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文化传播学派
一.【教学要点】
一、 文化传播学派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德奥传播学派的理论方法
三、 英国传播学派
四、 传播学派的贡献与缺陷
二、【基本内容】
一、 文化传播学派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产生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者是不愿意继续进步的,因为再进步,资本主义制度便不能永世长存,帝国主义者也不允许殖民地国家独立地进步,而只让其借用资本主义文化,即把资本主义文化传播到殖民地国家,是殖民地国家借用,而后得到发展和进步,以适应帝国主义者进一步统治殖民地,为了资本主义永世长存,需要寻找理论根据。
2、传播主义与传播学派
自泰勒《原始文化》一书发表以来,有的欧洲人类学家论证说,全部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这种认为所有文化有一个共同起源的观念,通称为传播主义。以此形成传播学派,分为德奥传播学派和英国传播学派。
二、 德奥传播学派的理论方法
(一) 拉策尔(F.Ratzel,1844-1904)
拉策尔原是地理学家,后转而从事民族学研究。他根据古典进化论者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环境学说,或称人类地理学派。拉策尔认为,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的体质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其《人类地理学》一书中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进程。
1、 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2、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3、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4、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5、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6、 研究方法。
拉策尔把文化研究与地理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他根据历史和地理的事实材料,用实证的方法开创了文化传播的研究。
(二) 、费罗贝纽斯
拉策尔提出了合理的观点和方法,但是他的学生和后继者,却把传播论引向极端。
比如费罗贝纽斯曾经组织,他是德国传播学派(或称文化圈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的老师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部非常文化圈”的存在。
1、 提出“文化圈”概念。
2、 弗罗贝纽斯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3、 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二) 弗-格累布奈尔(1877-1934)
弗-格累布奈尔是柏林民族学博物馆的助理。他利用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料,加入“文化圈”研究的行列。
1、 主要理论观点。
1) 、他运用拉策尔的历史方法,认为文化的类似,不但可见于个别文化成分中,还可以见于两个完整的文化丛或文化圈中,所以民族文化的迁徙,不但与个别文化成分类似有关,也与整个的文化圈彼此类似有关。
2) 、他在拉策尔的形的标准和弗罗贝纽斯的量的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说“文化圈”和“文化层”概念。
3) 、认为物质文化形式以及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某些现象都属于文化元素(文化特质)。
4) 、格累布奈尔认为,从原则上说,‘文化圈’(也称‘文化丛’)以完整的形态扩展和移动,有时会排斥既存在的、他种文化丛或者与之结合。
5) 、认为文化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毫无变化的,人类的发明创造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2、 研究方法
在《民族学方法论》一书中,仿效历史学、为民族学创立了一种系统的方法论。他认为这种方法论能够准确地把握各项事实,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格累布奈尔把民族学看作历史学家的一个领域,所以他总是强调要细微的研究资料,鉴别和评价资料,要在把握了每一事实的情况下,寻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索它的历史变迁关系。
(三) 、安克曼
安克曼是格累布奈尔的同学,他只反对进化论所假定的“单一”的发展程序。
他在《原始民族的宗教》一文中认为“我们更应当假定有许多不同的发展线,随着历史的前进,由这些发展线的混合语相互的影响,而产生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得见的许多宗教形式”。
(四) 威廉-施米特(1868-1954)
1、 生平及著述
施米特是德奥文化传播学派的领袖人物。施米特在语言学和民族学领域有渊博的知识,他创办了《国际人类学杂志》,并创导以文化史学方法,研究原始文化及其宗教。
