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_第1页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_第2页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_第3页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_第4页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5—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详细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友谊大道999号武钢集团人力资源部联系人李艳军联系方式办公电-mailwiw522@单位简介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武钢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2009年,武钢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武钢现有教授级高级职称人员2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近3000武钢1998年被全国博管会批准开展博士后试点工作,2000年工作站正式揭牌。到2007年底,武钢共引进10名博士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以来,武钢先后出台了《武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关于吸引博士后人员的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博士后招收、考核、出站以及博士后科研、后勤保障、学术交流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站管理制度体系。2005年,武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誉称号。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激光拼焊板成形计算机模拟与试验研究金属材料/固体力学/机械工程类150万2炼铁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开发研究钢铁冶金/炼铁/软件110万3表面分析技术在涂镀层板材中的应用研究电化学/表面工程/金属材料100万4烧结烟气硫硝高效吸收技术研究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类150万5焦炭质量预测软件的建立应用数学70万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提供基本月工资、季度考核奖励、单间公寓或每月1000~1500元住房补贴、差旅报销、中期考核奖励、论文版面费补贴及政府补贴等。项目简介项目一:激光拼焊板成形计算机模拟与试验研究项目研究意义: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是当前学术与产业领域的热点问题。激光拼焊板的成形技术针对零件不同部位材质的需求,按需选材,拼焊后统一成形,既能优化零件结构设计,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又可在不改变整体强度的要求下显著减轻车身的重量,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同时还能减少模具投入,减少制造工序,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焊缝的存在,使得激光拼焊板力学性能与母材相比发生了变化,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式,为合理制定冲压成形工艺提供科学依据,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项目目标:结合实际车型的典型激光拼焊件,研究激光拼焊板的力学性能与成形性能,模拟拼焊板的冲压成形过程,优化成形工艺。项目研究方法:以激光拼焊板为对象,研究不同厚度比、不同强度比对拼焊板单向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其对各向异性指数的差异。以母材、差强激光拼焊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球形凸模胀形法试验,建立相应拼焊板的成形曲线,为后续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通过高速拉伸试验,研究激光拼焊板在高速应变速率状态下的力学响应特性。研究焊缝处的显微组织,分析激光焊接对焊缝区、热影响区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进而得到激光焊接后拼焊板力学性能差异的本质原因。使用AutoForm、Abaqus等有限元仿真工具,模拟激光拼焊板成形典型零件(如B柱)的过程,分析在成形过程中焊缝的移动规律,优化成形工艺,为合理的模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焊缝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评估拼焊板与母材力学性能和成形性的差异;2)建立合理的焊缝有限元模型,兼顾数值模拟的精度与效率;3)冲压成形过程中焊缝移动规律的模拟,优化工艺方案。项目二:炼铁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意义:炼铁的低成本制造,武钢地处内陆,运输成本高,没有自有矿山,所用矿石全从市场购买,在这种条件下采用低价、甚至是劣质原料进行高水平的炼铁势在必行,这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武钢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将基于劣质化原料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烧结矿质量、改善焦炭质量、确保高炉稳定顺行。项目目标:研究开发一套适合武钢原燃料特点的炼铁低成本制造技术体系。项目研究方法:炼铁的低成本制造技术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到炼铁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工艺优化、设备管理、过程控制、到优化改进管控模式等,需要系统规划,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重点突破,落到实处,具体讲需要对武钢所用原燃料进行取样,研究武钢目前所用原燃料的基础性能,如研究矿石的同化性、流动性等基础特性,研究焦炉配煤技术,研究喷吹煤的燃烧特性,研究如何利用劣质化原料提高烧结矿的质量,研究如何提高烧结机、高炉的稳定性,提升烧结及高炉作业率,研究如何确保高炉操作的稳定性,如何实现高炉生产的优质低耗等。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基础配矿技术研究;2)利用烧结杯技术改进烧结矿质量研究;3)改进矿粉成球性研究;4)高水平稳定生产高质量烧结矿的技术研究;5)改善焦炭质量的研究;6)优化关键设备性能,确保稳定运行的研究;7)高水平高炉过程监控仪表的开发及研究;8)高炉布料及气流控制的的优化,改善高炉煤气利用率;9)改进管理,优化高炉过程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三:表面分析技术在涂镀层板材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研究意义:武钢涂镀层产品(包括电镀锌、电镀锡、热镀锌、彩涂板)产能达到了200万吨/年,但目前表面质量还难以达到高端汽车、家电用户的要求。研究钢的化学成分、组织及表面粗糙度等对涂镀层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及规律至关重要。本项目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应用表面分析技术(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钢的化学成分、组织及表面状态对涂镀层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武钢涂镀层钢的表面质量,满足高端汽车、家电用户的要求,更好地开发和推广高性能涂镀层板,实现公司和下游用户利益的最大化和双赢。项目目标:应用表面分析技术寻找出钢的化学成分、组织及表面状态对涂镀层表面质量缺陷的影响机理及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项目研究方法:1、开展电镀锌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分析电镀锌镀层结构和结晶取向对镀层附着力及耐蚀性的影响规律。2、研究电镀锌原料质量、电镀工艺对电镀产品表面质量的影响,满足电镀锌汽车外板品质要求。3、开展热镀锌、彩涂工艺研究,分析家电面板用彩涂板表面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机理。4、开展镀锡板耐蚀性的研究,分析杂质元素对耐蚀性的影响规律。5、开展镀锡板电镀、软熔、钝化等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分析镀锡层结构及晶粒取向对耐蚀性的影响规律。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电镀锌基材的化学成分、组织、电镀工艺、表面状态对电镀锌产品表面质量影响的原因及规律。2、电镀锌电镀工艺(镀层结构和结晶取向)对镀层附着力及耐蚀性的影响规律。3、热镀锌、彩涂工艺对家电面板用彩涂板表面质量影响的原因及规律。4、镀锡基材的化学成分、退火、电镀、软熔等工艺对镀锡层表面质量影响的原因及规律。项目四:烧结烟气硫硝高效吸收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意义:社会的发展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钢铁业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成为了钢铁业十二五发展期间重点开发技术。武钢已立项开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以期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三废协同治理、设备研发与工艺升级等新型的环保技术发展模式,实现武钢绿色发展。项目目标:本项目通过烧结烟气硫硝高效吸收技术研究,不仅实现同时脱硫脱硝、节省操作费用、降低投资成本并减少废物产生,还解决现有烧结脱硫副产物产量大后续处理难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项目研究方法:烧结烟气中SO2、N0x和CO2的产生和排放与烧结矿原料、燃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烧结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要从烧结过程中SO2、N0x和CO2的产生和排放规律做起,研究烧结烟气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开发烧结烟气预处理技术。