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附活动手册答案_第1页
2021年最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附活动手册答案_第2页
2021年最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附活动手册答案_第3页
2021年最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附活动手册答案_第4页
2021年最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附活动手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最新整理全册精品教案新苏教版四上科学精品教案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课题给动物分类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科学探索目标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科学态度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重点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观看视频,回从视频和旅游等认识哪些动物?答看图回答交流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应该进行分类。2、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一、给动物分类讲授新课小组内确定标给动物分类需要准给动物分类一定标准。按不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阅读教材同标准会有不同在老师的指导分类。下,认识脊椎了解并学会生物列举学家给动物的分两人合作,互类。摸脊椎,体验了解常见的脊椎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交流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脊椎特点实验探究脊椎的作用。认识材料制作模型动手试试研讨交流做练习知识检测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阅读教材回答提高保护意识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二、摸脊椎活动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每人体验一次。提示:首先找准脊椎位置。2、体验交流: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一)做脊椎模型1、准备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2、制作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3、试一试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二)研讨1、脊椎有什么作用?明确: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明确:身体不能自由活动。四、课堂练习1、找找这些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描绘出来。2、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五、拓展提高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提问: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它能使身体自由活动。生物科学家根据动总结课堂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2《鱼类》教学设计课题鱼类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脊椎动物中鱼类的共同特点2、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科学探索目标1、观察鱼是怎么游泳的,进而探究鳍的运动作用。2、实验探究水进出鱼身体情况,进而得知鱼的呼吸特点。科学态度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鱼的种类非常多,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2、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3、科学实验要适应自然规律。鳃和鳍的作用重点难点实验观察鱼的运动及其呼吸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各种各样的鱼类,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回答自己见过鱼是脊椎动物,你见过哪些鱼?(播放视频)的鱼一种脊椎骨是硬2、教师展示图片,提问鱼的名称。明确:学生看鱼的图的,一种是软片回答鱼的名的。但它们有着鳜鱼: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称。共同的特征。美,是中国特产。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回答交流鱼的“花鲫鱼”。共同特点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大,离水能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花鲢鱼:周身黑白相间,肉质雪白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鲫鱼: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群行,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3、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活成活动手册任务。归纳:身体呈梭形有鳃和鳍生活在水里都有脊椎……4、还有一种鱼,也是脊椎动物,是软骨的。例如鳗鱼、鳐、河豚等。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有一种特产——面条鱼,就是一种软骨的脊椎动物。讲授新课一、鱼的鳃和鳍完成活动手册观察鱼鳃和鱼鳍1、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观察交流的特点,猜测它们的作用。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画出你观察到猜测的鱼的外形,并标出鳃和鳍。观察鱼的游动通过观察,了解特点鳍的运动作用。交流观察发现实验探究鳃的呼认识实验材料吸作用按步骤实验知识检测先看演示实知识的实际运用验,然后小组继续探究鱼鳍的2、观察鱼的鳍都生长在哪些部位?实验观察交流作用讨论回答:用鳃呼吸。做练习阅读回答:鱼离不开水。鱼是用鳃呼吸的。3、观察鱼鳃有什么特点?明确:丝状,红色(充满毛丝血管)4、猜猜鳃和鳍有什么作用?猜测归纳:鳃:呼吸鳍:运动二、实验观察(一)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1、观察要求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2、观察发现鱼游动时,不是一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鱼前进时尾鳍摆动,鱼拐弯时胸鳍摆动。结论:鳍是鱼的运动器官。(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1、实验材料水槽、鲫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2、实验步骤和方法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3、温馨提示①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②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4、先看视频《演示实验》,然后小组实验观察。