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设备行业壁垒分析_第1页
化纤设备行业壁垒分析_第2页
化纤设备行业壁垒分析_第3页
化纤设备行业壁垒分析_第4页
化纤设备行业壁垒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纤设备行业壁垒分析品牌设计品牌要素或元素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识或标志、品牌形象代表、品牌口号、广告曲、包装等。在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设计过程中,一般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简洁醒目,易读易记来自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通过眼睛,11%借助听觉,3.5%依赖触摸,其余的源于味觉和嗅觉。基于此,为了便于消费者认知、传诵和记忆,品牌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简洁醒目,易读易记。基于这一要求,不宜把过长的和难以读诵的字符串作为品牌名称,也不宜将呆板、缺乏特色感的符号、颜色、图案用作品牌标示。2015年9月,陆金所启动了全新的域名和品牌形象,替代原有的。陆金所将其网络投融资平台的域名进行更改,由“”更改为“”;而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则维持“Ifex”不变。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解释说,之所以用去替换,是为了让这一域名能够更好地被国内的用户记忆。而且,这也是陆金所向更“互联网化”方向转变的一个体现,不仅仅是从技术、服务上更加便捷,即使是细节上也要做到更好。(二)构思巧妙,暗示属性一个与众不同、充满感召力的品牌,在设计上还应该充当体现品牌标示产品的优点和特性,暗示产品的优良属性。奔Benz(汽车发明人本茨先生的名字),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赢得了顾客信任。那个构思巧妙、简洁明快、特点突出的圆形的汽车方向盘似的特殊标志,已经成了豪华优质高档汽车的象征。这个品名与品标的有机结合,不仅暗示品牌所标定的商品是汽车,而且是可以“奔驰”的优质汽车。(三)富蕴内涵,情意浓重品牌,大多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解释或释义。有的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有的就是一种产品的功能,有的或者就是一个典故。富蕴内含、情意浓重的品牌,因其能唤起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美好的联想,而使其备受厂商青睐。(四)避免雷同,超越时空品牌设计的雷同,是实施品牌运营的大忌。因为品牌运营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而超越竞争对手。若品牌的设计与竞争对手雷同,一方面容易被起诉,另一方面也可能永远居于人后,达不到最终超越的目的。除了注意避免雷同以外,为了延长品牌使用时间、扩大品牌的使用区域,在品牌的设计上还应注意尽可能超越时空限制。具有时代特征的名称有强烈的应时性,可能在当时或延续一段时日会“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住、了解当时那个时代的人越来越少,品牌的感召力也会越来越小。而超越空间主要是指品牌超越地理文化边界的限制。可以想象,若将“Sprite”直译成“妖精”,又有多少中国人乐于去认购呢?而译成了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雪碧”就比较准确地揭示出品牌标定产品的“凉”“爽”的属性。市场规模我国的化纤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0年以来,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在2017年小幅下降后一直维持稳定增长。2021年,根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2021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分析与2022年展望》,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已经达到6,524万吨,同比增长8.29%。其中,涤纶(聚酯纤维)和锦纶(聚酯胺纤维)是国内产量最大的两种纤维。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至2020年涤纶与锦纶纤维产量占我国化学纤维产量的比重整体稳定,各年度占比均超过80%;产量上两种纤维整体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涤纶产量为5,363万吨,占全年化纤总产量的82.20%;锦纶产量为415万吨,占全年化纤总产量的6.36%。2021年,我国化纤行业经济效益同比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化纤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跨入万亿元级别,为10,262.83亿元,同比增加27.83%;实现利润总额628.9亿元,同比大增149.19%。除了产量规模和营收规模外,近年来我国化纤制造业企业数量、化纤项目数量整体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5月,我国共有化纤制造企业2313家,相比于2019年初增加318家;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企业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0年达4640个,相较于2011年增加3438个,年均增加344个规模以上化纤项目。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化纤设备的下游应用工序复杂、化纤种类众多,客户需求各异,即使是同类产品,由于客户生产使用标准不同,在系统方案设计、设备参数调节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通过长期研发和技术、经验积累而掌握系统方案科学设计、设备参数准确的厂家,才能提供高质量、高效能、稳定工作的设备产品,形成一定的产品技术优势,从而在该市场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成套设备的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参数调节技术的掌握,将建立起对行业外企业的进入壁垒。而且,化纤设备的功能需要紧跟下游市场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和创新。