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政要》看贞观_第1页
从《贞观政要》看贞观_第2页
从《贞观政要》看贞观_第3页
从《贞观政要》看贞观_第4页
从《贞观政要》看贞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贞观政要》看“贞观之治”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年级及专业:2014级国学姓名:骆云霄学号:140301010033从《贞观政要》看“贞观之治”骆云霄摘要:“贞观”(627—649)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时长23年,其间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贞观之治”《贞观政要》一书正是唐代史学家吴兢以此为时代背景编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王珪等大臣之间的政论问答以及有关净谏事迹与当时的政治设施等,详细的记载了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历史借鉴、刑法贡赋等,从此书中不难看出“贞观之治”的原因和影响。关键词:《贞观政要》;唐太宗;纳谏;贞观之治一、《贞观政要》与“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帝位的23年间(公元621—649年),是一个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百官忠直清廉的太平盛世时期,史称“贞观之治”。《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旅不费粮,取给于道路焉”①,这足以体现贞观年间是一个经济繁荣、吏治清明的太平盛世,太宗皇帝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选贤任能,百官忠直勤政,清正廉洁。《贞观政要》一书正是唐代史学家吴兢以此为时代背景编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此书成书于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当时的社会虽然还呈现兴盛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逐步显现。作为一名善于洞察历史发展趋势且具有责任感的史官,吴兢感到很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以确保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②此书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王珪等大臣之间的政论问答以及有关净谏事迹与当时的政治设施等,详细的记载了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历史借鉴、刑法贡赋等。以求“垂世立教”,“义在惩劝”。此书详实的记录和总结了唐太宗及其臣下是制订了怎样的治国方略,把握了什么样宋•司马光撰,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唐纪》,中华书局唐•吴兢著,滕帅、李明译注:《贞观政要》,前言,岳麓书社的施政要领,才造就了贞观年间的辉煌盛世,因此从此书中不难看出“贞观之治”的原因和影响。二、“贞观之治”的原因“从唐朝盛世一一‘贞观之治’的形成来看,其原因尽管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辛苦劳动的结果,但也应看到,它与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历史上特别是隋亡的教训,实施一系列进步措施有着直接关系。”倜此在我看来“贞观之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民本思想。隋朝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想必就是隋炀帝的暴政了。而在《贞观政要》全书的总纲,《君道》篇中,开篇太宗皇帝就谈到了如何对待百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政体》篇中,强调了“君舟民水”的辨证关系。《务农》篇中,也有着“国以人为本”,“国以民为本”等言论。这些都与隋炀帝的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是选贤与能。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唐太宗著《金镜》,述以示群臣。明确指出:“乱,未尝不任不肖;治,未尝不任忠贤。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用不肖,则受天下之祸。”太宗皇帝的用人之道在《择官》一篇中有着集中体现,“致治之本,惟在于申。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在这一点上,太宗皇帝知人善用,“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从贞观年间统治集团决策层的组成可以看出,有从龙之功臣,有寒门之吏士,更有昔日之仇敌,太宗皇帝对于这些人才,不仅做到了任用,更是做到了重用,这为“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最后是求谏和纳谏。“求谏”是指古代君王鼓励臣下向自己提出意见,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进而形成良好的君臣关系,有利于君王更好地治理国家的一种行为。“纳谏”则是指君王能够接纳臣下的进谏,它是君王求谏的结果和关键。①刘长征、王秋华:《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临沂师范学院学报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的危亡系于皇帝一人身上,但正如太宗皇帝所言:“一人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正是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在求谏和纳谏上的做法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典范。为鼓励群臣进谏,太宗皇帝还对敢于进谏的人给予奖励,同时,即便有如魏徵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不给皇帝情面的谏臣,太宗皇帝也表现出极大的度量。不仅如此,《贞观政要》中还随处可见唐太宗与其臣子讨论国家大事的文字记录。这些都为“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制度基础。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军事上平定外患、群臣的尽忠职守、百姓的辛勤劳动等都对“贞观之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也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在其共同作用下才促成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三、“贞观之治”的影响贞观年间,“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贞观之治”使得社会局面大大改观,对整个大唐王朝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主要从对当世和对后世两个方面谈谈我对“贞观之治”影响的理解。对当世而言。政治上,太宗皇帝居安思危、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群臣直言敢谏、尽忠职守、清正廉洁。统治集团心系百姓,《政体》篇,在太宗皇帝与魏徵的对话中谈到了“君舟民水”的思想,“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可见统治者对百姓的重视。同时,改革法制、依法执刑、公正量刑,使得贞观年间吏治清明;经济上,唐太宗即位之初,经济上存在着危机,同时还面临突厥的威胁,社会秩序也不稳定,“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①随着贞观年间政策的调整,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这使得贞观年间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直至繁荣;文化上,贞观时期,唐太宗十分重视儒学的发展,大兴儒学,设置弘文馆,诏定孔子、颜回为先圣先师,恩赐历代大儒,编订《五经正义》,进一步巩固了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同时在人才的选拔上也与儒学的发展联系起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同时,①唐•吴兢著,滕帅、李明译注:《贞观政要》,政体第二,第34页,岳麓书社贞观年间唐王朝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家喻户晓的玄奘西行便发生于贞观年间,“在唐太宗的勉励敦促下,玄奘又将西行求法之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经弟子辩机编次润饰,于归国的次年,即贞观二十年(646)进上,为我们留下了这部在佛教史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均富极高价值之巨著。”①对后世而言。首先是“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系,“贞观之治”之后便是我们熟知的“开元盛世”,在我看来,“贞观之治”之所以不是“贞观盛世”,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并没有达到一个极高的高度,而“开元盛世”则是对“贞观之治”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坚实的基础,才有了“开元盛世”这一宏大繁荣的时代;其次,《贞观政要》一书详实的记录了贞观年间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了此后一千多年君王和臣下借鉴和效仿的对象,在当代社会,《贞观政要》也依然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可见“贞观之治”这一历史时期,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