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①吸收剂的筛选、制备技术,分析吸收效果;②气液传质过程模型和硫硝吸收过程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建立;③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开发;④氧化剂、催化剂的筛选、制备及其表征方法和效果分析;⑤一体化吸收的仿真模拟及优化研究;⑥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工艺参数优化。最终开发出一套烧结烟气硫硝高效吸收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置,硫硝脱除效果不低于目前各种分脱技术。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烟气吸收剂的筛选;2)氧化剂、催化剂的选择、制备和表征技术;3)气液传质过程模型和硫硝吸收过程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建立;3)烟气硫硝高效吸收一体化装置的开发及设备防腐蚀技术;4)烟气分布流场控制;5)硫硝高效一体化吸收的仿真模拟技术。项目五:焦炭质量预测软件的建立项目研究意义:优质焦炭是高炉炼铁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受国内煤炭市场影响,武钢炼焦煤资源的不稳定性逐渐增加,矿点繁多,煤质复杂,焦炭质量受煤质波动和矿点变化的影响很大,为了稳定焦炭质量,需要根据来煤煤质的变化及时调整配煤比。武钢目前配煤比的调整是根据专家经验和小焦炉实验的数据相结合来确定,小焦炉实验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成本高。为提高炼焦配煤准确度和提高焦炭质量,需要开发建立适合武钢煤源状况的配煤专家系统,通过建立焦炭质量预测软件根据来煤性质的变化及时调整配煤成分,保证需要的焦炭质量。项目目标:开发建立适合武钢煤源状况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项目研究方法:收集武钢现有炼焦煤煤质数据,输入当前各煤源可供应比例和价格,建立数据库;输入所需焦炭质量指标,输入达到该焦炭质量指标所需满足的配合煤指标以及各单种煤的可使用比例,利用适合焦炭质量预测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计算,输出经济性的配煤方案。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达到焦炭质量指标所需满足的配合煤指标;选择适合焦炭质量预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开发出适合武钢煤源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单位简介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是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成立于1998年,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5年被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十五’期间技术创新工作先进集体”。技术中心科研场所达891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4160平方米,拥有卷烟中试生产线和造纸法重组烟叶中试生产线各一条,固定资产达近1.98亿元。拥有145台套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9320万元。先后共引进博士9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研究生24人。主要开展卷烟配方、市场分析、工艺、材料、设备、原料、香精香料、分析检测、特色产品、重组烟叶、减害降焦、质量控制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共完成科技项目百余项,其中国家局科研项目17项、省级科研项目24项,荣获国家局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省级鉴定的成果45项;授权专利98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近几年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高速增长,主导品牌“黄鹤楼”、“红金龙”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红金龙”同时也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联系人郑厚清联系电政编码430040详细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1355号E-mailzhenghq@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造纸法烟草薄片在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自动化根据具体承担的项目内容进行确定2天然香料本香的保留及其在卷烟中抽吸稳定性的研究化学、药学、生物及相关专业根据具体承担的项目内容进行确定待遇说明项目简介项目一:造纸法烟草薄片在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一、项目研究意义“十年磨一剑”。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发展已达10年。10年来,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从无到有,品质不断提升,产量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中式卷烟叶组配方中的重要原料,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得到烟草行业的广泛认同。可以说,国产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开发是近些年来烟草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之一。但是,目前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线中,各生产环节的物化指标的检测通常是在实验室进行离线检测的,分析时间长,处理比较复杂,结果也比较滞后,从而导致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在线物理指标和化学成份可调制能力差、产品质量波动较大,在过程质量控制上还缺乏新的手段。二、主要技术难题在造纸法再造烟叶实现向大型化、高速化、连接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转变过程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与制浆造纸工艺装备技术的融合是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完善品控体系的重要方法,在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急需解决过程特殊变量和质量变量的自动测量技术、特殊变量专用传感器技术、软测量技术等。项目具体研究需求如下:1、研发和应用工业系统集成技术,建立关键在线检测点、在线闭环控制系统,实现造纸法再造烟叶物化指标的可调可控;2、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由生产控制模型发布生产任务及各工序操作参数组织生产,达到集中管理,综合监控,分段控制目标。三、项目目标1、实现造纸法再造烟叶物理指标如定量、水分、灰分、抗张强度等的可调可控;2、实现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化学指标的可调可控;3、建立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线的上位机与生产控制模型。项目二:天然香料本香的保留及其在卷烟中抽吸稳定性的研究一、项目研究意义烟用香精香料是卷烟产品的灵魂,全世界的烟草行业都高度重视烟用香精香料的开发和应用,而且把能生产高品质香精香料的技术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以谋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目前国内外各个烟草企业都是通过添加烟用香精香料的方式来修饰或掩盖烟叶的缺陷,增强、调节及改善卷烟的理化特性,圆润香气,减轻烟气的刺激性,改善吸味,增加烟香,抑制辛辣刺激和抵消令人厌恶的不良气息,降低卷烟的有害成分,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需求。但是,近来研究发现一些拥有独特香味的天然植物,在提取制备香精香料产品过程中,会出现植物的本香和部分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损失的现象。同时,部分香精香料产品添加在卷烟中后,同一支烟抽吸前后会出现香气、口感不一致的情况,这也降低卷烟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产生一定影响。二、主要技术难题由于天然香精香料在卷烟产品中的核心作用,而优化天然香精香料制备工艺,提升天然香精香料产品质量水平,保障天然香精香料产品使用效果是提高卷烟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项目具体研究需求如下:1、探寻具有特殊香气的天然植物,并了解赋予香气特征的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分子结构。2、使用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手段,较好的保留天然植物的本香,保持其特征香气。3、通过合适的添加手段和方法,解决添加香精香料后,同一支烟抽吸前后口感、香气不一致的问题,提高其稳定性和可利用性。三、项目目标1、建立天然植物香气成分的分析检测方法和分子结构鉴定方法。2、建立天然植物香气成分的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保留天然植物本身的特征香气。3、建立合适的添加手段和方法,解决添加香精香料后,同一支烟抽吸前后口感、香气不一致的问题。4、完成以上研究成果能够在卷烟产品中成功转化,并大范围应用。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单位详细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工业园佛祖岭一路3号联系人吴娟联系方式办公电-mail单位简介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重)是我国“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武汉重型机床厂改制而成的现代制造企业,是我国研发制造重型、超重型机床的大型骨干企业。武重下设七个专业化子、分公司(厂),分别为武汉威泰数控立车公司、武重数控镗床公司、武重数控铣床公司、武重善福公司、武重大件加工厂、武重中小件加工厂、武汉武重铸锻公司。