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节选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方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涵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介绍:课题释疑
《大学》是表达儒家思想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国安邦“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
2.治国安邦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大学问。后一个含义其实也和前一个含义有相通地方,一样有“博学”意思。《大学》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体感知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宏观图示。
全篇将道德涵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讲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全方面表达。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第一段【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宗旨。(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品德。(3)亲民:依据后面“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大学宗意在于弘扬光明正大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到达最完善境界。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4)知止:知道要到达最高境界是“至善”。(5)得:收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7)修其身:涵养本身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取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知道要到达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能够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到达至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靠近道了。
古代想要把完美德行昭示于天下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改好自己家庭;想要整改好自己家庭,就要先涵养本身品性;想要涵养本身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老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取得知识。而要取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老实;心意老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涵养品性;本身涵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改;家庭整改好了,国家也就能取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重视。薄:轻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么道理(事情、做法等)。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本身涵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它枝节问题处理好,那是不可能。他所重视反而微弱,他所轻视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么事情。
这里所展示,是儒学三纲八目标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到达“三纲”而设计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人生进修阶梯。内容分析八目:“格物”:就是全方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诚意”:指是在涵养本身过程中,能够做到老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预防个人情感偏向。“致知”:就是要取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认识。“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关系。
“修身”:是使个人涵养到达完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培养最高要求,它处于“八条目”中枢地位。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扩大和延伸。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觉,儒家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会儒学经典奥妙。就这里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含“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枢纽,它与前面“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但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进修步骤,而是含有浓厚实践色彩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依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作用。不论你是否意识明确,不论你主动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思想,左右着你行动,使你最终发觉,自己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实际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第二段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注释】(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2)毋:不要。(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气味。臭,气味,较当代单指臭(chòu)味含义宽泛。(4)好(hào)好(hǎo)色:喜爱漂亮女子。好(hǎo)色,美女。(5)谦(qiè):通“慊”,满足。(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慎重不苟。所说使自己心意老实,指是要做到不坑骗自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漂亮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候,也要使自己行为慎重,一丝不苟。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注释】(7)闲居:即独处。(8)厌然:掩盖样子。(9)掩:遮掩,掩盖。(10)著:显示。(11)中:指内心。下面“外”指外表。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美德。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五脏六腑一样,掩饰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慎重对待独处情况。【解读】
《大学》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经过“慎独”而谈“诚意”,我们选本章,意在强调“慎独”,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角度谈“慎独”。要做到真诚,最主要,也是最考验人一课便是“慎其独”。在一个人独处时候也慎重,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思想改造”,外加于我清规戒律。这是从正面来说。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一天。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一课呢?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倒是那疯跛道人《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比装修房屋,更主要还是装修你自己,涵养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回到那起始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注释】(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2)忿懥(zhì):愤恨。
第三段
之所以说涵养本身品性要先端正自己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恨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即使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即使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即使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涵养本身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心思。【读解】
正心是诚意之后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不过,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整,以保持中正平和心态,集中精神涵养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是,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朱熹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乏,不过,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抑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友好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这么来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第四段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③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能够齐其家。【注释】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②哀矜:同情,怜悯。③敖,骄傲。惰:怠慢。④硕:大,茂盛。【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涵养本身,是因为人们对于他们亲近相爱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认为怠慢失礼人会有偏见。所以,极少有些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好。”这就是不涵养本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道理。【读解】在这里,涵养本身关键是克服感情上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一环。在此之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本身进行,在此之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依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本身亲密相关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第五段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
【注释】(1)悌(tì):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父母爱儿女。
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改好自己家庭,原因在于,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他人事情不曾有过,所以,君子无须越出自己家族,就能够推广教化于全国。对父母孝顺,能够用于奉侍君主;对兄长恭敬,能够用于侍奉尊长;对儿女慈爱,能够用于统治民众。……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6)事,一人定国。尧舜(7)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9)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注释】(5)机:作用。(6)偾(fèn):败坏。(7)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从来被认为是圣君代表。(8)帅:同“率”,率领,统帅。(9)桀(jié):夏最终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最终一位君主。二人被认为是暴君代表。一家考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一家谦让相敬,整个国家都会谦让相敬。(统治者)一人贪婪暴戾,全国都会群起作乱。它作用就是这么。这就叫做一句话能够败坏事业,一个人能够安定整个国家。尧、舜用仁义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统治者形式上命令与他们实际癖好相反,那么民众是不会听从这种命令。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1),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注释】(10)诸:”之于”合音。(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也不要让他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品德就是儒学所提倡恕道。(12)喻:使他人明白。所以,君子自己身上具备了某种美德,然后再要求他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假如自己不能做到有善无恶,推己及人,而想使其它人明白善恶道理,这是完全不可能事情。所以讲,治国前提在于整改好自己家庭。【读解】
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王国,家长就是它国王;国是一个大大家,国王就是它家长。所以,不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夺至高权力;所以,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规范贯通国与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不过,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国已不允许实施家长制,其次,家已大大地民主化。”不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规范已成为过去,就是孝、悌观念也日渐衰微,丧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基本条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救人者”现象也不是“无之”,而是不难见到了,比如说,一个优异教师教不好自己子女,一些当政官员公子以身试法等等。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很是令人深思。从其次来看,《大学》这一章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社会时代变迁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对“欲治其国者”告诫,值得推荐给当政为官人作为座右铭;也是对儒学“恕道”原则阐发,可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作为我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有益参照。第六段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5)。……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有些人,有些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注释】(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看成老人对待。(2)长长:尊重长辈。(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专指幼年丧失父亲人。(4)倍:通“背”,违反。(5)絜(xié)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10)此:乃,才。【译文】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汇文实验学校2025年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题试卷试卷含解析
-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冲刺填空题(有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九年级体育 第8周 第15次课教案
- 人教版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说课
-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第二中学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生物试题导引卷(一)含附加题含解析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检测试题
- (完整版)ID3算法课件
- 幼儿园教师学习《废旧物手工创作》课件PPT
- DB 33 1092-202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高清正版)
- 制氢装置PSA系统工艺管理和操作规程
- (完整版)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
- 九年级英语Unit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集装箱码头信息讲解
-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施工方法
- 叉车作业人员培训记录表
- 《小企业会计实务》教学课件- 小企业会计实务
-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