由于下游需求多样且动态变动,新进入者仅依靠一两种产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只有依靠长期的技术积累,并通过持续地创新和研发,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下游客户的变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2、资金壁垒化纤设备行业的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调节技术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反复、大量的实验、测试、检验分析等流程积累,从而需要新进入者在前期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工作。而且,新进入者在早期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和生产线建设,资金投入到实现营收需要一定的周期。上述因素将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资金壁垒。3、市场开拓壁垒在化纤生产领域,客户呈现出集中度高、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化纤设备需要满足长时间、不间断开工的要求。化纤设备厂商需要根据客户生产体系,对所售产品进行定制、调整,总结出适合客户的设备匹配方案与参数调节,这对新进入者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而且,当产品符合生产企业需求,与其生产体系有效匹配后,生产厂商出于连续生产、减少更换供应商成本的考虑,呈现出较高的客户粘性。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品牌效应,拥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客户粘性较高,新进入者难以在品牌及客户资源方面与原有企业竞争。4、人才壁垒化纤设备的系统匹配、设计和工艺是行业技术水平的核心。行业内企业要想实现化纤设备的科学设计和系统的合理匹配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和经验丰富人员的生产控制。在产品工艺的研发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材料学、物理力学、机械学、工艺学、密封理论、工控技术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对下游应用市场性能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研究和精准研判。在产品的调试过程中的混合器转速、熔体温度、组分计量等多项因素将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效果,使得该行业对于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人才的竞争对行业外的企业构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化学纤维行业发展概况化学纤维是指以天然或者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指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最终制成的纤维。合成纤维是指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经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成纤高聚物),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至“十三五”末,化纤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约85%,我国化纤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2021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达6,708.50万吨。1884年,硝酸酯纤维的发明拉开了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序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石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1967年世界范围内合成纤维的产量超过了人造纤维的产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纺织纤维的需求范围及性能要求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促使化学纤维的色泽、光热稳定性、抗静电、防污、阻燃、抗起球、蓬松度、吸湿性及环保性等性能都有了较大改进,各种仿棉、仿麻、仿丝、仿皮、仿毛的改性产品也逐步进入市场,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不断提升。1、国际化纤工业发展概况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国际化纤工业在产业定位,未来产业布局上呈现出了东西方两种技术发展模式及特点。欧美、日本等传统化纤工业强国逐渐减少或者退出常规品种,专项差异化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性能纤维,促进化纤行业与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交叉融合,催生了“智能纤维”这一行业。韩国、中国台湾等化纤工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积极调整常规品种发展战略,加强纺织、时尚与技术的融合,扩大纺织品全球影响力,发展高附加值纺织品;在常规产品的生产规模上扩张放缓,转向靠差异化产品推动化纤行业发展。2、我国化纤工业发展概况我国化纤工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纤生产国。我国化纤产业充分借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合作,推动我国化纤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化学纤维总体差别化率、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升。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化纤工业由过去依赖规模、产量、成本竞争转向在产业链、渠道、产品性能领域开展竞争。未来,我国化纤工业将通过增量控制、存量优化、应用拓展,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3、化纤行业变革引领化纤设备厂家发展方向化纤设备厂商的研发方向受到上游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引领。目前,全球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围绕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及大型化,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新原料合成技术,特别是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应用;适合纺丝、纺织加工产业链效率提升,且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技术以及开拓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新产业应用市场等几大方面。