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整机的数字化及优化设计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2传感器检测技术及信息采样研究工业电气自动化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项目简介项目一:整机的数字化及优化设计技术由于武重设计制造的机床均属于重型、超重型系列,要做样机试验几乎不可能,所以对设计的要求非常高。目前,重型数控机床总体设计常常参照相关产品,或根据统计规律、经验知识,通过简单的力学计算等进行。越是高端的重型机床,设计上要考虑的约束越多,如:强度约束、刚度约束、高所以需要应用三维实体建模及建造数字样机和仿真技术可较好地提高设计质量,提供全面的分析和仿真优化。整机的数字化及优化则能在复杂系统设计过程中,对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协同地利用这些相互作用进行优化设计,获得系统的整体最优解。具体研究对象为新型高速龙门铣等新产品上,成熟后可应用在武重所有产品上。研究内容包括:(1)整机三维建模;(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进给系统的整体静刚度有限元分析模型或其它参数化分析模型;(3)线性分析(强度分析、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等);(4)动力学和运动仿真及动态受力分析、热传导及热变形、动力响应、振动、耐久性、流体力学等分析;(5)高速主轴动刚度与轴承热平衡系统和动平衡研究;(6)整机的仿真、验证和优化;(7)结合数学软件,进行设计优化;(8)外观三维设计等。项目二:传感器检测技术及信息采样研究根据武重“十二五”发展纲要,新型传感器检测技术是其中关键技术之一,是控制系统的神经细胞,也是智能控制的基础。主要针对机床上应用的震动、温度、压力、流量、流速、位移、电压、电流等物理量的检测,提炼出有用、有效的信号,对其进行运算分析处理,控制相应的部件动作,优化机床控制。主要研究检测对象:立车、镗床、铣床、卧车、专机的主轴、进给轴、液压系统、冷却系统;通过震动检测技术、温度检测技术、流量检测技术、压力检测技术、位移检测技术等对其对象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目的:对检测传感器及检测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实验,验证理论与实际的差别,从理论上分析产生检测误差或失败的因素,根据实验提出修正系数;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各种独立的数据库及相关联的数据库,为机床设计提供正确、有效、可靠的数据依据,优化机床检测结构设计;为智能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库支撑;为自诊断、智能诊断提供依据。为检测失败后提供有效的控制策略,优化完善机床控制。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详细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特科技园联系人赵满岐联系方式办公电-mailwhzmq815@163.com单位简介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为龙头产品,以创建一流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业基地为目标的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公司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特科技园,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生产范围为生物制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冻干粉针剂、注射用抗乙肝转移因子冻干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现有16个品种24个规格的产品,公司生产线已经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公司技术中心先后被武汉市科技局批准设立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1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项目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物等方向500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公司将为进站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丰厚的工资待遇,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住房以及其他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保障。项目简介项目: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项目一、本项目研究的意义本项目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系1950年Levi-Montalcini于小鼠颌下腺中发现。它是最早发现和最典型的神经营养因子,它影响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对保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是目前防止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极有希望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目前,NGF已被开发成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已批准上市的神经生长因子均为从小鼠颌下腺中分离纯化的鼠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这类产品中的鼠源性NGF与人体NGF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明显的种间特异性,但是鼠源性蛋白制品不论在化学结构上还是空间结构上都有别于人源性蛋白制品,且对人来说,动物源性的蛋白常常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容易引起人体内的抗原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开发基因工程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生物公司相继在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外目前已报道的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系统主要是原核系统和真核哺乳细胞系统。原核表达系统能表达大量的蛋白质,但大量的表达产物会累积为胞内包涵体,需要经过复杂的复性过程才能获得有生物学功能的重组蛋白,而这一复性过程在体外往往很难实现;利用转染有重组质粒的哺乳动物细胞株来生产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能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但哺乳动物细胞饲养条件要求高,且表达量较低,常常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问世,在20多年的时间里已成为生产与研究各种原核、真核蛋白有力而普及的工具。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安全性高,对外源基因克隆容量大,重组病毒易于筛选,具有完备的翻译后加工修饰系统和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等特点。与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相比,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具有许多优势:多角体基因启动子下的超高表达效率;表达产物的翻译后加工与高等生物相似,可使蛋白产物保持天然结构、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可同时表达多个外源蛋白,来源遍及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杆状病毒能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而不至于影响其本身的增殖;蛋白产物易从无血清的培养上清中纯化,无内毒素污染;生物安全性高,对植物和脊椎动物均无致病性,而且经重组后的病毒因失去多角体保护而使其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很弱,因而重组病毒被认为是安全的表达载体。另外昆虫细胞饲养条件要求较哺乳动物细胞低,且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强,可大量生产重组蛋白。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构建了rhβ-NGF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并成功获得了较高浓度且具有生物学功能的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但是,被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是通过裂解的方式释放目的蛋白的,因此,在目的蛋白释放的同时会伴随大量胞内蛋白的释放,给后期的分离纯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本研究拟构建带His标签及肠激酶切割位点的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hβ-NGF)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从而实现rhβ-NGF稳定、高效、大量地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带His标签的rhβ-NGF,经肠激酶切割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β-NGF,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同时对产业化制备rhβ-NGF基因工程产品进行中试生产条件优化,为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制药奠定实验基础。二、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构建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成熟的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中试制备技术和分离纯化技术,使重组蛋白表达水平达8mg/L,产品回收率80%以上,产品纯度96%以上,制成基因工程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冻干粉针剂,比活性50万AU/mg。实现神经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制备,为神经生长因子制药奠定基础。