5、实验观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归纳: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口中进入,再从鳃下流出来。6、讨论红色液体为什么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明确:水进入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作用。7、鱼是怎么呼吸的?三、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鱼在水中靠_____呼吸。2、鱼的体表大多长有_____,用_____游泳。3、鱼是_____动物的一种。(二)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不是鱼类的是()A、鳗鱼B、鲤鱼C、鲸鱼2、鱼在水中向前游泳,主要起作用的是()A、胸鳍B、尾鳍C、背鳍(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的鱼不是脊椎动物,如鳐、河豚等。()2、鱼拐弯时胸鳍其主要作用。()3、鱼鳃是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4、鱼生活在淡水中。()5、水从鱼嘴进去再从鱼鳃出来。()四、拓展提高:趣味回答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理却说:“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请问:(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的多,鲫鱼为啥还会憋死?五、作业布置小组合作,捆绑某一部分鱼鳍,观察鱼在水中的变化,注意不要剪掉鱼鳍。课堂小结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知道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鳃的呼吸作用和鳍的运动作用,激发我们对鱼的研究兴趣。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3《鸟类》教学设计课题鸟类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科学知识目标1、鸟类是脊椎动物。2、鸟类具有共同特征。3、鸟的羽毛适应飞行需求,具有保温作用。4、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着密切关系。5、鸟足的形状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科学探索目标1、观察鸟的图片,认识鸟类,寻找鸟类共同特点。2、通过资料、实验、观察,了解鸟羽的特点,探究其作用。3、观察鸟喙和鸟足的不同特点,探究其怎样适应环境的需求。科学态度目标学习目标1、养成观察、合作的良好习惯。2、认识到鸟类的外形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鸟类生存环境。1、识别鸟类,了解鸟类共同特点。2、了解鸟的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鸟的外形特点与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猜谜语:鸟阅读资料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猜一猜:嘴巴小,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通过猜谜语,进而引导学生知道鸟类是脊椎动动,数量仅次于鱼类。飞到树上喳喳叫。(这是什么动物?)2、鸟的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21世纪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讲授新课一、认识鸟的共同特性根据特征说鸟引导学生认识的名称鸟,归纳鸟的共观察归纳交流同特点。1、展示图片,认识鸟。画眉鸟: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眉纹家燕:飞行时尾巴像剪刀老鹰:嘴黄色,上嘴弯曲鸽子:翼上及尾端有黑色横纹翠鸟:羽毛翠蓝发亮看图回答阅读资料认识器材观察鸽子羽毛特点,分析鸽子羽毛作用观察正羽特点观察鸟喙和鸟足剪断正羽羽的不同特点,探孔雀:有特长的尾屏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根,观察在正羽上滴一境的需求。究其怎样适应环有喙和足,有翅膀会飞,有羽毛,卵生,等滴水观察知识检测等。用放大镜观察拓宽知识面3、这是是鸟吗?展示鸵鸟、企鹅、鸭子和鸡填写活动手册延伸课堂学习的照片。明确:是鸟。但翅膀退化,不会飞翔。二、研究鸽子的羽毛鸽子的羽毛主要有两种:正羽和绒羽。1、知识卡片:鸽子的羽毛观察鸟喙特点、推测与食物关系做活动手册观察、推测做练习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看视频学习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2、研究鸽子的羽毛(1)器材准备:正羽、绒羽、剪刀、滴管、放大镜、水。(2)观察活动①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明确:正羽轻、薄、大。②将正羽羽根剪断,里面是什么样的?明确:羽根是空的,可以减少飞翔的重量。③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明确:不会。鸟类身体的尾部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常被鸟用喙啄取涂于羽毛上,有防止羽毛变形和被水浸湿的作用。④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明确:绒羽细小而柔软,一片一片的,紧贴鸟的身体,起保温作用。(3)鸽子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起什么作用?三、研究鸟喙和鸟足(一)鸟喙1、提出问题:这些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各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归纳:特点:长而直形状:像镊子食物:小鱼小虾代表鸟类:沙锥鸟、丹顶鹤特点:末端有钩形状:起钉器食物:小动物代表鸟类:秃鹫、老鹰特点:粗壮短小形状:钳子食物:谷物、坚果代表鸟类:松鸡、北美红雀特点:细长形状:细针食物:花蜜代表鸟类:蜂鸟2、活动手册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自适合的食物连线。(二)鸟足这些鸟的足有什么特点?它们各适合在什么环境生活?归纳:特点:趾间有蹼生活环境:适合在水中游泳代表动物:鸭子特点:趾端有长而锐利的钩爪生活环境:适合在山地丘陵中抓捕小动物代表动物:老鹰特点:粗壮生活环境:适合地面奔跑代表动物:鸵鸟特点:细长生活环境:适合在浅水中摄食代表动物:丹顶鹤四、课堂练习(一)选出正确的序号填写在()内。1、下列鸟类动物中,趾间具有蹼的是()A.天鹅B.啄木鸟C.丹顶鹤2、下列动物中()不是鸟。A、鸵鸟B、鸭子C、蝙蝠3、老鹰足的特点是()A、趾间有蹼B、趾端有爪钩C、细长(二)连线题:将鸟喙和相适应的食物连线(三)下列说法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打✘1、鸟是用鳃呼吸的。()2、鸡不会飞,所以不是鸟。()3、鸟是卵生的。()4、鸟的正羽长、轻、薄,适合飞行。()5、生活在不同环境中鸟足不同。()6、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关。()五、拓展提高视频:鸟的七大种类六、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鸟喙和鸟足的类型,说说它们与食物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脊椎动物中除了鱼类就是鸟类数量最多,了解了鸟类的共同特点,明白鸟的外形特点,包括羽毛、鸟喙和鸟足等,与鸟的飞行、觅食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课堂小结板书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4《哺乳动物》教学设计课题哺乳动物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科学知识目标1、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上有毛、喂乳、胎生。