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明理学主讲人:张中奎E-mail:402306202@考场纪律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交头接耳不得相互抄袭一经发现视为作弊宋明理学■理学建构■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建构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精致、最为完备和理论体系。它是儒、道、佛三大思想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时期的新综合。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两家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成熟的历史条件。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自汉末以来,国事纷乱,道德颓丧。即使未读史书《三国志》,熟悉三国故事者对此也会有感同。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但人伦破败,世风日下。单以唐代王室为例,荒淫无耻,乱伦败德,父子兄弟相残,层出不穷。唐宋之际,异族崛起,列国纷争,史称“五代十国”,各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也渗透到汉文化之中。总体上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在文化上处于纲常松弛,道德式微的状况。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对于理学家忧国忧民忧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我们应该充分予以肯定。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理学可分成道学、心学与气学三派。1.周敦颐、邵雍是理学的开创者,对后来的道学、心学、气学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程颢、程颐兄弟是道学的奠基者,朱熹则集其之大成。3.陆九渊是心学一派的创立者,王阳明则集其之大成。4.张载既是气学的开创者,又是道学的开创者。经王廷相、吴廷翰、方以智等人的发展,至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而集大成。道学、心学和气学,三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是儒学如何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存在与发展,特别是如何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和落实儒家思想价值。对此,三派哲学的解决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其中,道学侧重于从哲学上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性和至上性,在实践上强调对于儒家伦理纲常价值的认识和内化;心学侧重于说明道德的内在根据与道德主体性,在实践上强调道德的外化和践履。气学的立场则接近于道学,但在哲学论证的方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三教合一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又有“三教合一”的说法。“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大意指宋明以来,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三教合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三教合流的特点第一,作为社会的意识力量,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可以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第二,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牴牾。不过在魏晋,乃至隋唐,反对方始终不是社会主流意见,至少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未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三教合流的评价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学术史,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宋学兴起并最终取代汉学,古文运动兴起并最终取代骈体文,义理性史学出现并最终取代注疏性史学,禅宗独领天下并最终取代其它宗派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三教合一”代替“三教鼎立”成为宋代学术的新思潮,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繁荣等。从学术内涵和本质上看,宋代学术表现出了开放性、兼容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从学术影响上看,宋代学术创新之功多于继承之功,启下的意义多于承上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这种浓重的开拓与创造精神,反映了9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儒家、佛家、道家的一般学术价值取向、理念追求和道德人格精神。至宋元时期,建立了三教合一的“全真道”,在三教合一的历史推崇做法中,几代全真道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明清时代,道教衰落。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奉先寺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三武一宗灭佛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老君岩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武当山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程朱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
本朝(宋朝)之治……以理学为之根底也。义理之学独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为之宗师也。——黄震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内的“二将军”柏河南伊川二程祠庙岳麓书院(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宋、明理学的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岳麓书院内专祀程颢、程颐的“四箴亭”。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程颐四箴之一《程子听箴》碑刻,原物存于岳麓书院。《二程先生全书》分《遗书》《外书》《经说》《文集》四类,号“程氏全书”。
《二程遗书》书影《四库全书》将《二程遗书》列为“儒家类”的重点内容。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二程遗书》二程言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二程言论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二程言论岳麓书院内专祀朱熹、张栻的“崇道祠”。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道中庸”碑宋乾道三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与张栻论《中庸》之义,并题写“道中庸”。朱熹著书图朱熹著述图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格物致知”始见于《礼记‧大学》,原本是从属于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程颐开始,理学家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对待。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五经”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
今版《性理大全》书影今版《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朱子语类》书影《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是熟饭。看其它《经》是打禾为饭。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处。
——《朱子语类》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元史·选举志一》书影元代科举考试从“四书”中出题,以程朱等理学家的注疏为评卷标准。明成祖朱棣《五经大全》之一的《周易大全》(明永乐内府写本)书影
《性理大全》,七十卷。永乐中,既命胡广等纂修《经书大全》,又以周、程、张、朱诸儒性理之书类聚成编。成祖制序。
——《明史•艺文志》陆王心学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讲学,人称象山先生。朱、陆两人学术观点不同,但经常邀请对方到自己主持的书院讲学,反映宋代书院打破了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提倡学术争鸣论辩的良好学风。陆九渊应朱熹的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课时的讲义书影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陆九渊言论王阳明《王阳明全集》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的鲜虾山麓)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
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王阳明言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
思贤台(位于白鹿洞书院内)
朱子祠(位于白鹿洞书院内)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安徽休宁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阅读与思考试评价重义轻利观念。解析与探究材料一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jì(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材料二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饮食 快乐成长-幼儿进餐习惯培养与健康管理
- 少儿第五人格角色创作(初级)-美术课件
- 幼儿教育市场营销战略
- 2025智能家居购销合同
- 2025电子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协议范例
- 2024-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半期考测试卷附答案
- 2024-2025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清明节课程故事幼儿园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届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新高考作文教学及备考策略
- (高清版)DB3204∕T 1024-2021 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放口设置技术规范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件:社会群体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 《材料成形测试技术》课件-第7章 轧制过程在线检测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第5单元 第5课时 有趣的算式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 小学生情绪管理课件幽默
- 短视频与直播电商教学大纲教案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
- 外科感染-有芽孢厌氧菌感染(外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