我国产量最大的化学纤维是涤纶和锦纶,2021年两种纤维的产量分别占全年化学纤维总产量的82.20%和6.36%。由于涤纶和锦纶纤维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因此上述两种化学纤维在生产工艺、加工设备上的发展动态能够对下游行业,尤其是化纤设备生产厂家起到引领作用。在产品功能上,差别化、功能性的纤维产品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持续提高,《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更是将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的研发以及化学纤维柔性化生产列为“十四五”发展重点工程;在生产工艺上,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为更多企业所采纳,《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行业将实现千吨级锦纶直纺、部分重点企业实现100%钛系催化涤纶熔体直纺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主要化学纤维制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功能上的变化推动化纤设备厂商着手研发满足柔性化、绿色高效生产需求的各类差异化化纤设备及解决方案。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下游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成套设备解决方案,为下游客户提供化纤生产过程中的成套设备及组件。行业的发展情况与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整个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纤维产品类别非常丰富,产品类别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同时伴随对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研发、改进和替代;二、化学纤维行业的产量及企业数量决定了对化学纤维生产设备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设备替代升级和改造规模;三、化学纤维消费群体(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下游客户)对于化学纤维的产品品质、功能等需求存在差异,使得化纤生产企业需要准备相应的差异化生产流水线或者对常规化学纤维生产流水线进行改造;四、下游化学纤维生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需求也会促使其在化学纤维生产设备上的不断优化、改进甚至突破。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4C观念与4R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从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压力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生活形态可以选择。一方面,是产品的同质化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日益发展。1990年,罗伯特˙劳特朋在《广告年代》上发表《4P退休,4C登场》一文,提出了4C理论,认为营销需持有的理念应是“请注意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消费者请注意”。随后,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的开始便提出“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已成明日黄花,新的行销世界已经转向4C了”。于是日渐兴起的4C观念,要求“暂时忘掉”传统的4P理论,更新和强化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合。(1)消费者:指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企业要把重视顾客放在第一位,强调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比产品功能更重要,力求提供顾客确实想购买的产品。(2)成本: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或是消费者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所愿付出的成本价格。全部成本包括:企业生产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成本;消费者购物成本,不仅指购物的货币支出,还有时间耗费、体力和精力耗费以及风险承担。新的定价模式是:消费者支持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企业要想在消费者支持的价格限度内增加利润,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3)便利:指购买的方便性。在销售过程中,强调为顾客提供便利,让顾客既购买到商品,也购买到便利。在各种邮购、电话订购、代购代送等方式出现后,消费者能在家里就能买到自己所需的物品。企业要深入了解不同的消费者有哪些不同的购买方式和偏好,把便利原则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在售前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关于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使用方法和效果的准确信息;售货地点,要提供自由挑选、方便停车、免费送货、咨询导购等服务;售后应重视信息反馈和追踪调查,并及时处理和答复顾客意见,对有问题的商品主动退换,对使用故障积极提供维修方便,大件商品甚至终身保修。为方便顾客,很多企业已开设热线电话服务。(4)沟通:指与用户沟通。企业可以尝试多种营销策划与营销组合,如果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说明企业与产品尚未完全被消费者接受。这时,不能依靠加强单向劝导顾客,要着眼于加强双向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实现真正的适销对路,培养忠诚的顾客。4C一开始就是以挑战者的角色出现的,矛头直指4P,意图创立新的营销理论框架。唐,E.舒尔茨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4R理论,并以此作为IMC的基础。4R较4C更突出顾客的核心地位,强调营销的核心从交易走向关系。