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四路1号联系人王晓钟联系方式办公电话81788535手-mail8597570@单位简介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49年,隶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研制生产无线通信设备、电子系统工程设备、电子应用产品及各种电池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公司现有员工3000余人,国家、省、部级专家30余人。公司目前拥有2个分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2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中国电子中原电子产业园已经建成,将形成以军民品重大项目运作为支点的产业长远发展格局。以公司为依托,计划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子新能源(武汉)研究院现已入驻武汉未来科技城,计划用5-10年时间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原电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公司先后研制成功各类电子产品500余项,其中400余项产品投入批量生产,300余项产品分别荣获国家发明奖、质量银质奖、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部、省、市各级科技成果奖。产品出口覆盖欧、亚、非及拉美等国,为国家创汇超过4亿美元。公司在短波、超短波通信、抗干扰通信、数字移动通信等技术领域研发实力雄厚,并向系统网络化、数字化领域快速发展。在数字集群系统、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城市用电管理系统、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产品领域亦具有雄厚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公司拥有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电子仪器仪表、SMT生产线和数控机械加工设备,拥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完善的用户服务体系,三次获得“全国电子行业用户满意先进单位”称号,在涉及的技术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中原电子经济效益稳步攀升,平均年增幅达两位数,已发展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集多品种、多门类通信、电子、电池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宽带组网波形的关键技术——恒包络OFDM研究电子与信息工程5—10万2基于高级战术互联网的宽带组网波形关键技术——MAC协议研究与实现电子与信息工程5—10万3多模式卫星终端研制电子与信息工程5—10万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力和发展规模,公司可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条件,并拥有充足的研究开发经费,可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报酬和奖励,年收入不低于10万。项目简介项目一:宽带组网波形的关键技术——恒包络OFDM研究1、项目研究的意义在高速率无线通信系统中,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载波数据通信技术,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消除码间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等优点,为具有严重多径衰落特征的苛刻无线信道对高数据率链路的容纳提供了相对直接的方式。然而,OFDM的最主要缺陷是已调制波形具有很高的振幅波动,它将会产生很大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powerratios,简称PAPRs)。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s)使得OFDM对发射机功放引起的非线性噪声异常敏感。如果没有足够的功率补偿,系统会遭受频谱加宽,互调失真,因此性能会有所退化。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补偿来减少,但是这将会使功放效率降低。对于移动电池供电设备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电池资源是有限的;对于未来的系统在未经许可的60GHz频带,有效的放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研究OFDM峰均比问题对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减少峰均比的影响对军民应用都非常重要。2、项目的目标在宽带高速电台的硬件平台上实现恒包络OFDM的波形。3、项目的研究方法OFDM和恒包络OFDM的算法理论分析;OFDM和恒包络OFDM的性能的MATLAB仿真;OFDM和恒包络OFDM的算法设计实现;OFDM和恒包络OFDM信号的波形、频谱、星座图的测试分析。4、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恒包络OFDM的接收机端,通过反变换能否将相位信息恢复出来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问题,恒包络OFDM接收机的相位解调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位解调器接收机在带通滤波器之后、传统的OFDM解调器之前加入相位解调器。其中,在相位调制器前端的有限冲击响应(FIR)滤波器用来限制带外噪声,反正切操作用来计算接收样本的相位,相位解卷绕操作用来消除相位模糊,即在接收相位穿越π弧度分界线的过程中,避免相位跳变。项目二:基于高级战术互联网的宽带组网波形关键技术——MAC协议研究与实现1、项目研究的意义无线多跳网中,基于时分多址(TDMA)方式的传输调度,是为网络中的节点分配传输时隙,实现相邻节点之间的分组无碰撞的传送,并且获得尽可能高的系统吞吐量和时隙的空间重用性所设计的。传输调度算法的有效性对于提高TDMA无线多跳网的网络传输性能和无线资源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AdHoc网络中的MAC协议对提高网络传输性能和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极其重要,而基于USAP(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设计的MAC协议相比于几种运用于无线网络的军用TDMA方式的MAC协议,在信道资源分配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与优势,适合于宽带网络波形的MAC层应用。2、项目的目标USAP-AC(自适应分群的统一时隙分配协议)在软件无线电SCA的宽带网络波形中的MAC层实现。3、项目的研究方法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及基于SCA规范的波形开发方法的分析;AdHoc网络中的MAC协议(包括USAP-AC)的理论分析及MATLAB性能仿真;USAP-AC的MAC协议的算法的设计实现;USAP-AC的MAC协议波形开发平台下的移植(包括组件的划分原则、USAP-AC的组件划分、单个组件的创建流程),整个协议的测试分析。4、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USAP思想的MAC协议设计中,分析USAP及其衍生协议,考虑到网络中的单播与多播并存的传输情况,并参考USAP-MBA中的最优化时隙信道分配思想,结合自适应分群算法提出了USAP-AC。以此制定帧结构,尽量满足网络中最繁忙情况下的资源分配,避免传输冲突,减小传输时延,分析该MAC协议的性能。项目三:多模式卫星终端研制1、项目研究的意义卫星通信是广域通信的重要手段,它既能用作中大容量群路传输的介质,又可作为端到端的通信手段。由于它具有通信地域广、能多址通信、组网灵活方便、通信质量高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因而受到各国军队普遍重视。随着战争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卫星通信更显现出它特有的优势。特别在海湾战争之后,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远程通信、机动通信、灵活建网能力的重要性,而能全面满足这些要求的手段非卫星通信莫属。长期以来,卫星是军用通信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军队越来越依赖通信卫星,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现实。2、项目的目标研制连接3G、LTE网络和S频段卫星网络的小型化、智能化、模块化、综合化、具有“动中通”能力的卫星通信终端。3、项目的研究方法采用ADS、CANDENCE等设计仿真工具软件,对收、发设备从器件级到系统级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天线设计仿真研究:对天线连接机构通过参数化驱动三维仿真设计软件Pro/E进行动态仿真设计;方向图的调整采用HFSS仿真软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天线算法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对3G、LTE和卫星基带处理进行仿真设计。4、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卫星通信接收机单元设计,发射机单元、功放的设计,天线、天馈系统的设计;数字处理平台基带处理、应用层开发、电源管理、功耗控制技术研究;终端信道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基带处理性能的测试技术研究、应用信息处理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详细地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华工科技大楼联系人游蕾联系方式办公电-mailyoulei1988@126.com单位简介华工科技全名为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成立于1999年7月28日,200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华中地区第一家由高校产业重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下属华工激光、华工正源、华工高理、华工图像、华工赛百、化诚资讯等骨干企业。