2、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3、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科学探索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图片、视频等认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的共同特点。2、通过动物油脂实验,探索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奥秘。3、通过图片,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1、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能识别哺乳动物。2、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3、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重点难点实验探究哺乳动物保持体温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猫和兔是常见的两种小动物。提问:●它们身体表面有什么?●它们的宝宝从哪里来?回答回答看视频由常见的小动物入手,由浅入深理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宝宝吃什么长大?明确:身体表面都有毛,它们的小宝宝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吃妈妈的奶长大的。2、由大动物直接生小动物,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它们的宝宝吃妈妈的奶长大,这种喂养方式叫哺乳。猫和兔子的这些特点,这只鸽子有吗?明确:鸽子身上长的是羽毛,不是毛。鸽子的宝宝是卵孵化出来的,是卵生,不是胎生。3、身上有毛、胎生、吃妈妈的奶长大,是猫和兔这类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播放视频)一、认识哺乳动物讲授新课回答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更多的猫和兔子要举行一次同类动物运动大会。来了认真听很多动物,愁坏了猫和兔子。你知道谁能参加认识实验器材哺乳动物;会根吗?1、鲸鱼和蝙蝠能参加吗?明确:按步骤实验操据哺乳动物的特作征去判断。交流实验发现通过实验探究脊能。它们都是胎生的,是哺乳动物。2、企鹅能参加吗?明确:不能。它是卵生的,不是哺乳动物。3、老虎、猪、牛能参加吗?明确:看图回答阅读资料汇总表格做练习椎动物恒温的主要原因。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阅读资料能。它们都是胎生的,宝宝吃妈妈的奶,身上有毛,是哺乳动物。4、你还会邀请哪些动物参加?教师及时肯定和纠正学生的回答。5、我们人类可以参加吗?课堂知识检测对课堂知识补充激发探究兴趣明确:可以。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二、哺乳动物是恒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北极的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即使夏天也很少在10℃以上。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脂肪有保温的作用吗?引导学生做实验。1、实验器材准备猪板油、冰水、胶带2、实验方法与步骤①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②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③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3、温馨提示①要用冰水,实验效果比较明显。②两只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1-2分钟,感受会愈发明显。4、有什么实验发现?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冰冷。因此,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5、提醒学生注意: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三、哺乳动物运动方式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提问: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一样?教师补充相关材料:猎豹是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在追捕猎物时,每小时能跑110千米。袋鼠的后肢特别强壮,就象两根弹簧,极利于跳跃。它的跳跃本领极高,不仅能连续跳跃前进,而且一蹦就可达9米。蝙蝠,前肢高度特化,形成适于飞行的翼手,是由连在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翼膜构成的,翼膜上不生羽毛。一头蓝鲸摄食时游速每小时2~6千米,被追逐时最大每小时20~48千米。填写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表格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不是哺乳动物的是()A、海豹B、绵羊C、企鹅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特点的是()A、喂乳B、胎生C、身上有羽毛(二)连线题:将动物和它们的运动方式连线豹子跳跃蝙蝠游泳鲸鱼飞行袋鼠奔跑(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2、猎豹不仅擅长奔跑,还能行走。()3、蝙蝠是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4、狗熊要冬眠,不是恒温动物。()5、人是哺乳动物。()6、北极熊凭借皮下脂肪保持体温。()五、拓展提高哺乳动物中有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滑翔。滑翔——飞翔时不扇动翅膀。如,鼯鼠,鼯猴等。六、作业布置查阅资料,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共同特点,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探索了脂肪的作用,同时也交流了哺乳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课堂小结板书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2.5《运动与位置》教学设计课题运动与位置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4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2、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3、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4、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描述运动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读小诗,你感受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风儿起了,穿过柳林,读诗感受,交通过小诗的朗流回答:运动诵,感受物体的运动,进而引入枝条轻轻摇曳。鸟儿飞了,学习的主题——运动。掠过湖面,水面泛起涟漪。船儿起锚,驶离港湾,留下片片浪花。讲授新课一、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1、引导学生看教材四组图片,说说哪些物体列举交流在运动。