4R是:Relevance(关联),与顾客建立紧密的关联,形成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减少顾客的流失;Reaction(反应),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倾听顾客的反馈并及时做出反应;Relationship(关系),建立和顾客的互动关系;Reward(回报),一切营销活动必须以为顾客和公司创造价值为目的。营销理论界不少人认为:4P、4C、4R三者不是取代关系而是完善、发展的关系。由于企业层次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市场、企业营销还处于发展之中,所以在一定时期内,4P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4C也是很有创新精神的思路,4R是在4P、4C基础上的发展。在了解新世纪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把三者结合起来指导营销实践,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位营销学者这样说:“用4C来思考,用4P来行动,用4R来发展。”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引、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吸引新顾客要比维系老顾客花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保持老顾客、培养顾客忠诚感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有效地保持老顾客,就不仅要使其满意,而且要使其高度满意。高度的满意能培养顾客对品牌的感情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上的偏好。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创建、保持和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努力争取更多高度满意的顾客,建立起高度的顾客忠诚。贯彻全方位营销管理观念,关键是要与顾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关系,亦即做好关系营销。为此,企业必须首先创造卓越的顾客感知价值,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形成系统的“顾客满意”良性机制,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保护现有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在力图扩大市场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现有业务免遭竞争者入侵。最好的防御方法是发动最有效的进攻,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掌握主动,在新产品开发、成本降低、分销渠道建设和顾客服务方面成为行业先驱,持续增加竞争效益和顾客让渡价值。即使不发动主动进攻,至少也要加强防御,堵塞漏洞,不给挑战者可乘之机。市场领导者不可能防守所有的阵地,必须认真地探查哪些阵地应不惜代价严防死守,哪些阵地可以放弃而不会带来太大损失,将资源集中用于关键之处。防守战略的基本目标是减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或将进攻目标引到威胁较小的区域并设法减弱进攻的强度。主要的防御战略有以下六种。1、阵地防御阵地防御是指围绕企业目前的主要产品和业务建立牢固的防线,根据竞争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可能采取的进攻战略而制定自己的预防性营销战略,并在竞争者发起进攻时坚守原有的产品和业务阵地。阵地防御是防御的基本形式,是静态的防御,在许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必要的,但是单纯依赖这种防御则是一种“市场营销近视症”。企业更重要的任务是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和扩展业务领域。海尔集团没有局限于赖以起家的冰箱市场,而是积极从事多元化经营,开发了空调、彩电、洗衣机、电脑、微波炉、干衣机等一系列产品,成为我国电器行业著名品牌。2、侧翼防御侧翼防御是指企业在自己主阵地的侧翼建立辅助阵地以保卫自己的周边和前沿,并在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超级市场在食品和日用品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在食品方面受到以快捷、方便为特征的快餐业的蚕食,在日用品方面受到以廉价为特征的折扣商店的攻击。为此,超级市场提供广泛的、货源充足的冷冻食品和速食食品以抵御快餐业的蚕食,推广廉价的无品牌商品并在城郊和居民区开设新店以击退折扣商店的进攻。3、以攻为守以攻为守是指在竞争对手尚未构成严重威胁或在向本企业采取进攻行动前抢先发起攻击以削弱或挫败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防御,公司应正确地判断何时发起进攻效果最佳,以免贻误战机。有的公司在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接近于某一水平而危及自己市场地位时发起进攻,有的公司在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或推出重大促销活动前抢先发动进攻,如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宣布新产品开发计划或开展大张旗鼓的促销活动,压倒竞争者。公司先发制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游击战,这儿打击一个对手,那儿打击一个对手,使各个对手疲于奔命,忙于招架;可以展开全面进攻,如精工手表有2300个品种,覆盖各个细分市场;也可以持续性地打价格战,如格兰仕微波炉曾数次率先降价,使未取得规模效益的竞争者陷于困境;还可以开展心理战,警告对手自己将采取某种打击措施而实际上并未付诸实施。4、反击防御反击防御是指市场领导者受到竞争者攻击后采取反击措施。要注意选择反击的时机,可以迅速反击,也可以延迟反击。如果竞争者的攻击行动并未造成本公司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可采取延迟反击,弄清竞争者发动攻击的意图、战略、效果和其薄弱环节后再实施反击,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击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正面反击。即与对手采取相同的竞争措施,迎击对方的正面进攻。如果对手开展大幅度降价和大规模促销等活动,市场领导者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卓著的品牌声誉以牙还牙地采取降价和促销活动可以有效地击退对手。(2)攻击侧翼。即选择对手的薄弱环节加以攻击。某著名电器公司的电冰箱受到对手的削价竞争而损失了市场份额,但是洗衣机的质量和价格比竞争者占有更多的优势,于是对洗衣机大幅度降价,使对手忙于应付洗衣机市场而撤销对电冰箱市场的进攻。(3)钳形攻势。即同时实施正面攻击和侧翼攻击。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