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华工科技拥有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依靠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利用自身核心技术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培养“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懂管理的技术专家”,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积极倡导“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协作”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为员工营造创新空间,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全光放大器项目光学工程4005.5万元2智能化激光装备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机械工程、金属材料、机电一体化2030万元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7500-10000元/月项目简介项目一:全光放大器项目光放大器是下一代全光交换网络的核心元器件,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放大器芯片(SOA)是广泛应用于全光波长转换(AOWC)、长距离传输中继、光开关、DWDM复用/解复用等领域的重要元件。原有基于普通量子阱结构的行波式SOA还是存在放大增益不是很大,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工作状态不稳定,噪声系数偏大等缺点的制约,在光通讯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全光放大器SOA芯片是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重要元件,具备极为广泛的应用环境,如果能够实现突破,可以将公司的产品水平提升到国际领先的区域,同时项目建设的硬件平台也将跨越到“纳米级”精密加工的“世界级”团队。更因为在光电子领域我国一直没有在高端“芯片”领域有过“话语权”,如果实现了单点产品的实现以及后续产品的定价权等系列优势,将极大的改变我们在此领域的“技术形象”,同时带来巨大的利润回报,可以带动国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趋势,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合力”作用下,将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成为光电子高端芯片领域科学、快速发展的典范。全光放大器项目依托原有设计、工艺团队提出的利用量子点技术制作SOA芯片的想法是目前国内外前沿研究和产品实现的重大方向,如果能完全发挥出量子点三维“量子效应”的作用,极好地控制分立的态密度情况,从而较好的控制载流子的“寿命”,结合相关设计的“纳米级”短腔设计来提高传输系数,SOA芯片的性能在传输“干线”上也可以与EDFA相比,同时具备C、L双波段的巨大优势,同时在其他几个应用上也会有较大的性能提升。SOA的机会出现在掺铒光纤的放大窗口(主要集中在C波段)之外。与EDFA不同,SOA的光放大范围从1060nm(主要用于医疗领域)直到1600nm,这使得它能够广泛适用于接入、城域和广域网。SOA就显示出了很强的竞争力。项目二:智能化激光装备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随着我国航天、航空、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典型高端制造装备如高速高精机床、激光加工装备、快速制造装备等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我国高端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同比增长61.9%,前8月进口达到90亿美元,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未来10年的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高端机床进口比例占国内高端机床市场的85%以上,有些领域完全依赖进口,如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装备。由于以高速、高精、复合、智能为特征的高端制造装备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缺失,使国内机床行业“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激光加工装备已成为现代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先进制造装备,已渗透到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欧美发达工业国家7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使用激光技术加工。国际上代表性的激光核心器件制造商有德国通快TRUMPF公司、ROFIN公司、HIGHYAG公司、IPG公司。这些公司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焊接头、高功率激光加工工艺等方面具有技术垄断性。国外知名的汽车焊装生产线制造公司有ABB、KUKA,意大利COMAU等,长期从事汽车车身柔性焊接生产线的工艺规划、生产线设计,占据了国内合资汽车厂95%的装备制造。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汽车装备越来越多地应用激光技术,以实现更为高效、清洁、环保的生产制造需求。我国此类装备的集成水平较低,导致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力度不够。目前,全欧400多家精密铸造厂家中,超过90%使用了快速制造技术。欧美政府已将该技术视为提升航空航天、汽车及武器装备等核心领域水平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快速制造领域国际权威报告《沃勒斯报告2010》(《WohlersReport2010》)统计显示,快速制造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技术,拥有1.3万亿美元的市场,我国销售总量仅占4.8%。总体上,我国在该领域处于研发领先、应用滞后的局面,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需求,攻克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关键技术,本课题将在已开发出的2KW光纤激光器和即将于2011年底开发出4KW光纤激光器【2010年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4KW全光纤激光器‛(2010ZX04013-051)】的基础上,研发新型6K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为汽车智能化柔性激光焊接系统提供所需的激光光源。关键技术和难点:1、单光纤输出1100W的激光模块;激光功率合束器;高功率恒流电源及其快速控制模块。2、研发的联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两种坐标方式的转换与计算,在调整机器人空中姿态的同时调整振镜系统到位,并满足下一焊点的聚焦要求。汽车底板激光远程扫描焊接生产线与汽车车门激光远程扫描生产线工艺规划;系统集成及焊接匹配性研究,最终实现在线自动化生产。3、激光光束传输的变化与控制技术闭环反馈控制技术;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高速高精度动力电池焊接技术与系统;激光聚焦与显微观察系统;在线监控焊接质量和焊接工艺的稳定性控制方法;激光精密微细加工工艺。4、光纤激光光束处理系统研究;激光作用区温度实时监控反馈系统的研究;激光加工过程等距控制技术;大尺寸复杂曲面激光三维柔性处理高效仿形编程技术。激光先进性制造工艺专家系统的建立;光纤激光表面强韧化/再制造工艺研究。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详细地址武汉东湖开发区佳园路1号联系人董彬联系方式办公电-mail7861237@单位简介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湖高新集团)成立于1993年,1998年由国家科技部推荐上市,公司总资产35亿元。业务涵盖科技园建设、烟气脱硫、铬渣治理三大领域,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省八市拥有9家分、子公司。东湖高新集团建成的各类科技园区集中了生产、研发等企业数千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年税收数10亿元;首创并率先采用了BOOM模式来参与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旗下义马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唯一工业化、规模化处理铬渣及被铬渣污染的土壤的环保发电项目。展望未来,东湖高新集团将积极开拓,顺势而为,不断做大做强,创造更大的辉煌!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科技园产业研究——发展方向、开发运营模式及如何为“工业倍增”计划服务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根据具体承担的项目内容进行确定2环境工程、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根据具体承担的项目内容进行确定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享受和我公司正式职工基本同等的待遇。博士后工资包括基础工资和考核工资。每年根据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奖励。项目简介项目一:科技园产业研究——发展方向、开发运营模式及如何为“工业倍增”计划服务1、研究意义与目标: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作为中国30年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发区正成为“中国模式”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友好国家所重视和借鉴。仅以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开发区而论,其以中国万分之七的土地创造了7%的GDP、12%的工业增加值、6%的税收,吸纳了1/3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区可谓居功至伟。然而,一切俱往矣。而今,为数众多的开发区已处于或正处于十字路口……显然,开发区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下一步,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科技园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将园区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是东湖高新集团和核心业务。