选中这两个选项,则红色表示同频,黄色表示下邻频,蓝色表示上邻频。通过以上设置后,当选中一个小区,则周围的同邻频关系会显示,这样就可以针对某一个小区进行频点调整。通过频点检查主要关注所有频点的分布情况,同样首先需要设置频率范围〔XX项目中900M的BCCH在1~20,EDGE在32~46,PGSM在47~94,EGSM在1000~1020,1800的BCCH在512~532,TCH在533~561,586~610之间,以及核查频点的种类。方法二:频率分析->频率优化检查,首先设置检查距离的范围和频点范围,通过选中小区,则会显示当前站点的频点信息以及邻区的频点信息〔当设置了邻区关系时会显示,空闲频点信息〔包括频点的使用次数和最近距离。该方法可以显示出某一个具体小区周围没有使用过的频点,这样在调整该小区频点时,可以使用那些频点的针对性比较强。以上两种方法是在进行手动调整时用得比较多得方法。当翻频区域过大以及频点过多的情况下,需要多分配几个人一起检查,可以通过分BSC区域来检查〔导入数据时需要导入BSC信息以及分频点范围来检查。通过以上方法还是不能解决同邻频之间的干扰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别的手段,例如:如果某个区域的室内站点比较少时,可以适当采用室内站的频点;也可以适当采用E频点〔当然设备需要支持才能采用;采用预留的频点等等。总之,手动调整是尽量要将同邻频干扰降到最低点。5.2.2VIP站点频率检查翻频后,可能造成局部感知度下降,网络指标下降,为保障客户关注的和当地较重要区域用户感知度,频率规划时需要对超级VIP和VIP站点重点考虑,甚至可以牺牲一些非VIP站点,保障客户对翻频的满意度,并为翻频后优化赢得时间。在翻频前需要客户提供一份VIP站点列表,重点检查频率区域站点的AFP结果。六、翻频割接6.1翻频数据制作流程七、同步优化7.1同步无线优化组织结构为保障翻频割接后网络平稳过渡,避免大面积的和超级VIP用户投诉,在翻频割接后理解启动同步优化。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和处理翻频带来的网络故障,需要有一个高效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同步优化组织结构:指挥协调指挥协调现场优化PM分析CS分析优化测试和优化调整告警和隐患清理参数核查优化测试KPI:覆盖、接通、掉话、质量问题分类、分区整体优化方案优化报告输出……现场数据采集、优化方案制定、实施测试1组:测试2组:测试3组:……测试12组应急1组:应急2组:每日重大问题适时通报现场优化配合告警分析健康检查工单验证反馈……关键参数核查现场优化配合接入切换功控资源管理……KPI指标分析统计KPI:BSC/CELL现场优化配合异常小区通报最坏小区优化……7.2同步优化工作流程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工作的主要流程如下:根据割接方案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人员分工安排根据割接方案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人员分工安排启动数据采集:PM、DT、CQT、投诉等数据分析和定位,优化方案制定优化方案审核实施优化方案:RF、频率、容量、切换等软参数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总结汇报,数据归档结束否是7.3同步优化工作安排根据大项目割接计划及进展情况,同步优化组策划了3个业务模块,分别是:滚动评估、非常6+1和质量提升三个模块。7.3.1非常6+1工作安排PM分析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PM分析CS测试组PS测试组前3天前2天前1天割接当晚后1天后2天后3天GSM非常6+1工作安排1.BSC/CELLKPI分析2.告警和故障隐患清理3.系统参数采集、分析4.现场商务、闲聊、IDLE、MOS测试5.网间测试6.投诉信息整理1.BSC/CELLKPI分析2.告警和故障隐患跟踪3.输出系统参数分析结果4.分析输出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输出验证线路5.输出投诉信息整理结果1.BSC/CELLKPI分析2.告警和故障隐患跟踪3.分组验证测试区域4.输出割接前分析结果1.告警和故障隐患清理2.系统参数采集、核查3.现场商务、闲聊、网间测试4.输出割接当晚PM、现场各工作开展结果和问题处理记录1.BSC/CELLKPI分析2.告警和故障隐患清理、跟踪3.系统参数采集、分析、优化4.现场优化,开展商务、闲聊测试5.投诉信息整理1.BSC/CELLKPI分析2.告警和故障隐患清理、跟踪3.系统参数分析、优化4.现场优化,开展商务、闲聊、IDLE测试5.网间测试6.投诉信息整理1.BSC/CELLKPI分析2.告警和故障隐患清理跟踪3.系统参数分析、优化4.现场优化,商务、闲聊、MOS测试5.投诉整理6.次日上午输出优化报告割接前3日逐步完成G网置换前的网络质量全面评估和预分析,输出异常PM指标小区,可能原因、优化建议;割接前网络质量评估报告;系统设置参数整体情况,如接入失败、功率、切换、掉话等验证测试线路,包括割接区内的验证测试线路和网间质量验证测试线路;投诉信息分析整理结果,包括割接区目前存在的投诉类型、数量、分布地点、原因等;确定割接当晚基站割接清单和各测试组的基站小区、范围翻频当晚安排4组工程师开展现场优化工作,负责完成:割接区域的覆盖、呼叫、质量、切换等相关的验证工作PM/CS分析人员完成功率和邻区完整性核查并配合现场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接入失败、覆盖异常、切换问题、掉话问题、质差问题等形成割接当晚的日志文档,由PM负责人汇总反馈给第二天开展优化的作为分析、优化的参考依据。翻频次日是检验基站搬迁效果至关重要的一天。安排人员进行值班,密切关注话统,及早观察,注意各项话统指标以及用户投诉情况。发现异常马上分析,避免问题扩大。需要特别观察:基站和BSC历史告警的检查,是否有异常?因为传输,天馈或者单板故障将会影响KPI或者导致用户投诉。每个扇区话务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基站无话务量?