小结:看图交流初步知道运动无处不在,我们生观察物体位置活的世界有着各的变化种各样的运动。第一组:动物(包括人)的运动第二组:植物生长的运动,一种缓慢的运动第三组:交通工具的运动第四组:非生命体的自然物的运动2、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二、判断物体运动方法结合活动手册让学生明白知道回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完成活动手册否在运动的标准归纳是要看这一物体借助图片,结相对于另一物体合生活实际交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1、下图中,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判断流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两幅图片,注意观察物体的认真听位置变化。归纳:看图回答让学生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阅读卡片回答汽车在运动,因为它在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描述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课堂知识检测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对课堂知识补充化。做练习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在河里的位置发生讨论了变化。天空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自行车与骑手在第二幅图上出现了,说明是顺着路运动到此的。2、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运动时,它相对于什么的位置发生变化?归纳:汽车相对于公路来说,由公路上的位置从左边来到了右边,所以汽车在运动。老鹰相对于白云来说,离开右边的白云飞到左边的白云那里,所以老鹰在运动。小乌龟相对于小路来说,顺着小路由上而下爬行,所以小乌龟在运动。自行车与骑手相对公路来说,有没有出现到出现,所以它们在运动。河里的鸭子相对于河面来说,由河中央来到了河边,所以鸭子在运动。3、填写活动手册4、小结你能归纳一下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吗?明确: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三、借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1、乘电梯的人是在运动的吗?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明确:以电梯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没有运动,因为电梯上的人在电梯上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电梯以外的人或是物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运动了,因为电梯上的人对于电梯外的人或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2、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吗?为什么你这样认为?明确:以汽车作为参照,乘客在汽车里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没有运动。以行驶的汽车外的人或树作为参照,乘客对于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运动了。3、知识卡片: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也可是静止的物体。参照物是运动的,物体是静止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参照物是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发生变化。四、描述物体运动位置你能描述图中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看图回答。1、方法指导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2、知识卡片:地图上的方向方向通常有四个基本方向:东西南北。除此之外,还有四个方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3、讨论①怎么确定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方向?明确:以乘客为中心画方向标,确定小汽车的方向。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②怎么确定小汽车和乘客之间的距离?明确:电子显示:距您0.2公里2分钟4、我的描述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向,距离乘客0.2公里两分钟的车程,目前正由玄武门由北向南驶来。五、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我们通常用_____和_____来描述位置。2、行驶的汽车是______的,飞翔的小鸟是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有没有发生变化。(二)看图题图中的小熊迷路了,请你帮他给家人打个电话,说清它的具体位置。(三)连线题用直线把下列物体运动与对应的参照物联系起来。①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火车②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穿行地面③飞驶火车中的旅客说:“树木、房屋正向后退。”地球④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某处云六、拓展提高1、地球转动时,房子与树动了吗?明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表上的物体的运动一般都是以地表作为参照物,所以地面一些固定的物体对于地表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人感觉到房子与树没有运动。包括也感受不到地球在运转。但是如果将我们的视角转到宇宙中,以太阳作为参照,地球转动时,房子与树都在随地球一起运动。2、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明确: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就不同。静止只是一个物体对于它周围的另一个参照物保持位置不变,所以也只能是相对静止。七、作业布置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之外,还可以利用什么方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在电影院。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还可以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总结课堂板书设计板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2.6《不同的运动》教学设计课题不同的运动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41、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学习目标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3、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4、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形式。1、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2、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种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同学们,你做过旋转木马吗?