施米特著述颇丰,有《矮人在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910);《神的观念和起源》(1912);《民族与文化》(1924)、《地球上的一切语言类及语言圈》(1926);《民族与文化》(1924);《比较宗教史》(1930);《民族学的文化史学方法》(1937)
2、 主要理论
1) 、施米特按照“文化圈”的顺序来划分人类发展阶段,他将之分成原始的(primitive).初期的(primary)和二期的(secondary)三个阶段,
2) 在施米特的理论中,问题的重心转到了确定“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历史年代上。认为文化比较研究的最后目的,第一是查明各文化在全世界分布的情形;然后,把这些文化圈相互比较,如此,则知其中哪一个文化圈在整个文化发展史上是最古的。
3) 格累布奈尔的文化圈标准和文化圈顺序标准纯粹是地理标准。而施密特的文化圈公式建立在有关文化圈及其地理移动的纯粹传播主义观念的基础上,后来又成为文化演变阶段的世界历史性公式。
4) 施密特接受“文化圈”方法有着他的实用主义目的,他是想凭借这种所谓“最现代的”科学方法来证明最古的人类具有圣经传统和基督教信条所赋予的上帝造的、初民的一切优点。
三、 英国传播学派
(一) 威廉-里弗斯
1、生平及著述。
威廉-里弗斯,原是神经病理学医师,后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
1908年完成了美拉尼西亚诸岛之行,并继承摩尔根观点写成了《亲属组织和社会组织》一书,1914年出版了《美拉尼西亚社会史》,他感到进化论方法仅仅根据心理和地理因素是无法解释不同文化的类似性的,因而转向传播论及文化史的研究。
里弗斯认为格累布奈尔对文化传播过程的理解是机械的、简单化的,他认为不应该把社会结构、语言和宗教信仰等与物质文化的实物同等对待。
(二) 泛埃及主义者一一埃利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
受里弗斯的影响,在英国出现了“极端传播主义”或称“泛埃及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史密斯和佩里。
1、史密斯的学术思想。
史密斯认为一切彼此联系的文化现象,是某个时候在埃及(部分在其邻国)诞生的,大约自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时,开始从埃及向一切国家传播,特别是向东,经阿拉伯、波斯湾、印度、斯里兰卡,传播到印度尼西亚,到大洋洲,再经大洋洲和太平洋北部,传播到美洲。
2、佩里。
佩里,曾先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讲课。他是研究宗教史和印度尼西亚的学者,主要著作有《印度尼西亚史前巨石文化》(1918)和《太阳之子》(1923)
他认为古代埃及文化传遍世界各地,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代表到各地寻找贵金属和其它珍宝,从而把这种文化带到了各地,在他们找到了珍宝的地方,便与当地居民混合起来,于是产生了各种新的文化,这些文化随着远离埃及中心的程度而逐渐贫乏。
四、 传播学派的贡献与缺陷。
1、 贡献。
传播主义者也合理地提出了各族间具体文化的联系问题,如文化变迁包括接触和传播的事实,也是拉策尔及其门徒的伟大贡献。传播学派对旧世界各地区文化的细微研究,做出了它的贡献。
2、 缺陷。
传播学派仅仅力图把全部人类历史归结为文化联系、冲突、借用和转移的现象,认为文化是一次产生的。因此,他们的共同的本质缺陷是把文化现象与其创造者分割开来,没有看到作为创造者人的作用及其社会的作用了。
传播主义只是解释文化现象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将一切文化现象都牵强附会地用传播主义去解释,更不能臆造。所以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探讨和批判,一些极端的或有明显错误的传播理论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淘汰。比如“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研院所院长任期目标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合同
- 时尚服饰品牌区域独家代理合同保证金及营销策划协议
- 营销平台推广管理办法
- 自由流收费管理办法
- 个人耕地授权管理办法
- 社会扶贫金管理办法
- 行政类印章管理办法
- 2025 年秋季幼儿园中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 街道加班用餐管理办法
- 道路限高栏管理办法
- 质押合同解除通知函
- 农业特色产业培训课件
- 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
- 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入门教程 课件全套 第1-7章 CityEngine概述-使用Python脚本语言
- 药品储存培训课件
- 通信电源通信电源的概念
- JCT412.1-2018 纤维水泥平板 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 中国空白地图(打印)
-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1章-人格心理学概述
-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与处理
- 科技论文写作2-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