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_第1页
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_第2页
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_第3页
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_第4页
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23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美术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等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其中学习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了解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教学活动的设置各有所侧重,培养学生审美、评论和文化认知的多方面素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品中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2、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了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四、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包含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材意图,把握和控制难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教材的内容材料多,跨度大,一味照本宣科必然拖沓。所以,对材料进行选择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准备从细致地研究教学内容开始,大量地查阅资料,除熟悉与作品有关的内容外,还须精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史料和有关知识。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五、教具准备: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一、导入新课: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基本风格和变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媒体运用课件展示:拉斐尔油画《椅中圣母》约1514(意大利)《弯曲在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木板蛋彩)约1820(拜占庭)二、新授:1、解析:《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整体画面很暗,人物形象平面化、严谨、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压抑、圣母容貌肃穆、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高高在上。《椅中圣母》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图打破死板不呆板、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动态自然、有亲切感。2、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扎》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3、欣赏:1、《犹大之吻》(湿壁画)约1305乔托(意大利)(1266-1337)“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作品有《犹大之吻》、《逃往埃及》、《哀悼耶穌》《宝座圣母像》等。解析:乔托注重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地现实主义倾向。《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4、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14-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1、《带金翅雀的圣母》(油画)1507拉斐尔(意大利)拉斐尔绘制了大量的圣母子题材的作品,它将现实生活中许多美丽的女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圣母的身上,具有和谐、柔美、明净的人物性格特征。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中,被誉为美和完善的化身。《金翅雀圣母》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2、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表现出对完美与和谐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表现出“理想美”的趋向。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追奉的“美的标准”。3、《春》油画约1482桑德罗·波提切利(意大利)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三、思考练习1、查找资料了解调子的含义。课本第三页下图为画面调子比照卡,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的线描图中。2、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四、作业与课堂评价板书设计:第1课:走下神坛(1)一、中世纪艺术特点。二、人物介绍:拉斐尔;乔托三、作品欣赏:《椅中圣母》、《弯曲在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犹大之吻》、《带金翅雀的圣母》教学反思:美术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指导学生采用泥塑、折纸等方法制作电脑,并能用绘制、剪贴的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地装饰。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及电脑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作品欣赏及对电脑制作方法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地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电脑模型的构思、制作。教学难点:材料的选择和电脑模型的制作、装饰方法。解决措施:通过图片、动画《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计算机知识。通过外形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图片欣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通过创意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电脑的设计要素。最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和制作,有效地解决本课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包装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蜡笔、铅笔等。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1分钟)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新颖的电脑》。(板书)──新颖的电脑:我是电脑博士,计算机俗称电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课件出示课题出现电脑博士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4分钟)二、探索新知认识最早的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重达28吨,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点击播放动画,显示计算机的区域)2.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了解五代计算机的演变。3.认识最新技术的电脑。3年6月17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4.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类型。