木马上的人是怎自由回答么运动的?从游戏导入本课主题,激发探究兴趣一、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读懂图片回答:表示物通过绘制运动轨体移动的位迹,知道直线运置。动、曲线运动是学生用虚线连生活中物体的两接回答种常见运动方式。列举讨论交流举一反三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1、说一说这些图片上虚线所表示的意思。2、用虚线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小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说说连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小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4、你还能例举出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学生组内操作点。完成活动手册能够通过做出某任务些形式的运动,组内选择物体更好地了解其运做各种形式的动特征。运动合作完成课堂知识检测观察生活中的运观察图片交流动现象,并分析举一反三其运动形式。二、认识不同运动形式1、比较这些物体的运动,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1)第一组图片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2)第二组图片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3)第三组图片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2、说说生活中见到的这样的类似的运动。3、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做出这些运动形式。教师加以指导。4、能用简单的图示将物体的运动特征表示出来吗?三、选择合适物体做运动1、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下面这些形式的运动。2、活动提示①采用小组实验形式②充分利用身边易得物品③可以增加其它运动形式3、活动过程(1)在绳子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的橡皮塞),可以做出重物的摆动。(2)用线轴、电池可以直接在桌上滚动。(3)用嘴巴吹叶轮,可以将叶轮旋转。(4)提示:还可以用皮筋做出振动,用绳子系着橡胶圈,甩动绳子从而使橡胶塞绕圈。4、活动发现同一种运动形式可以用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来呈现,如用线轴、干电池、钩码等都可以做出滚动形式。四、课堂练习看图回答,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①把手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车轮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脚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④小猫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拓展提高1、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说说哪些运动包含了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明确:(1)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2)直升机旋翼做出旋转运动,机身向前运动。(3)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4)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2、你还见过哪些运动包含了多种运动形式?本节课,我们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能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形式。课堂小结板书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2.7《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课题运动的快慢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41、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学习目标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重点难点1、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测量与计算速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观看百米赛跑视频,谁赢得第一,你是怎么知观看视频道的?(播放视频)初步体会速度一、速度1、赛跑时,为什么要设置起点与终点?回答讨论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明确:认真听明确在相同的路程内看谁先到达终点即为胜。2、很多正规比赛由于参赛人数多要分多场进认真听认真讨论交流慢,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行比赛,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怎么比快慢?在老师指导下能够测量并计算明确:相同的路程,用时少的速度快,成绩好。3、讲解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什么是速度?到操场测量,物体的运动速搜集数据度。学习使用秒表能够给不同物体认真听的运动速度排在老师指导下序,了解不同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例如,1秒行进了多少米,1小时行进了多少分类千米。4、讨论读懂图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排列大小讨论交流(1)乌龟和兔子一起赛跑,兔子为什么没获独立完成课堂知识检测了解声音和光的速度非常大胜?回答讨论明确:兔子睡觉,用的时间比乌龟多,速度慢。相同距离内,时间短,速度快;时间长,速度慢。与第一课呼应(2)羚羊很机敏,会随着猎豹追捕的启动而立刻逃跑,直至被捕到。羚羊和猎豹跑得距离一样吗?所用的时间一样吗?谁的速度快?明确:相同时间内,距离大,速度快;距离小,速度慢。5、怎么计算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单位:千米/小时、米/秒注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二、测量速度导入:和同伴相互测一测走路的速度吧。1、活动器材:笔、记录单、秒表、软尺2、活动要求:①一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用的时间。②另一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测量走的路程。③你和同伴走路的速度一样大吗?3、怎么使用秒表?右手握秒表拇指控制右键食指控制左键【口诀】右按右停左回零4、怎么用软尺测量距离?①开始时脚尖对着零刻度线②行走时贴着软尺走直线③运动停止后看脚尖所对应的刻度线5、搜集数据,分析:每个人的走路速度一样吗?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走路速度大约是多少?三、速度排序指导学生读图(1)能对同层次的物体速度进行分类吗?明确:第一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第二行:与人相关的运动速度第三行:自然现象的运动速度第四行:动物的运动速度(2)将运动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要求:将排序的结果按照从快到慢的顺序用1、2、3……表示出来。完成活动手册任务。