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 2个课件_第1页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 2个课件_第2页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 2个课件_第3页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 2个课件_第4页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 2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一、壮族

(一)民族概况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近155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地,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也有分布。壮族是我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古有“布壮”、“布土”、“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解放后,统称“僮族”,后来改称“壮族”。(二)民俗1.物质民俗壮族的服饰,大部分同汉族,但还有一些地方保留着民族服装的特点。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以布帕缠头。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常穿褶裙和绣花鞋。壮族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有腌菜的习惯,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壮族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白切狗肉、壮家酥鸡等。壮族的住房与当地的汉族相同。部分地区住房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即用木(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成住宅,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存放东西。2.其他民俗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歌圩”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壮族人民的婚姻比较自由,在三月三“歌圩”中,人们通过对歌、抛绣球可以选择佳偶.壮族的节日还有中元节、牛魂节。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这天,人们要蒸五色糯米饭祭祖。壮族人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禁忌坐在门槛中间;门口悬挂草帽时,暗示房内有产妇,外人不得入内。(二)民俗1.物质民俗蒙古族的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个主要部分。蒙古族的饮食分奶制品“查干伊得”(意为“白食”)和用肉类为原料制成的“乌兰伊得”(意为“红食”)。羊肉传统的食用方法有全羊宴,最具特色的是烤全羊和手扒羊肉。在日常饮食中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炒米、茶和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蒙古族牧区多为圆形穹隆顶蒙古包,农区则多为砖瓦平房。蒙古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多饰以穹隆顶。

蒙古族主要禁忌有: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马鞭须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来客不坐西炕,西炕为供佛的神位;忌在火盆上烤脚、鞋、袜、裤子等;主人献茶时,客人要欠身双手去接;赠送礼品忌单数;出蒙古包后,要步行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车或上马;见到门前挂红布条等记号,表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要进入;禁止打骂守门的狗和猎犬,否则视为对主人的不礼貌。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二)民俗1.物质民俗藏族农区男子多穿长袖圆领、右开襟束带的氆氇长袍.妇女冬春穿长袍,夏秋着无袖长袍,内着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氇围裙。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常食用的食品还有酥油、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喜欢饮用青稞酒。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藏族的住房大都是两三层的楼房或一层的平房,“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底层用来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二层为活动的主要场所。牧民住在用牦牛毛织成的帐篷里。2.其他民俗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以白色为主,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藏族的丧葬方式主要是天葬。塔葬仅限于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火葬限于活佛;水葬用于夭折的幼童;土葬用于患传染病死者和凶死者。藏历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

“雪顿节”在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又名藏戏节。

“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它是藏族人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藏族的禁忌有:忌讳捕杀野生动物;不吃驴、马、骡肉,忌食飞禽及鱼虾等水生动物;忌讳在寺庙内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及动手抚摸喇嘛随身佩戴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在寺院附近砍伐树木、大声喧哗;忌单手接递物品;进入房间后,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饮食用的碗和茶具忌扣着放置;妇女生育时,忌外人进入;忌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夸奖。维吾尔族,现有人口721万。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中,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伊犁等北疆各地亦有散居,极少部分居住在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县。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挖“坎儿井”,形成独特的绿洲灌溉农业经济。此外,擅长园林艺术,瓜果生产闻名全国。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沟就在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维吾尔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鲁孜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2.其他民俗维吾尔族穆斯林实行土葬、薄葬、速葬。人死后净身,然后用白布裹尸,用移尸匣抬到墓地入葬。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开斋节)、那吾鲁孜节(哈萨克语“辞旧迎新”之意)、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的禁忌有:大门忌向西开;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及自死的牲畜;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户外忌着短裤;室外活动时,男子必须戴帽子,女子必须戴头巾或帽子;屋内就坐时,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探望病人时忌站在病人的头或脚的方向。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有6种方言。彝文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比较通用的有1000多个文字。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此外,部分彝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荞麦、水稻等经济作物,部分地区兼营牧业。(二)民俗1.物质民俗凉山地区男女都穿右衽斜襟贴身镶边上衣,男子下着长裤,女子下着长百褶裙。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编辫,称“天菩萨”;裹青蓝布头帕,前方扎“英雄结”;以无须为美,左耳戴大耳珠,珠下缀丝线流苏。女子包黑色头帕,中、青年女子头覆绣花瓦式方帕,压以发辫;喜戴耳环,在领口别银排花。此外,大、小凉山气候寒冷,男女外出时都要穿羊毛披风,彝族人称其为“察尔瓦”。彝族以杂粮面、大米为主食,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特色。常用各种肉类作成“坨坨肉”。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面糊酸菜肉、锅巴油粉等。凉山地区彝族人民的住房大都是土木结构。顶部为斜面,覆以小块木板,用石块压平,俗称“瓦板屋”。有的住房的一端构筑高耸的碉楼,成为彝族传统建筑的象征。彝族的禁忌有:忌在家中吹口哨和大声喧哗;彝族人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或跨越,不许用手摸火塘上的三角架;男子头顶蓄有一蓬头发,这是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忌外人骑马进彝寨,到寨门的竹篱笆前必须先下马;彝族人常以酒待客,若主人敬酒不喝,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彝族人忌讳客人将食品带走。六、傣族(一)民族概况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共有人口约102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等县。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此地开发西夷,建立益州都。傣族有自己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傣族普遍信奉上座部佛教。傣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民族,耕作技术较为精细。(二)民俗1.物质民俗傣族妇女爱穿各种浅色或白色的紧身内衣,外衣多为大襟或对襟,领口圆形,下身穿长及脚背的花色长筒裙,腰间系银色带,系银带是傣族妇女的传统习俗。傣家女子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傣族男子上身是大襟或对襟小袖衫,下身穿长裤,裤脚较窄,头缠白布巾,腰系青布带,天冷时披毛毡。他们习惯赤脚,一年四季不穿鞋袜,无论行走或劳动都是赤脚。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味及烘烤水产品。嗜酒,喜嚼槟榔。“依树积木”的“干栏式”住宅是傣族有上千年历史的典型建筑。此种住宅,易修建,也极易腐毁,每年雨季后,需重新修补。2.其他民俗傣族青年婚前交往自由。晚上吹芦笙“串寨子”和傣历新年“丢包”等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泼水节源于印度,后来随佛教的流传进入中国。

关门节:在农历的芒种日,意即繁忙的耕耘农作开始了,请“岩冒”(小伙子)和“普哨”(姑娘)暂时把“爱情之门”关上,全力投入农耕生产。开门节:在农历冬至日,此时丰收的稻谷堆进谷仓,青年男女可以把关闭了的“爱情之门”打开,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