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前瞻性地把握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东湖高新集团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在此基础上,研究科技园区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模式,形成独具东湖高新集团特色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是保证东湖高新集团立于行业竞争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中国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二、科技园未来的开发运营模式研究。三、科技园开发如何更好地为实现地区“工业倍增计划”服务?四、东湖高新集团如何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在科技园区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行业竞争优势?项目二:烟气脱硫、脱硝及脱硫石膏深加工(一)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国家大力推行火电厂脱硫特许经营权模式,由专业脱硫公司投资拥有脱硫岛,并享有国家提供的脱硫电价补贴,东湖高新创新性地提出在国内开展烟气脱硫BOOM方案:BOOM(Build-Operate-Own-Maintain建设-运行-拥有-维护),并拥有环境污染治埋设施运营(除尘脱硫)甲级资质证书,采用的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主要应用于大型燃煤电厂,已签订中电国际大别山电厂2*600MW、安徽皖能合肥电厂2*600MW、安庆皖江电厂2*300MW、合肥联合发电公司2*300MW、中电国际芜湖电厂2*660MW等五个BOOM项目合同,脱硫BOOM装机容量达5OO万Kw,东湖高新己成为国内火电厂烟气脱硫规模最大、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为进一步提高烟气脱硫的经济运行,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以及深化脱硫副产品—石膏的综合利用,需要解决以下关键课题:1、烟气换热器(GGH)的堵塞问题;2、烟囱石膏雨的问题3、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问题;4、脱硫系统的经济运行问题(二)我公司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主要应用于大型燃煤电厂、减少NOX的排放,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1、氨的逃逸;2、催化剂的研究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详细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人福医药大厦联系人盖松梅联系方式办公电话87179532手-mail单位简介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福医药集团”)成立于1993年,1997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79),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湖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人福医药集团发展近20年来,得到省级政府的多次表彰与肯定。荣获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度湖北省医药工业十强企业”、“湖北省民营企业排头兵”等多项荣誉,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责任单位。是湖北省内生产能力最强、剂型最全、品种最多、资源最雄厚的医药企业。拥有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乳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糖浆剂等18个不同剂型的生产线,拥有379个药品生产批文,其中有86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9个产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司十分重视新药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公司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技术团队,包括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研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新药开发费用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安贝生坦仿创药的研发细胞生物学500万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为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研究工作条件和项目所需经费,配备相应的合作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具备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及相关福利,按时交纳社会保险与公积金。项目简介项目:安贝生坦仿创药的研发1、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力持久增高,为罕见的慢性综合病症,表现为肺动脉缩小、破损及血压过高。肺动脉血管壁的增厚和损伤会促使血管缩小,小的血液凝块会在血管中形成,最终导致血管阻塞和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唯一因素,而肺动脉高压也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是该治疗领域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肺动脉高压虽然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由于近年来其发病率的节节攀升,以及医患对此疾病认知度的提高,因此已成为渐受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该疾病治疗市场也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药物的开发,近年来有关其治疗药物的研究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随着患者对于更为方便治疗药物的需求以及联合用药的日益增多,新产品在这一市场领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被批准的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即: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前列腺环素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在这三类药物中,尽管前列腺环素靶向药物被认为是治疗肺动脉高压最有效的药物,且这类药物已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完全地与内皮素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延缓疾病恶化的目的,并拥有更为便利给药的治疗方案,因此近年对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的研究逐渐趋向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因此,其市场被广泛看好,且大有后来居上取代前列腺环素主导地位的趋势。目前经美国FDA批准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仅有波生坦(bosentan),西他生坦(sitasentan)和安贝生坦(Ambrisentan)。然而,前两个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研究认为波生坦有肝脏毒性作用,服用该产品的患者有较高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表现为血中肝脏转氨酶水平升高。这种不良反应一般可以通过减低药量或者暂时停药控制,但对病人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必要时需永久性地停药。所以当安贝生坦在2007年上市后,市场反应强烈。销售额在2009年达到了2.14亿美元。目前我国只有进口的安贝生坦,价格相当昂贵。因此对该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后研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药物十分必要。2、本项目的主要创新之处:⑴采用天然手性化合物为起始原料,避免合成中所必需的拆分过程。节省原料,减少废物的排放,对环境友好。⑵利用药物设计模型优化了药物分子,以期能到达更好的疗效。⑶国内首个作用于内皮素拮抗剂的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⑴制备安贝生坦类似物。Ar1,Ar2为各种卤素单取代或双取代的苯环;R1为烷氧基;R2,R3,R4为卤素、烷基或者烷氧基;X为O、S或者NH。⑵安贝生坦类似物的筛选。以安贝生坦为标准品,测试各个安贝生坦类似物的药效。通过比较药理,毒理性质等筛选出侯选分子。4、项目的实用价值、市场前景及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经美国FDA批准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仅有波生坦(bosentan),西他生坦(sitasentan)和安贝生坦(Ambrisentan)。然而,前两个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研究认为波生坦有肝脏毒性作用,服用该产品的患者有较高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表现为血中肝脏转氨酶水平升高。这种不良反应一般可以通过减低药量或者暂时停药控制,但对病人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必要时需永久性地停药。所以当安贝生坦在2007年上市后,市场反应强烈。销售额在2009年达到了2.14亿美元。目前我国只有进口的安贝生坦,价格相当昂贵。因此对该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后研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药物十分必要。如果研究成功,必能为湖北省医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添砖加瓦,为湖北省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现有研究条件:项目在公司医药研究院统筹管理下进行,该研究院是由集团总工程师直接领导,集团专家委员会、品牌管理委员会、专利委员会参与的多专业、多层次的技术创新研发组织。