(3)提醒:同一种物体,运动时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四、运动的物体有能量1、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楼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从而止不住脚步,易冲撞他人带来伤害。2、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明确:高空抛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从而能量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者会威胁生命安全。提醒:高空抛物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有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五、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通常用______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等于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4、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_____越大。5、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千米。(二)选择题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每秒()米。A、340B、3亿C、350千米2、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2秒内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是旗鱼3秒可游84米,天空中飞得最快的是雨燕1秒能飞48米,动物界运动最快的是()A、猎豹B、旗鱼C、雨燕3、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为1千米,最适合他的交通工具是()A、自行车B、汽车C、火车六、拓展提高1、阅读文本资料,说说这段资料主要介绍了什么?自然界中,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大。例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2、有些物体乍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一直在运动。用什么方法判断月亮的移动、树木、指甲的生长?明确:①根据长出指甲的长短和树木的高矮看出生长运动。②以树木或是房屋作为参照物观察月亮是否在运动。课堂小结板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在科学探究中,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3.8《力与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力与运动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4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2、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3、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2、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请你续写小诗,说说怎样才知道力的存在。你看得见力吗?学生活动续写小诗设计意图通过小诗续写感知力的存在。导入新课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但我知道,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那里有力。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但我知道,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那里有力。讲授新课一、力改变运动状态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①图片上的运动与什么力有关?②它力改变了什么?归纳: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与摩擦力有关。刹车讨论交流的刹皮与钢圈的摩擦力使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设计实验观察图片交流力可以改变物体讨论运动的状态。认识实验器材力可以改变物体思考交流提出假设运动的速度。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向课堂知识检测来。填写实验记知道什么是重力风车转动起来:与风力有关。风具有能量,风录,搜集数据巩固课堂知识力使得静止的风车转动起来。认识器材磁力小车拐弯:与磁力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观察用力(磁力)使得小车改变了运动方向与速讨论度。独立完成皮球弹起来:与弹力有关。压缩空气有弹性认真听讲,产生的弹力使皮球弹向上。潜艇浮出水面:与浮力有关。水具有浮力,浮力使得潜艇浮出水面。2、讨论:力可以改变什么?明确: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二、力改变速度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1、实验器材小车、钩码(垫圈)、定滑轮、秒表、细绳2、想一想★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怎样将小车沿着拉力的方向进行前进?明确:用垫圈的重力做拉力,用固定的滑轮将线绳位置一定。3、提示:确定好起点和终点。4、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针对这个问题,你会提出怎样的假设?明确: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5、讨论①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②哪些条件保持不变?③需要在记录表上记下什么?明确: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大小(垫圈数量),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距离,需要记录的是时间和垫圈数量。6、实验设计①用固定的滑轮将线绳位置一定。②逐个挂上垫圈,测量出刚刚能拉动小缆车的垫圈数量。③确定起点和终点。④多个有规律增加垫圈,并重复做3次实验。⑤用秒表记录每次小车运动时间。7、注意:实验时不能用手推小车,并注意车的行驶路线。8、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负责确定起点,一人负责改变拉力的大小,一人负责记时,一人负责记录。9、填写实验记录10、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运动速度。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三、力改变方向实验探究2: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1、实验器材木框架、塑料槽、小钢珠、磁铁、白纸、笔2、实验观察①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②在路径的一侧放一块磁铁。③再次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观察并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珠的运动路径。3、得出结论磁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4、实验讨论第一个活动中,假设拉力不变,而往小车上加重物,那么小车前进快慢又会有什么变化?第二个活动中,钢珠为什么会改变运动方向?