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教学研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鲁迅作品教学研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鲁迅作品教学研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鲁迅作品教学研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鲁迅作品教学研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作家精神成长史角度解读鲁迅作品

——温州市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专题讲座

叶世祥(ysx@)温州大学教授/博士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鲁迅学会副会长乐清./12/24一、鲁迅作品:私语性精神自叙传?二、《孔乙己》:家族梦魇隐性书写?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挽歌?四、《故乡》:敢问路在何方?

从政治层面观赏文学作品

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1904.4血荐轩辕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手迹19摄于日本东京

弃医从文代鲁迅

鲁迅和青年学生在一起战斗在上海

发起左联全家福1930.1.4柔石牺牲后为释母亲牵挂而拍摄左联为鲁迅秘密纪念50岁生日而摄鲁迅遗容宏大叙事/精神自叙“戴着面具呐喊”:从《呐喊.自序》说起“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以后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认为可惜。所谓回想者,即使能够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来由。”

荒原中呐喊?

“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荒原,无可措手了,这是怎样悲伤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铁屋中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有许多熟睡人们,很快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悲伤。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几个人,使这不幸少数者来受无可换救临终苦楚,你倒认为对得起他们么?”“必无”“可有”?

“是,我即使自有我确实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因为希望是在于未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证实,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狂人日志》。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文章,以敷衍朋友们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为他人/为自己

“至于我喊声是勇猛或是悲伤,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了……因为那时主将是不主张消极。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认为苦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正做着好梦青年。”

时代时尚/个体言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么为着特定社会政治目标发动起来运动当中,发动者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说话,他们最初设定目标,早已为他们划定了说语范围。”

——王晓明(上海大学)

二、《孔乙己》:家族梦魇隐性书写?

祖父周介浮,又名周福清(1838--1904),1871年中了进士,1875年任江西某县知县,为人高傲,得罪上司,尤其是江西巡抚李文敏不是科甲出身,为其所轻视,两人顶牛1878年被革职,往北京花钱捐官,1879年分发到内阁行走(学习),1888年,一直整整侯补了9年才被任命为内阁中书,这时,他已50岁了。

父亲周伯宜(1861——1896),秀才,屡应试,不中举人。

1893年/周介浮/殷如璋/科场作弊案/斩监候

狱中祖父还是寄希望孙辈重兴家业。他令鲁迅弟兄做八股文,亲自评阅圈点。1898年12月18日,离开南京水师学堂,已被矿路学堂录用等着开学鲁迅,带着二弟周作人,怀着挤身上流社会梦想,参加了会稽县考,并经过了初试。只是因县考后12月20日,四弟椿寿病逝,他无心参加复试而没有成为合格末代秀才。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挽歌?

《朝花夕拾》:鲁迅精神自叙传

《范爱农》:怀人散文?鲁迅自我忏悔录?开篇大写特写对范爱农不恭,欲扬先抑写作策略?真挚歉疚?结尾写到为亡友幼女筹款不成,透露出无以告慰亡友之灵无奈。作为一个文人,面对民族不幸能够慷慨悲歌奋笔疾书,面对朋友不幸,除了再握起手中笔倾泻无奈喟叹,还能何为?这种无奈感伤在《范爱农》中比范爱农不幸更令人伤怀。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挽歌?

迷雾重重弃医从文?弃医从文鲁迅,选择其实还是当“医生”,只不过这回当是民众心理医生。所谓批判国民性者,就是为了揭出病灶方便疗救。而鲁迅几乎终生都被徒劳地救治不治病人悲伤所缠绕。鲁迅晚年一再鼓吹“文学无用论”,莫非也就是讥讽自己无非也只是一个“庸医”?父亲病不但促使青年鲁迅走进仙台医专大门,还在他内心留下了终生难以排遣阴影,《父亲病》正是对这种心灵阴影深度揭示。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挽歌?“中晚年鲁迅对自己年轻时代爱国承诺(文学救国)怀有一个深沉负罪感。”

——

(美国)林毓生“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没有力量人讲。”——鲁迅“‘救救孩子’似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以为空空洞洞。”——鲁迅“我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鲁迅“我是不相信文艺旋转乾坤力量。”——鲁迅“我愈加相信说话和弄笔都是不中用人。”——鲁迅

三、《藤野先生》:文学梦破灭挽歌?

《藤野先生》结尾中也不难读出一股涩味:“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那黑瘦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觉,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文字。”彷徨中鲁迅太怕自己沉沦了,他强迫自己经过回想重新体验自己经历过激情、欢乐、悲伤和憧憬,使心灵荒漠长出生命绿洲,在幸福而忧伤回味中得到慰藉和寄托方便重新上路,摆脱无路可走悲伤。

四、《故乡》:敢问路在何方?回家路是多么漫长:中年鲁迅精神返乡之旅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那个遥远下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许多年之后,面对萧索故乡,迅哥儿将会想起,小英雄闰土带他去看管西瓜地那个空中挂着一轮金黄圆月遥远夜晚。”对《故乡》过去—现在--未来三位一体时间意识形象还原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一气,都如我辛劳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辛劳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他人辛劳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并不感到怎样留恋。我只以为我四面有看不见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沙地来,上面深蓝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是指向未来,而不堪现在又孕育不出充满希望未来,反而是过去那“一片海边碧绿沙地”和那“一轮金黄圆月”内含着未来性时间潜在动势。“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不是简单地否定希望,而是放弃了对希望之有没有论证。地上即使没有路,但无路大地本身就是一个难以预测未来,难以预测并不就是“无”,无路大地本身是一个潜在“有”,只要有坚实脚步“走”在大地上,这个潜在“有”,就可能成为坚实“有”,茫远未来也就可能跃出遥远地平线。

在这里,“海边碧绿沙地”和“天空中金黄圆月”以及风情万种漂亮迷人“豆腐西施”所组成过去,与无路大地所潜在可能未来,都成为一个力量,无言然而坚韧地对不堪现在进行了否定。现在经历了过去和未来否定之后,实际上已不再是不堪了,而取得了一个超越了希望和绝望坚韧。或许正是依了这种坚韧,辛劳展转“我”才有足够勇气“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多年故乡去”?

路主题自然而出,主人公“我”故乡之旅成了一次心灵探险,那沉重旅程不是由希望支撑,主人公完全洞悉自己无可逃避心灵黑暗,但恰恰是这种洞悉使他成为自己命运主人。即使沉重故乡之旅作为一个精神返乡已然被宣告为徒劳无获时候,“我”还是把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