(1)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观察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播放自定义动画:主机、显示器、键盘)(2)目前,电脑不断创新,有了很多新的样式:台式电脑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简洁的平板电脑学生联系生活,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观看动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出示图片:最早的计算机、最新的计算机播放自定义动画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三、开阔思维1.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不断地推陈出新。新颖的电脑还会是什么样的呢?显示器可以摆动的电脑可以卷的电脑可戴在手腕上的电脑透明的电脑通过投影显示并接收信号的电脑能够生成3D影像的造型弯曲的电脑2.看了这些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你有什么感受?只要敢于想象,在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就可以创造出无数新颖的电脑。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思考、回答问题。出示图片:各种新颖、独特的概念电脑四、创意分析1.创意显示器设计:苹果外形、棒球外形2.创意主机箱设计:机器人型、公交车型、蜗牛型、铜鼓型3.创意键盘设计:彩色的键盘;键盘光电鼠标,右边部分同时具备鼠标功能。4.创意鼠标设计:乌龟型、汽车型、熊猫型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思考、回答问题。出示各种创意显示器、创意主机箱、创意键盘、创意鼠标设计图片五、想象讨论想一想:如果让你设计一台电脑,你打算如何设计?画一画草图。思考问题,画画草图。出示问题及草图范例六、创意表现让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设计的电脑,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方法一:绘画方法二:纸盒、泡塑方法三:彩泥欣赏学生作品,并分析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出示范例图片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20分钟)七、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作业要求:用你手中的材料制作一台新颖、独特的电脑。步骤提示:1.运用材料做出电脑的外形。2.将电脑外部结构中的细节拼贴或画在电脑的外形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大胆、自由地想象,将绘画、手工制作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点评。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个人或自选合作伙伴进行创作。出示作业要求展示学生作品、交流(4分钟)八、作业展评1、将学生作业展示在教室里,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1)谁制作的电脑造型最独特?表现在哪里?(2)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制作你心中的电脑?你觉得你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哪里还需要改进?2、教师、。(主要从学生作品的造型、色彩及材料的运用上。学生自评、互评。出示建议拓展延伸(1分钟)九、拓展延伸1、不仅电脑有各种变化,电脑的“朋友”也有很多变化。(1)这台电脑装了一个移动装置,可以自主移动。(2)这台电脑设计了一个舒适的操作椅,可以半躺着使用。2、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脑的发展史,了解了电脑的外形特点,并学会用纸、纸盒、彩泥等材料制作新颖、奇特的电脑。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外形越来越多样,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能陪我们聊天、打球吗?让我们一起期待更“新颖的电脑”吧。丰富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美术教案篇3一、知识要素。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二、技能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四、教学重点。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五、教学难点。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六、教学过程。(一)欣赏与交流。1、多媒体演示。(1)生活中拍照场景;(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2)摆设品。(3)美化环境。3、揭示课题。(二)讨论与发散。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三)构思与创作。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2)照片怎样安排?(3)学生交流想法。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要求:(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四)欣赏与。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3、教师讲评,。(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美术教案篇4课题画画方形的物体课业类型绘画类教学目标认知:理解方形物体的内在结构,有几个面组成,及绘制方法操作:画一种你身边的方形物体情感:认识方形物体在平时画画中的应用创造:能够把所学的方形物体的绘制方法应用到平时的绘画当中教学重点准确的画好方形物体教学难点方形物体的透视问题达标规程概念——认识基本的透视问题——绘制方法教具准备1.收集方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图片2.以前的学生作品3.石膏立方体一个学具准备铅笔,橡皮,尺,玻璃卡,马克笔其他美术教案-《画画方形的物体》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分钟)按常规进行(2)导入新课(5分钟)师:拿出一个石膏立方体放在讲台上,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然后提问在绘制过程中碰到什么具体困难。生:一般是产生透视变化的侧面的绘制问题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来教大家如何在一____面的纸上画出一个立体的方形(同时可展示以前学生作业)(3)认定目标出示课题:画画方形的物体(板书)今天我来教大家画一个放在桌面上的立方体,使它可以在每个人的这张纸上立起来。(4)导学达标(20分钟)1.引出透视现象的来源师:大家都来说说,在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方形物体啊?生:讨论回答,例出电视机,微波炉,遥控器等。。。师:大家都很聪明(拿出方形物体的图片展示)大家看图都来说说他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啊?生:他们放在桌上后都只能看到3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有点变形的。。。师:很好,大家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生:因为眼睛看东西的角度不同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方形物体,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等不同,这是因为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叫做透视,而我们今天要画的方形物体就是带有这种现象的,当然我们不要求掌握透视的变化,可是我们要理解今天的方形物体为什么要这样画2.观察与探究(小游戏)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马克笔和玻璃卡,老师把这个立方体放在讲台上。大家试试看透过这个玻璃卡,把透过来的对象的轮廓米闹在玻璃卡上,注意玻璃片有和你的眼睛平行学生动手操作师总结:大家平时看到的画面就是在一张纸上所反映出来的图画,透视中的“画面”也可以想象成现在我们手中的玻璃卡,大家画的留在玻璃卡上的影象,也就是我们在画纸需要有透视变化的画面通过此游戏,使大家更好的体会方形物体的绘制和产生的有趣的透视现象3.方形物体的绘制方法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下方形物体中的透视现象是怎么回事,当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学习透视的画法,这是以后的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个方形物体画出来(出示立方体,放在桌上,问大家看到几个面)生:3个面师:对,原来立方体的6个面因为放在桌上所以其中有三个面被遮掉了,其实他们还是存在的,不过我们看不见而已。我们只要把看的到的3个面的关系找对,立方体就会在画面上立起来了(在黑板上示范绘制)师:首先画最前面的哪个面,注意因为眼睛的角度问题,要把他画成一个斜的平行四边形。接着要把挡掉的看不见的后面一个面画出来,注意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