按照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本研究院形成了由公司专家委员会、品牌管理委员会、专利委员会和综合事务部、政府事务部、研发部、项目管理部组成的项目立项评审系统和项目实施体系,拥有制剂研究室、合成研究室、中药研究室、分析研究室、生化研究室、药理研究室、新药注册部和中试基地等专业研发体系,涵盖了公司的主要剂型、主要适应症的创新需求,联合合作企业和高校,形成了较完整、系统的,并与企业经营方针、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公司药品研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新药开发费用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不同研发类别和研发阶段的新药形成良好的产品梯队,为企业下一步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人员配置方面,公司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公司技术研发人员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和研究所的教授、专家组成,人福医药集团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技术团队,高层次人才层出不穷。公司现有员工近7000人,其中集团科技活动人员数1807人,研究人员527人(高级专家10人,博士35人)。本项目在人福医药研发大楼一层A、B、C三个区域的研发实验用房实施改造装修工程,改造装修面积为960㎡,其中A区210㎡,B区370㎡,C区380㎡。工程装修质量按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国家新版GMP及CGMP标准规范执行。项目组成员均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且有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湖北省博士后需求信息表单位全称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简介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于2004年由原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改制而成科技型企业,承续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五十余年发展的底蕴,以研发、设计为基础,以钢铁、能源环保、交通市政为主行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成套及制造和工程总承包为核心业务,先后承担了数百项国家重点工程咨询、设计、设备成套和工程总承包项目,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龙头企业。联系人尤芬联系电15007188871传政编码430223详细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路33号E-mail29067@招收博士后的项目或合作项目名称所需人员专业方向拟提供科研经费1现代高效节能型电炉技术开发电炉炼钢工艺/电气控制1002全氧喷吹-煤气自循环高炉工艺及装备炼铁1003带钢冷轧板形控制模型及在线和离线计算软件的开发材料加工工程(轧钢)1404冷轧带钢辊缝力学和摩擦学理论研究材料加工工程(轧钢)1005转炉余热锅炉高效化研发热能工程2006钢铁企业系统节能及中低温低品质余热发电技术能源动力1607钢铁生产能效评估技术冶炼5008关注递阶协同控制功能的在线能源管控系统(EMS)仪表自动化/计算机3009基于炼铁原/燃料贮运工艺的能效优化技术炼铁10010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平台软件开发计算机软件10011冷轧轧机数学模型预设定软件开发计算机/轧钢10012热连轧轧机数学模型预设定软件开发计算机/轧钢10013冷轧处理线过程控制系统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开发计算机/轧钢10014高可用性软件平台开发计算机10015高炉专家系统研发炼铁工艺/计算机10016电炉过程控制系统炼钢/计算机100待遇说明(住房、工资、福利等)公司提供单身宿舍,年收入十万左右,提供五险一金,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的待遇。在博士后工作期间表现优秀者,根据其本人意愿可以留在中冶南方工作项目简介项目一:现代高效节能型电炉技术开发随着现代钢铁短流程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我国废钢储量的逐渐增加,电炉炼钢的比重将会不断升高,必将成为将来炼钢生产的重要手段。开发和掌握现代高效节能的电炉炼钢技术将是钢铁工艺和设备供货商占领未来钢铁技术市场的重要筹码之一。目前,先进的电炉炼钢工艺及设备技术基本被国外公司所垄断,我国钢铁行业的现代大型电炉工艺和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同时电炉炼钢历来是能耗大户,俗称“电老虎”,现代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基本都是围绕节能降耗,减少供电时间,缩短冶炼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其技术开发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因此开发现代大型高效节能型电炉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将对现代高效节能型电炉的各项工艺和设备技术进行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电炉炼钢成套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待解决关键问题:(1)智能电极调节技术(2)短网及导电横臂节能技术(3)氧燃烧嘴和炉壁节能技术(4)铁水热装节能技术(5)炼钢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废钢预热技术包括竖指型、连续型等)(6)偏心炉底出钢技术等。项目二:全氧喷吹-煤气自循环高炉工艺及装备传统的高风温富氧冶炼高炉中鼓入的空气含有大量的氮气,使得产生的高炉煤气中氮气占煤气量的~49%,降低了煤气的品质,带走了大量的热并产生NOx,其中只有~50%的C转化为CO,~37%左右的能量没有利用,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目前,COREX、FINEX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已经充分证明使用全氧冶炼的可行性。在高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全氧冶炼代替传统高炉的高风温富氧冶炼,可促进煤粉燃烧,提高喷煤量。仅此一项技术的应用就可节能25%以上,使得高炉CO2减排25%,直接将目前的焦比降到200kg以下,喷煤量提高到300kg/t以上,煤粉消耗量超过焦炭用量而成为高炉炼铁的主要能源,充分利用我国丰富低廉的非焦煤资源。另外,目前高炉煤气传统应用是将作为低热值燃料使用,利用效率较低,且排放大量CO2。高炉炉顶煤气循环利用技术是将高炉煤气脱除CO2后,使其热值由约2900kJ/Nm3提高到6500~7000kJ/Nm3。富化的煤气加热循环利用,直接从炉身中上部喷入高炉炉内,可降低燃料比30%左右,焦炭用量降为204kg/t。此外,脱除的CO2还可用于其它工业应用。若将此两种技术结合,形成全氧喷吹-煤气自循环高炉技术,能够带来叠加放大效应,不含有N2的高炉煤气除了不会产生NOX外,经脱除CO2后热值能提高到11000kJ/Nm3以上。喷入高炉后,可降低燃料比50%左右,焦比下降到100kg左右。从而改变钢铁厂的能源结构,减少CO2排放,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炼铁的目标,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及待解决关键问题:(1)物料模型和热平衡模型的建立;(2)全氧喷吹对高炉生产的影响分析研究;(3)全氧喷吹对相关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研究;(4)全氧风口使用材质及型式的研究、最终设计;(5)从工艺路线选择、生产运行成本等角度对炉顶高纯煤气的利用进行分析的研究;(6)循环煤气量对鼓风量、喷煤比、焦比等相关参数的影响分析研究及这些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7)基于合理利用炉内自身煤气及提高循环煤气利用率,分析研究煤气喷入口设置数量、设置位置等对炉内煤气分布的影响;(8)分析研究炉身上部循环煤气还原对原燃料的还原影响,确定合理的原燃料加入方式,提高原料还原率,降低燃料消耗;(9)对循环煤气CO2脱除工艺选择、煤气加热工艺进行路线分析研究,寻求最佳的煤气处理工艺路线。项目三:带钢冷轧板形控制模型及在线和离线计算软件的开发板形是冷轧板带产品的三大质量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产品成材率和后续深加工的产品质量,是当前国内冷轧板带最突出的问题和技术瓶颈,每年全国因板形问题损失达几十亿元,开发自己的冷轧板形控制技术,打破国外完全垄断,提高我们的应用水平,提高我国冷轧带钢实物质量,解决国内长期一流装备不能生产一流产品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同时板形技术是冷轧的基础性技术,是冷轧装备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涉及到冷轧板带的全行业,它的提高和突破必将带来冷轧工艺和装备的改进和系统性突破,促进国内冷轧装备由仿制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提高冷轧装备的国产化率避免重复引进,降低投资成本,增强国产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项目四:冷轧带钢辊缝力学和摩擦学理论研究近年来,对冷轧的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辊耗、能源介质的消耗、特别是轧制润滑液的消耗和环保性等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高速冷轧辊缝中的力学和摩擦学,摩擦系数与润滑状态的变化、摩擦状况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摩擦对轧辊和带钢及轧制工艺的影响,以及摩擦对轧后带钢粗糙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理论,是优化冷轧工艺的关键技术,是研究冷轧带钢表面质量的前提条件。该基础性技术是当前国外冷轧研究重点,加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是降低当前国内冷轧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项目五:转炉余热锅炉高效化研发项目研究意义:转炉余热锅炉是炼钢车间主要的生产设备之一,对炼钢工艺而言,其功能表现为收集、冷却与输送烟气,是必不可少的工艺生产设备。