明确:重物越重,小车的速度越慢;磁铁具有磁力,小钢珠被磁铁吸引过去。四、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_____与_____。2、拉力大,小车前进____;拉力小,小车前进____。3、水具有_____,能使得潜艇浮出水面。(二)判断题1、压缩空气有弹性,可使皮球弹起来。2、对于同一辆汽车来说,载重越少,速度越快。3、车轮的数量越多,小车运动越快。4、在实验中,确定起点和终点判断小车行驶的快慢。(三)选择题1、风车转动起来与()有关。A、摩擦力B、风力C、磁力2、汽车运动快慢与()无关。A、拉力大小B、载重多少C、车轮多少五、拓展提高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作用。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六、作业布置尝试在小车直线运行路径的不同距离处放置磁铁,观察小车的行径路线。课堂小结板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在科学探究中,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能够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3.9《弹力》教学设计课题弹力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4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3、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学习目标4、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重点难点1、理解弹力特点。2、知道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3、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玩过蹦蹦床吗?它有什么特点?一、弹性与弹力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撤去所用的交流回答玩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力。玩,感受认识实验材料改变时会产生弹看老师演示,力。知道当发生形状计算学生演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完成活动手册长度与它所受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一交换操作。2、这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的拉力成正比。即每增加一个钩去掉外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认真听测量身边常见码,弹簧会拉伸皮筋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恢复原样。钢皮尺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恢复原样。弹簧形状发生了变化,去掉外力恢复原样。物体搜集数据做练习相同的长度。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课堂知识检测海绵的形状与体积都发生了变化,去掉外力看视频恢复原样。小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弹性。巩固测力计知识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3、组内继续玩游戏:玩握力器和拉力器,说说你有何感受?归纳:玩握力器、拉力器除了形状发生变化,在紧握握力器时感受到一股向外抻的力,在拉拉力器时感受到弹簧向内收的力。小结: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二、科学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1、实验器材:挂弹簧的挂钩、带有刻度的底板、钩码。2、怎么测量弹簧拉伸长度?教师演示:挂一个钩码在弹簧上,用弹簧最后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就是弹簧拉抻的长度。3、学生测算弹簧拉伸长度每组选派代表,接着在第二、第三根弹簧上分别挂两个、三个钩码,测量并记录弹簧拉伸长度。4、根据取得的数据预测挂四个钩码、五个钩码的位伸长度,然后实验去验证。预测实际挂4钩码挂5钩码5、将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连线,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弹簧的伸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6、讨论如果继续挂6个、7个钩码,无限制挂下去会如何?归纳: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样。三、弹簧测力计1、知识讲解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2、弹簧测力计结构3、弹簧测力计怎么使用?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③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4、测一测提起这些物品用了多大的力。注意事项:①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②测力时,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③要预估不能超量程使用5、我的测量记录四、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_____。2、力的单位是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3、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_____的长度。4、利用_________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二)读图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A处于静止,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下面的事例中应用到弹力的是()五、拓展提高视频:检测员——弹簧测力计六、作业布置参照设计,选择合适的物体做一个弹力玩具。课堂小结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在科学实践中,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总结课堂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3.10《摩擦力》教学设计课题摩擦力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4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2、知道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并能够分析现实中的行为是否是增大或是减小摩擦力。3、能够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4、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影响。学习目标5、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知道流线型是减小空气或是液体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重点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学会测量摩擦力3、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4、减少或增加摩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