重要指标,无线接通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拥塞率等是否正常和MOTO之间切换成功率是否正常用户投诉问题分析并解决。参照评估阶段收集的投诉,分析属于老投诉或新增投诉。对于新投诉,要分析网络变化。用户投诉要及时进行分析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同步优化组。对于投诉要建立问题跟踪表,确保问题不遗失及时闭环。翻频后3天连续开展割接区域及其边缘区域的覆盖、质量等客户感知密切的网络问题的优化,提高网络覆盖、呼叫、质量、掉话、切换等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故障隐患的清理重要参数的核查与优化现场呼叫、覆盖、质量、掉话、切换等问题的优化解决投诉问题,开展投诉分析,整理成现场和参数优化所需的信息验证非常6+1优化效果,形成置换区域的质量恢复优化报告7.4非常6+1优化工作内容及人员分工PM部分1、KPI分析KPI指标分析〔BSC级KPIBSC级指标主要包括:无线接通率、呼叫建立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掉话率及掉次数、SDCCH拥塞率、SDCCH话务量、TCH拥塞率、TCH话务量等KPI指标分析〔CELL级KPICELL级指标主要包括:无线接通率、呼叫建立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掉话率及掉次数、TCH可用数、TCH每线话务量、SDCCH拥塞率、SDCCH话务量、TCH拥塞率、TCH话务量等KPI指标分析〔CARR级KPICARR级指标主要包括:BER、FER、IOI、PATH_BALANCE等KPI指标分析时间安排如下表非常6+1-KPI分析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前3天前2天前1天割接当晚后1天后2天后3天KPI〔BSC√√√√√√KPI〔CELL√√√√√√KPI〔CARR√√√如上表所示:BSC级KPI指标前3天及后3天均进行分析;CELL级KPI指标前3天及后3天均进行分析;CARR级指标后3天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平台实时向PM、CS负责人通报重大问题,并每天下班前通报当天的统计KPI指标。2、告警及故障处理告警及故障分类告警类主要包括基站断站、基站闪断、小区退服、载频故障、时钟故障及其它故障告警及故障时间安排如下表非常6+1-告警处理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前3天前2天前1天割接当晚后1天后2天后3天告警处理√√√√√√√如上表所示:告警每天进行分析,割接后三天根据分析结果提交健康检查申请。实时通过信息平台发布故障隐患信息到各测试、分析人员手机上,每天形成隐患清查汇总表发到各测试、分析组负责人和协调组成员邮箱。3、参数核查参数核查分类核查参数主要包括四大类:频率参数、接入参数、切换参数、功率参数参数核查时间安排如下表非常6+1-参数核查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前3天前2天前1天割接当晚后1天后2天后3天参数核查√√√√如上表所示:前3天、割接当晚及后1天对参数进行核查现场配合支持由PM分析组和CS分析组成员共同负责完成现场优化的配合工作。PM分析配合现场CS测试组完成参数修改,修改参数主要包括频率参数、切换参数、功率参数及接入参数等,同时完成投诉处理配合。〔其中前3天PM分析组主要完成参数查看,并不对其修改CS部分1、CS测试CS测试包括网间测试、商务模式、闲聊模式、MOS测试及IDLE模式,详细介绍如下:网间测试:双网之间切换测试闲聊模式〔GSMDT:主被叫手机进行语音通信,接通后不挂机,直至测试任务完成或掉话,掉话后20s重新起呼商务模式〔GSMDT:主被叫手机进行语音通信,呼叫时长45s,间隔15s后重新起呼MOS模式〔GSMDT:主被叫手机进行语音通信,呼叫时长100s,间隔20s后重新起呼IDLE模式〔GSMDT:单手机处于空闲状态,不呼出或接入任何通话非常6+1期间测试内容时间安排如下非常6+1-CS测试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前3天前2天前1天割接当晚后1天后2天后3天网间√√√商务√√√√√√√闲聊√√√√√√√MOS√√IDLE√√投诉配合√√√√√√网间测试时间安排为前3天、割接当晚及后2天商务模式测试时间安排为非常6+1期间均进行测试闲聊模式测试时间安排为非常6+1期间均进行测试MOS测试时间安排为前3天及后3天IDLE测试时间安排为前3天及后2天非常6+1期间每天对CS测试进行配合,用户投诉处理配合除割接当晚外均进行配合2、CS分析割接前3天各测试组完成CSKPI指标分析,对测试出现的呼叫类、掉话类、覆盖类、切换类及质差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测试指标和问题跟踪表,提交优化建议,作为割接后的评估、优化参考依据。割接当晚各测试组完成割接区域基站现场测试,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到后台配合人员处,对测试中出现的呼叫类、掉话类、覆盖类、切换类及质差类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反馈问题涉及的网元、现象,后台人员根据预案进行处理,现场配合验证处理结果并立即反馈后台,后台配合人员按输出内容要求记录相关的信息。测试完毕由现场测试各组负责人立即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测试KPI及其信息反馈后台组。测试完成后,现场测试组将测试原始数据交到当晚CS负责人处,由CS负责人将数据移交到第二天的CS分析负责人手中。所有当晚各组反馈的问题记录信息和测试指标由当晚CS负责人汇总经GSM负责人审核确认无误后呈报指挥组。同时将上述输出文档移交到第二天的CS、PM分析负责人手中。割接后台配合人员根据每次割接的规模和任务要求指定人员参加。试验区割接当晚的CS负责人:昌磊,割接第二天CS分析负责人:何小强。后台配合人员分别是:割接后3天PM组开展割接区域的CSKPI指标分析,隐患清查,参数核查和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