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课件_第1页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课件_第2页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课件_第3页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课件_第4页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局麻药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局麻药简介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局麻药的作用机制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影响因素展望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简称局麻药.在保持清醒的情况下,可逆地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一般的局麻药的作用局限于给药部位并随药物从给药部位扩散而迅速消失.局部麻醉药主要包括酯类和酰胺类.其中酯类麻醉药主要有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等,酰胺类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分类与构效关系依中间键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两大类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依作用实效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三大类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中效:利多卡因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局麻药的作用机制局麻药能阻止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需的钠离子内流,因而引起局部麻醉作用。关于局麻药如何阻止钠离子内流的学说较多。目前公认的是受体学说:局麻药通过对细胞膜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直接作用,从而抑制钠内流,阻断动作电位的产生。局麻药的亲脂性芳环部分保证药物分子具有相当的脂溶性。局麻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不需要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对脂溶性的要求与全身麻醉药不同。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内口,必须要有一定的脂溶性才能穿透神经细胞膜到达作用部位。而为了保持较高的局部浓度,维持相当长的作用时间,药物的脂溶性又不能太大,否则将易于穿透血管壁,被血流带走,使局部浓度很快降低。亲水性胺基部分通常为叔胺结构,既保证药物分子具有一定水溶性以利转运,也提供了与Na﹢通道受点部位结合的结构基础。因此,局麻药的亲脂性部分和亲水性部分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自1860年第一个局部麻醉药可卡因从古柯叶中成功提取,并在1884年首次成功应用于眼科手术的表面麻醉。期间,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可以、罗哌卡因以及左旋布比卡因等一系列毒性更低,治疗指数更高的局麻药相继发明,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使用局麻药而出现神经并发症的报道。Zaric等在2009年发表的荟萃分析中,对16个试验进行分析,在接受椎管内麻醉的1467个患者中,共有125例出现了TNS症状。使用利多卡因做脊髓麻醉的确会增加发生TNS的危险,但无证据指出这种疼痛与任何神经病变有关,而且这种神经症状会在术后5d内自动消失。2、局麻药的剂量

局麻药超极量使用被公认是发生毒性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使在临床使用剂量范围内,仍可观察到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Zhong等通过放置鞘内导管,每间隔90min对各实验组大鼠进行一次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追加给药.在连续给药48h后,观察到在临床使用剂量范围内罗哌卡因即可引起显著的神经损伤,表现为脊神经膜磷脂和轴突的空泡化改变,神经细胞凋亡集中于后根及邻近白质,故认为即使是目前被认为安全性最高的罗哌卡因也存在剂量依赖性的神经毒性。4、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随着人们对无痛要求的逐步提高,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epiduralcontrolledanalgesia.PECA)已经成为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之一,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但随着椎管内应用局麻药时间的延长,由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也成为局麻药安全性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局麻药的比重

施行椎管内麻醉时为了强调控制麻醉平面或者有意将麻醉效果控制在某一部位时,麻醉医师常在局麻药中加入葡萄糖以增加药物比重。理论上认为,高浓度的葡萄糖本身具有神经毒性作用。Hashimoto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10%葡萄糖本身并不具有神经毒性,组织学发生的轻微改变也仅局限于微导管置入部位,可能与操作损伤有关。但与利多卡因联合使用时,则可能加重利多卡因诱导的神经毒性。6、辅助药物的应用

为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增强其阻滞效果,同时减少局麻药的大量应用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麻醉医师常联合应用如肾上腺素、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可乐定、氯胺酮、咪唑安定等药物,这些药物是否本身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呢?大量研究证实,舒芬太尼、可乐定本身虽存在潜在轻微的毒性作用,但并不增加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高浓度吗啡可活化神经胶质细胞,其对神经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利多卡因联合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则可能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肾上腺素可收缩给药部位血管,达到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的作用,但却容易造成脊髓缺血,且局麻药长时间作用于局部,从而加剧神经毒性的发生。研究证实椎管内单独应用肾上腺素并不引起神经毒性,但与局麻药合用,则可增强局麻药诱导的神经毒性,表现为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持续增加,神经元空泡化改变。展望

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局麻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局麻药脂质体包裹剂型、纳米缓释剂型、PLGA缓释剂型等新剂型的研发,以及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以达到延长局麻药作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