另一方面,转炉余热锅还能回收工业余热(产生蒸汽)、节约能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因此,余热锅炉又是炼钢车间节能减排的重要设备。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不仅对转炉余热锅炉的数量需求广泛,而且,对它的寿命要求、安全性要求、节能效果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通过优化设计,生产出满足上述多方面要求的、先进的转炉余热锅炉产品(尤其是大型化产品),是转炉余热锅炉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研究目标:炼钢转炉余热锅炉的运行工况随炼钢转炉运行工况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当转炉吹炼时,大量的高温烟气流过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内的热负荷急剧增加,管壁温度介质温度随之升高;当吹炼停止时,余热锅炉内的热负荷急剧减小,管壁温度介质温度随之下降。并且,工况变化非常频繁,约35min左右一个周期(冲击负荷,频繁波动)。鉴于以上的生产特点,使得转炉余热锅炉不象工业锅炉(或电站锅炉)那样,可以进行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它是一种非标设备,其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尚不成熟,甚至空白。各单位设计的余热锅炉,虽然在系统上、结构上有所差别,但在使用寿命上普遍都很短,据有关资料统计,上段冷却烟道的寿命为6年左右,下段冷却.活动烟罩的寿命为2~3年,靠近转炉的固定烟罩因需开氧枪孔、副枪孔、加料孔等,使锅炉水冷壁结构更为复杂化、水力循环更加不利,而且,该段存在钢水飞溅,运行条件更加恶劣,寿命只有1年左右,甚至更短.并且,即使在使用寿命期内,设备的事故率也很高,不仅检修工作量大.在安全运行上存在隐患,同时也影响钢产量。所以,需要在改进设计上下功夫,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尽量减少事故,保证余热锅炉的长期安全运行。我公司设计的转炉余热锅炉,其活动烟罩、II主烟道、尾部烟道等部分,使用寿命及漏水事故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I主烟道的漏水事故率较高,与国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所以,如何解决I主烟道的漏水事故率、提高转炉余热锅炉的整体寿命,是本项目需着重努力的方向。项目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转炉余热锅炉热工计算;(2)转炉余热锅炉水力计算;(3)结构形式研究,对烟道整体分段及连接方式、各段循环方式、节流孔板的设计提出优化方案。项目六:钢铁企业系统节能及中低温低品质余热发电技术项目研究的意义:由于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导致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不断优化提升工艺和装备的能效、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能源(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已成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也是社会节能减排很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研究目标:由以前只关注在技术上容易利用的余热余能资源(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干熄焦工艺的红焦显热、连铸坯显热等),转移到注重利用那些中低温低品质显热资源(如中温烧结矿显热、低温烧结废烟气显热、低温焦炉废烟气显热、低温BFG显热、高炉冲渣水)。能效提高由以前多集中在局部环节的技术改进或废物的二次利用转变到了需要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懂工艺和界面链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工序之间进行系统性开发,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利用。“按质用能,温度对口,梯级利用,能尽其用”,使能源利用效能最大化。将各个孤立、分散的余热余能资源纳入全工序,或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甚至包括钢铁企业周边环境的工业生态系统考虑。如较难用于钢铁流程的低温余热冬天可用于社会的取暖,夏天用于制冷或提供给其他工业做能源。项目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基于系统节能的工艺整合技术(2)低品位热能高效利用途径及方法;(3)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机理研究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是以低沸点的有机物或者氨水混合物等作为动力循环工质,由于工质的改变,尤其是以氨水为工质的动力循环与传统的朗肯动力循环迥然不同,需要从工作原理及理论计算出发,研究其热力学特性,为系统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4)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的工质研究不同温度范围的热源,需要不同的工质(或不同浓度的工质)与之对应,这是提高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热效率的重要条件,本研究课题将针对钢铁厂不同余热温度范围,分别找出其最佳的工质(或工质浓度);(5)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系统设计针对不同的余热热源设计不同结构形式的系统,使动力循环系统达到最大的热效率,本研究课题将针对中低温余热的特性设计开发多种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系统,为其在钢铁厂及钢铁厂以外的领域推广应用奠定基础。(6)高效透平机/膨胀机研发透平机/膨胀机是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的核心部件,其要求具有高效、密封、耐腐蚀等优点,本研究课题将与相关的企业合作研发高效的透平机/膨胀机。(7)以高炉冲渣水为热源的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工程应用高炉冲渣水具有温度低、流量大等特点,本研究课题将以净化处理的冲渣水为余热热源,选择最佳的工质及系统设计,实现低沸点工质动力循环发电系统。项目七:钢铁生产能效评估技术项目研究的意义:为了支撑工程技术公司节能服务及节能改造专项业务的开展,研发一套针对钢铁生产全流程层次化结构化能效评估技术体系。项目研究目标:全方位,即不仅评估能源流程对能效的影响,也评估物质流对能效的影响;不仅评估物化的技术系统,也评估能源管理流程及管理体系;层次化:评价对象包括单体能源设备、工序、能源管网及由上述要素逐层搭建的企业流程网络。结构化:将能源信息及能效参比指标还原到其所依附的具体流程结构及所生产的特定产品,基于结构化数据的比对结果才有广泛的参考意义。多元化:是指参比标准体系的多元化,这些参考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及行业标准,国内外先进企业生产实绩,设计参数及理论计算结果和共识性能源利用原则等。项目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能效监测技术能源的分类、能源的物性分析及对应监测手段研究;能源及环保在线监测点设置一般性原则制定及监测点设置评估;常用车载及便携式能源环保监测手段研究。(2)能效计算及评估技术:企业生产流程、能源流程梳理及递阶层次网络模型建立规则及实施;针对不同节点及网络的能效监测及不同能效指标计算规则及实施;多元化能效参比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结构化能效评估方法确立。(3)能效优化技术研究节点及网络能效敏感及制约因素分析;采用火用分析技术探索节能空间及确定重要节能环节;先进节能技术及前沿技术跟踪及评估;冶金大系统协同评价体系及形成机制研究;企业生产流程建设及能源利用一般性指导原则;冶金企业能效优化技术实施路线及研发规划制定。项目八:关注递阶协同控制功能的在线能源管控系统(EMS)项目研究的意义:开发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能源管控系统(EMS)及其技术体系。项目研究目标:(1)完成基于冶金大系统协同实现机制的能源管理及调度模式研究,开发管理模式先进、调度方案安全高效的能源管控技术体系;(2)运用递阶协同控制机理,开发钢铁企业典型能源管控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具有能源监控、能源报表、能源计划及动态调整、能源实绩分析、能源负荷实时预测以及多介质优化平衡功能。项目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2)能源管控系统配置方案研究:系统硬件架构方案:包括硬件平台搭建方案、网络架构方案、数据采集方案对比分析及确定;系统软件平台配置方案:SCADA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的选择原则和推荐方案;(3)能源管控系统软件功能研究:集中监控软件规划:能源信息采集原则和采集信号的内容,监控画面的整体规划,监控功能的说明及编制;能源管理软件规划:能源管理软件界面规划整体规划,基础能源管理功能的详细说明,负荷预测、多介质平衡模型算法说明,能源系统紧急事故预案制定;(4)钢铁企业典型能源管控系统软件开发:集中监控软件开发: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程序编制、能源系统潮流画面开发、监控画面开发以及报警、趋势、生产报表功能的实现;基础能源管理软件开发:能源报表开发、能源计划开发、能源实绩分析软件开发、能源管理软件开发;(5)能源负荷动态预测、多介质平衡模型开发:通过对能源因素、能控(效)因子的辨识、分析、评价,开发能源负荷预测模型,制定能源事故紧急预案,开发能源系统多介质平衡优化模型;(6)负荷动态预测和多介质平衡模型的模拟仿真:运用仿真平台软件对能源负荷预测和多介质动态平衡模型进行仿真,以验证能源负荷预测和多介质动态平衡模型的正确性和紧急事故预案的有效性。项目九:基于炼铁原/燃料贮运工艺的能效优化技术项目研究目标:项目以炼铁原、燃料贮运工艺为基础,以“铁前+炼铁”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能效优化为目标。(1)基于冷态高炉原、燃料贮运条件,为降低系统能耗,研究高炉原、燃料贮运流程的优化工艺;(2)基于高温烧结、焦炭等原、燃料热装/热送条件,为提高系统综合能效,研究“铁前→炼铁”工艺革新及关键技术。项目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基于冷态高炉原、燃料输送的工艺优化研究研究铁前工序,原、燃料热态到冷态的能源回收及能效利用;研究冷态原、燃料在目前常规贮运工艺流程中的破碎,对生产成本、能耗的影响,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冷态原、燃料装入高炉冶炼过程的能效利用。(2)基于热态烧结、焦炭等原、燃料热装/热送的工艺革新研究研究“铁前→炼铁”热态原、燃料贮运新工艺;研究热态原、燃料贮运过程中的热量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